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礼结束,大家各自回家。

  回家的路上,孙丽和邓朝聊起了金鸡奖的话题。

  “今年的金鸡奖,你感觉怎么样?”

  邓朝随口道,“还好吧,我觉得挺不错的,没那么无聊了。”

  说到这,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主持人小撒挺敢开玩笑的,以前没发现他还有这种性格。”

  “哎呀,我问的不是这个,”

  孙丽有些撒娇似的道,“是别的方面。”

  “哎~呀,是别的方面~”邓朝觉得好笑,矫揉造作的学着自家媳妇的语气。

  孙丽回以死亡之瞪。

  这人总是不分场合的开玩笑。

  “好吧,不开玩笑,”邓朝见好就收,“我知道你指的什么,具体的我看不太出来,感觉应该是挺公平的吧。”

  “业内传闻,说为了这个,陈导差点跟某个领导杠上,具体真假不知道,但听着挺像那么回事的。”

  孙丽奇道,“差点?我听到的版本是,已经刚过了,还是陈导大胜,要不今年可能还是老样子,会加很多不知名的主旋律进来。”

  “可能吧,”邓朝不在意道,“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传言太多,谁知道哪个是真的。”

  “总归看今晚的奖项归属,就一个最佳女主角,没看过也没听新闻传过,不知道具体啥样,其他的基本上都还算合理。”

  孙丽点点头,“嗯,我觉得也是。”

  她想到一点,有些兴奋道,“要是女主角这个得奖的也是有水平的,那岂不是以后金鸡奖要支棱起来了?”

  “金鸡奖要支棱起来了啊。”

  酒店大堂里,古天楽颇有些感慨道。

  港岛的这几个明星没有回家,直接在附近找了家酒店休息。

  眼看还不到10点,时间还早,几人直接在大堂里聊了起来。

  梁佳辉很是赞同的点头道,“确实,今晚上看下来,整个颁奖晚会气质大变,从节目形式上就有趣多了。”

  “最主要还是评奖上,没有过去那么乱了。”

  再早他不清楚,但过去十年,金鸡奖闹出的笑话着实不少。

  刘德桦道,“过去再乱,只要主办方一振作,以后肯定形势大变,说不定就要赶超金马奖。”

  谢庭丰作为小辈,本来只该旁听,只是听到这里,没忍住,问了句,“就算主办方往好的方向改,最多以后多点含金量,怎么会到了赶超金马奖的程度?”

  如今的华语最高奖,重量级是毋庸置疑的,金马奖前两年的煊赫之势,几乎能被称得上欧洲三大和奥斯卡之下,最负盛名的奖项了。

  甚至柏林这个三大里最拉胯的,都有可能想要碰一碰。

  最典型的就是《图雅的婚事》,拿到金熊奖,也没多少人知道,都不一定有那些拿到金马奖获得的收益大。

  郭福成摇摇头,示意年轻人还是想少了。

  “还真有可能,现在内地市场太爆了,几乎怎么拍怎么有,在这种市场加持下,人家声量最大,很快就能赶上来。”

  这点,他们可是有经验的。

  “确实,过去那是金鸡奖自己立不起来,他们的媒体想夸都没得夸,内地电影也不得不捧着金马奖,但凡金鸡能立起来,肯定会偏向自己人的。”

  大家谁还没点内外之别啊。

  众人默契的没有提金像奖,明眼人都知道,金像奖已经要死了。

  他们作为港岛本地人,感到悲哀之余,又实在没什么可说的。

  积重难返,改是改不了了。

  除非港岛也出一个陈导这样的人物。

  谢庭丰听明白了,“所以,以后大多数内地电影,都会申报金鸡奖?”

