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说着,从口袋里摸出钱包,随手抽了一沓钱出来,点都没点就递了过去:“先给你这些,写好了,后面还有。”
女孩不敢接啊!
黄毛的大女友上前一步,把钱抢了过来,随手点了一下:“我艹,900块钱?勇哥,你给她这么……”
“拿过来!”
黄毛急了,抬脚就要踹,但他是坐着踹不到:“我给她多少钱用你踏马管?”
女友可不敢忤逆黄毛,撇着嘴把钱塞到女孩手中:“勇哥大方,**的好好写,知道吗?”
女孩用颤抖的手攥着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她也不知道这些钱自己能不能拿到手,因为出了这个院子,小太妹一句话,她就得乖乖的把钱交出去。
黄毛历来大手大脚,尤其是这种关系到他能不能继续当厂长这么重要的事,黄毛更不会小气。
“你俩一边坐着去,别打搅我。”
黄毛把两个女朋友支开了。
“我说,你写。”
黄毛指了指桌子上的稿纸和圆珠笔:“第一个,东森木业首先得把防盗门继续搞起来,大好的生意,销售都是现成的。”
“这第二个,可以搞一下铝合金窗户。对,门窗不分家吗,生哥盖了楼,就得要门窗,这是现成的订单。”
“沙发、餐桌……”
“木地板行不行啊?”
黄毛并没有什么大局观,也没有长远的视野。
他是准备把自己能想到东西,全部罗列出来,这样会显得自己这个厂长很有做大做强的野心。
这个外号叫韩梅梅的女孩,真名叫韩敏,见那两个小太妹被支开,胆子稍稍大了一点。
“勇哥,你们厂多少人呐。”
黄毛眨眨眼:“正式职工,就是长期上班的48人,临时工就没准了,少的时候50人,多的时候近二百人。”
“那你们厂这是要扩产上新项目么?”
女孩怯怯的小声问道。
黄毛歪着脑袋:“不是扩产,我们是要建新厂。你问这个干嘛?”
韩敏低下头,壮了壮胆子才道:“我不知道勇哥您让我写什么啊!”
黄毛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思路,人家女孩根本不知道他要干嘛。
“哦~这个怨我。”
黄毛搔了搔头发:“我们现在厂子要拆迁,就是准备重新建厂……”
…………
晚上9点,一辆面包车停在某筒子楼楼下。
韩敏抱着几本书从面包车上下来。
开车的黄毛冲着她摆摆手:“后天给我,赶紧写。”
韩敏答应一声,抱着书本小跑着上楼去了。
面包车副驾上,黄毛的大女友问道:“勇哥,蹦迪去不?”
“不去,饿了,吃烧烤去。”
面包车一溜烟的走了。
三楼,韩敏用钥匙轻轻开锁,推**门。
他们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一室半,
这也是70年代建成的筒子楼的一种格局,整体面积是两室。
但外面这间分割成两半,一半修建厨房、厕所,另外一半可以当小客厅,家庭成员多了,基本都是当卧室。
韩敏家四口人,他爸妈住里面的卧室,外面这半间放了个上下铺,聋哑弟弟住上铺,她住下铺。
铁床这头还有一米半的空间,摆了张破旧的桌子,这里就是韩敏在家学习的地方。
悄悄的放书本,打开台灯,韩敏准备先写作业。
吱呀呀,后面卧室的门打开,消瘦的韩文松从里面走了出来,皱眉问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韩敏咬了咬嘴唇:“我……有个同学家里有事,我~”
韩敏编不下去了,一来她不善于说谎,二来黄毛给的那900块钱,她是必须得交给爸**。
“我在外面接了个活,写东西的。”
韩敏说着,从口袋里翻出900块钱递了过去。
“你……”
韩文松看到女儿手里的巨款,本来就黝黑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更黑了。
啪!
