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世界上对这件事情是什么反应,总之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普通老百姓过日子,这种在我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在一些国家却是求而不得的。
高振东依然重复着他的工作,网际传输控制协议、钢铁材料手册这种大活儿自然不用说,但是其他工作也在齐头并进。
“高总高总,你要的这个计算机零件我们做出来了。”三分厂里,电子实验室的同志过来找他。
高振东很是高兴,现在他在电子实验室的计算机零件,就只有一个——网卡芯片。
“这一批做了多少?”
“113片。”倒不是同志们做个试验非得要整这么大的量,主要是一张晶圆整下来,扣除边角料、报废片子,剩下的就100来片,做都做出来了,总不能不封装吧?那多浪费。
“嗯,基本的测试做过没有?”
“测试过了,完全符合要求。”
高振东接过测试报告,仔细看了一遍,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设计是不会有问题的,系统大爷出品嘛,唯一的问题在制造上,事实表明,高振东他们搓出来的这套芯片制程非常的好用。
“行,你先放这儿。”
等同志们离开,高振东拿起电话打了个电话出去——1201厂的计算机设备研究所。
研究所的小高所长,就是那位因为和高振东同姓,要求所里同志叫他“小高所长”那位,接到高振东的电话,马上就亲自带了几个人,直奔三分厂而来。
高总工这里事情大不大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对于小高所长来说,重要的这是高总亲自安排的事情。
其实高振东在这个所的职务是所长而不是总工,不过同志们为了方便还是叫他高总。
现在所里虽然已经在搞扫描仪之类的设备,但是那个一时之间很难出成果,毕竟高振东只是负责出想法、找路线、调资源,但不是自己出手,对于同志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眼看着作为自认的高总工在十二机部的“嫡系部队”,却迟迟没有出成果,这让小高所长很是烦恼,这不行啊,会被1274、1218他们笑话的,别说他们了,就连1201自己厂里的领导都会和开玩笑:“什么时候能生产上你们的成果啊?小高所长?”
对于1201来说,没出成果和高总工肯定没关系,必定是你小高所长不给力,落地工作没做好。
而此时听见高振东有个新成果需要生产和测试,马上亲自带队就来了。
十二机部众所周知,高总工亲自出手的东西,完成度必定是很高的,这眼看着不就要出成果了?
他的想法其实也不完全是错的,实际上高振东没有让三分厂电子实验室的同志继续搞网卡和集线器的工作,就是考虑到这件事情和1201的这个研究所更配一点。
事情交给他们,也算是工作对口,有个半成品的成果,也有利于提振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
毕竟他们一上手搞的东西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难度很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老毛子现在还不知道扫描仪路在何方呢。
花旗佬: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
等他们赶到三分厂见到高振东,拿到了几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堆芯片,看起来连编号都是手写的那种。
一看这堆芯片,小高所心中大喜,这把稳了!
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芯片上甚至只有从“001”~“050”这种极为简陋的手写数字。
高振东暂时只给了一半不到,这个数量足够了,剩下的他掐在手里以防万一。
而这些数字表明什么?表明这东西是高总刚搞出来的啊!
