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神话版三国最新章节!
刘桐不会去说,但刘桐回去做,灵帝已经被钉到耻辱柱上了,就算是刘桐也没办法翻案,毕竟当年发生了什么刘桐自己也清楚,灵帝有多少问题刘桐自己心里扪清。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灵帝挂了耻辱柱,而灵帝一朝却全是能臣干吏,锅全在灵帝,以前刘桐不懂,但等刘桐上位之后能接触到国家政策之后刘桐懂了,扣在他父亲头上的锅,有一半都可以甩给其他人。
不过已经被盖棺定论的东西也翻不了案,更何况能翻,刘桐也不会去做,现在的汉室朝堂很稳,她不会去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但不作不代表她不会去恶心那些所谓的能臣干吏。
汉末是真的没钱吗?不是,哪怕没有现在陈曦掌权时这么阔绰,也不至于真穷到国库空虚的程度,变成那个程度只能说是税不在中央,而税不在中央在谁手中?其实很简单,在那些朝堂上给灵帝盖棺定论的世家手上。
土地兼并,皇权不下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前作为公主接触不到,等能接触到之后,刘桐才明白上一个二十年,汉室为何而窘迫,也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父皇在十一二岁的精明能干,面对和少帝,献帝同样的局面,快速的解决掉外戚,朝臣,之后却快速的颓废。
因为后面的事情解决不了,那些事情不像是除外戚,收拢政府权力时只面对某一阶层的部分对手,而是面对整个汉室的世家豪强。
昏庸堕落的过程刘桐是亲眼目睹的,但现在想想身为皇帝的刘宏最后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死后都不得安宁,那么其他人呢?
能臣干吏,没错,这就是历史的评价,那些人都是清流,都是名士,都是被时代拖累的智者。
以前刘桐信,后来坐了这个位置之后,刘桐就不信了,好人也是有立场的,杨家誉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布中原,人人都是受人尊敬的贤能,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弘农郡的土地杨家占的比其他人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些土地为什么不用缴税呢?
袁家同样,汝南那一箱箱的地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陈荀司马,邓王郑梁,那以十万计数甚至不用缴税的田亩怎么来的呢?还有那更多更多的世家,到底是怎么将国家卷入了自家?
刘桐是不知道后世,徐阶和严嵩的故事,知道了的话大概会笑死,贪官贪了一辈子,不如清官倒台抄出的多。
当然到现在,就算是看到了那些东西之后刘桐也不想计较了,一方面她是公主,不是皇帝,没有追究的价值,另一方面,不管如何,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再计较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陈曦已经将绝大多数的世家踢出了关内,前往东北开荒,而手长的如郑氏,沈氏,邓氏已经提前迈步走出国门了,其他的因为之前开荒不努力,现在还得在东北将置换的土地开荒完才能离开。
从这一方面说的话,郑泰当年顶着李优用两千顷的补偿给郑氏,沈氏,邓氏换来的消息确实没亏,毕竟建国这种事情早一天那真的是一天的本钱,而现在在大多数世家一边骂娘一边垦荒的时候,郑家,沈家,邓家这种已经垦荒完成的家族,已经提前出国去了。
可以说现在汉室再一次恢复到汉初那种基层行政体系下放到乡村的程度,不会再出现税收被截留的情况,专政铁拳也再一次拥有了摧毁一切阻拦者的力量。
因而刘桐也没有再计较的意思,只是这次陈曦刚好给了一个机会,刘桐恰巧反应过来修建这两座宫殿的价值,才有了同时修建两座的想法,也许有人能看懂,有人揣着明白当糊涂,有人根本看不懂。
这些对于刘桐来说都不重要,她只需要将那两座宫殿修筑起来,别人会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不影响刘桐的感官,她自己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就可以了,千年之后,自有后人评说,毕竟傻子终是少数。
下午朝会,例行摆了桌椅茶水点心,一众朝官三三两两的入席,而且其中难免会有非常多的空位,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
