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艺。
“哥,那边怎么说?”
“说钱够了,不需要投资。”
“那,试镜的事呢?”
“暂时没消息。”
提起这个,大王面色一冷。
没消息,那就是最不好的消息。
软钉子。
一听这话,小王也脸色一沉。
都是常年混圈的人,谁不懂潜规则?
“再看看吧。”
半晌,大王叹了口气。
说实话,‘吴迪’绝对是影视圈的怪胎。
哪有人不混圈的?
不混圈,哪来的投资?
不要投资?
哪个导演用自己的钱拍电影啊?
即使有,那也是很小一部分,大头肯定是拉投资,这么做,既能拉到发行资源,又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
毕竟。
拍电影这东西,没有百战百胜的秘诀。
再牛逼的导演也不敢保证拍一部,赚一部。
……
博纳。
“唉,杨总,抱歉啊。”
于东虽然是打着电话,还是赔着笑。
“那边实在联系不上。”
“去哪了?”
“吴导去了澳洲,好像是为了特效的事,你也知道,特效制作最麻烦。”
“忙活几个月,半年那都正常。”
“好,好,下次去香江我一定联系您。”
“嗯,嗯,拜拜。”
挂断电话后,于东收敛了脸上的赔笑。
不好干啊。
接了发行的活,反而搞成了烫手山芋。
博纳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第一家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
他能拿到证,当然是因为关系。
于东最早是在北影厂干发行工作的。
后来,他下海办了博纳。
不过,博纳真正起家是靠香江电影,2001年,那部催泪大片《我的兄弟姐妹》,令博纳在港圈一举成名。
后来。
博纳陆续接了一大批港圈电影发行,但最近这两年,博纳开始调整公司业务重心。
这一次,因为上次的合作,博纳也参与了《申海堡垒》的投资。
他投的不多,只投了10%。
500万美金。
大头是中影,他们投了20%,整整1000万美金。
然后是传奇影业1000万,上影500万美金,剩下的2000万,全是‘吴迪工作室’的钱。
不得不说。
作家真吉尔赚钱。
《2177》的吸金能力,让人羡慕的吉尔发紫!
下金蛋的母鸡啊。
2000万美金,说掏就掏了。
一点犹豫都没有。
……
《观音山》剧组。
范小胖挂断电话后,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几分。
角色有。
但不是女一号。
想想也是,两人只打过两次友谊赛,关系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投资5000万美金的女主角,哪那么容易给她。
不过。
女主角会是谁?
吴导口中的那个新人到底是谁?
好好奇啊。
是海选的,还是资方,不对,吴迪既是大导演,又是投资人,谁能在选角上面指手划脚?
只是,圈内近期也没有听说大规模选角啊?
范小胖心心念念的新人,此时正在接受吴迪工作室的培训。
李杰选的新人是倪尼。
截胡了《金陵十三钗》里的谋女郎。
虽然老谋子后来有点被资本绑架,但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确实很毒辣。
历任谋女郎,没一个底子差的。
导演和演员也是双向奔赴。
如果演员本身是一块顽石,导演再怎么善于**,石头也只是石头,不会变成美玉。
女一号选了一个新人。
男一号肯定要找一个大牌。
但。
选角的事,李杰不太着急,科幻片难拍的地方就在于特效制作。
耗时一年半年,他都算短的,长的要搞一个一两年。
所以。
他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
……
澳洲。
李杰这边刚刚跟特效公司确定了其中一个特效制作方案,那边,他的电话响了。
低头一看。
中影韩三坪。
说情来的?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只要生活在社会里,也避不开人情往来。
毕竟,天底下没有谁是圣人。
“喂,韩总。”
“对,我在澳洲商量特效制作方案。”
“回去?可能下下个月了。”
“呃,让我上台发言?不用了吧,毕竟,我只是跨界来的。”
“呃。”
“好,好,我明白了,下个月15号之前,一定回来!”