新鲜出炉连正式型号都没有的芯片,这东西在这个年头的层次之高,特别还是高总工这里的,但凡能掺合一脚的,说出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不过高总工这里很多课题,也是没法往外说的,什么实惠和好处都只能憋在肚子里悄悄乐。
嫡系部队就是不同,小高所此时生出了一股子自豪。
剩下两件东西,就传统一些,两套图纸,每套的内容都不多,结构设计图、印刷电路图,以及配套的诸如BOM表之类的东西。
“这芯片是配合图纸的,其他元件你们自己去调配,想来对你们来说不成问题。”高振东道。
“没问题没问题。”小高所高兴得鼻涕泡儿都快出来了,作为高总工的嫡系部队,他们想调配什么资源还是很容易的。
“你们要注意,这个东西对内倒是不用保密,但是对外不能流落出去。这套东西的意义,比扫描仪大得多!”高振东又叮嘱了一句。
这话让小高所是又惊又喜,情绪达到了顶峰。
说实话,在他和所里其他同志眼里,扫描仪这类东西就已经快达到他们所能看到的技术高度的顶峰,高总钦定的比那东西还高级的,想想都不得了。
“您放心,高总,我们所里的保密制度不是摆设,部里对这方面也有很多安排,绝对万无一失。这些芯片,哪怕是炸飞了,我也把碎片一粒不少的找回来执行报废程序。”
高振东笑了起来,还别说,这些芯片的制造制程和结构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如果被“研磨大师”们拿到,倒还真能做点文章出来。
虽然可能做不了这么小,但是重要的是能做出来。
不过高振东无所谓,这东西控制一下就行,别人想要跟上自己的脚步,还是很困难的。据防工委转述情报口的同志说,因为仿制DJS系列计算机的问题,花旗佬和老毛子已经破防好几次了。
对于小高所长来说,高总工这里涉密、而且还意义重大、涉及到集成电路的最新成果,哪怕是在里面打颗螺钉都是面上有光的事情。更别说高总是把制造、调试、试验的活儿都交给了自己所。
这个所的所长是高总工?那没事儿了。
高振东在窗口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离去,心情不错。
集线器、网卡,别看看起来没有路由器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对于现在来说,用途非常多,可不只是把几台计算机串起来那么简单。理论上的核心用法都差不多,但是用在哪里,讲究可就多了。
——
东北光学所,负责光纤研究的柴工从一堆试验记录里抬起头来。
他手上,是一份从这一堆实验记录里总结出来的成果,拿着这份成果,他去找了光学所的所长。
“所长,高总那边分配的任务,我这边已经基本上出成果了,他指导的方向都没错,至少现在我对解决激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固有损耗,有信心了。”拿着这份成果,柴工的心情很是激动。
“效果这么好?”对于这个结果,光学所的所长还是有一些诧异的,原本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能在外国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一些零敲碎打的研究,突然就有清晰的道路了?
柴工点点头:“嗯,高总工点明的方向和要求,都切中了最直接的要害,基本上避开了所有的干扰项,直指问题的本质。”
“那这样,你马上安排进京,找高总工要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研究方向。不用担心费用这些问题,所里有,上面也有安排。”所长很是大方,这种技术层次高、前景明朗,而且不论是内部还是其他部委都非常支持的课题,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太多见。
“嗯,我马上去。”柴工笑道,对于他来说,向所长汇报工作是单位的惯性,但是进京向高总工汇报工作,却是关乎他自我价值的实现。
说得难听点就是,给所长汇报工作是例行公事,单位归属的原因,但是去找高总工,对他来说是愿意自掏腰包,单位不给钱他也要做的事情。
当然,单位不可能不给钱,开玩笑,这种开创性级别的课题,单位承担的也不多。光纤这之前不是没有,但是对光纤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全世界都还是处在开荒期的。
经常玩游戏的都知道,开荒这事儿,累是非常累,但是收益却是最高的。
“行,你去吧,所里全力支持。”所长这句话可不是放空炮,所里是真的在全力支持柴工的研究。
和东北光学所这边至少目前为止形势一片大好不同,同样地处东北,东北碳研院的部分同志心情可就没这么好了。
——热解石墨这玩意,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们按照高振东的指点,找到了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果然不出高总工所料,俞允成同志的确是在研究CVD工艺,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一定的成果”,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成果。
而且俞允成对CVD的研究,更多还是对已经熟悉的材料和常见晶体的研究,但是石墨就比较特殊。
他没接触、也没了解,对于石墨,他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干电池的正极中间那根碳棒的程度上。
晶体?什么晶体?那玩意不是碳粉压出来的么?不管是不是吧,反正他的理解就在这个程度上。
“又失败了……”拿着沉积样品,俞允成一脸无奈的看着东光所的老段。
高振东依然重复着他的工作,网际传输控制协议、钢铁材料手册这种大活儿自然不用说,但是其他工作也在齐头并进。
“高总高总,你要的这个计算机零件我们做出来了。”三分厂里,电子实验室的同志过来找他。
高振东很是高兴,现在他在电子实验室的计算机零件,就只有一个——网卡芯片。
“这一批做了多少?”
