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会开到后来,更近似于聊天会。
话题的焦点,主要还是围绕着陈麟风展开。
之前说起了今年的上映计划是《小丑》和《惊天魔盗团》两部电影。
于是有人便问,“听说陈总入围柏林电影节,有计划在这一次拿到金熊,直接大满贯吗?”
闻言,众人都来了兴趣。
过去这个说法还不太流行,但自从张一谋拿到大满贯,国内媒体便多次营销这个概念。
使得大众也上心了起来。
媒体还统计过其他导演的得奖情况。
离大满贯最近的是两位导演,一个陈麟风,一个李鞍。
连带上张一谋,这三人正好也是国人最认可的三位国际大导演。
陈麟风差的是柏林金熊,李鞍则差一个戛纳金棕榈。
从难度上来讲,自然是柏林金熊稍微好拿一点。
因此,网上一直有人讨论,陈麟风什么时候会对柏林电影节发起冲击。
如今,入围名单公布,连带着公司内部,也在关心这件事。
如今碰到有人问,大家立马兴奋起来。
郭凡一马当先,“老师肯定都计划好了,三金大满贯,就在今朝。”
刘云点头,“我看也是,金熊奖难度没那么高,对陈总来说,小菜一碟。”
陈麟风有些无语,“说的好像我只要计划了,就能得奖一样。”
“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对你陈总,那可说不准。
谁不知道你就拍了两回文艺片,结果一个金狮,一个金棕榈啊。
在外人眼里看来,不就是手拿把掐么。”
这话说的有点夸张,有点侃大山的架势了。
就连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几位电视剧导演,也来凑热闹。
钱燕秋煞有介事的分析,“柏林电影节现在的声势不如以前了,他们对国内的态度还行,我感觉真有希望。”
“还有个关键,”孔胜道,“今年的评审团**,是王佳卫。”
说到这里,他看向陈麟风,“陈导你可以想办法下下功夫。”
没等陈麟风回答,韦晋就插话道,“这事不能让陈总主动,尤其不能直接和对方接触,万一情况不对,就不好挽回了。”
“这话有道理,”郑志浩赞同道,“陈总不应该表态,但咱们可以想办法啊。”
他看向在场众人道,“都在业内混了这么多年了,大家可能不直接认识王佳卫导演,但他的亲朋好友什么的,总有认识的吧,回去之后都想想办法。”
“对,是这个路子。”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认识的。”
“那成,回头就试试,旁敲侧击嘛。”
众人纷纷表态。
当然,真正应下的,都是在业内有一定分量的。
如程尔、曹玉、钱燕秋、刘云等人,他们确实有相应的渠道去吹风。
眼看局面有点不对,陈麟风立马制止,“大家的心意我领了,这事我自有打算,暂时还不用大伙帮忙。”
他其实已经意会了房龙,让他帮忙找人沟通。
房龙和王佳卫的关系不好说具体怎样,但两人有个共同的好友陈勋琪,这就是交点。
还有刘振伟,这算是比较为大众所知的王佳卫好友。
公关可以,还是不要搞的太声势浩大的好。
许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众人没有再提帮忙的意思。
……
时间过的很快,贺岁档眼看就要过去。
媒体们已经着重在炒作春节档的几部电影。
这次的贺岁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泰囧》,陆阳的《绣春刀》也很是出了一番风头。
赵燕子的《致青春》,赶在和《绣春刀》几乎同时期上映,面对徐铮、陆阳的双重竞争,只拿到了3亿左右的票房。
只能算是不错,再也没了前世7亿票房,带给业界的震撼。
想来,此后几年,烂俗青春片应该相对会少一些。
毕竟榜样没那么突出,跟风的自然也会看形势的。
实际上,如今业内推崇的青春校园电影,首推的是《你的名字》。
去年五一的时候,业内就出过几部类似的青春校园电影,剧情瞄准校园恋爱戏,结果被上头审核卡的不要不要的。
学生怎么能谈恋爱呢?
