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内四壁安装了通风设施,干燥恒温,这是储存东西的最佳温度。
四周的通风管道汇集在顶部中央延伸出去。
陆飞算了一下距离,大概就是鱼池中央假山内部。
这样的设计的确太过高明。
陆飞数了一下,空间内一共有五百零六只箱子。
看来应该就是吉田家族掠夺的全部宝物了。
目标锁定一个小箱子,拿出撬棍打开。
箱子里面用干草和干燥剂包裹,处理的相当专业。
干草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物件,被泡沫包裹。
将泡沫解开,陆飞的眼睛就是一亮。
这是一件彩绘漆屏风高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
长方形屏板,下装横出屏足。
髹漆彩绘,正面红漆地上以浅绿色油彩绘简约纹样,中心绘有谷纹璧,周围绘几何方连纹,边缘绘菱形图案。
背面黑漆地上用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龙作飞腾状,绿色龙身,朱色鳞爪,云纹缠绕,呈腾云之势,边缘绘菱形图案。
体量较小,制作亦比较粗糙,是仿实用屏风而作的随葬明器。
这件平屏风可不简单。
这是西汉油漆彩绘屏风,出土于民国二十三年,在当时也算是重大发现。
从保存状况来看,可以说有史以来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西汉油漆彩绘屏风。
经过处理和修复后,这件重宝被收藏在长安博物馆,抗战中期被抢,下落不明。
后续几十年的出土文物中也有见到西汉油漆彩绘屏风,但跟这件相比,却相差天地。
这件屏风若是上交的话,绝对是特一级国宝的存在。
下一个箱子里面的宝物更牛逼。
这是一件象牙杯,高三十公分,口径十公分出头,壁厚超过一毫米。
杯的主体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而成,腹腰中空。
杯右侧的錾是用另一块象牙板制成镶嵌上去的。
敞口薄唇,杯腹微收敛,下部嵌有圆形底。
杯身一侧靠近口和底的两个小圆孔,**錾榫。
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
第一段为杯口下部,刻有兽面纹三组,两侧有身、尾、口,均向下,眉、眼、鼻镶以绿松石,其下镶绿松石和细带纹一周。
第二段为颈部,饰兽面纹三组,口、眼、鼻也镶绿松石,在口下雕大三角形纹,两侧分别刻对称的倒夔纹。
第三段为腹下,刻变形夔纹三组,眼以绿松石镶之,其下绿松石镶细带纹三周。
第四段近切地处,亦饰兽面纹三组,目字形眼,大鼻翘目,口均向下,镶绿松石。
錾部形状呈夔形,头向上,宽尾下垂。
錾上端两面雕鸟形纹,勾喙短冠,眼镶绿松石,錾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突起的兽头,双角上竖,口、眼、眉均镶绿松石,錾近杯身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杯身。
这件象牙杯可就太牛逼了,馆藏记录有着明确的记载。
这是一件商朝牙雕,可以说是开山之作。
之前馆藏于中州博物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同样被抢夺。
此前传言这件宝贝是被土匪抢走,变卖给了文物贩子。
没想到竟然在吉田家族手中啊!
再打开一个大箱子,看到里面的物件儿,陆飞瞳孔收缩,情不自禁倒吸一口冷气。
“我的天啊!”
“竟然是它?”
这竟然是当年号称民国传奇之宝的西周大克鼎。
这件青铜鼎高度将近一米,口径七十五公分,腹深四十五公分,重量超过四百斤。
这件西周大克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兽面纹,间以六道短棱脊。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波曲纹的出现打破了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长期以来青铜器纹饰的静态装饰。
它运用两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形成连续反复,产生一种韵律感,给人以活泼舒畅的感受。
周初以来的传统纹饰至此已完全变形,进入纹样转变新时期,出色地融合了当时图案及雕塑艺术的成就。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西周大克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共计290个字,分为28行。
铭文内容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赞美他有谦逊的品质、宁静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够辅佐王室,管理国家。
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师毕父的孙子克提任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
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
西周大克鼎之上的铭文,无论是字体布局、还是铸造效果均十分的精美。
字体大小统一却不失灵活,笔试圆润且有劲力,呈现一种舒展、端雅的风格。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
西周大克鼎就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
西周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
出土后,首先被山东人柯劭忞买下,潘祖荫又用重金从柯氏手里购得,成为大克鼎的主人。
潘祖荫死后,其弟将此鼎运回苏州老家供放。
民国初年,曾有美国人以巨款求购,被潘氏后人断然拒绝,视之为传家之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老蒋的队伍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
下属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
