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风华首辅 第二百九十二章 薛母教子

小说:红楼:风华首辅 作者:烟柳画桥 更新时间:2025-03-31 13:48:56 源网站:2k小说网
  在和薛虹打了一套官腔后,贾府的两人被客客气气的端茶送客请出了府里。

  对于这一家子的乱糟事薛虹懒得和他们掺和。

  黛玉也刚刚卸货,身子正是虚弱的时候,贾府这群人脑回路都不正常,别再气到黛玉就不好了。

  “大哥,咱们老家祭田的事情难道就这么着了吗??”

  自从隆庆帝重新清丈田亩,清查藏匿人口后,不少隐户和隐藏的土地田亩都被查了出来。

  贾家作为开国公府,人丁兴旺,自然藏的也不少。族中在官府有记录的祭田是一千七百亩。这里面有朝廷赏赐下来的,也有荣宁二公自己添加的。

  可贾家老宅附近十数个县,依附藏匿的农户田亩何止上万呐!

  现在好了,不但藏匿的田地被查了出来,就连贾府祭田也被金陵地方找起了麻烦。

  除了朝廷赏赐在录的田地外,其余的田亩地方官员硬是说没有记录。贾家只有一千亩祭田。剩下那七百亩的记录查不到!

  若是换做以前,金陵知府也不过是贾家一句话的事儿。可今时不比往日了。

  什么样的小官都能上来同贾府卡脖子。

  今天之所以来拜访薛虹,除了身为舅舅探望黛玉外,更多的还是希望借薛虹搭上金陵礼部尚书王华这条线。

  王华之子王守仁与薛虹乃是好友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可薛虹今天的态度也很明显,开口就叫贾将军、贾大人:和外面表演亲戚和睦那套,我可以陪你。要是想让我出手搅和你们家那摊子烂泥,拿舅舅的身份来托大,做梦!

  贾赦从袖子里掏出鼻烟壶在手上把玩着,开口道:“还能怎么办……银子开路吧。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呐。

  无论如何,这一千七百亩的祭田都不能少。老二,回去后看看账上还有多少银子,如果还够的话,再买三百亩,凑个整吧!”

  ……

  荣国府内,正值午时,贾母许是听到黛玉平安产下一子一女的消息,开心了些,不知不觉间竟然用的饭也比往日多了。

  贾母将吃净的镀金琉璃彩釉碗递给一旁的鸳鸯,笑着对四周的晚辈们道:“今儿个也不知道怎么了?许是黛玉那孩子母子平安,老婆子欣喜,胃口也好了不少。

  鸳鸯,再去给我添一碗饭来。”

  鸳鸯领了命,双手捧着碗便下去添饭去了,来到簋前,正要拿起勺子去盛胭脂米饭饭,打开一看,里面居然只剩下了零星的不到半碗的量。

  鸳鸯秀眉紧蹙,正要开口询问,又恐坏了老太太的兴致,便将剩下的胭脂米饭全部盛到碗里,端了回去。

  贾母正同王熙凤众人说笑,待鸳鸯捧着碗回来后一看,当即疑惑道:“怎么才半碗?”

  适才还在陪笑的王熙凤看了看盛饭的簋,眼珠子转了转,随后看向鸳鸯。

  鸳鸯脸上不变的哄着贾母道:“老太太,您忘记太医说的了吗?不可不食,也不可多食。今日多用这半碗,奴婢还怕您胃不舒服呢。”

  贾母听了这话,脸上瞬间露出了笑来,指着鸳鸯笑道:“你这孩子啊!真真有一颗诚心善心,竟比我多少孙男娣女还要孝顺。

  罢了罢了,那就再用了这半碗就罢。”

  王熙凤脸上立刻再次浮起面容来,悄悄对着鸳鸯投去一个感激的神情,然后连忙起身为贾母布菜服侍。

  自从王夫人被禁于佛堂后,王熙凤便彻底替代了王夫人的位置。

  殊不知两人的小动作,被贾母尽收于眼底,心底的苦涩与无力难以言喻。

  待贾母用过饭后,便回房间午睡休息去了。

  鸳鸯服侍贾母睡下后便走了出来,找到王熙凤问道:“**奶,适才我去盛饭,怎么簋里只剩下不到半碗的量了?”

  王熙凤也不瞒着鸳鸯,当即大吐苦水道:“鸳鸯姑娘你有所不知。今年的胭脂贡米产量有限,所以宫里便不曾赐下来多少。

  去买又苦于没有门路,各家各户自己都不够吃,大头又是宫里的。就是有银子都没处买去!”

  鸳鸯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道:“真是辛苦**奶了。咱们府里上上下下谁人不知,这偌大的府里之所以井井有条都是靠**奶您撑持的呢?

  只是老太太这么多年来一直吃胭脂米也是习惯了。

  若是突然换了其他,老太太吃不吃的惯不说,传了出去恐也惹的外人笑话不是?”

