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炮火覆盖了后金的阵地,爆炸的震动如同雷鸣般不断袭来。

  火光映红了天空,也彻底打消了后金军队所有人的进攻欲望。

  皇太极站在军帐外,脸色阴沉,沉默不语。

  周围的将领一个接一个上前劝谏,焦急地说道:

  “大汗,再不撤退,全军都要交代在这里了!”

  “大汗,我们走吧!”

  “大汗,我们回到盛京重整旗鼓还能再杀回来!”

  皇太极不愿意相信自己就这么输了!

  从父亲努尔哈赤开始,后金八旗经历了多少次艰难的战争。

  从抚顺关开始,到辽东,再到如今的锦州。

  他们父子花了整整二十年时间,才一步步将明军压到如今的地步。

  可现在,他却要下令撤退,亲手将二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

  多尔衮明白哥哥的不舍,上前劝道:“只要我们人还在,就一定能重整旗鼓!”

  “今日之耻,明日必雪!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皇兄我们撤吧!!!”

  皇太极沉默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

  “全军撤退。”

  后金军队开始从阵地上撤离。

  皇太极决定将部队撤回后方盛京!

  为了防止明军的追击,他让多尔衮率领正白旗断后,而阿济格则担任先锋开路。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幸踏上归途。

  营地里,数不清的伤兵被抛下。

  他们倒在地上,有的断了胳膊,有的少了一条腿,全是不能独立行动的士兵。

  “大汗,大汗啊……别丢下我们!”

  一个伤兵拼命拖着受伤的身体,试图追上大部队。

  但他的声音很快被战**嘶鸣和脚步声掩盖,身影渐渐被远去的尘土吞没。

  一名老兵虚弱地靠在半毁的营帐上,看着大军绝尘而去,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他苦笑着说道:“认命吧,反正咱们也到岁数了,死在这里算是尽忠。”

  另一个老兵看着远处的炮火,颇为乐观的说道:“这玩意威力大,反而死得痛快些。”

  “是啊,活着也不过是受罪。”

  话音刚落,一发炮弹精准落在他们身边,巨大的爆炸瞬间吞噬了两人的身影。

  作为先锋的阿济格率领一支精锐骑兵,快速冲出营地。

  他最擅长突袭与快速作战,皇太极让他打头阵,是担心明军埋伏围堵。

  然而,让阿济格意外的是,一路上竟是出奇的安静。

  没有伏兵,没有敌军的哨探,只有荒凉的大地和沉寂的天空。

  冬日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过脸颊,令人几乎无法睁开眼。

  阿济格带着军队来到了冰凌河。

  冰凌河是连接前线与后方盛京的重要通道。

  只要顺利渡河,后金军队便能一路无阻地撤回盛京,保住仅存的力量。

  然而,对岸长长的芦苇丛随风轻轻摇曳,根本瞧不清里面有没有人。

  如果绕过这条河,便要多走上50里!

  路上多浪费一秒就会多一丝不确定的风险,阿济格深谙这个道理。

  他皱眉望着对岸,这是明军最后可能的埋伏点。

  只要成功渡河,前面就是一览无余的大平原!

  果断下令:“派500人先渡河,探明情况!”

  五百名骑兵领命,策马向冰面驶去。

  对岸芦苇丛里,一片死寂。

  步兵一师二团三营的士兵埋伏其中,手中的武器早已上膛,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伏击的主力由5挺重机枪和15挺轻机枪组成。

  重机枪的枪管黑洞洞地指向对面的后金士兵。

  除此之外,士兵们手里还紧握着棍式手雷。

  营长蹲在最前面,手里的秒表一秒一秒地计时。

  等待敌人进入最佳射程。

  对面开始渡河,距离逐渐缩短。

  “100米……”

  营长低声自语,周围的士兵屏息以待。

  “80米……”

  **手的手指轻轻扣住扳机,呼吸变得更加缓慢。

  “50米……”

  重机枪的操作员缓缓调整枪口角度,瞄准最密集的敌军。

  “20米!”

  “杀!”

  随着营长一声怒吼,沉寂的芦苇丛瞬间爆发出毁天灭地的火力。

  上百枚棍式手雷呼啸而出,划出一道道弧线,砸向冰面上的骑兵队伍。

  手雷落地的瞬间,爆炸声接连不断,火光映红了整条冰凌河。

  爆炸的冲击波将骑兵和战马掀翻,士兵的惨叫声响彻整个河面。

  “哒哒哒——”

  重机枪和轻机枪同时开火,子弹如暴雨般倾泻而出。

  密集的弹幕撕裂空气,击碎了冰面的薄霜,精准地将敌人击倒。

  阿济格骑在马背上,奋力挥刀,试图指挥部队组织反击。

  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对面的火铳就像暴风雨般砸来!

  没有任何的可以喘息的机会!

  芦苇丛中的营长用望远镜扫视战场,以便指挥攻击方向。

  目光很快落在骑着高头战**阿济格身上。

  “那应该是旗!”

  营长从地上拿起一把98k**,屏息瞄准。

  “砰!”

  子弹呼啸而出,直奔阿济格的额头。

  阿济格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从马背上重重地摔了下去,脑袋直接撞在冻土上。

  后方的皇太极,听到了前方传来的熟悉炮火声。

  对着天空,无奈的呐喊:“老天,你真的要亡我大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