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可惜,三七年还是没能逃过那场浩劫,至此下落不明。
四周的通风管道汇集在顶部中央延伸出去。
陆飞算了一下距离,大概就是鱼池中央假山内部。
这样的设计的确太过高明。
陆飞数了一下,空间内一共有五百零六只箱子。
看来应该就是吉田家族掠夺的全部宝物了。
目标锁定一个小箱子,拿出撬棍打开。
箱子里面用干草和干燥剂包裹,处理的相当专业。
干草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物件,被泡沫包裹。
将泡沫解开,陆飞的眼睛就是一亮。
这是一件彩绘漆屏风高六十公分,宽四十公分。
长方形屏板,下装横出屏足。
髹漆彩绘,正面红漆地上以浅绿色油彩绘简约纹样,中心绘有谷纹璧,周围绘几何方连纹,边缘绘菱形图案。
背面黑漆地上用红、绿、灰三色油彩绘云纹和龙纹,龙作飞腾状,绿色龙身,朱色鳞爪,云纹缠绕,呈腾云之势,边缘绘菱形图案。
体量较小,制作亦比较粗糙,是仿实用屏风而作的随葬明器。
这件平屏风可不简单。
这是西汉油漆彩绘屏风,出土于民国二十三年,在当时也算是重大发现。
从保存状况来看,可以说有史以来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西汉油漆彩绘屏风。
经过处理和修复后,这件重宝被收藏在长安博物馆,抗战中期被抢,下落不明。
后续几十年的出土文物中也有见到西汉油漆彩绘屏风,但跟这件相比,却相差天地。
这件屏风若是上交的话,绝对是特一级国宝的存在。
下一个箱子里面的宝物更牛逼。
这是一件象牙杯,高三十公分,口径十公分出头,壁厚超过一毫米。
杯的主体是用象牙的根部制作而成,腹腰中空。
杯右侧的錾是用另一块象牙板制成镶嵌上去的。
敞口薄唇,杯腹微收敛,下部嵌有圆形底。
杯身一侧靠近口和底的两个小圆孔,**錾榫。
杯身通体饰满花纹,纹饰分为四段。、
第一段为杯口下部,刻有兽面纹三组,两侧有身、尾、口,均向下,眉、眼、鼻镶以绿松石,其下镶绿松石和细带纹一周。
第二段为颈部,饰兽面纹三组,口、眼、鼻也镶绿松石,在口下雕大三角形纹,两侧分别刻对称的倒夔纹。
第三段为腹下,刻变形夔纹三组,眼以绿松石镶之,其下绿松石镶细带纹三周。
第四段近切地处,亦饰兽面纹三组,目字形眼,大鼻翘目,口均向下,镶绿松石。
錾部形状呈夔形,头向上,宽尾下垂。
錾上端两面雕鸟形纹,勾喙短冠,眼镶绿松石,錾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突起的兽头,双角上竖,口、眼、眉均镶绿松石,錾近杯身一面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杯身。
这件象牙杯可就太牛逼了,馆藏记录有着明确的记载。
这是一件商朝牙雕,可以说是开山之作。
之前馆藏于中州博物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同样被抢夺。
此前传言这件宝贝是被土匪抢走,变卖给了文物贩子。
没想到竟然在吉田家族手中啊!
再打开一个大箱子,看到里面的物件儿,陆飞瞳孔收缩,情不自禁倒吸一口冷气。
“我的天啊!”
“竟然是它?”
这竟然是当年号称民国传奇之宝的西周大克鼎。
这件青铜鼎高度将近一米,口径七十五公分,腹深四十五公分,重量超过四百斤。
这件西周大克鼎器壁厚实,形制雄伟。
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
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兽面纹,间以六道短棱脊。
腹部饰一条两方连续的大窃曲纹,环绕全器一周。
波曲纹的出现打破了兽面纹的对称规律,摆脱了长期以来青铜器纹饰的静态装饰。
它运用两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形成连续反复,产生一种韵律感,给人以活泼舒畅的感受。
周初以来的传统纹饰至此已完全变形,进入纹样转变新时期,出色地融合了当时图案及雕塑艺术的成就。
鼎足上部另饰有突出的饕餮形象三组。鼎耳饰有相对的龙纹。
西周大克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共计290个字,分为28行。
铭文内容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赞美他有谦逊的品质、宁静的性格和美好的德性,能够辅佐王室,管理国家。
英明的周天子非常明睿,遂提拔师毕父的孙子克提任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
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并赏赐礼服、土地和奴隶,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任命和赏赐,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
西周大克鼎之上的铭文,无论是字体布局、还是铸造效果均十分的精美。
字体大小统一却不失灵活,笔试圆润且有劲力,呈现一种舒展、端雅的风格。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
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权力的象征。
西周大克鼎就是大贵族膳夫克用于祭祀他的祖父师华父的重器。
西周大克鼎于清朝光绪十六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的一处窖藏。
出土后,首先被山东人柯劭忞买下,潘祖荫又用重金从柯氏手里购得,成为大克鼎的主人。
潘祖荫死后,其弟将此鼎运回苏州老家供放。
民国初年,曾有美国人以巨款求购,被潘氏后人断然拒绝,视之为传家之宝。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老蒋的队伍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
下属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
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可惜,三七年还是没能逃过那场浩劫,至此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