说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就连陈曦都觉得元凤朝的朝会发展方向越来越诡异了,以前虽说会有茶水和座位,但点心不是所有朝官都具有的,然而自从刘桐将朝会移到下午之后,所有的朝官都有点心了,而且看刘桐的心情还会有时令水果。
好在朝会改成下午之后,刘桐不会晚点了,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现在没有了曹司空,这朝会没有以前那么带感了。
大略例行的东西还是那么多,也没有太多好说的东西,直到陈曦站出来表示要修两座大型宫殿,全场为之一静。
倒不是他们没有捕风捉影的收到相关的消息,但是一方面他们不确定技术是否达标,另一方面他们也实在不太确定这玩意修筑起来的意义,哪怕是这流言好像是从陈曦这里放出去的。
刘桐这边自然不是不管其他人愣住不愣住,这种大事她之前已经找刘备透过底了,自然知道是没有问题的,因而当场就要拍板表示修东西两座巨型宫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崔琰上前一步,“敢问尚书仆射,修筑这样两座宫殿花费多少,所需人力多少,大致需要多少时间。”
崔琰到现在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二崔合并之后,他们崔琰彻底变成了钢铁谏臣,硬的可以,根本不怕事,其他人如果还在考虑的话,崔琰直接不需要考虑。
翻船也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二崔合并之后,他这个前家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且当初合并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他在中原给崔家立招牌,崔钧在国外给崔家建势力。
双方分工明确,以至于现在崔琰已经再无丝毫的顾忌,可以坐在御史的位置上堂堂正正的责问自己所有看着不爽的事情。
“花费大约在十几亿钱,当然这里只算了人力以及动工修建时相关人力花费,材料并没有计算,不过也不需要计算,至于时间两年左右两座宫殿都会修建起来。”陈曦看了一眼崔琰,这其实是自己人,但是现在越发的刚硬了,怼人根本不你我。
陈曦说完,整个朝堂皆是窃窃私语,而崔琰面色清冷看向陈曦,“尚书仆射,说个实在话,如果这句话不是你说出来的,现在大概已经被架出去了,不是因为太多,而是因为太少了,少到,明眼人一看就不值得这么多。”
“很简单啊,工匠七级考试,就是修这个,所以技术人员基本不需要花钱,他们必然会参加,哪怕水平不够他们也会来打下手,材料,某家族能想到办法拿这个立标准和品牌,搞这个行业的都是傻子?”陈曦平淡的说道,“要不是要修两座,我连十亿钱都不用。”
陈曦说的是实话,如果只修一座,陈曦当然是大大方方的招标啊,而且可以用利益交换的方式半毛钱都不投然后修建出来,甚至更进一步,直接是左手倒腾右手,中间搞出来一座宫殿,组织自家官方的企业来一个内部消化,划账就可以了。
之后周转一下,时间只要拉长一些,内部就将缺口消化完毕,直接就是一文钱不掏,自己就出来了,毕竟国家经济形势尚好的时候,很多手段都会有着奇效。
就相当于国企像银行借钱,这份钱只是备案,在企业内部流通,不参与外部流通,最后将钱收回来,实际上这笔款子的意义就是周转,让企业能用自家未来的钱将现在发展起来,然后在未来有更多的钱填补这个窟窿的同时,还能再赚一笔。
当然缺点在于这么玩如果玩砸了,那就人财两失,还给自己挖坑,多损失了一比款子,但在没有外部阻拦,单个体系内运转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亏空的,实际上说白了修这个玩意儿的方式,就是将未来的利润投入进去去修,对于现在而言当然没花多钱。
对于未来而言,实际上只要操作的好,在利润率的范围内,其实就相当于白落了一座宫殿。
实际上如果只修一座的话,陈曦可以刷脸不掏钱的,修两座就不能这么干了,只能上述的做法,也就是吃汉室未来的经济,不过问题不大,计算好,放长线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任何的问题。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这不明摆着是带材料来给刘桐修东西吗,同样七级工匠的大考要是以这个为基础,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参考,哪怕是过不了,尝试参与一下建造这数百尺的建筑的建造,对于这些人而言也不亏,至于工时的损耗,这个时候有这种东西?