韩文松劈手给了女儿一记耳光,低声吼道:“你去干什么了?”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大晚上不回家,伸手就拿出900块钱,也难怪韩文松多心。
韩敏也不躲,踉跄半步身体靠在桌子上,捂着脸道:“我就是接了写东西的任务,人家给了我900块钱。”
“干嘛打孩子。”
卧室门口,有个脸色苍白的中年妇女扶着门框道:“你问清原因了吗?”
韩文松瞪了女儿一眼:“去里屋,给你妈说去,说实话。”
韩敏从书本里拿出几张写满字的稿纸,跟着父亲穿过不足一米的过道,进了里面的卧室。
老韩家的日子只能用“活着”二字来形容。
韩文松以前在电子厂上班,那是国家六十年代备战备荒,修建在山里的军工电子厂,70年代末的越战,是电子厂最后的辉煌。
八十年代,援建厂子的知青纷纷返城,电子厂不可挽回的没落。
因为是建在山里的厂子,连肯接手的私企都没有。
94年,无以为继的电子厂倒闭,职工被要求买断工龄,工作20年的韩文松,拿到2000元买断费。
这两年,韩文松尝试过卖早点、修收音机、修自行车……
不是他不努力,是老天好像跟他作对一样。
儿子是个聋哑人,就上过两年聋哑学校,十三四岁的年纪也干不了啥。
老妈有病,老婆有病,女儿读书……
这个家,永远都有填不完的窟窿。
不管韩文松再怎么努力,家人连吃个饱饭都是奢侈。
韩文松的老婆,是青州二色织的职工。
二色织因为投资失败,再加上本身就没啥竞争力,职工已经轮岗两年。
而韩文松的老婆两年前得了心衰,别说上班,现在连走路都费劲。
二色织轮岗上班的职工都只能发一半的工资,像韩文松老婆这种常年请病假的,一个月才20块钱补贴,连药都吃不起。
几座大山压的韩文松喘不过气来,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每天早上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活着,那种痛苦,没人能懂!
……
看着手里几页写满字的稿纸,韩文松终于相信了女儿的话。
“咱们青州,真有好人呐。”
女孩不敢接啊!
黄毛的大女友上前一步,把钱抢了过来,随手点了一下:“我艹,900块钱?勇哥,你给她这么……”
“拿过来!”
黄毛急了,抬脚就要踹,但他是坐着踹不到:“我给她多少钱用你踏马管?”
女友可不敢忤逆黄毛,撇着嘴把钱塞到女孩手中:“勇哥大方,**的好好写,知道吗?”
女孩用颤抖的手攥着钱,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她也不知道这些钱自己能不能拿到手,因为出了这个院子,小太妹一句话,她就得乖乖的把钱交出去。
黄毛历来大手大脚,尤其是这种关系到他能不能继续当厂长这么重要的事,黄毛更不会小气。
“你俩一边坐着去,别打搅我。”
黄毛把两个女朋友支开了。
“我说,你写。”
黄毛指了指桌子上的稿纸和圆珠笔:“第一个,东森木业首先得把防盗门继续搞起来,大好的生意,销售都是现成的。”
“这第二个,可以搞一下铝合金窗户。对,门窗不分家吗,生哥盖了楼,就得要门窗,这是现成的订单。”
“沙发、餐桌……”
“木地板行不行啊?”
黄毛并没有什么大局观,也没有长远的视野。
他是准备把自己能想到东西,全部罗列出来,这样会显得自己这个厂长很有做大做强的野心。
这个外号叫韩梅梅的女孩,真名叫韩敏,见那两个小太妹被支开,胆子稍稍大了一点。
“勇哥,你们厂多少人呐。”
黄毛眨眨眼:“正式职工,就是长期上班的48人,临时工就没准了,少的时候50人,多的时候近二百人。”
“那你们厂这是要扩产上新项目么?”
女孩怯怯的小声问道。
黄毛歪着脑袋:“不是扩产,我们是要建新厂。你问这个干嘛?”
韩敏低下头,壮了壮胆子才道:“我不知道勇哥您让我写什么啊!”
