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又紧张起来。
朱佑安听着上首知府大人的判决,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不甘心,在胸口翻涌。
判处这个小乞丐绞刑?
这个小乞丐的确该死。
只是他若是死了,自己的银票可怎么办?
那可是一百两银票啊!就这么打了水漂,丢进水里连个响都没听见。
他不甘地张了张嘴,“大人!”
“这个小乞丐固然该死,可是......我被偷的银票。”
他不甘心地张了张嘴,脸色显得比哭还要难看。
想到没了这笔银子之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姐姐交代,心里便是一阵惶恐。
程大人看着朱佑安,面色冷若冰霜,眼神里明显有些不快。
朱佑安丢了银子报来衙门,自己也派出衙役尽力寻回。
说到底,还不是他自己太过粗心大意,这才遭了旁人的道?
现在问他怎么办?
他堂堂一个知府,难不成还要替他垫上这笔银子不成?
他看了下首的余村长一眼,又看向一脸苦相的朱佑安,终究轻声地叹了口气。
罢了!
看在他那位同僚的份上,他这个上官就做回好事,偏帮一回吧。
“余村长!既然这个小乞丐是你村中的族人,不知道他的家中可有其他亲人?”
程大人微微前倾,紧紧地盯着余建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另外,他家在村中,是否还有田产房屋?”
小乞丐大宝偷盗银票,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他自家的族叔都认可这事。
若是小乞丐家中还有亲人或是其他财产,正好拿来赔给苦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说,赔偿过东西之后,小乞丐的命能否保住?
那自然是不存在的。
犯下这种恶事,这个半大少年该怎么死,还得怎么死。
余建才咂吧了两下嘴,想到大宝家继承的田地和家中的房屋,不由得嘴里微苦。
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回大人的话......余大宝家中确实还有几亩薄田,只是远远抵偿不了一百两银子啊!”
他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程大人手一挥,根本不待他继续说下去。
“行了!判处余大宝家的田地、房屋,全数赔偿给朱佑安。”
“其他不足的,便由余大宝性命相抵吧!”
余建才呆呆地立在原地,耳朵里嗡嗡作响。
直到前去调查他情况的衙役、捕快们回来复命,知府大人挥手放他自由,他还有些没能缓过来。
“大宝......大宝他......”
他深深地咽了下口水,艰难地转动了下脖子,朝着周围的差爷们看去。
“余家村的村长是吧!”
“既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晚些时候你就自行去义庄,将余大宝和余二宝的尸体领回吧。”
余建才的耳边,还回响着刘捕快最后的话语。
看着在自己眼前牢牢关上的朱红色大门,只觉得两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
他这是遭了什么罪?好不容易来府城见见世面。
结果......汪家的人迟迟不来寻他,更别提送什么补偿的银子过来。
眼下......他更是经历了这等惨事。
眼睁睁地看着大宝和二宝,两个鲜活的生命,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先后陨落在他的面前。
即便大宝的死确实罪有应得,可是......
想到那个拉着他的手摇晃着喊他村长叔的少年,余建才的眼里涌出一阵湿意。
随着两个孩子的离世,他们欠自己的那些银子,怕是再也没有指望了吧。
原本......他们家还有田地和房子。
可知府大人做出的判决,又哪里容许旁人再反驳说些什么?
余建才拖着沉重地步子,一步步挪回云来客栈。
“掌柜的......还请掌柜的告知在下,府城的汪府具体在什么位置?”
“家中侄子突然出了些变故,我不能再在这里等下去了。”
他艰难地看向柜台后,闲闲坐着的老掌柜,声音里带着丝干涩。
“我想......找去汪家问问清楚,那些补偿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他原本还想在客栈里,老老实实地等着苏嬷嬷派人过来寻他。
现在出了大宝和二宝的事情,想必等下去是不成了。
让那两个孩子的尸身一直存放在义庄,并不是长久之计。
更何况,现在天气还有几分热,虽说夜里已经有了些许的凉意。
但尸体过上几天,就肯定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到时候,即便他再有心,也难以再着他们兄弟的尸身上路,更别提带回村子里安葬了。
李掌柜微微掀起眼皮,不耐烦地看了面前的汉子一眼。
“我都跟你说了,府城的汪府可不止一家。”
“眼下你问我这个,让我该如何回答啊!”
余建才的身子晃了晃,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闹了半天,府城还真的有几个汪家?
这大海捞针的,让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如何能找得到他要找的那个汪府?
更别提,他上门是要找那家的主子要银子的?
“还请老掌柜告知,府城的这些汪家都分别在什么地方?”
“等我找到汪家,要回银子,一定好好感谢老掌柜。”
他深深地拜了一下,眼里尽是恳求。
再在府城多待一天,他就要多花一天的银钱。
而大宝和二宝的尸身存放在义庄,就要多臭上一分。
他实在是不想......那他老余家的那两个小少年,客死异乡之后,还不能回归故土。
李掌柜的小眼睛滴溜转了转,一手扶着下巴,一边思考着余村长所说的话。
感谢?难不成,这位村长要回了银子之后,能给他一笔打赏?
若是这样,那他倒也不是不能帮他这个忙。
“来!来!来!”
“我来写给你,咱们府城大得很,我所知道的汪家,更是有好几户。”
李掌柜难得热心地招呼余建才上前,拿出一张略显粗糙的纸,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余建才千恩万谢地接过纸张,宝贝似的看过后,折了两下揣进怀里。
朱佑安听着上首知府大人的判决,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不甘心,在胸口翻涌。
判处这个小乞丐绞刑?
