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 第1684章 任柏源

小说:从1987开始 作者:海冰玉 更新时间:2025-03-28 13:06:40 源网站:2k小说网
  一直到晚上七点钟。

  李来西和任伯源才来到。

  送他们来的是秋城贸易公司的一名司机。

  易飞让服务把司机吃住安排下,才到来到202包房。

  四人分宾主住下。

  李来西说道:“我和赵总很熟了,和小易总也不能算第一次见面。”

  易飞说道:“李署长见过我?”

  不可能吧。

  他怎么一点印象没有。

  自己现在的记忆力可不是吹的,不能说过目不忘吧,但不可能见过面认不出来,尤其时间不太长的话。

  自己也很少去省城。

  “赵副府长结婚的那天,我也去了的。”

  李来西说道:“小易总和赵老师风采,我正时那时候见识到的。”

  可以说。

  他和赵丽丽的风采完全碾压了新郎新娘。

  尤其唱的那首歌,更是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也就是从那时候。

  省城的一些人士知道了易飞和赵丽丽,知道丽飞公司的老板原来是这么年轻的两个人。

  当然,也都知道赵丽丽是赵副总督的侄女。

  对突然冒出来的丽飞公司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说的也是。

  普通百姓,谁能有这么大本事。

  易飞说道:“李署长客气了,你们一路辛苦了,本应该去省城拜访两位的,事情实在太多,一时半会走不开,只好劳两位大驾。”

  参加赵雪城婚礼的有几百人。

  他当然不会注意到一个署长。

  以前又不认识。

  他也不想和客套。

  直奔主题吧。

  今天晚上得把事谈好,要么只能到明天晚上了。

  易飞给李来西和任伯源倒上茶,“赵总和我想在稀土行业发展,两位领导是这方面的专家,还请多指教。”

  说起来,他是第二次见任伯源了。

  第一次见是在二十年多年后,或者说十多年前。

  那时候的他已经六十多岁。

  现在显得年轻多了。

  只是脸上的高傲比当年可是一点也不少。

  眼角那淡淡的不屑,还是那么令人不舒服。

  易飞对任伯源的感觉并不太好,甚至可以说厌恶。

  此人确实有些本事,不是后来那种靠哗众取宠混上来的专家。

  人家手里是真的有料。

  只是任伯源这个人太过傲慢。

  或者说自负。

  仿佛这天下,他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其实。

  周书文说过,任伯源没有他吹的那么邪乎,国内在稀土行业比他有造诣的不止一两个,只是别人都非常低调罢了。

  这就是包装问题了。

  任伯源是个很善于包装自己的人。

  往后的二三十年,他一直混得如鱼得水。

  易飞也知道至少另外两名专家,水平不比任伯源差。

  可人家目前老老实实的在科研单位不出山,愿意干的只有任伯源。

  任伯源在生产工艺上确实有一手。

  后期他确实帮着建了不少稀土厂,倒卖稀土也赚了些钱。

  周书文眼中也就那么回事。

  当然。

  他比起后来总身家数十亿的周书文,确实也就那么回事。

  易飞对任伯源不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初他陪着周书文见这位专家时。

  易飞刚对他开出的价格提出异议。

  周书文又不是一点不了解稀土价格。

  他当时开的价格比市场价低了近两成。

  易飞知道他只是中间商,但有半成的润的不少了。

  不就是打个电话联系上吗?

  寻个时候,又不愁卖不出去。

  任伯源便用一种轻蔑的口气说,易先生一表人才,但在生意上的事就不要插嘴了。

  言外之意就是说他是吃软饭的。

  吃软饭的就得有觉悟,瞎插什么嘴。

  这让易飞尴尬不已。

  周书文脸上也不好看。

  李来西说道:“我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任主任才是。”

  说起来,他根本不是搞地质的。

  他是搞政工出身的。

  稀土的十五个元素是啥,他都还没弄清楚了。

  任伯源淡淡地说:“专家谈不上,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我建的稀土分离厂,工艺绝对是国内一流的。”

  这是他最骄傲的。

  很多所谓的学者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他已经有充分的经验。

  搞学问,只坐在办公室里搞不行,要走出去,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他至少已经完成了一家小型分离厂的建设。

  效果非常棒。

  易飞点头笑道:“任主任建分离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是已经证明过的,这个和我赵总还是非常佩服的。”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任伯源这种人就爱奉承话。

  他现在建过厂没有不知道,就当建过吧。

  任伯源说道:“小易总听说过我?”

  稀土行业毕竟是个冷门行业。

  不是专业人士连十五种稀土元素都不知道是啥。

  能说出三种,算是有见识的。

  听说过他的人还真不多。

  任伯源不由得看了易飞一眼。

  在路上的时候,李来西给他讲了丽飞公司和易飞的传奇。

  任伯源只是一笑了之。

  一个少年,哪怕再神奇又能神奇到哪去?

  多半是当地**的吹嘘。

  不过。

  他现在是东江行省副总督的侄女婿,还有一个港城的富豪妈妈却是事实。

  这样的身世、背景,创造点奇迹也不稀奇。

  人为的奇迹多了去了。

  他们这次来主要是找赵秋城的。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知道什么是稀土。

  可赵秋城除了来时说了几句客套话,基本上不再吭声,都是易飞在说话。

  总不能想投资的是这位少年吧。

  易飞给任伯源续上茶,“任主任名满华夏,听说过您不是很平常吗?”

  这句话看咋理解了。

  在稀土这个圈子里,确实没有不知道任伯源的。

  但出了这个圈。

  没人知道他是谁。

  他又不是大众人物。

  任伯源笑道:“小易总客气了,我也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大家做点事,为国家稀土事业的发展做些贡献。”

  他明知道易飞是在奉承他。

  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甭管咋说,这少年身份在那摆着呢。

  易飞说道:“我也是这个想法,这样,我们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很多事情就好谈了。”

  他们现在的做法是不是为国家稀土事业做出贡献。

  还真的不好说。

  现在。

  很多人还认识不到稀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开采出来的稀土矿经过分离后,大量出口。

  未来二十年是国家稀土流失最严重的时候。

  是华夏的储量大幅下降。

  直到二十年后,国家开始对稀土管控。

  然而。

  经过二十年的沉淀和发展,稀土工业技术在三十年后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国外只能把他们矿石拿到华夏加工。

  利弊各有吧。

  易飞想投资稀土工业,看重的是几次价格的沉浮,便宜的时候真是白菜价,贵的时候又贵的离谱。

  他是想利用这信息差来赚大钱。

  另外就是稀土工业链中的下游产品。

  并不是稀土加工厂本身。

  他就是只成立个稀土贸易公司也不是不行。

  任伯源点点头,“赵总、小易总想投资多大规模的一个厂?我说句实话,如果只想投两三百万,能建不?能建,但真的没啥意思。”

  分离厂的生产线还是很值钱的。

  很多材料都得用进口产品。

  真要按建厂的标准,两三百万连一台好的检测仪器都买不起。

  当然这种估摸的小厂也不会去买检测设备。

  最多把产品交给第三方检测。

  这种规模的小厂,他是赚不了什么钱。

  要股份?没意思。

  要钱?这样的小厂能给他多少钱?

  易飞笑了,“任主任,两三百万自然是不多的,如果我说我可以投两三千万呢?甚至更多。”

  两三百万?

  他不说自己也知道两三百万建不了像样的稀土分离厂。

  弄几台机械去挖矿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