黄毛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思路,人家女孩根本不知道他要干嘛。
“哦~这个怨我。”
黄毛搔了搔头发:“我们现在厂子要拆迁,就是准备重新建厂……”
…………
晚上9点,一辆面包车停在某筒子楼楼下。
韩敏抱着几本书从面包车上下来。
开车的黄毛冲着她摆摆手:“后天给我,赶紧写。”
韩敏答应一声,抱着书本小跑着上楼去了。
面包车副驾上,黄毛的大女友问道:“勇哥,蹦迪去不?”
“不去,饿了,吃烧烤去。”
面包车一溜烟的走了。
三楼,韩敏用钥匙轻轻开锁,推**门。
他们家条件很艰苦,住的是一室半,
这也是70年代建成的筒子楼的一种格局,整体面积是两室。
但外面这间分割成两半,一半修建厨房、厕所,另外一半可以当小客厅,家庭成员多了,基本都是当卧室。
韩敏家四口人,他爸妈住里面的卧室,外面这半间放了个上下铺,聋哑弟弟住上铺,她住下铺。
铁床这头还有一米半的空间,摆了张破旧的桌子,这里就是韩敏在家学习的地方。
悄悄的放书本,打开台灯,韩敏准备先写作业。
吱呀呀,后面卧室的门打开,消瘦的韩文松从里面走了出来,皱眉问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韩敏咬了咬嘴唇:“我……有个同学家里有事,我~”
韩敏编不下去了,一来她不善于说谎,二来黄毛给的那900块钱,她是必须得交给爸**。
“我在外面接了个活,写东西的。”
韩敏说着,从口袋里翻出900块钱递了过去。
“你……”
韩文松看到女儿手里的巨款,本来就黝黑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更黑了。
啪!
韩文松劈手给了女儿一记耳光,低声吼道:“你去干什么了?”
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大晚上不回家,伸手就拿出900块钱,也难怪韩文松多心。
韩敏也不躲,踉跄半步身体靠在桌子上,捂着脸道:“我就是接了写东西的任务,人家给了我900块钱。”
“干嘛打孩子。”
卧室门口,有个脸色苍白的中年妇女扶着门框道:“你问清原因了吗?”
韩文松瞪了女儿一眼:“去里屋,给你妈说去,说实话。”
韩敏从书本里拿出几张写满字的稿纸,跟着父亲穿过不足一米的过道,进了里面的卧室。
老韩家的日子只能用“活着”二字来形容。
韩文松以前在电子厂上班,那是国家六十年代备战备荒,修建在山里的军工电子厂,70年代末的越战,是电子厂最后的辉煌。
八十年代,援建厂子的知青纷纷返城,电子厂不可挽回的没落。
因为是建在山里的厂子,连肯接手的私企都没有。
94年,无以为继的电子厂倒闭,职工被要求买断工龄,工作20年的韩文松,拿到2000元买断费。
这两年,韩文松尝试过卖早点、修收音机、修自行车……
不是他不努力,是老天好像跟他作对一样。
儿子是个聋哑人,就上过两年聋哑学校,十三四岁的年纪也干不了啥。
老妈有病,老婆有病,女儿读书……
这个家,永远都有填不完的窟窿。
不管韩文松再怎么努力,家人连吃个饱饭都是奢侈。
韩文松的老婆,是青州二色织的职工。
二色织因为投资失败,再加上本身就没啥竞争力,职工已经轮岗两年。
而韩文松的老婆两年前得了心衰,别说上班,现在连走路都费劲。
二色织轮岗上班的职工都只能发一半的工资,像韩文松老婆这种常年请病假的,一个月才20块钱补贴,连药都吃不起。
几座大山压的韩文松喘不过气来,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每天早上睁开眼,发现自己还活着,那种痛苦,没人能懂!
……
看着手里几页写满字的稿纸,韩文松终于相信了女儿的话。
“咱们青州,真有好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