  “对,”刘德桦颔首道,“对于一个奖项来说,有没有足够多的优秀电影去参与竞争,这个才是关键。”

  随后,他又加了一句,“其实不止是内地电影,等金鸡奖大势加身的时候,内地之外的电影,也会趋之若鹜的。”

  “嗯嗯,桦哥说的没错,我估计根本要不了几年。”

  古天楽算了算,“金鸡奖过去大概12年沉沦,如今再起来,估计只需要一半时间。”

  他比了个“六”的手势,“大概只需要六年,华语最高奖就要换地方了。”

  如果让陈麟风知道,古天楽比出的这个“6”,说不定要惊一下。

  因为前世,真的是18年之后,金马奖就开始不行了。

  “六年有点太久了,我觉得四五年就差不多了。”

  刘德桦的信心竟比古天楽还足,“看这两年内地市场的增长速度,谁能知道再过几年,能发展成啥样呢。”

  “尤其,还有陈导在,他还**出了几个学生,这几位要是水平也都跟那位最先出师的程导一样,那可不得了。”

  “没错,”郭福成道,“但凡他们稍微能立起来一点,到时候陈导下面这些导演,好电影都不报金马奖,一波就能挤兑的湾岛那边元气大伤。”

  “是啊,欣欣向荣,勃勃生机啊。”

  众人说着,竟羡慕起来。

  他们都是经历过类似景象的人啊,可现在,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媒体们没有几位港岛明星这么多感悟,他们只觉得今晚不虚此行。

  本来,这么多明星,就是很大的话题了。

  各种女明星大冬天的,还秀了一波美好肌肤,加上各路明星闪亮登场,光是各种明星套图,就足够他们冲业绩了。

  具体颁奖环节,也很有的说头。

  没有了过去的双黄蛋、分蛋糕,以及各种不熟悉的主但又不太主旋律的电影。

  如今的金鸡奖,竟给了他们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这么正常,且看起来还挺公正的金鸡奖,让他们挺不习惯的。

  企鹅、新浪、网易、v站等互联网媒体,第一时间,发出了今年金鸡奖的结果。

  先冲一波量。

  紧接着,众多评论文章也陆续发出。

  这里面有不少是官媒报纸,《光明报》《新华报》《央视网》《青年报》《经济报》等,都报道了相关的新闻。

  其中,不少都是在夸赞,今年颁奖的公平与合理,对今年金鸡奖的正面评价溢于言表。

  新浪微博,“金鸡奖作为一个奖项,没被揪出黑幕和太过不合理的点”成了热搜。

  没错,一个奖项没有黑幕,被人们津津乐道起来。

  冯小刚没有得最佳导演时的黑脸,和拿到金鸡奖最佳电影之后,喜极而泣的对比画面,成了新的大热表情包。

  张一谋再度拿下最佳导演,《盗梦空间》的最佳外语片,张果立获封影帝,颜丙燕拿下影后,方毅飞龙套出头……

  今年的金鸡奖,得奖的众人,都得到了极大、加大的曝光度。

  其中,方毅飞作为龙套出身,靠《警察事件2》翻身的新闻,瞬间火出圈。

  网友们最喜欢这种草根崛起的叙事。

  颜丙燕拿到最佳影后,则是大家比较质疑的点。

  报道中,也不乏疑问。

  但鉴于其他奖项都没什么问题,媒体报道时,还是偏正面的。

  网友们因为过去的经历,质疑的更多些。

  有些敏感的,直接就开骂了。

  不过,相应的,新晋影后的舆论热度也被炒起来了。

  有很多网友等着要看电影上映后,具体的表现怎么样。

  想来,届时无论票房还是舆论,都会好的多。

  这便是良性循环了,奖项能给演员带来知名度,能给电影带来更高的票房。

  电影节颁奖的价值就在于此。

  如果后续还能够提升演员的商业价值,颁奖晚会的收视率也上来,有了更多的赞助。

  此后,也会有更多的影片,愿意投入金鸡奖的怀抱。

  那么,金鸡奖便彻底步入正轨。

  而这一切,正在逐步实现。

  不过,此时说这些还比较早。

  如今,网友们刚看完金鸡奖的颁奖晚会。

  其中有些人,打开度娘,搜索一下相关新闻,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报道。

  或者看看微博,这边金鸡奖的图文直播刚刚结束,底下评论区热闹的很。

  “话说陈麟风怎么就只得了一个最佳外语片奖啊,《盗梦空间》还不值一个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