“113片。”倒不是同志们做个试验非得要整这么大的量,主要是一张晶圆整下来,扣除边角料、报废片子,剩下的就100来片,做都做出来了,总不能不封装吧?那多浪费。
“嗯,基本的测试做过没有?”
“测试过了,完全符合要求。”
高振东接过测试报告,仔细看了一遍,没什么问题。
实际上设计是不会有问题的,系统大爷出品嘛,唯一的问题在制造上,事实表明,高振东他们搓出来的这套芯片制程非常的好用。
“行,你先放这儿。”
等同志们离开,高振东拿起电话打了个电话出去——1201厂的计算机设备研究所。
研究所的小高所长,就是那位因为和高振东同姓,要求所里同志叫他“小高所长”那位,接到高振东的电话,马上就亲自带了几个人,直奔三分厂而来。
高总工这里事情大不大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对于小高所长来说,重要的这是高总亲自安排的事情。
其实高振东在这个所的职务是所长而不是总工,不过同志们为了方便还是叫他高总。
现在所里虽然已经在搞扫描仪之类的设备,但是那个一时之间很难出成果,毕竟高振东只是负责出想法、找路线、调资源,但不是自己出手,对于同志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眼看着作为自认的高总工在十二机部的“嫡系部队”,却迟迟没有出成果,这让小高所长很是烦恼,这不行啊,会被1274、1218他们笑话的,别说他们了,就连1201自己厂里的领导都会和开玩笑:“什么时候能生产上你们的成果啊?小高所长?”
对于1201来说,没出成果和高总工肯定没关系,必定是你小高所长不给力,落地工作没做好。
而此时听见高振东有个新成果需要生产和测试,马上亲自带队就来了。
十二机部众所周知,高总工亲自出手的东西,完成度必定是很高的,这眼看着不就要出成果了?
他的想法其实也不完全是错的,实际上高振东没有让三分厂电子实验室的同志继续搞网卡和集线器的工作,就是考虑到这件事情和1201的这个研究所更配一点。
事情交给他们,也算是工作对口,有个半成品的成果,也有利于提振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信心。
毕竟他们一上手搞的东西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难度很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老毛子现在还不知道扫描仪路在何方呢。
花旗佬: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
等他们赶到三分厂见到高振东,拿到了几样东西。
第一样是一堆芯片,看起来连编号都是手写的那种。
一看这堆芯片,小高所心中大喜,这把稳了!
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芯片上甚至只有从“001”~“050”这种极为简陋的手写数字。
高振东暂时只给了一半不到,这个数量足够了,剩下的他掐在手里以防万一。
而这些数字表明什么?表明这东西是高总刚搞出来的啊!
