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开始 第2072章 怎么样

小说:从1987开始 作者:海冰玉 更新时间:2025-03-28 13:17:22 源网站:2k小说网
  关副府长能明白通讯的重要性。

  关于这点,市级的领导都会明白,可鉴于资金、技术的原因短时间内无法实现。

  当初自己提议,由丽飞公司出钱建寻呼台,他自然同意。

  但丽飞公司只能负责出钱出技术,建好的寻呼台却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通讯方面,目前还不民营企业能触及的。

  这个是原则问题,可不是他能决定的。

  除了寻呼台,其它通讯业务三十年后,也只有三大运营商。

  最多算相关部门借自己的钱。

  建个寻呼台目前大约投资五十万左右。

  也不是太多。

  说实在的。

  这几年寻呼机和寻呼业务并不是太赚钱。

  毕竟能买得起的还是少数。

  而需要寻呼机的人也不太多。

  尤其是临东这种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

  就算建好寻呼台,明年要是能突破一千个用户,那是一大关。

  估计第一批用户全是丽飞公司的管理层。

  最后一年能有几百个用户可能性更大。

  BP机的兴起得过三四年以后,然后再持续七八年高速发展期,然后迅速衰落。

  到本世纪末,巅峰的时候有八千多万用户。

  至少也得销售上亿台寻呼机吧。

  易飞提前布局,不敢说成绩多好,能占20%的市场份额的话,那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总不能都让外国人赚走。

  寻呼机多赚钱,罗拉公司的负责人后来说,他们在华夏投资,第一年本来准备赔钱的,没想到却赚钱了,还赚了很多钱。

  对一个几十年的老牌公司来说,很多钱指定不是小数。

  至于寻呼台,那点投资就不算什么了,里外都烂在自己锅里。

  现在推出BP机,不过是几年后做准备。

  等三四年兴起以后再推出的话,谁认可你的品牌啊,又不能慢慢运作,总共就几年的赚钱的时间。

  另外就是早点推出。

  保证在开始兴起的时候,产品的质量不比国外品牌差。

  周安和姚国庆及其它人研究出来的BP机,说白了就是个组装机。

  只所以能这么快搞出来,得益于周安在深市时就研究过这玩意。

  他当时在兴平电子厂。

  现在已经改名飞讯电子公司了。

  工作的压力并不大,闲着的时候就研究这些稀罕玩意。

  但里面的芯片、显示屏都得买回来。

  尽管只是个过渡产品,易飞还是想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P机,开发自己的芯片,也算是培养周安他们。

  易飞也想通过建寻呼台来垄断寻呼机市场。

  我出钱建个寻呼台,服务费什么的全归相关部门,只准卖费莱的寻呼机可以吧。

  这要求不算高吧。

  这样不行的话,用其它品牌的寻呼机加收几百块钱的入网费总可以。

  这也算合作。

  投资一个寻呼台,卖四五百台寻呼机就赚了回来,怎么着都不亏本。

  也为将来在通信行业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这是何苦呢。”

  方希箬说道:“你卖寻呼机可以在有寻呼台的地方卖,我觉得寻呼机在内地普及还得很长时间,你总不能在临东建个寻呼台就是为了自己使用方便吧?”

  搞不好,他还真是这样想的。

  如果这样的话,干脆接着建基站,也弄个大哥大玩玩。

  问题是他出钱建个寻呼台,还不归他管,他没有经营的资格。

  如果寻呼机普及起来,他能多卖寻呼机也说得过去,就临东的经济形情况,每年能卖多少台啊?

  能把寻呼台的本钱赚回来吗?

  通讯公司这么多,真没有这么干的。

  易飞点点头,“自己新出的产品,自己都用不上,是不是很痛苦?”