没办法,陈导能拍的,别人可不一定行。
而且人陈导特别设定了,男女主是毕业工作之后,才正式成一对的。
学生时代那可不叫谈恋爱。
总之,解释权归上面所有。
扯远了。
陈麟风很怀疑,《致青春》的票房是不是也受了这个因素的影响。
观众吃过好的,再来看别的青春片,先入为主之下,很难说会有什么反应。
至少看网上的一些评论,不少人拿《你的名字》来批评《致青春》,认为这部电影里所描述的一点也不像青春的样子。
“真正的青春,应该像《你的名字》里那样,上课学习,下课打闹,最多偶尔来一下时空穿越好吧。”
“神tm偶尔来个时空穿越。”
“不得不说,《你的名字》确实很有校园气息,看的时候,总是让人不觉想起青春时代,相比《致青春》,啧啧……”
“堕胎、渣男加昏黄滤镜,怎么能说这不是青春呢?(狗头)”
“……”
月底,张一谋打过来电话,一方面是询问柏林电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
“张导也去?”
“嗯,到时候在柏林做展映。”
“这时间卡的有点紧啊,”陈麟风这么说着,心里默默的算时间。
下个月9号除夕,今年柏林电影节开幕式是在7号,几乎就是前后脚。
“嗯,我和组委会那边沟通好了,8号在柏林首映,9号回来,再在国内搞一次首映礼,正好10号初一大规模上映。”
“那倒也行,”陈麟风问了一句,“听说王导的《一代宗师》也会在柏林举办首映?”
“嗯,还是开幕影片,他这个评审团**没白当。”
“那春节档你们三位导演,不就剩周星星没在了?”
张一谋摇头,“他背靠着华艺,可不缺宣传。”
也是,周星星的电影,光是他本人就很好做营销了,更何况还有华艺支持。
要知道,在陈麟风之前,国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最具名气也最被观众喜爱的,无疑就是周星星了。
这位当初也就是产量低点,在作品上,口碑基本都很不错。
毕竟还不是后世《新喜剧之王》出来的时候。
前世周星星的经历,让陈麟风十分警醒。
拍了不少好片子,到最后来个拉胯的,太伤口碑了。
当然,“欠xxx一张电影票”的营销词,还有为人方面的瑕疵,也都是影响口碑的重要因素。
陈麟风时刻在注意,自己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
1月底这时候,临近过年,又到了四处拜访的时间。
只是比较怪,明明他年纪还小,刚刚过完25岁生日,可拜访没几家,家里就频繁有人拎着东西上门来了。
别的不说,尤其这几个学生,积极的很。
去年这时候,他给了几人新剧本,今年倒是不着急。
只是问了问陆阳今年有什么计划。
“老师,我可没您这么快,电影刚拍完,我还得先想想,才能确定后续拍什么片子。”
受了老师一次帮助,后续他倒是不想着再接剧本了。
已经初步成名,不用这么着急,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剧本。
他也是有心在编剧上努努力的。
几个学生总结老师的成就,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老师懂剧本。
作为导演,不说完全由自己创作吧,至少也要深入剧本创作的各个环节中来。
得懂得讲故事的要点,在拍摄和剪辑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有的放矢。
在他们几个人私下讨论里,陈凯鸽导演和张一谋导演,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反面教材。
所谓言传身教,陈麟风的创作理念,很明显的影响到了几个学生。
不过,对于他们几个,改变的幅度应该不大。
这几个人,在原本的世界线里,也多是导演编剧并存,是很重视剧本和编剧的类型。
在陈麟风看来,这也是新时代某种导演必备的素质。
而过去的导演,往往把导演和编剧这两个身份区分的很开。
陈麟风又问沈奥,“你什么时候开工?团队应该已经组好了吧?”
沈奥连忙应道,“嗯,已经找好人了,年后就开工。
我团队里不少都是王主任给我推荐的优秀学弟,还有几位老师也加了进来。”
陈麟风点点头,“和我当初的待遇差不多,只是你要记住一点,老师们进组,虽然要尊敬他们,但你是导演,主动权要把握在自己手里。”
“我明白,”沈奥很是认真道,“除了陈老师,别的老师进组,我只当他们是员工。”
“额,也好。”
接着,不等他问,郭凡主动道,“我也是年后开工。”
陈麟风颔首道,“那行,今年一大半时间,不用人帮忙,你们自己好好努力。”
郭凡不满了,“老师,您就不问问我团队怎么样,缺不缺人?”
