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现场有些尴尬起来,窦文韬笑道,“咱们这聊的就有点深了。”

  “看来陈导确实是对莫岩先生了解很多,各种信息信手拈来啊。”

  陈麟风摇摇头,“没有刻意去了解,只是记忆力好点,这些内容稍微一汇总就能得出来了。”

  “要不说天赋呢,”窦文韬恭维道,“以您这智力水平,各种信息典故随手就有,怪不得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作品。”

  陈麟风知道他在岔开话题。

  《铿铿三人行》虽说因为是在凤凰台的缘故,经常会聊的比较深一些。

  可作为主持人,也得稍微收着点,这点能够理解。

  陈麟风见好就收,随了窦文韬的意,没有继续多说的意思。

  郑培芳作为担任过多期嘉宾的人,也很懂,配合着谈笑。

  可当三人默契的要转换聊天话题的时候,于华反倒又提起来。

  他像是终于缓过来,还想最后尝试帮朋友解释一下。

  于华勉力道,“作者写作,并不一定必须要自己亲身经历,有的时候,所见所闻,别人的经历,也是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

  “这一点,小陈你应该最是知道的,因为你的作品,多是此类,譬如其中文学价值最高的《她》,通篇都是对于未来的畅想,但现在看来,最具真实性的,反而是这部作品,不是吗?”

  陈麟风有点怀疑这位是不是天然黑了。

  他叹了口气道,“如果是真实的发生过的事,不管是从谁那里听来的,莫岩先生实实在在的说出来就是了,也没人要求他一定要写自己经历过的事。”

  “但是,他为什么非要说,这些是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呢?”

  陈麟风话有未尽之意,没有继续往下说。

  于华却听明白了他没说口的。

  是啊,何必非要说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明明说成是听说的也可以。

  想来无非是想要增加一层说服力。

  至于为什么要增加说服力,当然是因为那剧情描写……

  于华心想,自己写《许三观卖血记》,可从没想过这些。

  因为真的就是真的,根本不用多解释。

  哪怕人人都知道,他写的主人公是一个虚构人物。

  但事情是真实不虚的。

  文人的想象力足够丰富,于华在一瞬间想了很多,心里颇有些意兴阑珊,再也不想帮着辩解了。

  陈麟风也松了口气。

  心说您可千万别再帮着辩解了,越说越黑,我都有点不落忍。

  窦文韬心中大乐,他本来都想收着来了,没想到于华这么猛,顺着把话题就往深了说。

  比他本人都好使。

  不过如今到这确实是差不多了,他聊起别的话题。

  “这个聊的够多也够深刻,再往下聊,就不太合适了,咱们聊点其他的吧。”

  窦文韬转向陈麟风道,“陈导,咱们十年前做节目,当时说到了您初次来港岛,见到房龙的经历。”

  “我那时候还说,您这个经历和心态,很像是汉高祖遇秦始皇,还说要容后再看。”

  “如今,十二年过去了,您觉得当初的‘大丈夫当如是’,现在‘如是’了吗?”

  他立马制止陈麟风发言,而是转头先问别人。

  “两位,先说说你们俩的看法。”

  郑培芳先说,“当年我直观感受就是,这小孩在说大话,心里其实是抱有一点好笑的情绪。”

  “不过如今回头再看,那其实是自信。

  就目前的成绩来看,房龙大哥还是很优秀,《飓风营救》之后,达到了事业的第二次高峰。”

  “但这部作品,正好是陈导导演的,不仅如此,陈导的其他作品同样优秀,甚至有更优秀的。”

  “从作品的角度来说,陈导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房龙大哥。”

  这限定词叠的够多的。

  郑培芳毕竟是娱乐圈人士,不太敢得罪圈内大佬。

  哪怕心里知道,传闻陈导和房龙两人关系很好,说这话不会让人生气,但她还是小心翼翼。

  郑培芳说完,轮到于华。

  他相对就没有那么复杂的想法,都不是一个行业的,根本不怕得罪人。

  于华直截了当的说,“小陈不仅‘如是’,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房龙。”

  “国际知名度这块,我不太懂,这个不好说,但作品方面,无疑是小陈更优秀一些。”

  “哪怕我不怎么看电影电视剧,也知道《大唐帝国》《夕阳》《你的名字》《盗梦空间》这几部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顶级作品。”

  “而相应的,房龙的作品,就差的有点远了。”

  窦文韬帮忙挽尊,“房龙大哥的《醉拳》《警察系列》《A计划》《红番区》这些,也都是很经典的作品。”