“修这个不难,难得只是算计好如何操作而已。”陈曦平静地说道,“劳民伤财的话,算不上,新长安城修了这么久也没修好,但是折腾了这么久,也没见有人说劳民伤财,我看都挺积极的。”
刘桐不会去说,但刘桐回去做,灵帝已经被钉到耻辱柱上了,就算是刘桐也没办法翻案,毕竟当年发生了什么刘桐自己也清楚,灵帝有多少问题刘桐自己心里扪清。
但问题在于为什么灵帝挂了耻辱柱,而灵帝一朝却全是能臣干吏,锅全在灵帝,以前刘桐不懂,但等刘桐上位之后能接触到国家政策之后刘桐懂了,扣在他父亲头上的锅,有一半都可以甩给其他人。
不过已经被盖棺定论的东西也翻不了案,更何况能翻,刘桐也不会去做,现在的汉室朝堂很稳,她不会去做任何多余的事情,但不作不代表她不会去恶心那些所谓的能臣干吏。
汉末是真的没钱吗?不是,哪怕没有现在陈曦掌权时这么阔绰,也不至于真穷到国库空虚的程度,变成那个程度只能说是税不在中央,而税不在中央在谁手中?其实很简单,在那些朝堂上给灵帝盖棺定论的世家手上。
土地兼并,皇权不下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前作为公主接触不到,等能接触到之后,刘桐才明白上一个二十年,汉室为何而窘迫,也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父皇在十一二岁的精明能干,面对和少帝,献帝同样的局面,快速的解决掉外戚,朝臣,之后却快速的颓废。
因为后面的事情解决不了,那些事情不像是除外戚,收拢政府权力时只面对某一阶层的部分对手,而是面对整个汉室的世家豪强。
昏庸堕落的过程刘桐是亲眼目睹的,但现在想想身为皇帝的刘宏最后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死后都不得安宁,那么其他人呢?
能臣干吏,没错,这就是历史的评价,那些人都是清流,都是名士,都是被时代拖累的智者。
以前刘桐信,后来坐了这个位置之后,刘桐就不信了,好人也是有立场的,杨家誉满天下,门生故吏遍布中原,人人都是受人尊敬的贤能,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弘农郡的土地杨家占的比其他人加起来的还要多,这些土地为什么不用缴税呢?
袁家同样,汝南那一箱箱的地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陈荀司马,邓王郑梁,那以十万计数甚至不用缴税的田亩怎么来的呢?还有那更多更多的世家,到底是怎么将国家卷入了自家?
刘桐是不知道后世,徐阶和严嵩的故事,知道了的话大概会笑死,贪官贪了一辈子,不如清官倒台抄出的多。
当然到现在,就算是看到了那些东西之后刘桐也不想计较了,一方面她是公主,不是皇帝,没有追究的价值,另一方面,不管如何,局势已经趋于稳定,再计较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陈曦已经将绝大多数的世家踢出了关内,前往东北开荒,而手长的如郑氏,沈氏,邓氏已经提前迈步走出国门了,其他的因为之前开荒不努力,现在还得在东北将置换的土地开荒完才能离开。
从这一方面说的话,郑泰当年顶着李优用两千顷的补偿给郑氏,沈氏,邓氏换来的消息确实没亏,毕竟建国这种事情早一天那真的是一天的本钱,而现在在大多数世家一边骂娘一边垦荒的时候,郑家,沈家,邓家这种已经垦荒完成的家族,已经提前出国去了。
可以说现在汉室再一次恢复到汉初那种基层行政体系下放到乡村的程度,不会再出现税收被截留的情况,专政铁拳也再一次拥有了摧毁一切阻拦者的力量。
因而刘桐也没有再计较的意思,只是这次陈曦刚好给了一个机会,刘桐恰巧反应过来修建这两座宫殿的价值,才有了同时修建两座的想法,也许有人能看懂,有人揣着明白当糊涂,有人根本看不懂。
这些对于刘桐来说都不重要,她只需要将那两座宫殿修筑起来,别人会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不影响刘桐的感官,她自己明白自己做了什么就可以了,千年之后,自有后人评说,毕竟傻子终是少数。
下午朝会,例行摆了桌椅茶水点心,一众朝官三三两两的入席,而且其中难免会有非常多的空位,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
