周兰兰的话一落下,众人顿时变了脸色。

  大伯母连忙呵斥:“兰兰,怎么和你二叔说话的?跟你二叔道歉!”

  周兰兰别过脸去。

  白大龙:“道什么歉?是他们得给奶奶道歉!见我们不在竟然敢欺负奶奶!不孝!”

  大伯母又瞪他:“大龙,不许胡说!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已经二十四岁的‘小孩子’白大龙哼一声。

  大伯母连忙道:“小孩子不懂事,二叔,黎桐,你们别在意。”

  白彦路充满磁性的嗓音响起:“大伯母你说得对,小孩子不懂事,说话不用在意,我们刚才也没说什么,和老人家开个玩笑而已。”

  大伯母笑着点头:“对对对,彦路说得对。我们都是一家人。你们先聊着,你们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我去做饭。”

  “啪!”

  大伯一巴掌拍在沙发上:“做什么饭?他们对姆妈这么不孝!还吃什么饭?!”

  大伯母:“……”

  白母黎桐说:“饭我们就不吃了,我们先走了。”

  因为他们的房子已经很多年都没住人了,自然没法生火做饭。

  这些年来,他们有事回乡下,就会在大伯家吃个午饭。

  吃完饭就会赶紧赶回城里。

  但也不是白吃白喝。

  每次回来都会买一堆东西。

  今天也不例外。

  “走?”大伯怒斥,“往哪走?你们不给姆妈道歉,走得了吗?”

  大伯站起身来,指着白父的鼻子:“白启明!我当初就告诉你,不要让一个婆娘当家!我让你叫孩子们读个小学,顶多读个初中就出去打工,你不听我的,偏偏听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娘们!”

  “如果你早听我的,没准儿这会儿,你家起的楼房比我家还高!”

  “你看看你让他们读书,一个个的,读书都读傻了,竟然清明节叫自己亲奶奶去投河、去上吊、去撞墙,你看看这像人话吗?大不敬!是会被天打雷劈的!”

  他又指着白彦路几人说:“一个个的比我还高,还在吃白饭,说出去也不害臊!”

  他自己的两个女儿可是读了小学就去羊城打工了。

  羊城那边工资高。

  一个月有一两百块钱。

  两个女儿就是三四百块钱。

  他们一家子现在全靠两个女儿养着。

  不用出去打工,也不用干农活。

  日子别提有多潇洒快活了。

  女儿们过年过节都不用回来,只要汇钱回来就行。

  都已经好几年没回来了。

  他也不在意。

  他逢人便吹嘘自己命好,两个女儿现在打工赚钱养一家子人,将来结婚还能赚一笔彩礼钱给他养孙子。

  他又在外面外面贬低白父白母的作为。

  读书读书,读书有什么用?

  赚钱才是硬道理!

  这是他的逻辑。

  可,黎桐在老大七岁那年就带着全家人搬到了城里去。

  她想尽办法的让老大在海城最好的小学念书。

  在黎桐眼中,读书比什么都重要。

  要想改变命运,就得刻苦读书,没有其他的出路。

  她给孩子们的名字就取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诗。

  大伯嗤之以鼻,觉得黎桐瞎折腾,白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