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傍晚。
何玉衡又来到实验中学旁卖辣条。
不大会儿,姜雨嘉来了。
她将自行车停在旁边。
从兜里掏出几块糖。
先打开一块糖的包装纸,喂给何晓燕。
又把另外几块塞到何晓燕手里。
最后笑眯眯地看向何玉衡:“今天生意怎么样?”
“挺好的,带了三十斤,卖掉一大半了。”
何玉衡说道:“比起前两天,顾客更多了一些。而且,虽然是周末,学生不上课,但还是有不少学生特意来买辣条,零零散散的,也卖出去不少。”
“我来给你助把力。”
姜雨嘉从钱包里取出两块钱,递过来:“给我来两斤。”
“要这么多?”
“我爸妈和妹妹从市里回来了。”
姜雨嘉说道:“他们都爱吃辣,一定喜欢辣条,我多买点,让他们明天带回去慢慢吃。”
“原来如此。”
何玉衡收下钱,一边往方便袋里盛辣条,一边笑问道:“小说写得怎么样?多少字了?”
姜雨嘉眨眨眼:“你猜。”
“我猜……三千字?五千字?”
“已经一万多字啦!”
姜雨嘉得意道:“厉不厉害?”
“厉害厉害,小生佩服!”
何玉衡赞叹一声,将两大兜辣条系好袋口,递给姜雨嘉:“带来了吗?”
得有三斤多。
姜雨嘉很清楚这些辣条绝对远超两斤,但也没有客套,接过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又道:“原本打算带来呢,但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先多检查修改几遍再给你吧,否则你怕是要从头改到尾。”
“肯定不会。”
何玉衡笑道:“我相信你的实力。”
“还是多检查一下吧,明天再带给你。”
姜雨嘉说道,摆摆手:“我得回家啦,今天就不陪你卖辣条啦!”
“稍等。”
何玉衡从自己的自行车筐里,取出薄薄一沓稿纸,递给姜雨嘉。
姜雨嘉接过去:“后面的大纲?”
“有大纲,还有我写的两个短篇故事。”
何玉衡说道:“你是负责宣传文艺工作的,投稿经验多,帮我选个合适的期刊报纸,投出去吧。”
“短篇故事?”
姜雨嘉好奇地翻动着手里的稿纸:“最近写的吗?”
“这两天刚写的。”
“好,晚上我要拜读一下!”
姜雨嘉将稿件小心收起来,再次摆摆手:“我走啦,再见!”
“再见。”
何玉衡含笑点头:“路上骑慢点。”
“嗯。晓燕再见!”
“嘉嘉阿姨再见……”
目送姜雨嘉离开后。
何玉衡继续卖辣条。
还剩下七八斤。
半个多小时,就全部卖光了。
30斤辣条,去掉赠送给姜雨嘉和其他几位熟客的一些,大概卖了28斤。
每斤利润4毛钱,就是11块2毛钱。
加上在村里卖掉的几斤。
今天的盈利差不多有13块钱。
“不错。”
“这么发展下去,日收20指日可待!”
“月入过千不是梦!”
“明天再多做10斤,看一下能不能卖光!”
“另外。”
“这两天有顾客表示,他们有些家人、朋友觉得辣条的味道好,却又不太能吃辣,表示如果辣度降低一些就好了。”
“现在的辣度,符合大部分顾客的口味,不能改动。”
“但不太能吃辣的那部分顾客,也得考虑到。”
“既然如此,明天就做两种口味。”
“除了现在的香辣,再做一种辣度较低的甜辣口味。”
何玉衡一边收摊,一边默默盘算。
待把东西收拾好。
他带着何晓燕,在集市上逛了一圈。
上次花1块钱买的6个鸡蛋,已经吃完了。
今天直接买了3块钱的。
正好,菜园里的西红柿熟了几个,回去做个西红柿炒鸡蛋。
街边的熟食店还在营业。
切了半斤猪头肉,回去拍根黄瓜,一起凉拌一下。
最后又去文具店,给何晓燕买了些方格本和算数本。
打道回府。
与此同时。
位于安映县城东的新安街。
某座院子里。
姜雨嘉一家六口围坐在餐桌前。
“爸,妈,尝尝这辣条怎么样!我和爷爷奶奶都可喜欢了!”
姜雨嘉给父亲姜卫国和母亲申秋霞各夹了一根辣条。
“味道不错!”
姜卫国品尝过后,点头道:“我挺喜欢的。”
“香香辣辣的,确实好吃!”