陈麟风瞥了他一眼,“你这厚脸皮劲,我担心谁都不会担心你,说不定哪一天你都找上我,让我给你打工。”
郭凡一时无语,“我在老师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沈奥凑热闹道,“就是,我还没说呢,当时和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实习的几个同学,保准是水平最高的校友,结果一大半都被这小子给拉走了。”
他连拍大腿,悔道,“当初只见他老是拉着那些人一块吃饭,没想到在这等着呢。”
郭凡瞪大了眼,“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我那是和大家志趣相投。”
宋逸冷笑道,“呵,你在老师这装什么,老师早看出你真面目了。”
沈奥斜了他一眼,“宋逸你也该知足了,郭凡拉走一大半,剩下的都到你手里了,以为我不知道?”
陈麟风奇道,“那沈奥你怎么没拉到人呢?”
沈奥顿时不吭声了。
陆阳道,“说到底,还是学弟们跟着在外面跑一圈,心野了,想整科幻、神话这类特效片,看不太上重剧情的类型片了。”
“哦,是这样。”陈麟风明白了。
其实这也是他本来的目的,国内老一代电影人,有了路径依赖,大多还是在过去那些题材上打转。
哪怕有他在前面做出实例,在其他人跟风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的走回老路。
就像是特效这块,现如今,国内仍然没有几个导演舍得往这方面走。
说白了,怕失败,也是发自内心的怯,因为不了解。
说具体点,这些老一辈电影人,对特效电影运作方式,对具体细节的了解程度,可能还不如陈麟风带出来的这一批新人。
“这样也好,国内懂特效,想往这方面使劲的人才不多,沈奥和陆阳你俩,从别的地方找找,总能找到合适的,这些人不如留给郭凡和宋逸。”
陆阳深以为然,“确实,真要说起来,《绣春刀》拍起来,也用不上什么特效,真要让师弟们过来,其实是有点浪费的。”
郭凡感觉不对,怎么陆阳口口声声师弟们。
啊,我懂了。
这是拍了一部《绣春刀》,心思起来了,相当大师兄啊。
沈奥、宋逸也有所察觉。
三人偷偷瞟了陆阳一眼,意思很明白。
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别以为拍一部《绣春刀》,有了点名气,就开始拿大。
等着,咱这一轮过完,再论个高低。
陆阳目视三人,带着审视。
呵,我本来就是最早来的,大师兄我不当,还有谁能当?
四个人私底下挤眉弄眼,玩的不亦乐乎。
陈麟风当然察觉到他们这点小动作。
不过他还不知道这几个弟子的野心,甚至不明白这几个人正在争什么大师兄。
毕竟第一回当老师,也不明白他现如今在大众面前的地位。
一个首席弟子的身份,也是很重要的资本。
这几个人虽然有开玩笑的性质,但要说完全不在乎这个名头,那也是开玩笑。
……
2月初,陈麟风和梅姐、小常等人一起,踏上了去往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飞机。
刘茜茜照例要在年初这段时间,去艾美丽肯拍《行尸走肉》。
《小丑》里没有她的戏份,因而没有跟陈麟风一起。
在机场的时候,几人被不少媒体记者给围住了。
都知道这几天,陈麟风会去参加柏林电影节,只要用心,总是能堵到人的。
张一谋和张卫平两人,连带着《宋蒙之战》剧组众人,昨天就被记者们发现,要出发去往柏林。
应该是要提前去沟通电影节首映的事。
陈麟风一行人中,梅姐和小常都是媒体所熟知的人物,很容易就给发现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长枪短炮,陈麟风一点不慌,经历太多了。
“陈导这是要去柏林吗?”记者先是来了个明知故问。
“是,最近媒体不天天报嘛,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所以去看看。”
记者又问,“陈导对得奖有信心吗?”
“那要看得什么奖了。”
“金熊奖?”
“这可不好说,我倒是想得,可电影节组委会也知道,我就差一个金熊就大满贯,正常来说,都会卡一卡的。”
最近的舆论有点过热,陈麟风果断先泼一盆冷水。
“啊?还有这个说法?”记者们惊了。
“这也算是某种潜规则吧,看看张导就知道了,当初他只差一个金棕榈,不也是总拿评审团大奖,就是没有金棕榈。”
这说的是《活着》。
看看此前的影史百年经典就知道了,国内对《活着》的评价非常高,当年拿到的国际奖项也很多,可就是没有金棕榈。
虽然当年的《低俗》也确实很厉害,但两强争霸,这种潜规则一样的因素,不就起作用了。
“再者说,奥斯卡也有类似的不成文的说法,得过奖的人,之后会稍微加大点难度,这也算是某种人之常情吧。”
陈麟风表情诚恳,使劲的给得奖这事降温。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一众记者也有点被说服。
“那陈导你这次就只能是当个资历,去刷刷存在感?”