  “哥们,看看规则好吧,早就说明了,外语片不参与别的奖项角逐,只能竞争外语片奖。”

  “楼上是致远星回来的吧。”

  “听说如今的金鸡奖背后,有陈麟风的手笔,这位也够狠的,真高风亮节啊。”

  “人奥斯卡都拿了,想必也不太在意这个了吧。”

  “说不好,不过今年金鸡奖是这有点像样。”

  “确实,都不像金鸡奖了。”

  “说实话,它这么好,我挺不习惯的,以后我喷谁去啊。”

  “百花呗,兄弟崛起了,它还是那副样子,呸,可耻。”

  “……”

  v站,很多刚看完金鸡奖直播的网友,没等他们退出直播间,官方直播间的画面,便切换成了另一个地方。

  莫岩的瑞典之行。

  这个直播,从5号就开始了。

  5号当天,莫岩从国内出发,到达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莫岩的随行人员,主要是家人、9位作品翻译家、好友和出版方等。

  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作家,平时接触最多的人。

  媒体记者是不算在内的。

  随行的媒体有不少,其中就有v站的记者。

  他们想辙加入队伍,其实也费了很大一番功夫。

  当时5号的落地欢迎仪式,在v站就有一个简短的直播。

  随后,各种剪辑视频,在v站都有不错的推流,尤其是知识区,关注的人不少。

  随后,官方直播间每次放出相应的直播内容,都有不少网友观看。

  6号,是相关的媒体发布会。

  在这里,v站给配了一个实时翻译,在后台给翻译外语。

  从这里开始,从其他地方闻讯赶来的网友们,就越来越多了。

  没办法,v站这里搞的比央视的官方新闻还全,有点网媒倒逼官媒的意思。

  而到了7号,也就是今天,观看的网友就更多了。

  不光有本就关注莫岩诺贝尔之行的网友,还有刚看完金鸡奖,顺便看看接下来直播的网友。

  这个时间点也正好,莫岩正好在今天,站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演讲。

  一开始还好,总归是忆苦思甜,讲述一下自己写作的想法,和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

  但逐渐的,有的人就开始感觉不对劲了。

  尤其说到其饥饿的童年经历,如饿的吃煤球等内容。

  “真有这么惨?”

  “不清楚,听说当初确实很惨,应该是真的吧?”

  “煤块那么硬,怎么可能咬得动。”

  “等你饿的时候,什么都能吃下去。”

  “……”

  弹幕很快变成乱斗。

  觉得是真的人,以及感觉太夸张,认为是假的人,弹幕大体分成两派开始战斗起来。

  不过毕竟v站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都没经历过那个时代,就算有质疑,自己也不确定。

  演讲直播也就这么过去了。

  陈麟风和刘茜茜回家的比较早,也在网上看到了这段内容。

  刘茜茜不解道,“当时真是这样的吗?”

  陈麟风摇摇头,“具体情况没有经历过,我也不知道。”

  “但我看过陆遥和莫岩两个人关于饥饿的描写。”

  陈麟风从脑海中挑出段落,然后复述道,“我在城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酸枣、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要是碰巧能找到几个野雀蛋,那对我来说真是像从地上挖出元宝一样高兴……”

  “我那点单衣薄裳,在寒风中立刻变得像纸一样不济事了,浑身冷的都成了一团,而且肚子越饿,身上也就越感觉冷。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不忙着穿棉衣,我的棉衣要到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才敢上身。”

  “这是陆遥自传《在苦难的日子里》的内容,你再听听看莫岩的。”

  “连浑身羽毛的小鸟都冻得唧唧乱叫时,我们着**,也没有感到冷的受不了……我们吃光树上的叶子,树上的叶子吃光后,我们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我们就啃树干……

  那时候我们都练出了一口锋利的牙齿……一个聪明的孩子拿起一块煤,咯嘣咯嘣的吃起来,看他吃的香甜的样子,味道肯定很好,于是我们一拥而上……味道确实是好极了……村里的大人们也扑上来吃……”

  两段复述完之后,陈麟风看向她,有听出区别来吗?