申秋霞附和道:“这豆筋应该是用热水烫过,或者蒸过,然后拌的辣油。关键是这辣油的味道好,比我做的好吃多了,如果用来拌个凉菜什么的,肯定也不错!”
“下次你们再回来,我给他要点辣油,你们带回去!”
姜雨嘉说完,又转头看向一旁年仅十六岁、刚考上高中的妹妹姜雨欣,笑眯眯道:“欣欣觉得怎么样?”
“嗯嗯,好吃!”
姜雨欣吃完一根辣条,迫不及待地又夹了一根,一边欢快地嚼,一边使劲点头:“真好吃!姐,明天我们可以带走一些吗?”
“这些辣条,就是给你们买的,可以全部带走。”
姜雨嘉笑道:“我和爷爷奶奶想吃的话,随时都可以去买。”
“太好了!”
姜雨欣开心道:“我要带去学校,请同学们品尝,大家肯定也会喜欢的!”
“这辣条,是谁发明的?”
申秋霞同样又夹了一根,问道:“卖酱菜的老孙头?”
“老孙头哪有这么好的手艺?他那酱菜,还不如你娘腌的好吃呢……”
姜爷爷不屑地撇撇嘴,道:“嘉嘉说,是她的一个朋友……对吧?嘉嘉。”
“对。”
姜雨嘉点头道:“发明辣条的,也就是这个卖辣条的,是我的一个朋友。”
“你什么时候认识做小买卖的朋友了?”
申秋霞笑问道。
“他原本不是做小买卖的。”
姜雨嘉说道:“他是青塘乡初中的一名老师,也是他们学校的宣传员,之前经常来县里参加文化宣传类的活动和会议,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
“老师?摆摊做小生意?”
申秋霞诧异道:“虽说现在政策允许老百姓开店摆摊了,可公职人员……还是要考虑影响的吧?”
说着,她看了看姜卫国。
姜卫国微微点头:“虽说政策方面,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明确规定。但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性活动,确实不太好。嘉嘉这个朋友,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影响,最好把生意交给家里其他人来做。”
“他情况特殊,目前并非在职。”
姜雨嘉说道。
“如果辞职,或者停薪留职,倒是没问题。”
“他是请了个长假。”
姜雨嘉解释道:“去年年底,他家人病重,需要他照顾,他就请了长假,上半年整个学期都不回校了。前几天,他家人去世了,他不想闲着,才做起了小买卖。”
“这样么……”
姜卫国点头道:“站在我个人角度,可以理解,而且支持这种动脑筋创业赚钱的做法。不过,考虑到他的教师身份和现在的大环境,最好还是把生意交给家里人做。”
“是啊。”
申秋霞附和道:“教师经商,好说不好听,影响肯定不好的……嘉嘉,你和这个朋友关系怎么样?关系好的话,可以给他提个醒。如果关系一般,就别多说话了,免得人家觉得你多管闲事,眼红人家做小买卖赚钱。”
“我俩关系……还行。”
姜雨嘉抿嘴一笑,道:“我考虑一下吧。”
“说起来,这辣条的味道这么好,生意肯定不差吧?”
申秋霞说道:“如果每天都能赚个三五块钱,倒是比当老师挣的多。”
“应该有。”
姜雨嘉笑道:“他现在每天都能卖二三十斤呢。”
“多少钱一斤?”
“一块。”
“豆筋,辣油……估计一斤成本在七毛钱左右。”
申秋霞盘算道:“这么说,一斤能挣三毛钱,二三十斤,也就是七八块钱左右了,一个月能赚200块钱……哎呦,真不少!怪不得现在,那么多人想辞职下海呢!我们单位里两个小伙子,前几天就办了停薪留职,听说是要去倒腾点什么东西呢……嘉嘉,你这个朋友,如果每天都能挣这么多钱,说不定下半年就不愿回到学校教书了。”
姜雨嘉不动声色地笑笑:“这我就不清楚了。”
一家人聊着天,吃着饭。
饭后。
姜奶奶去刷锅洗碗。
申秋霞想去帮忙,姜奶奶不让她帮,于是申秋霞去了卧室里收拾床铺。
姜爷爷和姜卫国在院子里纳凉说话。
姜雨嘉则回到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了何玉衡给她的那些稿件。
“姐,你拿的什么?”
姜雨欣悄咪咪地凑上来,趁姜雨嘉不注意,一把将那些稿件拿了过去,笑嘻嘻道:“是不是哪个小伙子,给你写的情书呀?”