新鲜出炉连正式型号都没有的芯片,这东西在这个年头的层次之高,特别还是高总工这里的,但凡能掺合一脚的,说出去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不过高总工这里很多课题,也是没法往外说的,什么实惠和好处都只能憋在肚子里悄悄乐。
嫡系部队就是不同,小高所此时生出了一股子自豪。
剩下两件东西,就传统一些,两套图纸,每套的内容都不多,结构设计图、印刷电路图,以及配套的诸如BOM表之类的东西。
“这芯片是配合图纸的,其他元件你们自己去调配,想来对你们来说不成问题。”高振东道。
“没问题没问题。”小高所高兴得鼻涕泡儿都快出来了,作为高总工的嫡系部队,他们想调配什么资源还是很容易的。
“你们要注意,这个东西对内倒是不用保密,但是对外不能流落出去。这套东西的意义,比扫描仪大得多!”高振东又叮嘱了一句。
这话让小高所是又惊又喜,情绪达到了顶峰。
说实话,在他和所里其他同志眼里,扫描仪这类东西就已经快达到他们所能看到的技术高度的顶峰,高总钦定的比那东西还高级的,想想都不得了。
“您放心,高总,我们所里的保密制度不是摆设,部里对这方面也有很多安排,绝对万无一失。这些芯片,哪怕是炸飞了,我也把碎片一粒不少的找回来执行报废程序。”
高振东笑了起来,还别说,这些芯片的制造制程和结构并不是非常的复杂,如果被“研磨大师”们拿到,倒还真能做点文章出来。
虽然可能做不了这么小,但是重要的是能做出来。
不过高振东无所谓,这东西控制一下就行,别人想要跟上自己的脚步,还是很困难的。据防工委转述情报口的同志说,因为仿制DJS系列计算机的问题,花旗佬和老毛子已经破防好几次了。
对于小高所长来说,高总工这里涉密、而且还意义重大、涉及到集成电路的最新成果,哪怕是在里面打颗螺钉都是面上有光的事情。更别说高总是把制造、调试、试验的活儿都交给了自己所。
这个所的所长是高总工?那没事儿了。
高振东在窗口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离去,心情不错。
集线器、网卡,别看看起来没有路由器那么高大上,实际上对于现在来说,用途非常多,可不只是把几台计算机串起来那么简单。理论上的核心用法都差不多,但是用在哪里,讲究可就多了。
——
东北光学所,负责光纤研究的柴工从一堆试验记录里抬起头来。
他手上,是一份从这一堆实验记录里总结出来的成果,拿着这份成果,他去找了光学所的所长。
“所长,高总那边分配的任务,我这边已经基本上出成果了,他指导的方向都没错,至少现在我对解决激光在光纤中传播的固有损耗,有信心了。”拿着这份成果,柴工的心情很是激动。
“效果这么好?”对于这个结果,光学所的所长还是有一些诧异的,原本几乎是一片空白,只能在外国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一些零敲碎打的研究,突然就有清晰的道路了?
柴工点点头:“嗯,高总工点明的方向和要求,都切中了最直接的要害,基本上避开了所有的干扰项,直指问题的本质。”
“那这样,你马上安排进京,找高总工要下一步的工作要求和研究方向。不用担心费用这些问题,所里有,上面也有安排。”所长很是大方,这种技术层次高、前景明朗,而且不论是内部还是其他部委都非常支持的课题,在这个时候可不是太多见。
“嗯,我马上去。”柴工笑道,对于他来说,向所长汇报工作是单位的惯性,但是进京向高总工汇报工作,却是关乎他自我价值的实现。
说得难听点就是,给所长汇报工作是例行公事,单位归属的原因,但是去找高总工,对他来说是愿意自掏腰包,单位不给钱他也要做的事情。
当然,单位不可能不给钱,开玩笑,这种开创性级别的课题,单位承担的也不多。光纤这之前不是没有,但是对光纤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全世界都还是处在开荒期的。
经常玩游戏的都知道,开荒这事儿,累是非常累,但是收益却是最高的。
“行,你去吧,所里全力支持。”所长这句话可不是放空炮,所里是真的在全力支持柴工的研究。
和东北光学所这边至少目前为止形势一片大好不同,同样地处东北,东北碳研院的部分同志心情可就没这么好了。
——热解石墨这玩意,好像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们按照高振东的指点,找到了1761所的俞允成同志,果然不出高总工所料,俞允成同志的确是在研究CVD工艺,并且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一定的成果”,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成果。
而且俞允成对CVD的研究,更多还是对已经熟悉的材料和常见晶体的研究,但是石墨就比较特殊。
他没接触、也没了解,对于石墨,他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干电池的正极中间那根碳棒的程度上。
晶体?什么晶体?那玩意不是碳粉压出来的么?不管是不是吧,反正他的理解就在这个程度上。
“又失败了……”拿着沉积样品,俞允成一脸无奈的看着东光所的老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