  “谁说的不是呢?咱们这样的人家纵使是一时困顿了,也不能短了老祖宗的吃食不是?我已经派人出去寻门路了,看看哪里能否采买来一些。

  还请鸳鸯姑娘不要告诉老祖宗,以免她老人家惦记。”

  在回应完鸳鸯后,王熙凤回到自己的院子里,便唤来平儿问道:“怎么样?可打听到哪府愿意卖些胭脂米的吗?”

  平儿迟疑片刻,随后近前道:“奶奶今年胭脂米减产严重,要足足三百两银子一石,这还是有价无市。

  若真要买到手,没有五百两银子恐怕还不成呢。如今府里处处等着钱用……”

  王熙凤抬手示意平儿别再说了:“我那箱子底下有个金项圈,你先拿去当个五百两银子使唤吧。

  对了,宫里的太监可曾再过来借钱?”

  平儿点头道:“倒也是来过几个,不过府里哪里还有闲钱给他们呢?走的时候脸色都不大好看。”

  王熙凤靠在椅子上,双手搭在扶手上:“你去吧,平儿,换了银子直接派人去外面采买了胭脂米。

  我倦了,你下去忙吧。”

  待平儿走后,王熙凤紧闭的双目各自落下一行泪珠子。

  那金项圈也好、那些头面也罢,都是她母亲留给她的嫁妆。

  寅吃卯粮,可卯粮也吃完了,又该怎么办呢?

  ……

  “虹儿啊,这米娘吃不惯,咱们庄稼人出身的知道,五谷杂粮小米最是养人的。这什么米啊,娘可吃不惯。”

  薛母看着面前红红的胭脂米却不肯动筷子,执意换成普通的白米饭。

  薛母身体硬朗或许也同饮食习惯有关。

  早晚都只喝小米粥,只有中午才用一顿干饭。

  肉虽然也吃,但最多不过吃些鸡肉、鱼肉,其余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概不吃。

  以薛母现如今的身份,什么山珍海味都可以当做家常便饭。可她依旧保留着早年的习惯,偶尔还亲自腌制些咸菜来吃。

  “娘,这胭脂米家里有三四石呢,足够咱们一家几口吃的了。”

  薛母却将面前的饭碗一推,看着薛虹道:“儿啊,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和娘还有你爹说过的话吗?”

  薛虹连忙放下手中的筷子,回忆一会儿才开口:“娘,您指的是孩儿说的哪句话?”

  薛母指着桌子上的一条鱼,开口道:“那天还记得是你刚刚考过来童生。

  你爹一高兴,便去村头老李家用五十文钱买回来一尾三斤七两的鲤鱼。

  那个时候你还小,听你爹说多少人饭都吃不上,咱们家还能吃上鱼,让你将来努力,争取让你的儿子吃上肉。

  你是怎么回答的?”

  时隔多年的记忆再次在薛虹脑海中浮现:“……让自家后人吃的上鱼不算什么,真正的大丈夫,要努力让后世天下人都吃的饱,也能吃上鱼。”

  “儿啊,你现在靠着陛下的赏识,和亲家公的栽培做了大官了,可以吃些用些。

  可你也不能忘了年轻时的志向啊!!

  就说这什么脂米吧,这东西娘让人打听了,贵着呐!!常米不过七钱三分银子一石。

  这什么胭脂米一斤居然比一石常米还要贵啊!

  现在咱们家可以天天顿顿有肉已经很好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呐!

  如今咱们把这胭脂米当做日常饭来吃。那以后呢?

  山珍海味,绫罗绸缎是不是就停不下来了?

  儿啊,你打小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你想要享受享受,为娘也支持。

  这是你的努力换来的,理所应当。可娘就怕你会因此忘记自己的初心,将来悔不当初啊!”

  薛母的话瞬间勾勒起薛虹的记忆。

  是啊,在不知不觉中,薛虹已经适应了这个世界太多太多。

  好的也适应了,不好的也适应了。

  不是说不应该,而是薛虹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些迷失了。

  一但习惯了云端的高高在上,渐渐的就再也回不到大地上,再也不会脚踏实地了。

  云端风景虽好,可云雾遮眼,看不见过去,更看不清未来。

  六铢衣更不知寒,滔滔民意闻不见啊!!!

  薛虹当即撩起衣摆,对着薛母跪拜下去:“孩儿不慎迷失,幸得娘您当头一棒!!昔日之志今仍不敢忘!”

  “儿啊,倒也不用这样,快起来。娘只是担心,等将来你彻底回不了头,忘记初心后,会后悔,会难过啊。

  这东西还是好东西,只不过娘实在吃不惯。”

  薛虹站了起来,笑着道:“儿子的的胃也是土里刨出来的食养活的,儿子恐怕也吃不惯。”

  “那这东西,就留给玉儿用吧,正好她现在身子虚弱,需要补补。”

  (四更,脑瓜子嗡嗡的(?>?<?),说话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