  刘茜茜歪着头想了想,“前一个,能吃到野菜、酸枣、麻雀蛋,

  父亲只吃一点点,省下粮食,留给上学的儿子,

  棉衣要到最冷的时候才穿。

  描写的生活很苦,但感觉比较真实有逻辑。”

  “对,有逻辑,我能想象那是什么样子的生活。”

  “但后一个……”刘茜茜茫然道,“衣服都没了,饿的要啃树干,吃煤块,还很好吃……”

  她问道,“煤真的能吃吗?”

  属实是遇到知识盲区了。

  “当然不能吃,咬不动的。”陈麟风很肯定的说道。

  “那这……”

  刘茜茜不好说莫岩是不是在乱写。

  毕竟她对作家一直抱有某种滤镜,觉得这种文学巨匠,应该不至于随口乱编吧?

  陈麟风没有多说,这种事,还是让人自己判断比较好。

  网上,这段莫岩的演讲,着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

  关于莫岩小时候家境到底怎样,众说纷纭。

  不少人还是相信,莫岩说的是真的。

  毕竟,诺贝尔文学奖的滤镜还在,总会让人不自觉的偏离立场。

  第二天,官媒方面,只报道了莫岩在瑞典文学院演讲的新闻,并没有谈论具体的演讲内容。

  倒是网络平台上,关于昨天演讲内容的报道,比较多。

  这就体现出网媒的灵活性了。

  当然,v站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因为莫岩得奖一事,而关注到v站的网友,还真有不少。

  都知道这里直播内容很充实,比官媒报道的还全。

  上面也没法说,总不能因为你报道的比较全,就不允许你报道了吧。

  如今v站体量越来越大,上面也要考虑影响的。

  瑞典,莫岩从身边人那里,得知了国内的喧嚣。

  他有点后悔,之前的演讲应该收敛一点的。

  不过,面对瑞典这边的礼遇,以及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他有些飘飘然,很快就将之抛到脑后。

  我都得诺奖了,还在意那个干嘛。

  霓虹的翻译家,也是莫岩的朋友吉田富夫,也知道了华国的这个消息。

  他有些不屑道,“不要在意这些,都是些弱者的呻吟,莫君是强者,根本不会受到影响。”