有记者一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也不完全是,还是得看电影质量,这都说不好,只是一下就拿奖的概率,确实不像你们报道的那么大。
我希望接下来,大家报道的时候也向大众好好说明,别整的最后不得奖就成罪人了。”
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众记者纷纷答应下来。
成,忽悠到位了。
陈麟风自己肯定是想拿奖的,谁闲着没事给人涮着玩。
只是客观难度确实是有,属实是要看点运气,看同期,看电影本身质量,还要看王佳卫给不给力。
得奖这事不好再说,记者们准备的问题还有不少。
“今年柏林电影节,只有陈导您一个华国电影人入围,去年的戛纳和威尼斯,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华国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
这是不是代表着国产电影的某种衰落呢?”
“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
陈麟风思考片刻道,“这两年,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国内的电影市场在逐渐转向商业化,你说的情况,可能是某种反映吧。”
“在您看来,这算是好事吗?”
“不能以好坏来轮,人的精力有限,重视商业电影,自然就会不知不觉间忽略文艺片。
现在市场发展很快,想必过几年,等商业片逐渐饱和,还是会有人回归文艺片的。”
有记者问起了其他事,“陈导还会回国拍戏么,自从《你的名字》之后,您就再也没有拍过国产片了。”
“会,这段时间我在写一个电视剧剧本,到时候虽然不当导演,但我会担任监制。”
这可是大新闻,记者们瞬间来了兴趣。
“请问是什么题材的?”
“算是历史类的吧,但又和常规的历史剧不太一样。”
就知道陈导会来点新花样。
听他这么说,记者们更兴奋了。
“能不能再多透露一点?”
陈麟风果断拒绝,“现在放消息还有点早,不是你们问,我都不打算说的。”
好不容易逮到陈导,大家都一肚子问题,又有人问道,
“《小丑》是您和莱昂纳多第二次合作,后续会不会找其他好莱坞的顶级明星合作,像是小罗伯特唐尼,或者汤姆克鲁斯之类的?”
“这个得看运气,一方面我有合适的剧本,另一方面人家也得能看得上。”
“陈导你除了《无限世界》,还会出演其他好莱坞大片吗?”
“好莱坞亚裔角色比较少,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尝试尝试。”
“……”
记者还要再问,陈麟风打断,“时间快到了,咱们有机会再聊。”
就此便结束了采访。
飞机在柏林的泰格尔机场降落。
刚下飞机,陈麟风又被一群外国记者给围了。
机场来往的旅客见到采访的人群,询问被围的是哪位明星。
这个时候是柏林电影节之前,大家知道最近会有很多明星往来。
当听说是chen之后,不少旅客也围了上去。
“chen,我是你的影迷/书迷啊。”
“chen,我爱你!”
“……”
欧美这边的记者和粉丝们们同样饥渴,或者说,更加饥渴。
国内他虽然少有出镜,但总归是有的。
而国外更甚。
chen一年只有几个月在好莱坞,在好莱坞的时间往往还忙于工作。
酒会参加的少,接受采访更少。
往往只有宣传电影的时候,能见到一回。
偏偏他在西方世界的名声实在不小,尤其新书《诡秘之主》发布以后。
两卷书加起来接近1500万本的销量,堪称《哈利波特》之后,新的销售奇迹。
再有《盗梦空间》那接近13亿美元票房电影,给全球带来的视觉奇观和悬疑狂潮。
去年后半年,他人不在好莱坞,但欧美世界却一直流传着chen的名字。
“chen,今年有什么新计划吗?”
“《神探夏洛克3》和《无限世界2》。”
“oh!”“wow!终于要拍续集了。”“真是个好消息。”
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呼。
记者群体里,也有chen的粉丝。
刚刚问问题的记者兴奋不已,但他很快想到了个问题。
“那岂不是说,今年没有新计划了?”
陈麟风一摊手,“时间就这么多,我也没办法。”
坏了,chen不够用了!
