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

  那什么什么太后系列本就让他心情闷烦。

  此时看到一千多年后番邦君王都要蹭刘邦名号,心里就更不爽利!

  拉上刘,还拽上萧!

  你取死有道啊!

  “来人!把刘邦叫来!”

  ……

  大汉。

  刘邦呲个大牙乐,但瞥到一边寒气逼人的美人。

  慢慢把大牙收回嘴里。

  “这人,真是番邦胡人不通礼数!”

  轻拍了一下眼前的案桌,刘邦板着脸叫唤着:

  “你既然以朕……嘿嘿……咳……自居!”

  “那你皇后要姓吕才对!”

  “萧何算什么第一功臣!朕的皇后才是大汉第一功臣!”

  “你这弄得乃公跟萧何有什么关系一样!”

  “没文化!”

  旁边的一大两小看着刘邦“义愤填膺”模样,齐刷刷的翻了个白眼。

  你是怎么对吕家又是怎么对萧何。

  当我们瞎吗?

  ……

  【公元953年,萧绰出生,小字燕燕,契丹名为雅雅克。】

  【公元969年,辽穆宗耶律璟因为性情残暴、滥杀无辜,在打猎时被身边的近侍杀害。】

  【耶律璟不爱女色,也没有留下子嗣,只是将辽世宗耶律阮遇害时沦落在外的次子耶律贤找回来,留在皇宫中抚养。】

  【于是宰相萧思温便想到了耶律贤,派人给耶律贤报信,耶律贤赶到怀州即位,成为辽景宗。】

  ……

  大辽·圣宗时期

  长长的白冠两侧垂落着珠帘。

  萧绰容貌虽不复当年,但一双眼睛依然明亮干净。

  她察觉到一点问题。

  虽然辽国有入主中原之心,风俗也有贴近南朝的偏向。

  但法理正统其实并不清晰,辽国只是得了燕云十六州也没一统中原。

  但天幕此时却盘到辽国……

  抽出一旁的**,她看着上面映出的自己。

  这是不是说……我辽国也可以是正统?

  不!我辽国就是正统!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有些坐立不安。

  辽景宗的功绩如何大宋其实也心知肚明。

  虽然两国国情风俗不同,但抱侄子抚养也是个解决办法的途径。

  但是……

  赵祯皱着眉头。

  还是……再等等吧……

  反正有天幕在,搪塞臣子的理由也有。

  先看看再说。

  ……

  【耶律贤将萧思温封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然后将美名远播的萧绰纳入后宫,封为贵妃。】

  【公元969年,十六岁的萧绰被晋封为皇后。】

  【第二年,萧思温因为权势太大,遭人嫉妒,被人刺杀身亡。】

  【《辽史》载:“九月辛丑,得国舅萧海只及海里杀萧思温状,皆伏诛,流其弟神睹于黄龙府。”】

  【父亲的死,让年仅十七岁的萧绰意识到权力斗争的残酷,也让她的**阅历变得更加丰富。】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眼色晦暗。

  舅舅……

  显然,萧思温之死牵扯到同为后族的国舅。

  在最高权力的博弈中,即便是同族同姓依然残酷而激烈。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撑着脑袋嗤笑着。

  “虽不知这一谋杀案其幕后主持之人是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人物?”

  “但他们若以为失去了萧思温这个巨大的靠山,当朝皇帝不会像以前一样善待皇后就错了。”

  一旁的卫子夫同样点头。

  皇后的丧父之痛,会勾起皇帝同样的伤痛。

  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更重要的是两人一体。

  于私,是舅舅杀了妇翁。

  于公,是国舅杀了丞相。

  于公于私皇帝都不可能弃皇后不顾。

  除非他们连兔死狐悲这种简单的感同身受都不懂。

  ……

  【当时辽国在先帝辽穆宗的统治下,日渐衰弱。】

  【面对辽穆宗留下的烂摊子,耶律贤基本上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对百姓的生活尽量少干预,让他们自由发展。】

  【任用蕃汉贤臣。如契丹大臣萧思温、耶律贤适,汉族大臣韩匡嗣、室昉、郭袭。】

  【健全了法制建设。例如恢复穆宗所废的登闻鼓院,让百姓可以击鼓鸣冤。】

  【派贤臣去各地平反冤狱,处理积讼。】

  【对犯罪的宠臣也绳之以法。】

  【耶律贤兢兢业业地治理朝政,选贤任能,使辽国的**、经济都逐渐好转起来。】

  ……

  大唐。

  李世民看的眉心皱起。

  “契丹……”

  此时的契丹与他所知道的那個契丹已经大不相同!

