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黑土屯木耳种植园。

  许承安欣喜地看着爬了一朵朵**的耳场。

  正如我所料的那样,这种低温**的产量果然高啊!

  段木法栽种**的采收周期通常为两年。

  第一年为初收,产量较少。

  第二年为盛收,产量更高。

  两年之后段木里的营养物质就被吸收殆尽,不再出耳了。

  而黑土屯种植园的头茬**,长得居然就不少。

  品质也基本能确定了,没有意外,甚至出奇的好!

  毕竟是低温**,它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在东北大山五月份就能长出的**,提早了一个多月,几乎不用担心任何病虫害问题。

  毕竟,病虫害肆虐通常都是气温更暖和的夏季。

  还有,五月的东北山林昼夜温差大,在生长过程中能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同时使得其肉质厚实,口感脆嫩,自然也就品质上乘。

  自从接近采收期,许承安就每天密切关注着木耳的长势,一天上山三趟。

  今天已经有极少数头茬木耳可以采收了。

  许承安随手摘了一块达到采收标准的木耳。

  朵面呈黑褐色,背部则为灰白色。

  颜色也是**好坏判断的一部分。

  上品**黑色素沉淀,就会呈现出黑褐色,而袋载**颜色就比较浅。

  有些无良商家甚至还会泡墨作假,以劣充好。

  不过这样的干木耳浸泡后就有股难闻的味道,吃着不鲜美,且朵背颜色也深,和朵面相差无几,稍为有些经验的人就很容易辨别出来,只能骗骗不懂的消费者。

  朵面直径三厘米左右,不大不小,肉质厚实,手感紧弹……

  都是好木耳的表现啊!

  施秋玲提着个小篮子,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兴致勃勃地问道:“二姐夫,这些木耳能采了吗?”

  许承安把手里的那朵木耳放到篮子里:“有这朵大的就能采了,小的留着继续长,咱们找一下,摘一篮子回家尝尝!”

  这木耳目测品质上乘,不过还得试下味道如何。

  “好啊!”施秋玲很是兴奋,收获总是让人快乐的事情,她对身旁的施秋晴道:“姐,咱快点去找,今晚就吃木耳了!”

  施秋晴摇了摇头:“瞧把你馋的,又不是没吃过木耳!”

  “这是咱们自己的木耳,吃着特别香嘛,嘻嘻!”

  ……

  施家的耳场也就几分地,达到采收标准的木耳尚少,不过摘一篮子自然是没问题的。

  摘完下山,回到家里也快到傍晚了,当下开始烧火做晚饭。

  今晚主打的菜就是腊肉炒木耳了。

  施秋晴拿来一块腊肉,正在切着肉片,许承安便捧着洗好的木耳走进厨房了。

  “秋晴,这篮子木耳你待会焯下水再炒,鲜木耳最好别直接炒!”

  “行!”

  施秋晴点了点头。

  施秋玲则好奇问道:“二姐夫,为啥得焯水再炒,这样会更好吃吗?”

  “不是更好吃,而是鲜木耳不宜食用!”许承安笑着解释:“因为它里面含有一种叫做卟啉的光敏物质,有些人吃了之后,**头晒到就会身上起红疙瘩,皮肤瘙痒!”

  木耳几乎都是干货,一方面是方便储存,另一方面则是晒干后会破坏掉卟啉。

  超市或市场里那些看似新鲜的**,其实都是重新泡发的。

  施秋玲还是有些疑惑:“我以前也吃过野生的鲜木耳,咋不痒呢?”

  许承安耐心地道:“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吃了会皮肤痒的只是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大部分人吃个一两顿没事,只要不是大量吃,连着吃就行!”

  “不过,鲜木耳最好还是先焯个水,然后炒熟点,因为高温也能灭掉卟啉!”

  施秋玲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二姐夫,这些也是你在书上看到的吗?书里头还真是啥知识都有呢!”

  “嗯,算是吧!”

  许承安笑了笑。

  确定地说,这个小常识他是前世从抖音看到的。

  通电了,家里有电饭锅煮饭就是快。

  那边淘米下锅,插上电源,这边就可以生火烧菜了。

  炒菜用的还是火灶。

  虽说许承安还买了个电炉子,然而只是留着应急用。

  柴火灶烧出来的菜比起电炉子好吃得不要太多,吃惯了压根就不想吃电炉子的,没那股子香味。

  电饭锅那边的饭煮好,菜也烧好了。

  大酱炒鸡蛋,腊肉炒**。

  就两个菜,今晚吃得相对简单一些。

  每天整的菜式太多,吃多了也腻味。

  不过菜式有限并不代表份量少。

  施秋晴打了八个鸡蛋,还切了一大块腊肉。

  几乎比屯子里的所有家庭都吃得好了。

  许承安胃口大,吃得比较多,晚饭的荤菜必须管够。

  今晚的重头戏是**,这玩意才是主角,所以施秋晴没做太多别的菜喧宾夺主。

  木耳一出锅,施秋玲抢着端了过来。

  沾上腊肉油脂的木耳肉片油光闪亮,香味扑鼻,幺妹都快流口水了,连忙跑过去盛饭。

  施秋晴解开围裙,去院子里洗了把手,来到饭桌旁坐下,这会施秋玲已经把三碗热腾腾的大米饭盛上了,就等着开动了。

  正餐得一家之主先动筷,这是施家祖传的规矩,施正宏不在之后,三姐妹依然遵守着,只不过当家者从老爹换成了许承安而已。

  施秋晴刚就坐,幺妹就连声催促:“二姐夫,你快尝尝我们的**,看看味道好不好!”

  许承安拿了筷子,夹起块**放到嘴里。

  嚼了几口,细细品味。

  在两姐妹期待的目光中,许承安很快做出点评。

  “饱满肥厚,爽滑柔软,口感脆嫩,还有股鲜味!”

  太明显了,毫无疑问。

  这就是极品的**啊!

  口感和味道都能说明!

  许承安重生前就是从这个时代过来的,野生**,段木**和后世的袋栽**他都吃过。

  野生**>段木**>袋栽**。

  野生**没啥好说的,肯定最好。

  段木**也不是不能吃,品质还能接受。

  袋栽**许承安就吃不下了。

  自从郭嘉禁止乱砍乱伐,推出袋栽**技术之后,市面上几乎全都是这种促成**的天下,连段木**都难买得到,更别说野生**。

  自那之后,许承安就几乎不吃木耳了。

  袋栽**薄得像纸片似的,而且本身一点味道都没有。

  调料味是怎么样的,它炒出来味道就是什么样,除非泡了墨有墨味,但那可不是什么好味道。

  事实上,野生**有着类似蘑菇的鲜味。

  半野生的段木**也有一点,毕竟吸收了不少木头里的营养物质,只是比较淡。

  而许承安感觉自家种的**鲜味比寻常的段木**还要浓郁一些,几乎不比野生**差多少。

  不光有产量,还有品质!

  这下彻底成了!

  施秋晴和施秋玲这才动筷,大快朵颐。

  “嗯,和承安说的那样,还真的是脆滑脆滑的呢!”

  “不光脆滑,还肥厚呢,我们的**太好吃了!二姐夫,你多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