  “你说得对。”莫岩微笑着点头。

  面对朋友,他一向很好说话。

  9日晚,莫岩应邀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这次演讲就收敛多了。

  他在现场朗读了自己几部的节选,演讲内容也中规中矩。

  没有再起什么波澜。

  实际上,就陈麟风听到的,官方层面已经是在提着口气了。

  如今的舆论,关注度太高了,超乎想象的高。

  万一出点什么状况,那可就难收场了。

  跟随莫岩的人里,有齐鲁省地方市的出版局局长,也是体制内人。

  他就专门提醒了国内的情况。

  得到的反馈还不错,莫岩还算庆幸,虽然有些飘,那也是正常的。

  谁遇见这种场合,不飘啊。

  12月10日,当地下午4时30分,颁奖仪式开始。

  莫岩身穿黑色燕尾服,与其他领奖人一起,逐一登上领奖台就坐。

  国内这次不少平台都买到了现场的转播权。

  或许是受到了v站的刺激,其他互联网平台,也重视起了莫岩得奖的这次新闻。

  企鹅、优土豆,都有相关的视频转播。

  不过还是v站这边最细,不光有实时翻译,甚至有相关的专家解说各种诺贝尔颁奖典礼传统。

  因此,众多网友还是在v站这边看直播。

  线下则多是通过华央台收看。

  陈麟风和刘茜茜也准点坐电脑前观看。

  欧洲那边下午四点半,国内这边是晚上10-11点,正是大批熬夜观众兴奋的时候。

  因此时间上也比较合适。

  如今直播间的人数,眼看要突破两百万了。

  各种致辞、讲话就不说了。

  重点还是莫岩领奖这块。

  瑞典国王给他颁发证书、奖章和奖金,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还是很**的。

  同时,诺奖文化委员会的代表,用瑞典语介绍了莫岩的获奖成就。

  官方直播本来是有翻译的,但说着说着就停了,转而变成大体的介绍。

  只有v站这边没停。

  “尊敬的皇室成员,以及各位尊贵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女士们,先生们:

  ……”

  现场,莫岩听不懂对方的颁奖词,只是微笑着接下奖状和奖杯。

  而国内……

  观众一片大哗。

  这算……什么?

  一开始,有的人第一时间还听不太懂。

  但听着已经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妙。

  后面的更具体的描述,可真的是**都能听明白了。

  所以,瑞典给他颁发诺贝尔奖,就是因为这个?

  一些网友,几乎出离了愤怒,甚至感觉到有些荒诞。

  陈麟风听着颁奖词,面色平静。

  作为后世来的人,心里早就波澜不惊了。

  而且欧美什么活没见过,接受度肯定是在线的。

  不过,文学院这次的活儿,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还是有点过于猛了。

  猛到刘茜茜都开始咬牙,“他们怎么能这么说?!”

  与此同时,v站的直播间弹幕,几乎将屏幕占满。

  “去nm的诗人。”

  “屎一样的诺贝尔奖。”

  “得奖?找骂才对。”

  “呵呵,这就是你们尊敬的诺贝尔奖。”

  “……”

  几乎全是发泄情绪的弹幕,哪怕有不同意见的,这时候也不敢说话了。

  燕京的一间屋子里,于华和友人面面相觑,相顾无言。

  他和刘震芸朋友相聚,今晚俩人一块看的直播,还是在v站看的。

  之前v站准备完善,报道详细,已经是出了名的。

  不少文学刊物都有报道。

  不少报道里提及v站背后是陈麟风,看v站愿意这么隆重的报道这一盛事。

  还夸赞他,说他有传统文人的风骨,不是嫉妒他人的小人。

  因而,于华今晚提议来看莫岩获奖直播的时候,还特意提议,可以在v站看。

  算是同时支持两位朋友。

  虽然,这俩朋友,现在见面可能会有些尴尬。

  可现在……

  于华叹了口气,“莫岩以后可能要毁誉参半了。”

  “确实。”

  刘震芸点点头,这是明摆着的事。

  官媒那边他们不知道什么情况,光v站,这可就是数百万人在看。

  数百万人看到这一幕,怎么堵嘴都是都是堵不住的。

  良久,于华蹦出一句,“瑞典那边,有点太过分了。”

  他对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是有些情怀的。

  之前小陈提到的那些,他觉得可能有,但未必不是过度猜疑和冷战思维在。

  可现如今,诺奖文化委员会说的太赤裸裸了。

  感情小陈才是对的?

  刘震芸道,“人小陈早早的就有这个看法,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带有立场倾向,估计过去就是这样,只是咱们没有特意关注,不知道罢了。”

  “这算不算他书里说的‘信息茧房’呢,嘿,这个词还真是形象。”

  “说起来,会不会只有咱们不知道,有的人是知道的呢?”