“嗯,嗯。”
挂断电话,李杰不由摇了摇头。
这次的活动,真的推不掉。
上面点名让他参与。
级别太高,推都推不掉。
也罢。
就去电影局走一遭吧。
其实,李杰也不是聋子、瞎子,圈内的一些人,哪怕不用他专门打听,就会有人主动告诉他。
他知道,有一些对他不是很看得惯。
异类。
如果是普通的跨界导演,那些人的反应,多半不会那么大。
拍就是。
商业片票房高?
高呗。
前面都有一个冯钢炮了,再多一个新导演,又能怎样?
不过。
李杰拿奖的事,却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奖项,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大奖项,基本都是垄断在学院派的手里。
现在?
突然冒出一个商业、艺术多点开花的大导演,问题就来了。
不说一定要捧着、舔什么的。
起码要交往一下,拜拜码头吧?
连码头都不拜,是不是太目中无人了一点?
当然。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小心眼,这些异议者只是一小撮人。
如果是全体敌视,李杰之前的剧本根本过不了审。
……
转眼。
到了开会的前两天,李杰低调的返回了国内,这次回国,他谁也没通知。
包括付一舟。
开完会,他就要重新回澳洲。
参加完这次会,他耳边的纷扰应该会少一大部分。
毕竟。
那些人都是人老成精,一看会议的规模,甚至看看座位排次、通报时的姓名顺序就能懂。
这分明是要力捧的架势。
这种情况下还跟人家对着来,那不是针对‘吴迪’!
果然。
当会议的新闻画面登上《早间新闻》、电影频道之后,圈子里关于‘吴迪’的讨论,顿时变少了。
翻翻后续的报道,正面报道多了很多。
负面的,当然也有,但没有那么多了,随后几天,《电影报》等刊物上面又多了一批影评。
《空间折迭》、《钢的琴》的影评数量,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微妙的变化。
这叫润物细无声。
“哥,那边怎么说?”
“说钱够了,不需要投资。”
“那,试镜的事呢?”
“暂时没消息。”
提起这个,大王面色一冷。
没消息,那就是最不好的消息。
软钉子。
一听这话,小王也脸色一沉。
都是常年混圈的人,谁不懂潜规则?
“再看看吧。”
半晌,大王叹了口气。
说实话,‘吴迪’绝对是影视圈的怪胎。
哪有人不混圈的?
不混圈,哪来的投资?
不要投资?
哪个导演用自己的钱拍电影啊?
即使有,那也是很小一部分,大头肯定是拉投资,这么做,既能拉到发行资源,又能最大化的降低风险。
毕竟。
拍电影这东西,没有百战百胜的秘诀。
再牛逼的导演也不敢保证拍一部,赚一部。
……
博纳。
“唉,杨总,抱歉啊。”
于东虽然是打着电话,还是赔着笑。
“那边实在联系不上。”
“去哪了?”
“吴导去了澳洲,好像是为了特效的事,你也知道,特效制作最麻烦。”
“忙活几个月,半年那都正常。”
“好,好,下次去香江我一定联系您。”
“嗯,嗯,拜拜。”
挂断电话后,于东收敛了脸上的赔笑。
不好干啊。
接了发行的活,反而搞成了烫手山芋。
博纳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第一家获得广电总局颁发的‘电影发行许可证’的民营公司。
他能拿到证,当然是因为关系。
于东最早是在北影厂干发行工作的。
后来,他下海办了博纳。
不过,博纳真正起家是靠香江电影,2001年,那部催泪大片《我的兄弟姐妹》,令博纳在港圈一举成名。
后来。
博纳陆续接了一大批港圈电影发行,但最近这两年,博纳开始调整公司业务重心。
这一次,因为上次的合作,博纳也参与了《申海堡垒》的投资。
他投的不多,只投了10%。
500万美金。
大头是中影,他们投了20%,整整1000万美金。
然后是传奇影业1000万,上影500万美金,剩下的2000万,全是‘吴迪工作室’的钱。
不得不说。
作家真吉尔赚钱。
《2177》的吸金能力,让人羡慕的吉尔发紫!
