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重宝永乐甜白釉暗花梅瓶,因为内壁有完整的阴刻诗句,一跃成为旷世奇珍。
陆飞和徐茂臣两个行家兴奋不已,同时感叹,若是早被刘建华发现这个秘密,这件重宝,自己***是见不到了。
哥俩合作,将这件重宝小心打包装好,继续欣赏其他物件儿。
明朝瓷器区虽然都是不错的精品,不过由于甜白釉梅瓶的出现,其余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哥俩随便看了看,并没有再上手。
不过,哥俩在为数不多的元代瓷器中,见到一件好东西。
枢府瓷折腰碗。
说到元代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元代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
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
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
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精品。
长期以来,因“枢府”瓷传世品极少,元代“枢府”瓷仅为文博界所了解认识。
1982年在安徽省歙县曾出土一批窑藏元代“枢府”瓷残器,其中有折腰碗、盘,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元代“枢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神州收藏界和世界陶瓷爱好者的巨大轰动。
从82年到上世界末,神州刮起一阵“枢府”凤。
全世界的收藏爱好者涌入神州,寻找枢府瓷器物。
可人们遗憾的发现,枢府瓷存世量实在太过稀少了。
即便有发现,九成九都是残器。
完整的器物比百年老棒槌还要稀罕。
收藏这一行,有的时候就是犯**。
越是稀少就越想得到。
得不到怎么办?
那就拿钱砸!
你那有整器是吧!
卖不卖?
要是卖,我出高价。
你看一百万成吗?
不成就两百万,再不成就四百万。
就这样,没过几年,枢府瓷整器就被炒到了天文数字。
05年菲利普斯拍卖行出现一只枢府瓷平盘,拍出了折合神州币一千一百万的高价。
到现在,那只小盘的价值,已经来到了一千八百万左右。
眼前这件折腰碗高八公分,口径将近二十公分,足径七公分。
敞口,斜腹,折腰,圈足。
此器采用印花工艺在内腹壁为一周回纹,在回纹对应处印有“枢”、“府”二字。
回纹下为一周连体花瓣纹,折腰处与内底形成一个斜圆地,内印云龙纹,龙纹小头,鹿角,无发,细颈,躯体瘦长有力,三爪。
龙体身披火焰纹,昂首曲身腾飞于祥云之中,气势恢宏。
此云龙纹与元青花的云龙纹造型基本相同。
器外壁腹部显露一道弦纹,将腹部分为上下两层。
腹壁见拉坯旋纹。
体施卵白釉,釉色呈鸭蛋青色,釉层失透,釉面莹润。
圈足厚实,无釉,足端平切,外削一刀,内壁微外斜,底心有旋纹及乳钉状。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此器可谓是一件典型之器,此器口部至折腰处,胎体厚薄适中,折腰下部稍厚重,造型庄重大方。
腹壁纹饰较底部纹饰清晰,纹饰图案构图布局讲究,图案精美,气度不凡。
胎质洁白坚致,制作精良,充分体现出“枢府”瓷的官用之品质和其蕴藏的艺术魅力。
这件折腰碗,在已知的枢府瓷中,算是一件比较大的器物了。
通体无瑕疵,纹饰精美,釉水莹润,乃是当之无愧的精品。
要论商业价值,这件折腰碗虽然不如之前那三件康熙瓷器值钱,更赶不上甜白釉梅瓶的九牛一毛。
但因为这东西太难得,所以收藏价值丝毫不逊于其他重宝。
有了这件折腰碗,算是弥补陆飞在枢府瓷收藏的空白。
毫无疑问,原地打包。
除了这件枢府瓷,这里还有几件元青花盘子。
虽然这些都是精品,但跟陆飞手中的元青花比起来,实在逊色太多。
陆飞懒得上手,直接来到宋瓷区。
斗宝大会上,陆飞在照片中就看到两件了不得的宋瓷,心中早就迫不及待了。
来到宋瓷区,陆飞一眼就看到了那件大家伙。
钧窑玫瑰紫出戟尊。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
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尊从商开始,到北宋早起,都为铜制,作为皇家盛酒祭天祀地神器。
从宋徽宗赵佶给出创意开始,汝窑、官窑都大量烧制瓷尊代替铜尊。
但汝窑、官窑烧制的尊,有很多造型,极不规范。
待到官钧时,所制的月白、天蓝、玫瑰紫出戟尊都规范一致,造型工艺都相同,尊底都留有一孔。
这件出戟尊高二十三公分,上口径宽二十公分,腹径十二公分,底足直径将近十五公分。
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
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
出戟尊喇叭口外檐有隐约可见的自上而下的釉色流淌纹,右面有少量的棕眼,手感温润略有粘手。
在出戟尊底端,有窑变不及的不规则形青黄色釉色,尊底端有直径半公分左右的穿透眼。
内外通体为玫瑰釉覆盖,底足内侧无釉。
造型大气,线条流畅,神形兼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传世宋代钧窑瓷器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少之又少。
极品玫瑰紫的根本就没有发现。
之前陆飞在葛老头棺材里咪西的那件钧窑小碗,无论颜色,釉水,窑变情况,跟这件出戟尊都系出同门。
但两者个头比起来,相差的可就太悬殊了。
至于价值,那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陆飞和徐茂臣两个行家兴奋不已,同时感叹,若是早被刘建华发现这个秘密,这件重宝,自己***是见不到了。
哥俩合作,将这件重宝小心打包装好,继续欣赏其他物件儿。
明朝瓷器区虽然都是不错的精品,不过由于甜白釉梅瓶的出现,其余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哥俩随便看了看,并没有再上手。
不过,哥俩在为数不多的元代瓷器中,见到一件好东西。
枢府瓷折腰碗。
说到元代瓷器,人们自然会想到元代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瓷也是朝廷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
卵白釉是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色白微青,呈失透状,颇似鸭蛋壳色,故称之为“卵白釉”。
卵白釉深受元代朝廷的喜爱,常命景德镇窑烧制供官府使用。
传世品以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卵白釉瓷为多见,枢密院定烧瓷在盘、碗器的纹饰中印有“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
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纹饰不太清晰。
“枢府”瓷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修足规整,足底无釉,底心有乳钉状凸起,胎体厚薄适中,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精品。
长期以来,因“枢府”瓷传世品极少,元代“枢府”瓷仅为文博界所了解认识。
1982年在安徽省歙县曾出土一批窑藏元代“枢府”瓷残器,其中有折腰碗、盘,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元代“枢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神州收藏界和世界陶瓷爱好者的巨大轰动。
从82年到上世界末,神州刮起一阵“枢府”凤。
全世界的收藏爱好者涌入神州,寻找枢府瓷器物。
可人们遗憾的发现,枢府瓷存世量实在太过稀少了。
即便有发现,九成九都是残器。
完整的器物比百年老棒槌还要稀罕。
收藏这一行,有的时候就是犯**。
越是稀少就越想得到。
得不到怎么办?