  于华点点头,“可能吧,这些作品应该也不错,但单纯的商业片,到底是不如雅俗共赏之作。”

  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帮朋友说话。

  “总之,我认为现如今,小陈作为一个电影人来说,几乎到顶了,更别说,他还有作家方面的成绩。”

  窦文韬瞧着于华说完了,扭头笑道,“怎么样,陈导,您怎么看待两位的评价。”

  陈麟风尴尬不已,平常听人夸他,毕竟隔得远,如今面对面的听别人这么吹他,着实让人坐立难安。

  “我觉得吧,两位有点小看房龙大哥的成就,时代不同,明星艺人所能达到的成就极限也就不同。”

  “八九十年代那会儿,能够做到火遍东亚、东南亚,随后享誉世界,和如今再达到这一成就,难度其实是不同的。”

  “我一直觉得,电影人的成就,很大一部分要看国家的强弱,现如今,条件好太多了。

  不说别的,光是国内这么大的电影市场,作用就非常大,我能有现在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国内市场给我的底气。”

  “而且,我们这代人,还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往上爬的,我现在的成绩,本身也有他们一份功劳。”

  窦文韬笑了,“所以你还是没说,有没有觉得自己……用媒体的话说,就是有没有超越房龙。”

  说到这,在场所有人都盯着陈麟风。

  “这个话题炒了少说有十年了,年年都有人讨论,”窦文韬道,“要不你在我们这个节目上给出个结论吧。”

  陈麟风想了想,“如果按照总成绩来说,那我应该是超了。”

  “对嘛,”窦文韬一拍手,满脸微笑道,“要是再推辞,就有过度谦虚的嫌疑了。”

  在场所有人,包括节目组的幕后人员,都有种尘埃落定之感。

  仿佛一个时代终于过去,现在是新的时代一样。

  窦文韬心中欣喜,不枉他等了十二年,这期节目肯定还会成为经典。

  不过聊天肯定还是要继续。

  “您刚才说,国内市场给了您很大帮助,能聊聊这个吗?”

  “这个好理解,好莱坞也要考虑,不对,应该是尤其要考虑收益问题,电影市场大了之后,为了争取国内票房,过去对于内地电影人的压制,就会逐渐放宽。”

  “比如呢?”

  “比如演员的选择上,亚裔,尤其是华人,就成了可选项,所以我能够出演《神探夏洛克》和《无限世界》。

  再比如剧本编写,只要不冒犯好莱坞的某些敏感点,那么规避掉一些国内观众讨厌的剧情,也就说的过去了。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

  “刘茜茜、石小龙他们,现在能在好莱坞混的风生水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对吧?”

  “嗯,是的。”

  ……

  此后,众人聊了电影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前景,又聊了文学方面的一些话题,还有不少围绕着当年节目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再一次讨论的。

  大家聊的都很起劲。

  到录制的末尾,窦文韬起了最后一个话题。

  “十二年前,您预言说,等到了国家体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能得诺贝尔奖了。”

  “如今看来,这个预言是已经应验了。”

  陈麟风点头,“没错,GDP超过霓虹,成为了世界第二,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超越漂亮国,体量确实大到一定程度了。”

  “那我就有话要说了,”窦文韬饶有兴致的提议,“当年你预言的很准,如今节目临近结束,你要不要再随便预言一个。”

  他有些兴奋的挥手,“等过个十几二十年,再再聚一次,继续畅谈古今,对一下您今日的预言是否实现,岂不美哉。”

  两位嘉宾眼前一亮。

  “这是个好主意。”

  “是啊,小陈,来一个。”

  陈麟风无语,不过作为一个噱头,窦文韬的这个提议,倒挺有趣的。

  只是……

  “总得有个目标吧,如果我预言,华国的电影市场肯定会进一步扩大,超过艾美丽肯,这没有意义不是,早晚必定发生的事。”

  “嗯?您觉得国内电影市场能超越北美?”众人一惊。

  陈麟风眨了眨眼,这还不相信是怎么的。

  窦文韬一乐,“要不就以这个为目标?”

  陈麟风摇头,“还是算了,换一个吧,你随便换个电影人来,他都能预想到这个。”

  窦文韬古怪的看了看陈麟风,“我总觉得您高看了‘电影人’这三个字。”

  “那要不就从军事、社会、文化,嗯,就电影吧,这三个方向,各畅想一条。

  随便哪一条实现了,如果我到时候还在做节目,到时候肯定再邀请诸位上我的节目,咱们再聊聊这事,怎么样?”

