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安州,安州都督府。

  “哈哈哈。”

  吴王李恪开怀大笑,积压在他心中多年的郁气一扫而空。

  家有妒妇,谁又能开心的起来,这件事总算被解决了,还娶了兰陵萧氏,天下有数的士族门阀贵女为王妃,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

  “殿下。”

  安州都督府长史崔虞一丝不苟的汇报道:“宗正寺已经准备前往下聘,钦天监也已定下了良辰吉日。”

  “陛下有诏,命您回长安叙职,顺带在长安完婚。”

  “臣以为您应该询问一下东宫那边,接下来该作何安排。”

  “哦?”

  听到这话,李恪面部表情变得耐人寻味:“这次本王还真得多谢大兄。”

  “若无大兄从中斡旋,本王恐怕无法摆脱弘农杨氏的恶妇。”

  “关中虎狼环伺,东宫独木难支,大兄想必过得也艰难。”

  一直以来,长孙皇后对皇子们一视同仁,所以,后宫嫔妃全都尊敬她,李世民诸子对其同样敬仰。

  除了英年早逝的楚王李宽之外,李承乾、李恪年岁相仿,同样经历了玄武门之变,二人性情更是相近,文武皆通,历来交情甚笃。

  东宫处事从无偏颇,太子妃苏氏温婉,待人接物如沐春风,与昔年的长孙皇后颇为相似。

  所以,魏王李泰争夺储位,这对于诸王而言,无疑是一种大逆不道。

  或者说,李恪认同李承乾不仅仅是因为能力,更是因为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不得已而为之,就算他用贞观之治去掩盖这样血腥的事实,却也无法磨灭天下人心中的那根刺,李泰不是李世民,如若他上位,天下人愿不愿意另说,这大唐天下必然会乱套。

  难不成大唐天下当真要创立有史以来最为惊怖的玄武门继承制吗?

  吴王李恪与太子李承乾乃是同一年所生,身具三朝血统,南梁、前隋、大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嫡长子继承制的必要性,他将来也会有儿子,他不能让这种噩梦重复。

  假使他有一丝登基的可能性,李恪都不愿意放弃,可他没有,因为大唐天下不允许。

  “吴王殿下。”

  “侍御史柳范出自河东柳氏。”

  “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并称为关中六姓。”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河东柳氏虽渡江甚晚,仍为南朝一流士族,前隋时期,河东柳氏再度凝聚到了一起,一直为关陇门阀的一份子。”

  “晋王开府建衙,为之奔走的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关陇门阀代表人物。”

  接着,崔虞再度补充了句。

  ‘关陇门阀!’

  眼眸一眯,李恪面无表情道:“长孙无忌。”

  贞观十一年,李恪前往安州赴任,同年末,侍御史柳范上书弹劾其游猎过度、损坏庄稼,为此,李世民下诏斥责李恪,免去其安州都督职,削减封户三百户。

  这件事可以说是李恪人生最大的转折,一度从朝野闻名的贤王变得声名狼藉。

  “殿下。”

  “贞观十三年,陛下下旨废除世袭制诏,诸藩王都督衔留存情况和出藩情况待考。”

  “出镇各地的藩王除了您,还有蜀王、蒋王、越王、纪王。”

  “其它两位皇子年岁尚幼,并未封王,在京藩王除了魏王,尚有晋王。”

  “若依陛下之旨,诸王理应回朝待政。”

  就在这时,崔虞话语幽幽道。

  ‘嗯哼?’

  李恪挑了挑眉,感兴趣道:“崔长史以为本王可以趁着此次完婚之机,留在长安。”

  “只有殿下一人,或许此事难成,可要是太子殿下愿意出手,未尝不可。”

  目光如炬,崔虞继续道:“山东士族支持魏王,关陇门阀支持晋王。”

  “东宫收摄庶族,本就与二者有天壤之别。”

  “太子殿下大力促成殿下与兰陵萧氏的通家之好,无外乎让江南士族站位。”

  “不管殿下如何作为,只要您站在朝堂上,那就是第三股势力,足以抗衡魏王、晋王。”

  “所以,大兄必然会支持我回京。”

  李恪脱口而出。

  “殿下英明。”

  崔虞及时止住了话茬。

  “本王明白了。”

  目光幽深,李恪冷肃道:“既是大兄需要,本王义不容辞。”

  “长孙无忌暗中下手对付本王,真以为本王是软柿子,谁都可以捏一下。”

  “若不发威,本王和母妃、愔弟日后恐怕没有立足之地。”

  “我会亲自书信一封予东宫,请求大兄出手帮忙。”

  “安州诸事还要劳烦崔长史处理,先行移交给其它官员。”

  “安州崔氏之望都寄托在你身上,本王希望能与崔长史携手并进。”

  “是,臣定不负殿下所托。”

  崔虞同样神情激动,躬身行礼。

  ...............

  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来到了金秋八月,丹桂飘香,关中大地上种植的谷物逐渐成熟。

  “好,好啊。”

  终南山下,田庄中,李承乾看着眼前一片茂盛的土豆苗,心情格外舒爽。

  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批高产土豆的生长周期被压缩至两个月,下个月初恐怕就能够收获足以栽种一亩的种薯,赶在冬季到来之前,还能够再种一茬。

  “太子殿下。”

  “我们在七月初种下的小麦生长良好。”

  “这一茬小麦收获之后,明年开春再种一茬,小麦轮作法就可以彻底奠定基础。”

  “根据您的吩咐,开挖水渠,建设磨坊,这些都已经在进行中了。”

  “目前,围绕着17500亩良田及为数不等的山地,我们建立了四十个庄子,来自京兆府的乞儿及外来流民已经在京兆府登记造册,基本上家中都备有猎弓,驯有猎犬,时不时的进山围猎。”

  太子家令赵弘智有条不紊的介绍道。

  “嗯。”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

  把这些庄户在京兆府登记造册是他刻意为之,终南山下的动静要说不引人注意,那是假的,毕竟是东宫所属田亩,收拢了上万乞儿、流民。

  他可没想用这些人搞一场靖难之役,自然不愿意给他人留下把柄,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坦露出来,那位太极宫的皇帝陛下从来都不在乎这些堂堂正正的举动。

  别人认为这只是东宫收拢人心的手段,殊不知,这些田地隐藏着让大唐家给人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