  于华到底还是顾念朋友,“莫岩应该不至于,80年代那时候,你也知道,大家都是这么写的,只是有的人写的重一点,有的人轻一点。”

  “可这就区分出不一样来,”刘震芸摇摇头,“现如今,诺奖给了这样的判词,说明人家从你作品里,就看出来了这些东西,你说不是在特意抹黑,是为了批判,谁信呢。”

  “啊这,”于华不好说话了,确实你写的时候,什么想法,没人知道。

  但外国人从你里,看到了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刘震芸颇有些幸灾乐祸,“这事要闹大了。”

  他搜了搜官媒那边的视频,知道官方及时给掐掉了翻译。

  可v站这里,影响太大了。

  现在网上,已经是一片骂声。

  微博,“莫岩获得诺贝尔奖”的热搜下面,紧跟着的,就是“莫岩得奖颁奖词”这个词条。

  点进去那个词条,里面全是在骂的。

  这件事很显然的闹大了。

  官媒暂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没有发声。

  网媒动作很快,都给报道出来了,

  第二天,前一天没有看直播的上班族,通过社交平台,或者新闻网站,看到了相关报道。

  公司里,大量的人都在讨论相关话题。

  最激烈的讨论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校园。

  尤其是那股情绪,本来觉得瑞典将文学奖颁给国人,是对于华国文学的看重,是终于正视了华国的成就。

  结果,只剩下了蝇营狗苟,和一个满是私货的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先生坟头不会诈尸的吗?

  哦,想想过去这种事肯定没少干,要诈尸早诈了。

  有的当天晚上看了直播,大晚上在宿舍痛骂的,然后一晚上越想越气。

  这种从积极情绪瞬间到消极的落差感,才是最要命的。

  学生们的愤怒,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再加上学生本来就相对单纯,大学生又是单纯之外,带有一些清澈的愚蠢,超级加倍了属于是。

  因而,网上到处痛骂的主力军,就是大学生了。

  而经过了一晚上,网络上大规模洗地的也出现了。

  “诺奖会这么想,主要还是过去国内文人写相关题材的太多了,人家是通过你的得出的这种结论,你怎么能把错误归结到人家身上呢,”

  “又开始捂嘴了,只允许表演,不允许批评是吧。”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莫岩里描写的惨状,不及现实中的一半,别过了两天好日子,就忘了过去。”

  “文学就应该揭示黑暗,你怎么不去说鲁迅呢?”

  “鲁迅生活在现代,也得被骂死。”

  “如果连莫岩的作品都无法接受,还有什么立场谴责小日子不正视历史?”

  “……”

  种种言论,惹得诸多网友越看越气。

  网上的大论战,开始了。

  这种情况下,其实最难办的是上头。

  酝酿了这么久,要将这事往好了去说,都已经造势造了一大半了,结果现在整出这事。

  众多官媒有些首尾难顾,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直到下午,才大致有了结论。

  莫岩先不管,毕竟是国际上出名的作家,影响力在这。

  而且80年代起的成名作家,大多都是这样,莫岩都还是相对较好的。

  过去的事太复杂了,根本掰扯不清。

  还是冷处理比较好。

  莫岩之外,诺贝尔奖官方的事,就比较严重了。

  你这么抹黑华国,未免太过分了。

  下午外交方面的例行记者会上,有媒体问到了诺奖相关的话题。

  这事不止华国关注,东亚其他国家也在关注。

  他们甚至知道陈麟风和莫岩的舆论争端。

  因而,特意问了对陈麟风拒绝诺奖评选的看法。

  当初就问过了一次,当时发言人以个人选择,不予置评,给糊弄过去了。

  如今这是再一次询问。

  发言人对文学院方面表示严厉谴责,认为其伤害到了国民的感情,是不当做法。

  又少有的对陈麟风的做法表示赞许,认为其有华夏特有的文人风骨。

  这时候的发言人,还没有形成后世的风格。

  这种明摆着表达不满的态度,又暗搓搓的通过陈麟风来表态,已经算是少有了。

  至此,也算是给了众多官方媒体一个明确的态度。

  诺贝尔文学奖不好,已经脏了。

  好在我们小陈是好的,提前识别出来,代表了华夏文人的良好形象。

  至于莫岩,官方暂且回避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