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英琢磨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脑袋:“当家的,你别去了,饭馆总共才仨人,你这一走,他们可就应付不过来了。”

  “再说现在正是精简的节骨眼上,咱们副食店清闲,小东厂子那边请假应该没问题,让小东陪我去吧,待会儿我就去和小东说一声。”

  王家和迟疑片刻,最终缓缓点了头,妥协道:“好吧,那就让小东跟你一块回去。”

  张美英回娘家的事,就算是这么决定了。

  王小北心里琢磨着。

  大舅家如今是大舅妈带着孩子过日子,听张美英的口吻,和对方的关系很差,母亲小时候跟二舅更亲近些。

  这次回去,估摸着免不了风波。

  最头疼的是二舅留下的那个闺女怎么安顿,别的倒还好说。

  毕竟日后各居一方,相隔千山万水,一年到头能不能见上一面都说不准。

  真是棘手。

  依照张美英那直肠子的性格,该不会真答应把那姑娘接过来给大哥当老婆吧?

  这事儿,也不是没可能。

  因为在过去的乡下,这种亲上加亲的习俗还挺常见的。

  想到这儿,他连忙劝阻:“妈,你去了那边,可别随口答应啥事啊。这近亲结婚,在法律上可是明令禁止的,不行的。”

  张美英一脸狐疑地反问:“这有啥稀奇的?咱们那片儿这种事多了去了。”

  果不其然。

  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难怪,毕竟宣传工作没做到家嘛。

  如此想着,王小北还是开口劝道:“妈,你去居委会打听打听就知道了,看他们同不同意,再说了,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智商不行,往后考大学可就难喽。”

  时代不同,话也得变个说法。

  他也只能从这个角度去劝服了。

  张美英想了一下:“哎呀,真有这么严重,以后真就考不上大学了?”

  王小北无奈地摸了摸额头。

  重点难道是能不能考上大学吗?

  这脑回路,也是醉了。

  “你自己去打听打听吧,不用别人,去问问钱老师,或者院子里的邻居,一问便知。”

  交代完毕,王小北起身道:“我先去帮你们打听车票的事,还有怎么过去的具体路线。”

  话音刚落,人已经迈步往外走。

  刚出门,就与一道人影不期而遇。

  “夏婉?”

  来的正是夏婉,她手里挽着一个竹篮。

  “小北,你要出门啊?我是来找你姐的。”

  王小北颔了颔首:“嗯,我知道。不过……家里发生了点事,今天估计去不成啦。”

  “哎?咋回事?”

  “你进屋跟我姐打听吧,我这儿还有点事要办。”

  夏婉轻轻应了一声,望着他骑车远去的背影。

  王小北蹬着自行车到了西站火车站,并没有径直去找武主任,而是拐向售票窗口,心里盘算着先探探路。

  果不其然,情况与他先前打听到的信息相符。

  列车仅能到中原省申城站,之后需要在申城站中转换乘前往庐州。

  至于更远的站点,售票员也是一头雾水。

  立煌县的位置尴尬地夹在申城与庐州之间,偏偏申城没有直达立煌县的车次,得先折腾到庐州,再另外想办法。

  这年头,可不比后世有手机地图和导航,手指一点万事通。

  当地人尚且搞不清隔壁邻居的门牌号,更何况是个外来人,到了地头再慢慢打听才是王道。

  票价标十六块多,着实不便宜。

  王小北想了一下,还是追问了时间,一听竟是两天半的长途,不由盘算起买两张卧铺的必要。

  一问之下,一张二十九块五毛六分钱。

  二话不说,王小北干脆利落地掏钱买了两张。

  不过,这票可不是为王小东准备的,当中一张留给他自己,他打算自己走一趟。

  这自然有原因。

  其一,王小北不放心。

  毕竟北平物资还算多,民生相对安全,可外头的世界,听闻饿急眼了只要是活物都吃……

  其二,在学校也没啥紧要事,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出门透透气。

  再者,他对庐州也有一丝好奇,尤其是后世的他曾经住过的地方。

  “你这可真是运气,最后两个卧铺票给你买到了。”

  售票员笑眯眯地接过钱,边说边把票递过来,还不忘絮叨两句。

  瞄了一眼手中的车票,启程的时间在下午四点。

  票面角落里标注着:“六日内有效。”

  王小北有些懵逼,经过一番打听,才恍然大悟。

  那时的车票不比后来,错失这个车便意味着坐不了,只能退票或者改签。

  而这个年头,车票上的班次仅是参考,一旦错过,六天之内的任何一班驶向申城的列车,依然能乘上。

  但是没座位,只能站着。

  车票到手,王小北即刻骑上车。

  不过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了王小东的厂子里说了一声。

  回到家,王家和与张美英还在守着,其余人都去了里屋。

  “票买好了吗?啥时候的车?”

  “嗯,下班的4点,现在坐火车的人不多,容易买。妈,你收拾收拾,把证明开了,咱们好去兑换全国粮票。”

  张美英微微颔首,站起身来:“你先去找你哥,喊他请几天假,陪我一道去吧。”

  王小北扬了扬手中的票,笑眯眯的说:“我陪你去,我缺几堂课没事,大哥还是让他安心上班,你俩可别到时候互相找不着北了。”

  “这…你年纪还小,而且上课重要。”

  “放心吧,就这么说定了。走吧,我陪你去开证明,还得换粮票呢。赶紧的,别耽搁了。”

  张美英的目光转向王家和,毕竟,最终的决定还需他来拍板。

  王家和闻言,想了想,缓缓点头:“就让小北去吧,这小子机灵得很。”

  说完,王家和对王小北叮嘱道:“小北,你妈除了逃荒来北平,平日里哪也没去过,你也是。到了外面,多问多看,别两眼一抹黑。”

  王小北一听,猛地点点头,嘴角挂着戏谑:“得嘞,你这话讲的,好像你经常出远门似的。”

  王家和一听,眉毛一挑,瞪了王小北一眼。

  随即王小北带着张美英骑上自行车,去了供销社。

  一番解释后,顺利开到了证明,再转战街道办事处,敲上了红彤彤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