那就拿钱砸!
你那有整器是吧!
卖不卖?
要是卖,我出高价。
你看一百万成吗?
不成就两百万,再不成就四百万。
就这样,没过几年,枢府瓷整器就被炒到了天文数字。
05年菲利普斯拍卖行出现一只枢府瓷平盘,拍出了折合神州币一千一百万的高价。
到现在,那只小盘的价值,已经来到了一千八百万左右。
眼前这件折腰碗高八公分,口径将近二十公分,足径七公分。
敞口,斜腹,折腰,圈足。
此器采用印花工艺在内腹壁为一周回纹,在回纹对应处印有“枢”、“府”二字。
回纹下为一周连体花瓣纹,折腰处与内底形成一个斜圆地,内印云龙纹,龙纹小头,鹿角,无发,细颈,躯体瘦长有力,三爪。
龙体身披火焰纹,昂首曲身腾飞于祥云之中,气势恢宏。
此云龙纹与元青花的云龙纹造型基本相同。
器外壁腹部显露一道弦纹,将腹部分为上下两层。
腹壁见拉坯旋纹。
体施卵白釉,釉色呈鸭蛋青色,釉层失透,釉面莹润。
圈足厚实,无釉,足端平切,外削一刀,内壁微外斜,底心有旋纹及乳钉状。
折腰碗,是元代―个常见的品种,以“枢府”瓷折腰碗制作最为精美,此器可谓是一件典型之器,此器口部至折腰处,胎体厚薄适中,折腰下部稍厚重,造型庄重大方。
腹壁纹饰较底部纹饰清晰,纹饰图案构图布局讲究,图案精美,气度不凡。
胎质洁白坚致,制作精良,充分体现出“枢府”瓷的官用之品质和其蕴藏的艺术魅力。
这件折腰碗,在已知的枢府瓷中,算是一件比较大的器物了。
通体无瑕疵,纹饰精美,釉水莹润,乃是当之无愧的精品。
要论商业价值,这件折腰碗虽然不如之前那三件康熙瓷器值钱,更赶不上甜白釉梅瓶的九牛一毛。
但因为这东西太难得,所以收藏价值丝毫不逊于其他重宝。
有了这件折腰碗,算是弥补陆飞在枢府瓷收藏的空白。
毫无疑问,原地打包。
除了这件枢府瓷,这里还有几件元青花盘子。
虽然这些都是精品,但跟陆飞手中的元青花比起来,实在逊色太多。
陆飞懒得上手,直接来到宋瓷区。
斗宝大会上,陆飞在照片中就看到两件了不得的宋瓷,心中早就迫不及待了。
来到宋瓷区,陆飞一眼就看到了那件大家伙。
钧窑玫瑰紫出戟尊。
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
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尊从商开始,到北宋早起,都为铜制,作为皇家盛酒祭天祀地神器。
从宋徽宗赵佶给出创意开始,汝窑、官窑都大量烧制瓷尊代替铜尊。
但汝窑、官窑烧制的尊,有很多造型,极不规范。
待到官钧时,所制的月白、天蓝、玫瑰紫出戟尊都规范一致,造型工艺都相同,尊底都留有一孔。
这件出戟尊高二十三公分,上口径宽二十公分,腹径十二公分,底足直径将近十五公分。
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
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
出戟尊喇叭口外檐有隐约可见的自上而下的釉色流淌纹,右面有少量的棕眼,手感温润略有粘手。
在出戟尊底端,有窑变不及的不规则形青黄色釉色,尊底端有直径半公分左右的穿透眼。
内外通体为玫瑰釉覆盖,底足内侧无釉。
造型大气,线条流畅,神形兼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传世宋代钧窑瓷器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少之又少。
极品玫瑰紫的根本就没有发现。
之前陆飞在葛老头棺材里咪西的那件钧窑小碗,无论颜色,釉水,窑变情况,跟这件出戟尊都系出同门。
但两者个头比起来,相差的可就太悬殊了。
至于价值,那就更没有可比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