影迷们一时间,不好说这算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话题的焦点,主要还是围绕着陈麟风展开。
之前说起了今年的上映计划是《小丑》和《惊天魔盗团》两部电影。
于是有人便问,“听说陈总入围柏林电影节,有计划在这一次拿到金熊,直接大满贯吗?”
闻言,众人都来了兴趣。
过去这个说法还不太流行,但自从张一谋拿到大满贯,国内媒体便多次营销这个概念。
使得大众也上心了起来。
媒体还统计过其他导演的得奖情况。
离大满贯最近的是两位导演,一个陈麟风,一个李鞍。
连带上张一谋,这三人正好也是国人最认可的三位国际大导演。
陈麟风差的是柏林金熊,李鞍则差一个戛纳金棕榈。
从难度上来讲,自然是柏林金熊稍微好拿一点。
因此,网上一直有人讨论,陈麟风什么时候会对柏林电影节发起冲击。
如今,入围名单公布,连带着公司内部,也在关心这件事。
如今碰到有人问,大家立马兴奋起来。
郭凡一马当先,“老师肯定都计划好了,三金大满贯,就在今朝。”
刘云点头,“我看也是,金熊奖难度没那么高,对陈总来说,小菜一碟。”
陈麟风有些无语,“说的好像我只要计划了,就能得奖一样。”
“对其他人来说,不一定,对你陈总,那可说不准。
谁不知道你就拍了两回文艺片,结果一个金狮,一个金棕榈啊。
在外人眼里看来,不就是手拿把掐么。”
这话说的有点夸张,有点侃大山的架势了。
就连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几位电视剧导演,也来凑热闹。
钱燕秋煞有介事的分析,“柏林电影节现在的声势不如以前了,他们对国内的态度还行,我感觉真有希望。”
“还有个关键,”孔胜道,“今年的评审团**,是王佳卫。”
说到这里,他看向陈麟风,“陈导你可以想办法下下功夫。”
没等陈麟风回答,韦晋就插话道,“这事不能让陈总主动,尤其不能直接和对方接触,万一情况不对,就不好挽回了。”
“这话有道理,”郑志浩赞同道,“陈总不应该表态,但咱们可以想办法啊。”
他看向在场众人道,“都在业内混了这么多年了,大家可能不直接认识王佳卫导演,但他的亲朋好友什么的,总有认识的吧,回去之后都想想办法。”
“对,是这个路子。”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认识的。”
“那成,回头就试试,旁敲侧击嘛。”
众人纷纷表态。
当然,真正应下的,都是在业内有一定分量的。
如程尔、曹玉、钱燕秋、刘云等人,他们确实有相应的渠道去吹风。
眼看局面有点不对,陈麟风立马制止,“大家的心意我领了,这事我自有打算,暂时还不用大伙帮忙。”
他其实已经意会了房龙,让他帮忙找人沟通。
房龙和王佳卫的关系不好说具体怎样,但两人有个共同的好友陈勋琪,这就是交点。
还有刘振伟,这算是比较为大众所知的王佳卫好友。
公关可以,还是不要搞的太声势浩大的好。
许是明白了他的意思,众人没有再提帮忙的意思。
……
时间过的很快,贺岁档眼看就要过去。
媒体们已经着重在炒作春节档的几部电影。
这次的贺岁档,最大的赢家,无疑是《泰囧》,陆阳的《绣春刀》也很是出了一番风头。
赵燕子的《致青春》,赶在和《绣春刀》几乎同时期上映,面对徐铮、陆阳的双重竞争,只拿到了3亿左右的票房。
只能算是不错,再也没了前世7亿票房,带给业界的震撼。
想来,此后几年,烂俗青春片应该相对会少一些。
毕竟榜样没那么突出,跟风的自然也会看形势的。
实际上,如今业内推崇的青春校园电影,首推的是《你的名字》。
去年五一的时候,业内就出过几部类似的青春校园电影,剧情瞄准校园恋爱戏,结果被上头审核卡的不要不要的。
学生怎么能谈恋爱呢?