  他看向另外两人道,“要不你们也可以试着预言一下。”

  “还是算了,我不擅长这个。”“我也不太会。”

  两人都否决了。

  于是,众人又看向陈麟风。

  陈麟风思考一阵,说道,“可以,我已经想好了。”

  “军事上,我觉得,十几年后,华国有可能出现,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坦克、舰船等,领先大洋彼岸一代的情况。”

  “社会方面,过去《读者》《意林》等文学杂志塑造的理想中的漂亮国,彻底破灭。”

  “电影的话,国内单一市场,出现10亿美元量级的作品。”

  如此三条说出来,惊的三人瞠目结舌。

  实在是这三条,都跟异想天开一样。

  第一三条还能理解,在遥远的未来,说不定有可能实现。

  只是,国内如今很多武器,都还落后不止一代呢,更别说限定大型武器装备。

  第三条也是离谱,现在国内十亿rmb的电影,都没几部。

  你这直接给翻了好几倍。

  那得到猴年马月才有可能啊,未免太有自信了点。

  第二条比较虚,但就是如此,才最难实现。

  灯塔国毕竟是灯塔国,现场众人,都没有灯塔破灭这个概念。

  窦文韬苦笑道,“您要是不想再上我的节目,可以直说,我也不是不信这些事能实现,只是那得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后了吧,到时候我还在不在都是一回事。”

  陈麟风想了想,“那再加一条,再一个12年,到时候你可以再邀请我上节目,我肯定接,如果到时候一条都没实现,甚至连接近的迹象都没有,那直接算我失败。”

  “也好。”

  窦文韬立马答应。

  不管能不能实现,先答应下来再说,总归是一个噱头。

  而且以陈麟风如今的成就来看,哪怕一点不长进,甚至就此息影,12年后,人家照样是一方大佬。

  真要邀请过来做节目,照样是很受人关注的。

  一期《铿铿三人行》就此结束。

  不得不说,这期节目和当年的感觉有点不一样。

  陈麟风心想,最大的差别,应该就是郑培芳了。

  这位当初给他的印象,是很明显的不看好内地,连带着也有点看不上他的意思。

  如今再看,涉及国内的话题,她基本都不怎么说话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今地位变了,而她知道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陈麟风不确定。

  他站起身,冲于华笑道,“于老师,刚才我说话有点直,你别介意。”

  于华想到一开始的那段,叹了口气,“直抒胸臆是好事,我没什么好介意的。”

  他顿了顿,又道,“你和莫岩,哎,算了,我不说了。”

  于华终究还是止住了心思。

  这两位态度观念截然不同,还是别想着让这俩凑一块,缓解矛盾了。

  不现实。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就是朋友,这一点,他也懂。

  陈麟风松了口气,于华对他实在够意思,他也不想跟人闹僵。

  这样就好。

  窦文韬等他俩聊完,先是感谢了一番陈麟风能上他的节目。

  接着很是小心的确认了一下,“陈导,咱刚才聊的,12年的这个事……”

  “没事,你记着,到时候联系我就好。”

