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西郊,一片破败的帐篷群被木栅栏围住。

  栅栏内,足足八万个朱家男丁被集中安置在这里。

  他们身穿绫罗绸缎,皮肤白皙,衣着考究。

  对比之下营地显得格外的简陋。

  灰蒙蒙的天空下,寒风呼啸着卷起尘土,吹得破旧的帐篷摇摇欲坠。

  这些从小养尊处优的贵族根本适应不了!

  帐篷边,一个身穿绸缎长袍的青年坐在石头上。

  不停地搓着被冻红的手,满脸不满地抱怨道:

  “凭什么让咱们上战场?我的祖先可是朱棣!”

  “打仗没有兵用?凭什么叫我上啊!我们死了以后谁来替皇上守国门!”

  “对!凭什么叫咱们当大头兵!我看京城外难民很多,随便拉几千个上去当炮灰不就好了!”

  其中一人狡黠说道:“等下见到皇上,我非得搬出祖宗之训,让他知道,这种做法是违背祖制的!”

  这话一出,周围的朱家宗亲纷纷附和,脸上满是不服与怨愤。

  然而,坐在角落里的朱崇业,嗤笑了一声:“你们真是天真。”

  朱崇业抖了抖身上的锦袍,继续说道:

  “皇上既然把咱们押到这,摆明了是铁了心要让我们上战场。”

  “你们想在他面前讲祖宗之训?”

  “别做梦了,皇上这次就是要拿咱们开刀,管你是谁的子孙。”

  众人听得脸色一变,露出不安的神色。

  朱崇业观察着四周,说道:“与其等死,不如趁现在找机会跑。”

  一阵寒风吹过,营地东侧的一处木栅栏被吹倒了一角。

  原本封闭的防线出现了一个仅容一人钻出的缺口。

  机会来了!

  朱崇业警惕地扫视四周,见巡逻的士兵正走向另一侧。

  顿时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朝着那个缺口靠近。

  他的心跳快得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手心满是冷汗。

  当他前脚刚刚踏出栅栏时。

  “砰——!”

  枪声撕裂了寂静的空气。

  朱崇业的身体猛地一震,他瞪大双眼。

  不可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胸口。

  鲜血顺着胸膛汩汩流出,浸透了他华贵的绸缎长袍。

  他努力张开嘴,想要说什么,但声音却被寒风吹散。

  眼前渐渐模糊,意识坠入黑暗……

  士兵冷漠地走上前,用刺刀挑起朱崇业的尸体。

  将他拖到木栅栏的缺口处,狠狠地挂了上去。

  鲜血顺着他的衣摆缓缓滴落,在雪地上晕开一片殷红。

  站在栅栏内的朱家宗亲们,纷纷被这一幕吓得面无人色。

  刚才还在抱怨、叫嚣、幻想逃跑的那些人。

  一个个缩着脖子,浑身发抖,噤若寒蝉。

  他们不敢再看向缺口处的尸体,纷纷低下头,各怀心事……

  顾辰命令所有包围部队原地待命,严防后金残军逃脱。

  随后,他亲率三个步兵营折返锦州,召开朱氏宗亲的战前动员大会!

  抵达营地后,朱家宗亲们见到皇上驾临。

  一个个激动得涌上前来,迫不及待地攀亲戚。

  有人笑呵呵地拱手作揖,谄媚地说道:

  “皇上,按辈分您该称我一声‘叔叔’!”

  另一个宗亲忙不迭地点头附和:

  “我是您的堂侄,难道您真舍得让自己亲侄子上战场送命?”

  ……

  这些人享受皇家尊荣优待,却从不愿承担责任。

  一个个怯战如鼠,巴不得远离战场!

  顾辰懒得与他们废话,对身边的士兵使了个眼色。“

  “砰!砰!砰!”几声枪响划破长空。

  原本嘈杂的营地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的脸色骤然变得苍白,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顾辰开口说道:“皇太极等人,已被我大明军围困在小山包之上!”

  “他们的军队已然奄奄一息,几无还手之力!”

  “现在,我们即将发起最后的总攻!”

  “之所以叫你们来,是因为你们尸位素餐,天下百姓苦你们久矣”

  “今日,你们便在战场上做出表率,让所有人看看,我朱家的‘黄金血脉’,到底值不值得天下人敬仰!”

  “全歼后金!战后不仅可保你们封地不失,朕还会重赏!”

  此言一出,原本惶恐不安的朱家子弟们,竟一时间群情激昂。

  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在马背上高举战刀。

  重现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横扫敌军的风采。

  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顾辰见目的达到,也不多做停留。

  转身回到将军府,提起毛笔,铺开一封上好的宣纸,给皇太极写下战书

  【皇太极亲鉴:

  近**军败退连连,阵亡无数,想必已被我大明炮火轰得晕头转向。

  汝心中或仍存不甘,觉得大明兵仗利器,胜之不武,非真正堂堂之师。

  既如此,朕愿赐尔一场正大光明之战!

  三日之后,战场定在山下平原,朕麾下将士,尽弃火铳、炮火,以刀枪箭戟决胜负!

  汝若不战,便是认命伏诛!

  若战,则胜者为王,败者入土!

  另,汝妻大玉儿美貌非凡,战后无论胜负,朕自会妥善安置,勿虑。

  汝膝下诸子,朕亦不会留之于世,以免为你徒添挂念,尽皆送去与你先祖团聚。

  大明皇帝 亲笔】

  这封战书,顾辰故意刺激皇太极。

  借他手中的刀,狠狠的杀一波朱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