没办法,陈导能拍的,别人可不一定行。
而且人陈导特别设定了,男女主是毕业工作之后,才正式成一对的。
学生时代那可不叫谈恋爱。
总之,解释权归上面所有。
扯远了。
陈麟风很怀疑,《致青春》的票房是不是也受了这个因素的影响。
观众吃过好的,再来看别的青春片,先入为主之下,很难说会有什么反应。
至少看网上的一些评论,不少人拿《你的名字》来批评《致青春》,认为这部电影里所描述的一点也不像青春的样子。
“真正的青春,应该像《你的名字》里那样,上课学习,下课打闹,最多偶尔来一下时空穿越好吧。”
“神tm偶尔来个时空穿越。”
“不得不说,《你的名字》确实很有校园气息,看的时候,总是让人不觉想起青春时代,相比《致青春》,啧啧……”
“堕胎、渣男加昏黄滤镜,怎么能说这不是青春呢?(狗头)”
“……”
月底,张一谋打过来电话,一方面是询问柏林电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
“张导也去?”
“嗯,到时候在柏林做展映。”
“这时间卡的有点紧啊,”陈麟风这么说着,心里默默的算时间。
下个月9号除夕,今年柏林电影节开幕式是在7号,几乎就是前后脚。
“嗯,我和组委会那边沟通好了,8号在柏林首映,9号回来,再在国内搞一次首映礼,正好10号初一大规模上映。”
“那倒也行,”陈麟风问了一句,“听说王导的《一代宗师》也会在柏林举办首映?”
“嗯,还是开幕影片,他这个评审团**没白当。”
“那春节档你们三位导演,不就剩周星星没在了?”
张一谋摇头,“他背靠着华艺,可不缺宣传。”
也是,周星星的电影,光是他本人就很好做营销了,更何况还有华艺支持。
要知道,在陈麟风之前,国内既是演员又是导演,最具名气也最被观众喜爱的,无疑就是周星星了。
这位当初也就是产量低点,在作品上,口碑基本都很不错。
毕竟还不是后世《新喜剧之王》出来的时候。
前世周星星的经历,让陈麟风十分警醒。
拍了不少好片子,到最后来个拉胯的,太伤口碑了。
当然,“欠xxx一张电影票”的营销词,还有为人方面的瑕疵,也都是影响口碑的重要因素。
陈麟风时刻在注意,自己不要出现类似的问题。
1月底这时候,临近过年,又到了四处拜访的时间。
只是比较怪,明明他年纪还小,刚刚过完25岁生日,可拜访没几家,家里就频繁有人拎着东西上门来了。
别的不说,尤其这几个学生,积极的很。
去年这时候,他给了几人新剧本,今年倒是不着急。
只是问了问陆阳今年有什么计划。
“老师,我可没您这么快,电影刚拍完,我还得先想想,才能确定后续拍什么片子。”
受了老师一次帮助,后续他倒是不想着再接剧本了。
已经初步成名,不用这么着急,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剧本。
他也是有心在编剧上努努力的。
几个学生总结老师的成就,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老师懂剧本。
作为导演,不说完全由自己创作吧,至少也要深入剧本创作的各个环节中来。
得懂得讲故事的要点,在拍摄和剪辑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有的放矢。
在他们几个人私下讨论里,陈凯鸽导演和张一谋导演,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反面教材。
所谓言传身教,陈麟风的创作理念,很明显的影响到了几个学生。
不过,对于他们几个,改变的幅度应该不大。
这几个人,在原本的世界线里,也多是导演编剧并存,是很重视剧本和编剧的类型。
在陈麟风看来,这也是新时代某种导演必备的素质。
而过去的导演,往往把导演和编剧这两个身份区分的很开。
陈麟风又问沈奥,“你什么时候开工?团队应该已经组好了吧?”
沈奥连忙应道,“嗯,已经找好人了,年后就开工。
我团队里不少都是王主任给我推荐的优秀学弟,还有几位老师也加了进来。”
陈麟风点点头,“和我当初的待遇差不多,只是你要记住一点,老师们进组,虽然要尊敬他们,但你是导演,主动权要把握在自己手里。”
“我明白,”沈奥很是认真道,“除了陈老师,别的老师进组,我只当他们是员工。”
“额,也好。”
接着,不等他问,郭凡主动道,“我也是年后开工。”
陈麟风颔首道,“那行,今年一大半时间,不用人帮忙,你们自己好好努力。”
郭凡不满了,“老师,您就不问问我团队怎么样,缺不缺人?”