  窦文韬一颗心落下,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

  有些人只是在节目里客套客套,下来之后,认不认,还真不一定。

  如今陈导再次肯定,以他的地位,想必是不会不认账的。

  ……

  随后,节目组以最快的速度,加班剪辑制作后期。

  当然,其实也没剪多少。

  陈麟风,陈大佬哎,好不容易上一次节目,哪舍得多剪。

  除了一些实在没意思,影响整体节奏的话题。

  精华部分基本都保留了下来,最后剪成了超长集,准备连着播。

  连后面的节目都被影响,要调整时间。

  电视台支持,进行了特批,真就准备这么播了。

  本来吧,谈及莫岩的部分话题,这种聊的过于深,不太合适的内容,是要合理剪辑的。

  不过这话得看是谁说。

  以陈麟风这种级别的作家导演,只要不是明着反对上面,说些过去的内容,都是无伤大雅的。

  这点就不像那些苦逼网文作家,写点真事也要被砍。

  仅仅只用了两天,陈麟风参与的这期节目,直接加塞播出。

  就是为了赶上如今的话题热度。

  也正巧,正好莫岩因为天气原因,飞机延误了一天。

  双方时间赶到一块去了。

  上午,莫岩刚在机场,通过解释,说服了很大一部分网友和读者。

  此后的舆论,几乎有翻转的趋势。

  毕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头一次。

  某种程度上,大家还是很敬重这样的人的。

  放在过去,这都是文学家啊。

  对于莫岩的说法,创作初心不变,写作皆是真实,大家还是很信任的。

  所以坏的是诺贝尔奖,莫岩是自己人,没必要上纲上线。

  更有一大批人,在网上以之为圭臬,疯狂声讨此前批评莫岩的网友。

  结果,到了晚上11点,新一期的《铿铿三人行》播出。

  有陈麟风作为嘉宾,此前几天又做了充分的预热。

  关注这一期节目的观众特别多。

  结果等正式看到节目,听到他在节目中说到的关于莫岩的话题。

  整个舆论再一次翻转。

  这次跟以前不一样,陈麟风所说的那些,很多是有证据的,而且证据链很清晰。

  这下,莫岩的说法有点落不住脚了。

  因此,诺贝尔奖的光环不在,本就因为颁奖词一事,恨屋及乌的网友们,又一次展开声讨。

  这次,他们信念坚定了很多。

  尽管还是有很多人帮着洗地,以混淆视听,人身攻击,拉扯其他等手段,想要将水搅混。

  “你说那是假的,只是因为你没见过。”

  “过去那么黑暗,还用编造,真是天真。”

  “五毛天天只会喷自己的同胞,印尼还屠杀过华人,怎么不跟印尼去算这笔账?”

  “不敢直面事实,也不会真正意义上关心自己的同胞。”

  “……”

  但这些话术,解决不了一个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把明明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事,说成是自己的经历。

  其实类似的疑问,过去也有零星网友提到过。

  但声量太小,根本不能让大众听到。

  如今,这话是陈麟风说的,明显就不一样了。

  此后几天,莫岩一直沉默,不做回复。

  这事就这么僵着,成了一段公案。

  此后每每被网友拿出来说,这是后话。

  至此,莫岩的诺贝尔奖不说白得,反正增加的荣誉,说不定还不如身上的脏水多。

  着实是有点尴尬。

  因为陈麟风戳破的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还有其创作态度的问题。

  作品不真诚,在文学作家身上,是很大的不道德。

  而想要百年之后,被人称为文学家,一般是不能背上这个名头的。

  不是谁都有胡某人那么多孝子贤孙的。

  这话有些扯远了。

  《铿铿三人行》的这期节目,不光有关于莫岩得诺奖的讨论。

  还有“房龙与陈麟风孰强孰弱”这个娱乐圈常年的热点话题。

  如此,算是有了一个当事人的正面答复。

  有好事的记者专门去采访了房龙,询问他的看法。

  镜头下,房龙看起来倒是挺洒脱。

  “还在纠结这个话题啊,这两年基本上很少有人再争论这个了吧,我感觉先对比已经比较分明了。”

  “小陈导演都来到全球影史第五的位置了,我怎么去跟他比。”

  “节目我也看了,他说的挺委婉的,也很给我面子,我在这里谢谢他。”

  记者:“您心里就没有不满吗?”

  “有什么可不满的,一代新人胜旧人,这是好事,只有这样,华国电影才能越来越强。”

  “再说了,小陈我们俩关系很好,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不满。”

  一番话说的敞亮异常,陈麟风知道后,哪怕他明白这是在有意示好,仍是忍不住心生好感。

  这前后的新闻,引起了网友不小的讨论。

  “前后不过十二年,从当初一个新秀作者,发展道如今的成绩,真牛逼啊。”

  “楼上,你指的是发售之后,几个月销量超过200万的新秀作者吗,我真想咱们国家再多几个这样的新秀啊。”

  “小陈从初次亮相,就是个怪物。”

  “如今看来,陈麟风很轻易的就超越了房龙,但明明房龙现在还是国内唯二的国际巨星。”

  “……”

  除了这两段,这期的《铿铿三人行》里,还谈到了不少话题。

  比如文学方面,陈麟风说他的新目标是jk罗琳,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被网友直呼“坏了,小陈盯上。”

  “不知道jk罗琳能不能撑12年啊。”

  这段新闻甚至被国外给注意到,转载到了欧美的一些文学类媒体,作为新闻报道出来。

  同样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此外,节目的最后,陈麟风给出的三个畅想,被网友们称之为“麒麟三问”。

  从畅想变成了疑问。

  类似当年民国人对于未来华国的疑问一样。

  被认为颇有些想象色彩,只是太不现实。

  “未来如果真要实现了,想必那个时候,华国应该就超越漂亮国了吧?”

  “离赶上人家现在的水平都至少还有20年,更别说人家也在快速发展,也只能是做梦了。”

  “陈麟风一向对国家很有自信,从他各种作品里,基本都能察觉到,我很喜欢他这一点。

  但不得不说,他这次有点过于乐观了,还只给了12年,基本不可能,应该一条都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