何玉衡又来到实验中学旁卖辣条。
不大会儿,姜雨嘉来了。
她将自行车停在旁边。
从兜里掏出几块糖。
先打开一块糖的包装纸,喂给何晓燕。
又把另外几块塞到何晓燕手里。
最后笑眯眯地看向何玉衡:“今天生意怎么样?”
“挺好的,带了三十斤,卖掉一大半了。”
何玉衡说道:“比起前两天,顾客更多了一些。而且,虽然是周末,学生不上课,但还是有不少学生特意来买辣条,零零散散的,也卖出去不少。”
“我来给你助把力。”
姜雨嘉从钱包里取出两块钱,递过来:“给我来两斤。”
“要这么多?”
“我爸妈和妹妹从市里回来了。”
姜雨嘉说道:“他们都爱吃辣,一定喜欢辣条,我多买点,让他们明天带回去慢慢吃。”
“原来如此。”
何玉衡收下钱,一边往方便袋里盛辣条,一边笑问道:“小说写得怎么样?多少字了?”
姜雨嘉眨眨眼:“你猜。”
“我猜……三千字?五千字?”
“已经一万多字啦!”
姜雨嘉得意道:“厉不厉害?”
“厉害厉害,小生佩服!”
何玉衡赞叹一声,将两大兜辣条系好袋口,递给姜雨嘉:“带来了吗?”
得有三斤多。
姜雨嘉很清楚这些辣条绝对远超两斤,但也没有客套,接过放在自行车的车筐里,又道:“原本打算带来呢,但后来一想,还是自己先多检查修改几遍再给你吧,否则你怕是要从头改到尾。”
“肯定不会。”
何玉衡笑道:“我相信你的实力。”
“还是多检查一下吧,明天再带给你。”
姜雨嘉说道,摆摆手:“我得回家啦,今天就不陪你卖辣条啦!”
“稍等。”
何玉衡从自己的自行车筐里,取出薄薄一沓稿纸,递给姜雨嘉。
姜雨嘉接过去:“后面的大纲?”
“有大纲,还有我写的两个短篇故事。”
何玉衡说道:“你是负责宣传文艺工作的,投稿经验多,帮我选个合适的期刊报纸,投出去吧。”
“短篇故事?”
姜雨嘉好奇地翻动着手里的稿纸:“最近写的吗?”
“这两天刚写的。”
“好,晚上我要拜读一下!”
姜雨嘉将稿件小心收起来,再次摆摆手:“我走啦,再见!”
“再见。”
何玉衡含笑点头:“路上骑慢点。”
“嗯。晓燕再见!”
“嘉嘉阿姨再见……”
目送姜雨嘉离开后。
何玉衡继续卖辣条。
还剩下七八斤。
半个多小时,就全部卖光了。
30斤辣条,去掉赠送给姜雨嘉和其他几位熟客的一些,大概卖了28斤。
每斤利润4毛钱,就是11块2毛钱。
加上在村里卖掉的几斤。
今天的盈利差不多有13块钱。
“不错。”
“这么发展下去,日收20指日可待!”
“月入过千不是梦!”
“明天再多做10斤,看一下能不能卖光!”
“另外。”
“这两天有顾客表示,他们有些家人、朋友觉得辣条的味道好,却又不太能吃辣,表示如果辣度降低一些就好了。”
“现在的辣度,符合大部分顾客的口味,不能改动。”
“但不太能吃辣的那部分顾客,也得考虑到。”
“既然如此,明天就做两种口味。”
“除了现在的香辣,再做一种辣度较低的甜辣口味。”
何玉衡一边收摊,一边默默盘算。
待把东西收拾好。
他带着何晓燕,在集市上逛了一圈。
上次花1块钱买的6个鸡蛋,已经吃完了。
今天直接买了3块钱的。
正好,菜园里的西红柿熟了几个,回去做个西红柿炒鸡蛋。
街边的熟食店还在营业。
切了半斤猪头肉,回去拍根黄瓜,一起凉拌一下。
最后又去文具店,给何晓燕买了些方格本和算数本。
打道回府。
与此同时。
位于安映县城东的新安街。
某座院子里。
姜雨嘉一家六口围坐在餐桌前。
“爸,妈,尝尝这辣条怎么样!我和爷爷奶奶都可喜欢了!”
姜雨嘉给父亲姜卫国和母亲申秋霞各夹了一根辣条。
“味道不错!”
姜卫国品尝过后,点头道:“我挺喜欢的。”
“香香辣辣的,确实好吃!”