这个小乞丐的确该死。
只是他若是死了,自己的银票可怎么办?
那可是一百两银票啊!就这么打了水漂,丢进水里连个响都没听见。
他不甘地张了张嘴,“大人!”
“这个小乞丐固然该死,可是......我被偷的银票。”
他不甘心地张了张嘴,脸色显得比哭还要难看。
想到没了这笔银子之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向姐姐交代,心里便是一阵惶恐。
程大人看着朱佑安,面色冷若冰霜,眼神里明显有些不快。
朱佑安丢了银子报来衙门,自己也派出衙役尽力寻回。
说到底,还不是他自己太过粗心大意,这才遭了旁人的道?
现在问他怎么办?
他堂堂一个知府,难不成还要替他垫上这笔银子不成?
他看了下首的余村长一眼,又看向一脸苦相的朱佑安,终究轻声地叹了口气。
罢了!
看在他那位同僚的份上,他这个上官就做回好事,偏帮一回吧。
“余村长!既然这个小乞丐是你村中的族人,不知道他的家中可有其他亲人?”
程大人微微前倾,紧紧地盯着余建才,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另外,他家在村中,是否还有田产房屋?”
小乞丐大宝偷盗银票,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他自家的族叔都认可这事。
若是小乞丐家中还有亲人或是其他财产,正好拿来赔给苦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至于说,赔偿过东西之后,小乞丐的命能否保住?
那自然是不存在的。
犯下这种恶事,这个半大少年该怎么死,还得怎么死。
余建才咂吧了两下嘴,想到大宝家继承的田地和家中的房屋,不由得嘴里微苦。
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回大人的话......余大宝家中确实还有几亩薄田,只是远远抵偿不了一百两银子啊!”
他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程大人手一挥,根本不待他继续说下去。
“行了!判处余大宝家的田地、房屋,全数赔偿给朱佑安。”
“其他不足的,便由余大宝性命相抵吧!”
余建才呆呆地立在原地,耳朵里嗡嗡作响。
直到前去调查他情况的衙役、捕快们回来复命,知府大人挥手放他自由,他还有些没能缓过来。
“大宝......大宝他......”
他深深地咽了下口水,艰难地转动了下脖子,朝着周围的差爷们看去。
“余家村的村长是吧!”
“既然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晚些时候你就自行去义庄,将余大宝和余二宝的尸体领回吧。”
余建才的耳边,还回响着刘捕快最后的话语。
看着在自己眼前牢牢关上的朱红色大门,只觉得两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瘫倒在地。
他这是遭了什么罪?好不容易来府城见见世面。
结果......汪家的人迟迟不来寻他,更别提送什么补偿的银子过来。
眼下......他更是经历了这等惨事。
眼睁睁地看着大宝和二宝,两个鲜活的生命,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先后陨落在他的面前。
即便大宝的死确实罪有应得,可是......
想到那个拉着他的手摇晃着喊他村长叔的少年,余建才的眼里涌出一阵湿意。
随着两个孩子的离世,他们欠自己的那些银子,怕是再也没有指望了吧。
原本......他们家还有田地和房子。
可知府大人做出的判决,又哪里容许旁人再反驳说些什么?
余建才拖着沉重地步子,一步步挪回云来客栈。
“掌柜的......还请掌柜的告知在下,府城的汪府具体在什么位置?”
“家中侄子突然出了些变故,我不能再在这里等下去了。”
他艰难地看向柜台后,闲闲坐着的老掌柜,声音里带着丝干涩。
“我想......找去汪家问问清楚,那些补偿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他原本还想在客栈里,老老实实地等着苏嬷嬷派人过来寻他。
现在出了大宝和二宝的事情,想必等下去是不成了。
让那两个孩子的尸身一直存放在义庄,并不是长久之计。
更何况,现在天气还有几分热,虽说夜里已经有了些许的凉意。
但尸体过上几天,就肯定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到时候,即便他再有心,也难以再着他们兄弟的尸身上路,更别提带回村子里安葬了。
李掌柜微微掀起眼皮,不耐烦地看了面前的汉子一眼。
“我都跟你说了,府城的汪府可不止一家。”
“眼下你问我这个,让我该如何回答啊!”
余建才的身子晃了晃,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闹了半天,府城还真的有几个汪家?
这大海捞针的,让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如何能找得到他要找的那个汪府?
更别提,他上门是要找那家的主子要银子的?
“还请老掌柜告知,府城的这些汪家都分别在什么地方?”
“等我找到汪家,要回银子,一定好好感谢老掌柜。”
他深深地拜了一下,眼里尽是恳求。
再在府城多待一天,他就要多花一天的银钱。
而大宝和二宝的尸身存放在义庄,就要多臭上一分。
他实在是不想......那他老余家的那两个小少年,客死异乡之后,还不能回归故土。
李掌柜的小眼睛滴溜转了转,一手扶着下巴,一边思考着余村长所说的话。
感谢?难不成,这位村长要回了银子之后,能给他一笔打赏?
若是这样,那他倒也不是不能帮他这个忙。
“来!来!来!”
“我来写给你,咱们府城大得很,我所知道的汪家,更是有好几户。”
李掌柜难得热心地招呼余建才上前,拿出一张略显粗糙的纸,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余建才千恩万谢地接过纸张,宝贝似的看过后,折了两下揣进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