说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就连陈曦都觉得元凤朝的朝会发展方向越来越诡异了,以前虽说会有茶水和座位,但点心不是所有朝官都具有的,然而自从刘桐将朝会移到下午之后,所有的朝官都有点心了,而且看刘桐的心情还会有时令水果。
好在朝会改成下午之后,刘桐不会晚点了,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现在没有了曹司空,这朝会没有以前那么带感了。
大略例行的东西还是那么多,也没有太多好说的东西,直到陈曦站出来表示要修两座大型宫殿,全场为之一静。
倒不是他们没有捕风捉影的收到相关的消息,但是一方面他们不确定技术是否达标,另一方面他们也实在不太确定这玩意修筑起来的意义,哪怕是这流言好像是从陈曦这里放出去的。
刘桐这边自然不是不管其他人愣住不愣住,这种大事她之前已经找刘备透过底了,自然知道是没有问题的,因而当场就要拍板表示修东西两座巨型宫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崔琰上前一步,“敢问尚书仆射,修筑这样两座宫殿花费多少,所需人力多少,大致需要多少时间。”
崔琰到现在其实已经无所谓了,二崔合并之后,他们崔琰彻底变成了钢铁谏臣,硬的可以,根本不怕事,其他人如果还在考虑的话,崔琰直接不需要考虑。
翻船也没有什么影响,毕竟二崔合并之后,他这个前家主的意义已经不大了,而且当初合并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他在中原给崔家立招牌,崔钧在国外给崔家建势力。
双方分工明确,以至于现在崔琰已经再无丝毫的顾忌,可以坐在御史的位置上堂堂正正的责问自己所有看着不爽的事情。
“花费大约在十几亿钱,当然这里只算了人力以及动工修建时相关人力花费,材料并没有计算,不过也不需要计算,至于时间两年左右两座宫殿都会修建起来。”陈曦看了一眼崔琰,这其实是自己人,但是现在越发的刚硬了,怼人根本不你我。
陈曦说完,整个朝堂皆是窃窃私语,而崔琰面色清冷看向陈曦,“尚书仆射,说个实在话,如果这句话不是你说出来的,现在大概已经被架出去了,不是因为太多,而是因为太少了,少到,明眼人一看就不值得这么多。”
“很简单啊,工匠七级考试,就是修这个,所以技术人员基本不需要花钱,他们必然会参加,哪怕水平不够他们也会来打下手,材料,某家族能想到办法拿这个立标准和品牌,搞这个行业的都是傻子?”陈曦平淡的说道,“要不是要修两座,我连十亿钱都不用。”
陈曦说的是实话,如果只修一座,陈曦当然是大大方方的招标啊,而且可以用利益交换的方式半毛钱都不投然后修建出来,甚至更进一步,直接是左手倒腾右手,中间搞出来一座宫殿,组织自家官方的企业来一个内部消化,划账就可以了。
之后周转一下,时间只要拉长一些,内部就将缺口消化完毕,直接就是一文钱不掏,自己就出来了,毕竟国家经济形势尚好的时候,很多手段都会有着奇效。
就相当于国企像银行借钱,这份钱只是备案,在企业内部流通,不参与外部流通,最后将钱收回来,实际上这笔款子的意义就是周转,让企业能用自家未来的钱将现在发展起来,然后在未来有更多的钱填补这个窟窿的同时,还能再赚一笔。
当然缺点在于这么玩如果玩砸了,那就人财两失,还给自己挖坑,多损失了一比款子,但在没有外部阻拦,单个体系内运转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亏空的,实际上说白了修这个玩意儿的方式,就是将未来的利润投入进去去修,对于现在而言当然没花多钱。
对于未来而言,实际上只要操作的好,在利润率的范围内,其实就相当于白落了一座宫殿。
实际上如果只修一座的话,陈曦可以刷脸不掏钱的,修两座就不能这么干了,只能上述的做法,也就是吃汉室未来的经济,不过问题不大,计算好,放长线的情况下,不会造成任何的问题。
在场的都不是傻子,这不明摆着是带材料来给刘桐修东西吗,同样七级工匠的大考要是以这个为基础,肯定会有很多人来参考,哪怕是过不了,尝试参与一下建造这数百尺的建筑的建造,对于这些人而言也不亏,至于工时的损耗,这个时候有这种东西?
“修这个不难,难得只是算计好如何操作而已。”陈曦平静地说道,“劳民伤财的话,算不上,新长安城修了这么久也没修好,但是折腾了这么久,也没见有人说劳民伤财,我看都挺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