下金蛋的母鸡啊。
2000万美金,说掏就掏了。
一点犹豫都没有。
……
《观音山》剧组。
范小胖挂断电话后,脸上的笑容明显少了几分。
角色有。
但不是女一号。
想想也是,两人只打过两次友谊赛,关系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投资5000万美金的女主角,哪那么容易给她。
不过。
女主角会是谁?
吴导口中的那个新人到底是谁?
好好奇啊。
是海选的,还是资方,不对,吴迪既是大导演,又是投资人,谁能在选角上面指手划脚?
只是,圈内近期也没有听说大规模选角啊?
范小胖心心念念的新人,此时正在接受吴迪工作室的培训。
李杰选的新人是倪尼。
截胡了《金陵十三钗》里的谋女郎。
虽然老谋子后来有点被资本绑架,但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确实很毒辣。
历任谋女郎,没一个底子差的。
导演和演员也是双向奔赴。
如果演员本身是一块顽石,导演再怎么善于**,石头也只是石头,不会变成美玉。
女一号选了一个新人。
男一号肯定要找一个大牌。
但。
选角的事,李杰不太着急,科幻片难拍的地方就在于特效制作。
耗时一年半年,他都算短的,长的要搞一个一两年。
所以。
他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
……
澳洲。
李杰这边刚刚跟特效公司确定了其中一个特效制作方案,那边,他的电话响了。
低头一看。
中影韩三坪。
说情来的?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只要生活在社会里,也避不开人情往来。
毕竟,天底下没有谁是圣人。
“喂,韩总。”
“对,我在澳洲商量特效制作方案。”
“回去?可能下下个月了。”
“呃,让我上台发言?不用了吧,毕竟,我只是跨界来的。”
“呃。”
“好,好,我明白了,下个月15号之前,一定回来!”
“嗯,嗯。”
挂断电话,李杰不由摇了摇头。
这次的活动,真的推不掉。
上面点名让他参与。
级别太高,推都推不掉。
也罢。
就去电影局走一遭吧。
其实,李杰也不是聋子、瞎子,圈内的一些人,哪怕不用他专门打听,就会有人主动告诉他。
他知道,有一些对他不是很看得惯。
异类。
如果是普通的跨界导演,那些人的反应,多半不会那么大。
拍就是。
商业片票房高?
高呗。
前面都有一个冯钢炮了,再多一个新导演,又能怎样?
不过。
李杰拿奖的事,却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奖项,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各大奖项,基本都是垄断在学院派的手里。
现在?
突然冒出一个商业、艺术多点开花的大导演,问题就来了。
不说一定要捧着、舔什么的。
起码要交往一下,拜拜码头吧?
连码头都不拜,是不是太目中无人了一点?
当然。
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小心眼,这些异议者只是一小撮人。
如果是全体敌视,李杰之前的剧本根本过不了审。
……
转眼。
到了开会的前两天,李杰低调的返回了国内,这次回国,他谁也没通知。
包括付一舟。
开完会,他就要重新回澳洲。
参加完这次会,他耳边的纷扰应该会少一大部分。
毕竟。
那些人都是人老成精,一看会议的规模,甚至看看座位排次、通报时的姓名顺序就能懂。
这分明是要力捧的架势。
这种情况下还跟人家对着来,那不是针对‘吴迪’!
果然。
当会议的新闻画面登上《早间新闻》、电影频道之后,圈子里关于‘吴迪’的讨论,顿时变少了。
翻翻后续的报道,正面报道多了很多。
负面的,当然也有,但没有那么多了,随后几天,《电影报》等刊物上面又多了一批影评。
《空间折迭》、《钢的琴》的影评数量,肉眼可见的变多了。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些微妙的变化。
这叫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