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七点半,三个后生便各自拿上一个大烟花。

  刚开始放,先整个大玩意再说。

  他们来到空地中央,隔得几米,成三足鼎立之势。

  那些小崽子也都一窝蜂地跟了过去,抢着在最近的地方看烟花。

  放烟花的后生手里拿着支点燃了的香,严阵以待。

  许承安一声令下,用香各自点燃引线。

  数秒之后,三道火光便直冲夜空,绽放开来,把空地瞬间映照得一片明亮。

  村民们瞬间沸腾了,小崽子们高兴得又叫又跳。

  “噗通!”

  “噗通!”

  “噗通!”

  一道道焰火相继喷出。

  看得人们如痴如醉。

  施秋晴三女不知什么时候回到了许承安身边。

  施秋宁亲昵地挽着他的手臂,仰头望着天空,缤纷的光影倒映在她的瞳孔里,将那张明艳的脸庞也都映照成了彩色:“承安哥,烟花可真美啊!”

  “是啊,很美!”

  许承安笑着回道。

  相较后世,80年代的烟花特效确实不咋地,然而人们放烟花时那喜悦的心情是相同的。

  天底下的几百张面孔,这一刻脸上都带着笑容。

  冬日寒风凛冽,却吹不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只要日子有盼头,未来有希望,大家的心永远都是火热的!

  正如许承安所料的那样,所有的烟花放完,时间来到了七点五十六,放了几乎半小时,大差不差。

  这个时间点刚合适,因为第二个集体节目也快开始了。

  下一个节目,比起放烟花甚至还重要——春节联欢晚会!

  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华夏的第一届春晚!

  对于后世那些看腻味了春晚的人,以及那些宁愿玩手机刷抖音都不想看春晚的年轻人,他们永远无法理解,在这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春晚代表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场全民渴望的文化盛宴,华夏电视节目的里程碑!

  当央视放出举办首届春晚的消息时,全国轰动,万众翘首以盼。

  甚至为了这届春晚,很多村屯集资买了第一台电视机,当晚全村人围着一起观看!

  黑土屯很幸运,许承安上年给屯里买了公共电视机。

  而且,他把自家的电视机也借给了村委会,方便今晚村民们聚众看春晚。

  春晚持续五个小时,在外头空地看实在太冷了,到午夜得冻成冰棍,所以电视机得放在村委会办公地里看。

  但是最大的办公处都挤不下整个村子大几百号人。

  许承安家里的那台电视机搬过来,分流一下勉强能应付。

  烟花看完,众人便涌入了村委会,因为春晚快开始了。

  许承安再次坐到了施秋晴和施秋宁中间,这次想不挨着都难了,因为空间有限,屋里头挤得水泄不通,不过这样一来大家倒是都暖和了。

  村委会的两个工作人员早已把电视打开,转到中央台。

  所有人进房占了位置,关上门,免得冷风灌进来。

  春晚即将开始,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恭贺新春四个大字。

  背景很简陋,就几排闪烁的小灯泡组成朵大红花。

  过得不多会,穿着中山装的赵老师上台了,他面带和善笑容:“各位观众,在这欢乐的除夕,央视全体工作人员祝您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春节愉快。今天晚上,本台采用实况直播的方式,为您播出春节联欢晚会文艺节目!为了使您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我们在现场安装了四部电话,供观众点播节目视频所用!”

  赵老师的报幕就道出首届春晚的两大创新。

  第一是实况直播,光是这条那就不得了!

  别看后世春晚现场直播很正常,然而80年代初对于技术要求极高,导演组好不容易才力排众议通过。

  在这之前,迎春晚会都是录播。

  还有开设热线电话,观众现场点播也是第一次出现。

  此外还有设立节目主持人,大领导讲话拜年等等,都是首开先例,并且在后世春晚一直沿用下去。

  这就是83年春晚被视为首届春晚的原因。

  其实早几年央视也有迎春晚会,然而为什么只有今年的晚会才被誉为首届春晚呢?

  因为它是全新的, 相较以前的迎春晚会改变极大,开了很多先例,不再墨守成规!

  赵老师报幕结束,随后屏幕上出现一段五毛特效的动画。

  一只小黑猪从火箭后爬出来,和火箭前的大黄狗拥抱,随后小黑猪送走大黄狗,变成了个黑色的福字。

  今年是猪年,上年则是狗年,动画的寓意为迎猪送狗。

  随后是四个主持人的滑稽动画形象,还分别变成灯笼,桃子,苞米和小猪,并出现,并出现新春快乐四个字。

  虽然五毛特效,创意也很抽象鬼畜,不过许承安还是觉得比斗气化马好看,至少挺有意思的,逗得屋里的小崽子们哈哈大笑。

  刘小庆等四个主持人出现在现场。

  她们衣着朴素,甚至不是专业主持人。

  介绍现场嘉宾,并代表各行业向全国人民拜年。

  首届春晚甚至没有节目单,观众来电在现场的演员嘉宾里点节目。

  比如观众说让主持人牛季来段相声吧,那就整段相声,让刘小庆唱首歌吧,那就唱首歌。

  这就导致李谷二在今年春晚上唱了总共九首歌,妥妥的“劳模”,放后世那是不可想象的。

  好事的观众甚至还点了她的《乡恋》。

  要知道,这首歌在当时可是禁歌。

  它柔美温情,缠绵悱恻,与要求“高、快、响、硬”的革命歌风格相去甚远,问世后便饱受批评。

  但是最后导演组商讨过后,最后还是拍板通过了。

  李老师是饱**热泪上台唱完《乡恋》的。

  这一唱说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不为过。

  它像一股春风吹进人们心扉,打破了让束缚思想已久的老旧观念。

  83年春晚的各种创新和禁曲解封,都能看出开放后上面思想的转变。

  和后世精致大气的春晚相比,首届春晚其实很粗糙,然而它是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

  因为它是时代改变最典型的映射,也因此成了永恒的经典!

  此外,这届春晚也确实好看。

  四个主持人鞠躬点头节奏都不整齐,放在后世春晚就是演出事故,然而没有任何商业气息,大家都很欢乐,怎么好玩怎么来,反而节目效果拉满。

  1978年,刚开放的时候,全国的电视只有五十万台,而到了1983年,这个数字翻了四十倍,总共两千多万台电视!

  这个晚上,全国无数个像黑土屯这样的地方,数亿人守在两千万台电视之前,在欢声笑语中结伴看完了第一届春晚!

  改革开放,初见初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