申秋霞附和道:“这豆筋应该是用热水烫过,或者蒸过,然后拌的辣油。关键是这辣油的味道好,比我做的好吃多了,如果用来拌个凉菜什么的,肯定也不错!”
“下次你们再回来,我给他要点辣油,你们带回去!”
姜雨嘉说完,又转头看向一旁年仅十六岁、刚考上高中的妹妹姜雨欣,笑眯眯道:“欣欣觉得怎么样?”
“嗯嗯,好吃!”
姜雨欣吃完一根辣条,迫不及待地又夹了一根,一边欢快地嚼,一边使劲点头:“真好吃!姐,明天我们可以带走一些吗?”
“这些辣条,就是给你们买的,可以全部带走。”
姜雨嘉笑道:“我和爷爷奶奶想吃的话,随时都可以去买。”
“太好了!”
姜雨欣开心道:“我要带去学校,请同学们品尝,大家肯定也会喜欢的!”
“这辣条,是谁发明的?”
申秋霞同样又夹了一根,问道:“卖酱菜的老孙头?”
“老孙头哪有这么好的手艺?他那酱菜,还不如你娘腌的好吃呢……”
姜爷爷不屑地撇撇嘴,道:“嘉嘉说,是她的一个朋友……对吧?嘉嘉。”
“对。”
姜雨嘉点头道:“发明辣条的,也就是这个卖辣条的,是我的一个朋友。”
“你什么时候认识做小买卖的朋友了?”
申秋霞笑问道。
“他原本不是做小买卖的。”
姜雨嘉说道:“他是青塘乡初中的一名老师,也是他们学校的宣传员,之前经常来县里参加文化宣传类的活动和会议,我们就是这么认识的。”
“老师?摆摊做小生意?”
申秋霞诧异道:“虽说现在政策允许老百姓开店摆摊了,可公职人员……还是要考虑影响的吧?”
说着,她看了看姜卫国。
姜卫国微微点头:“虽说政策方面,目前并没有具体的明确规定。但公职人员从事营利性活动,确实不太好。嘉嘉这个朋友,还是要慎重考虑一下影响,最好把生意交给家里其他人来做。”
“他情况特殊,目前并非在职。”
姜雨嘉说道。
“如果辞职,或者停薪留职,倒是没问题。”
“他是请了个长假。”
姜雨嘉解释道:“去年年底,他家人病重,需要他照顾,他就请了长假,上半年整个学期都不回校了。前几天,他家人去世了,他不想闲着,才做起了小买卖。”
“这样么……”
姜卫国点头道:“站在我个人角度,可以理解,而且支持这种动脑筋创业赚钱的做法。不过,考虑到他的教师身份和现在的大环境,最好还是把生意交给家里人做。”
“是啊。”
申秋霞附和道:“教师经商,好说不好听,影响肯定不好的……嘉嘉,你和这个朋友关系怎么样?关系好的话,可以给他提个醒。如果关系一般,就别多说话了,免得人家觉得你多管闲事,眼红人家做小买卖赚钱。”
“我俩关系……还行。”
姜雨嘉抿嘴一笑,道:“我考虑一下吧。”
“说起来,这辣条的味道这么好,生意肯定不差吧?”
申秋霞说道:“如果每天都能赚个三五块钱,倒是比当老师挣的多。”
“应该有。”
姜雨嘉笑道:“他现在每天都能卖二三十斤呢。”
“多少钱一斤?”
“一块。”
“豆筋,辣油……估计一斤成本在七毛钱左右。”
申秋霞盘算道:“这么说,一斤能挣三毛钱,二三十斤,也就是七八块钱左右了,一个月能赚200块钱……哎呦,真不少!怪不得现在,那么多人想辞职下海呢!我们单位里两个小伙子,前几天就办了停薪留职,听说是要去倒腾点什么东西呢……嘉嘉,你这个朋友,如果每天都能挣这么多钱,说不定下半年就不愿回到学校教书了。”
姜雨嘉不动声色地笑笑:“这我就不清楚了。”
一家人聊着天,吃着饭。
饭后。
姜奶奶去刷锅洗碗。
申秋霞想去帮忙,姜奶奶不让她帮,于是申秋霞去了卧室里收拾床铺。
姜爷爷和姜卫国在院子里纳凉说话。
姜雨嘉则回到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了何玉衡给她的那些稿件。
“姐,你拿的什么?”
姜雨欣悄咪咪地凑上来,趁姜雨嘉不注意,一把将那些稿件拿了过去,笑嘻嘻道:“是不是哪个小伙子,给你写的情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