陈麟风瞥了他一眼,“你这厚脸皮劲,我担心谁都不会担心你,说不定哪一天你都找上我,让我给你打工。”
郭凡一时无语,“我在老师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沈奥凑热闹道,“就是,我还没说呢,当时和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实习的几个同学,保准是水平最高的校友,结果一大半都被这小子给拉走了。”
他连拍大腿,悔道,“当初只见他老是拉着那些人一块吃饭,没想到在这等着呢。”
郭凡瞪大了眼,“你怎么能凭空污人清白,我那是和大家志趣相投。”
宋逸冷笑道,“呵,你在老师这装什么,老师早看出你真面目了。”
沈奥斜了他一眼,“宋逸你也该知足了,郭凡拉走一大半,剩下的都到你手里了,以为我不知道?”
陈麟风奇道,“那沈奥你怎么没拉到人呢?”
沈奥顿时不吭声了。
陆阳道,“说到底,还是学弟们跟着在外面跑一圈,心野了,想整科幻、神话这类特效片,看不太上重剧情的类型片了。”
“哦,是这样。”陈麟风明白了。
其实这也是他本来的目的,国内老一代电影人,有了路径依赖,大多还是在过去那些题材上打转。
哪怕有他在前面做出实例,在其他人跟风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的走回老路。
就像是特效这块,现如今,国内仍然没有几个导演舍得往这方面走。
说白了,怕失败,也是发自内心的怯,因为不了解。
说具体点,这些老一辈电影人,对特效电影运作方式,对具体细节的了解程度,可能还不如陈麟风带出来的这一批新人。
“这样也好,国内懂特效,想往这方面使劲的人才不多,沈奥和陆阳你俩,从别的地方找找,总能找到合适的,这些人不如留给郭凡和宋逸。”
陆阳深以为然,“确实,真要说起来,《绣春刀》拍起来,也用不上什么特效,真要让师弟们过来,其实是有点浪费的。”
郭凡感觉不对,怎么陆阳口口声声师弟们。
啊,我懂了。
这是拍了一部《绣春刀》,心思起来了,相当大师兄啊。
沈奥、宋逸也有所察觉。
三人偷偷瞟了陆阳一眼,意思很明白。
你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别以为拍一部《绣春刀》,有了点名气,就开始拿大。
等着,咱这一轮过完,再论个高低。
陆阳目视三人,带着审视。
呵,我本来就是最早来的,大师兄我不当,还有谁能当?
四个人私底下挤眉弄眼,玩的不亦乐乎。
陈麟风当然察觉到他们这点小动作。
不过他还不知道这几个弟子的野心,甚至不明白这几个人正在争什么大师兄。
毕竟第一回当老师,也不明白他现如今在大众面前的地位。
一个首席弟子的身份,也是很重要的资本。
这几个人虽然有开玩笑的性质,但要说完全不在乎这个名头,那也是开玩笑。
……
2月初,陈麟风和梅姐、小常等人一起,踏上了去往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飞机。
刘茜茜照例要在年初这段时间,去艾美丽肯拍《行尸走肉》。
《小丑》里没有她的戏份,因而没有跟陈麟风一起。
在机场的时候,几人被不少媒体记者给围住了。
都知道这几天,陈麟风会去参加柏林电影节,只要用心,总是能堵到人的。
张一谋和张卫平两人,连带着《宋蒙之战》剧组众人,昨天就被记者们发现,要出发去往柏林。
应该是要提前去沟通电影节首映的事。
陈麟风一行人中,梅姐和小常都是媒体所熟知的人物,很容易就给发现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长枪短炮,陈麟风一点不慌,经历太多了。
“陈导这是要去柏林吗?”记者先是来了个明知故问。
“是,最近媒体不天天报嘛,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所以去看看。”
记者又问,“陈导对得奖有信心吗?”
“那要看得什么奖了。”
“金熊奖?”
“这可不好说,我倒是想得,可电影节组委会也知道,我就差一个金熊就大满贯,正常来说,都会卡一卡的。”
最近的舆论有点过热,陈麟风果断先泼一盆冷水。
“啊?还有这个说法?”记者们惊了。
“这也算是某种潜规则吧,看看张导就知道了,当初他只差一个金棕榈,不也是总拿评审团大奖,就是没有金棕榈。”
这说的是《活着》。
看看此前的影史百年经典就知道了,国内对《活着》的评价非常高,当年拿到的国际奖项也很多,可就是没有金棕榈。
虽然当年的《低俗》也确实很厉害,但两强争霸,这种潜规则一样的因素,不就起作用了。
“再者说,奥斯卡也有类似的不成文的说法,得过奖的人,之后会稍微加大点难度,这也算是某种人之常情吧。”
陈麟风表情诚恳,使劲的给得奖这事降温。
这话说的有理有据,一众记者也有点被说服。
“那陈导你这次就只能是当个资历,去刷刷存在感?”