  就算投资几十万,只为丽飞公司联系方便,也是不吃亏的。

  现在找个人实在是太麻烦了。

  他们不在家,不在办公就找不到人。

  方希箬有些无语。

  他还是真是这个目的。

  无所谓,他想折腾就可劲折腾吧。

  反正苗总有的是钱,随他折腾都没问题。

  把在东瀛的股票套现,这位爷想建多少个寻呼台就建多少。

  他把内地的各个城市都建上,也能建得起。

  方希箬知道,无论他怎么折腾,苗总都会百分百的支持。

  最关键的是这位大少爷比苗总还会赚钱。

  绝对是个不吃亏的主。

  建个寻呼台仅仅为了他自己使用方便?

  她咋就那么不信呢。

  方希箬说道:“如果大少爷就想在临东建个寻呼台,那个就好办了,买套设备,找两个懂的人去给您安装上就成,如果你要建多个寻呼台,那我就给你找两个能长期呆在内地的人协助你,相关的设备可以从港城购买。”

  她感觉到这位爷没绝不会只建一个寻呼台。

  但也不会白白建多个寻呼台。

  完全做贡献,他没那么高尚。

  就说他推广的蔬菜大棚,说好的免费,几个月他赚了一千多万。

  别人还说不出什么。

  买材料买别家的更贵。

  真可谓名利双收。

  他建寻呼台,十有八九有赚钱的办法。

  苗总随他折腾,不仅仅是宠着他,而是他会折腾。

  “你上次不是说这样的人不好找吗?”

  易飞说道:“怎么找到了,还是两个人。”

  在余家岭开会的时候,他就提出让方希箬找几个像罗勇一样的技术人才,她当时说那可不太好找。

  想想也是,在港城混不下去了,还得有学历,哪有那么好找。

  罗勇是个特例。

  想想也是巧合,罗勇是妈**得没办法,而周安也是因为妈**公司处理事情不公平离开的,至少表面是,最后却都跑到了自己这里。

  方希箬笑道:“不好找不代表找不到。”

  大少爷可能不知道吧。

  苗总不仅仅有的是钱,还有的是人。

  早在她嫁入章家之前,苗总就港城建立了欣欣儿童院。

  十多年来。

  从欣欣儿童院走出来的孤儿也有一两百人了吧。

  同时。

  苗总也救助了多个像她这样的,至少也有上百人。

  而这些人中,有很多已经是各行业中的翘楚。

  除了少数人。

  谁会忘记苗总的恩情呢。

  方希箬听苗总说,苗家老太太考验过大小爷,以数亿美金的投入和苗记的30%股份为条件,让大少爷改姓苗。

  他断然拒绝了,坚持自己是易家人。

  其实。

  在苗总帮助的很多人,也坚持自己是苗家人。

  虽然他们姓苗的并不多。

  就像自己,她觉得做为苗家人非常自豪,尽管她姓方。

  在新国,也有一座欣欣儿童院。

  也许。

  苗总执着于投资儿童院,对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得供帮助,正是因为大少爷吧。

  他也在儿童院长大。

  易飞说道:“方总,你找的这两个人技术怎么样?”

  他想找些像罗勇一样能独挡一面的人。

  如果是只是技术工人,那将来的用处就大打折扣了。

  易飞是想在通信行业有一番作为的。

  建个寻呼台,那玩意其实不难,设备都是买来的,只是自己没有见过罢了。

  他当年连个寻呼机都买不起。

  能买得起的时候,都没有用那玩意了。

  方希箬说道:“其中一个叫聂继成,28岁,小时候误入歧途,76的时候被人装进麻袋里扔进大海,是苗总正好赶上救了他,供他上学,78年考入港城大学学电子通讯,84年硕士毕业,进入港城电讯公司,另外一个叫刘勇浩,27岁,出身于欣欣儿童院,聂继成的师弟,在港城罗拉公司研究所上班,大少爷觉得他们技术怎么样?”

  两个硕士,别说建寻呼台,就是建移动通讯基站,他们也是有能力的。

  尤其是聂继成,在电讯公司的声望还是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