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治太子犯上之罪。”

  两仪殿中,一名中年官员义正言辞的站出身来,大声道。

  “哦?”

  李承乾回身一看,玩味道:“监察御史。”

  “让孤想想啊,那个谁来着,崔,崔仁师是吧。”

  “咳咳!”

  这个熟悉的名字一下子激起了文武百官心中的印象,魏王李泰更是脸色阴沉如水。

  “孤要是没记错,他是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上,职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及京城内不法事。”

  “你是监察御史,正八品上,职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御史大夫,孤说的有没有错。”

  目光幽深,李承乾望向了左侧官员中的韦挺。

  唐设御史台,有御史大夫从三品;御史中丞,正五品;二者职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

  侍御史从六品下,职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中侍御史从七品上,职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及京城内不法事。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纠视刑狱。

  “太子博闻强记,并无错漏。”

  御史大夫韦挺有些无奈的回道。

  “那孤在这里说什么,做什么,关你屁事啊。”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李承乾冷眸一扫,嗤笑不已。

  “你...你...你...”

  监察御史完全没想到李承乾会这样出口成脏,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

  不单单是他,殿内文武百官都有些看傻了。

  “我什么我。”

  “孤是太子,储君,陛下尚且没有做声,轮得到你来说三道四。”

  “你是清河崔氏的人,对吧,孤记住了。”

  “还真是一脉相承,蛇鼠一窝,也不知道谁家养狗专养这种蠢笨玩意。”

  撇了撇嘴,李承乾一副嫌弃的模样。

  ‘???’

  魏王李泰脸色青紫交加,这人自然是他的手下。

  “千牛卫何在?”

  背负双手,李承乾大喝一声。

  “踏踏...”

  殿外随侍的千牛卫士纷纷入内。

  “还等什么,把这个咆哮朝堂之辈,拖下去。”

  摆了摆手,李承乾随意道。

  “这...”

  一众千牛卫纷纷看向上首的李世民。

  “嗯。”

  微微颌首,李世民给了他们一个眼神。

  “是。”

  千牛卫们已经领会到了陛下的旨意,径直上前擒住那名监察御史,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拖了出去。

  ‘魏王殿下!’

  那名监察御史的眼神充满了哀求,始终没离开过魏王李泰。

  然而,魏王李泰对其厌恶至极,不能,更不愿意搭理,坐视千牛卫把他拖走。

  这一幕看在众臣眼中,一个个心中悲戚,好歹是魏王党羽,为了魏王出头,沦落到这种地步,魏王竟然连一句话都不说,身为属下,谁又能不心凉。

  对于魏王李泰今天的表现,李世民有些失望,所谓的算计从一开始就被李承乾知晓,不费吹灰之力的粉碎了魏王党羽的阴谋,反倒是借助这个机会给予了魏王一记重锤。

  魏王图穷匕见,到头来失去了一个有力的臂助,太原王氏,增强了晋王李治的实力。

  “父皇。”

  “儿臣有奏。”

  公鸭嗓般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气氛,晋王李治突然站了出来。

  “稚奴。”

  就连李世民都没想到自己这个一手带大的亲子会在这个时候出面,毕竟,现在可是太子与魏王交锋的关键时刻,他势单力薄,如何敢插手其中?

  ‘啊这?’

  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官员都有些懵。

  “陛下封禅泰山,太子乃储君,必当坐镇朝纲,监国理政,不可轻动。”

  “儿臣是并州大都督,北疆不宁,理当前往。”

  晋王李治紧绷着小脸,眼神坚定的开口道。

  ‘唰!!!’

  一时间,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个13岁的亲王身上。

  ‘有点意思!’

  闻言,李承乾脸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陛下。”

  “臣以为晋王尚年幼,并州苦寒,兵戈征伐凶戾。”

  “宜择年长皇子前往巡边,而薛延陀南下,寻常亲王必不能慑。”

  “**厥对薛延陀来说是一柄尖刀,时时刻刻威胁着薛延陀腹地,我大唐要想断绝真珠夷男的幻想必须动兵,将其打疼,方能钳制这头来自漠北的狼。”

  作为朝堂重臣之一的吏部尚书杨师道开口道。

  “臣附议!”

  不少官员表示赞同。

  中书令房玄龄补充道:“太子殿下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臣附议!”

  魏徵、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这才出声。

  开什么玩笑,让从未出过长安的晋王李治巡边,那还不如让李泰上呢,最起码那个吨位砸都能砸死不少薛延陀骑兵,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高明。”

  “众卿之意,想必你已清楚。”

  “你意下如何?”

  龙目微侧,李世民面无表情的问道。

  “可以。”

  李承乾双手一摊,态度很是随和:“既然大家都这么想让孤巡边,那孤又怎么好意思拒绝呢。”

  “不过,孤要节制沿边兵马之权。”

  轰隆!

  全场为之一震,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瞳孔放大。

  沿边兵马之权,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大唐采用府兵制,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除了中央十六卫,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之外,驻守边疆各州的折冲府兵装备最为精良,常年厮杀,战力甚至还要超过十六卫。

  ‘他怎么敢?!’

  魏王李泰瞪大了眼睛,丝毫不敢相信李承乾居然提出这样的要求。

  晋王李治小脸上的血色一闪而逝,眼中露出了莫名的昏暗之色,虽然他只是遥领并州大都督,可并州确实是他的基本盘,太子巡边必得以河套地、并州府兵为主,这可都是他的潜在人马。

  方才他之所以提出巡边请求,目的就是为了在朝堂之外,掌控军事力量,这比所谓的朝堂之争来的更重要。

  想到这里,李治的目光不由得望向李承乾,心中情绪变幻,久久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