有记者一不小心,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也不完全是,还是得看电影质量,这都说不好,只是一下就拿奖的概率,确实不像你们报道的那么大。
我希望接下来,大家报道的时候也向大众好好说明,别整的最后不得奖就成罪人了。”
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众记者纷纷答应下来。
成,忽悠到位了。
陈麟风自己肯定是想拿奖的,谁闲着没事给人涮着玩。
只是客观难度确实是有,属实是要看点运气,看同期,看电影本身质量,还要看王佳卫给不给力。
得奖这事不好再说,记者们准备的问题还有不少。
“今年柏林电影节,只有陈导您一个华国电影人入围,去年的戛纳和威尼斯,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华国导演入围主竞赛单元。
这是不是代表着国产电影的某种衰落呢?”
“这个话题就有点大了,”
陈麟风思考片刻道,“这两年,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国内的电影市场在逐渐转向商业化,你说的情况,可能是某种反映吧。”
“在您看来,这算是好事吗?”
“不能以好坏来轮,人的精力有限,重视商业电影,自然就会不知不觉间忽略文艺片。
现在市场发展很快,想必过几年,等商业片逐渐饱和,还是会有人回归文艺片的。”
有记者问起了其他事,“陈导还会回国拍戏么,自从《你的名字》之后,您就再也没有拍过国产片了。”
“会,这段时间我在写一个电视剧剧本,到时候虽然不当导演,但我会担任监制。”
这可是大新闻,记者们瞬间来了兴趣。
“请问是什么题材的?”
“算是历史类的吧,但又和常规的历史剧不太一样。”
就知道陈导会来点新花样。
听他这么说,记者们更兴奋了。
“能不能再多透露一点?”
陈麟风果断拒绝,“现在放消息还有点早,不是你们问,我都不打算说的。”
好不容易逮到陈导,大家都一肚子问题,又有人问道,
“《小丑》是您和莱昂纳多第二次合作,后续会不会找其他好莱坞的顶级明星合作,像是小罗伯特唐尼,或者汤姆克鲁斯之类的?”
“这个得看运气,一方面我有合适的剧本,另一方面人家也得能看得上。”
“陈导你除了《无限世界》,还会出演其他好莱坞大片吗?”
“好莱坞亚裔角色比较少,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尝试尝试。”
“……”
记者还要再问,陈麟风打断,“时间快到了,咱们有机会再聊。”
就此便结束了采访。
飞机在柏林的泰格尔机场降落。
刚下飞机,陈麟风又被一群外国记者给围了。
机场来往的旅客见到采访的人群,询问被围的是哪位明星。
这个时候是柏林电影节之前,大家知道最近会有很多明星往来。
当听说是chen之后,不少旅客也围了上去。
“chen,我是你的影迷/书迷啊。”
“chen,我爱你!”
“……”
欧美这边的记者和粉丝们们同样饥渴,或者说,更加饥渴。
国内他虽然少有出镜,但总归是有的。
而国外更甚。
chen一年只有几个月在好莱坞,在好莱坞的时间往往还忙于工作。
酒会参加的少,接受采访更少。
往往只有宣传电影的时候,能见到一回。
偏偏他在西方世界的名声实在不小,尤其新书《诡秘之主》发布以后。
两卷书加起来接近1500万本的销量,堪称《哈利波特》之后,新的销售奇迹。
再有《盗梦空间》那接近13亿美元票房电影,给全球带来的视觉奇观和悬疑狂潮。
去年后半年,他人不在好莱坞,但欧美世界却一直流传着chen的名字。
“chen,今年有什么新计划吗?”
“《神探夏洛克3》和《无限世界2》。”
“oh!”“wow!终于要拍续集了。”“真是个好消息。”
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呼。
记者群体里,也有chen的粉丝。
刚刚问问题的记者兴奋不已,但他很快想到了个问题。
“那岂不是说,今年没有新计划了?”
陈麟风一摊手,“时间就这么多,我也没办法。”
坏了,chen不够用了!
影迷们一时间,不好说这算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