  难怪宋朝那两个没用的东西打不过去。

  难怪天幕曾说宋太祖时的机会是最好。

  “这不是游牧了,这就是一个国家。”

  ……

  天幕上。

  金色的花纹布满红色的长袍。

  高高的红色发冠戴在妇人头上。

  其身边,一个年幼的小孩穿着汉人服饰,安安静静的坐在龙座上接受一众胡服大臣的朝拜。

  ……

  【但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

  【三百年前唐高宗体弱多病,“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将朝廷的一些事情交给皇后武则天处理。】

  【最后又将其册立为天后,与自己平起平坐,共掌朝政,时人称为“二圣”。】

  【耶律贤与萧绰的关系也是如此。】

  【耶律贤多病,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重病的时候甚至有性命之忧。】

  【公元976年二月初五,辽景宗耶律贤诏谕史馆学士,书写皇后也要称“朕”或“予”,成为固定的格式。】

  【这项制度的出现,使萧皇后起码在称呼上已经与皇帝平起平坐,为其执掌朝政提供了名义上的支持。】

  【公元982年去世,时仅三十五岁。】

  【史称其“任人不疑,信赏必罚”。】

  【景宗长子耶律隆绪继位,年仅十二岁,此即辽圣宗。】

  【萧绰以皇太后摄政,年仅三十,次年群臣上尊号为承天太后。】

  ……

  {这咋还两种穿衣风格?}

  {辽国在服饰方面实行“一分为二”的制度,根据社会等级、官阶高低定服饰。}

  {其法律规定: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子穿契丹本民族的服饰,而皇帝和南班的汉族大臣则穿汉服。}

  {到了公元1031年以后,就允许所有的辽国臣子,不分品级,在大型仪式上都改穿汉服,这也说明辽的汉化程度。}

  {说起来也讽刺,相比与宋朝,反而是辽国最没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

  {辽景宗和萧太后的功劳啊。}

  {萧太后要是李治的老婆……啧。}

  {有能力,又爱儿子。总比过把瘾就死的皇帝强。}

  ……

  大唐·高宗时期

  以手托腮,李治双目微沉。

  能称朕、予……

  这说明景宗之政确有皇后之助。

  摄政之初,萧太后的父亲早已被害多年,后族无可依靠。

  能领着儿子频繁南下,说明宗室诸王权重兵众,对圣宗皇位构成莫大威胁。

  “唉……”

  李治深深叹口气。

  天幕说的对,这就是他幻想中的皇后啊。

  有能力,还爱孩子。

  ……

  武周。

  武则天感觉有点恼羞成怒。

  一旁的李旦与太平缩了缩身子,不想触她霉头。

  可惜,俩人此时在这就是最大的霉头。

  “你们两人在想什么。”

  “你们觉得朕对你们不好吗!”

  李旦、太平:……我冤啊!!!

  ……

  大辽·景宗时期

  “咳咳!”

  耶律贤呛到了。

  伱们有病吧!

  差三百年你们也能乱扯!

  一旁的萧绰则面不改色。

  唐高宗?也就不过尔尔吧。

  被养的猎犬反噬自身,这可不是什么好猎人。

  ……

  【公元986年,宋太宗北伐。】

  【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一起率兵驻扎驼罗口。】

  【在萧绰与耶律隆绪的支援下,耶律休哥大败宋大将曹彬所率的军队,宋朝北伐失败】

  【接着,萧绰西讨阴卜、敌烈诸部,东征高丽,又与高丽王建立了和亲关系。】

  ……

  大唐·玄宗时期

  “这娘们还挺能打。”

  李隆基感觉心里酸酸的。

  一个女子竟然这么能打。

  而朕……

  摇摇头,李隆基不想这些烦心事。

  “幸亏则天皇帝不能打。”

  不然还有朕什么事。

  能掌兵的皇帝是无法用玄武门来对付的。

  ……

  【打败宋朝后,萧太后开始进行全面改革。】

  【公元988年,辽朝首开科举,虽仅取一人,却标志着汉族士人可以藉此进入辽朝统治阶层,也意味着辽朝统治基础的扩大。】

  【公元990年,把原先隶属宫帐的奴隶户改编为部族,又把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旧部族经改编增置为平民性质的新部族。】

  【同时规定新征服的各族人户不再编为奴隶宫户。】

  【使一大批奴隶取得了平民身份。】

  【改革律法。契丹旧例,契丹人与汉人共案同罪时,重处汉人,轻处契丹人,同罪异判现象十分严重。】

  【为实现蕃汉同律、法制汉化的改革,萧太后剥夺契丹贵族和奴隶主的一些司法特权,逐步推行蕃汉贵**同罪同判的司法原则。】

  【全面整顿吏治,以任官好坏作为考课标准。】

  【改革赋税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将燕云地区推行的赋税制度扩展到其他头下州军地区,再把穆宗朝以来胁迫为部曲的奴隶都改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

  【在实行赋税制时,又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政策,如西北沿边一带不征税赋或减免赋税等。】

  【在她执政的二十七年中,减免赋税多达二十三次。又八次下诏,赈济灾民、流民和贫苦农民。】

  【公元1004年,萧太后与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

  【公元1009年,萧太后归政于辽圣宗。】

  【十二月,去行宫的路上染上疾病,不久后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

  北魏·孝文帝时期

  拓跋宏靠着身后的软枕,笑着道:

  “这萧绰手段不错,文治武功不下于一些明君。”

  “而相比于吕后和武曌,一个任人唯亲遭致灭门,一个对内兴酷吏对外乏力。”

  “萧太后的手段更显得高超。”

  ……

  大清·康熙时期

  摘下如意帽,康熙往暖床里一缩。

  “老四,你觉得吕后、冯后、刘娥、萧绰。”

  “这四人谁的功绩强些?”

  胤禛沉稳的竖立一旁,平静道:

  “孩儿认为冯太后的综合功绩强于萧太后。”

  康熙略有些诧异。

  “为何?”

  胤禛看了眼天幕,又低头道:

  “冯太后的接班人孝文帝明显比萧太后的接班人辽圣宗出色。”

  “军事上孝文帝虽然开疆拓土不多,好歹打下了南阳,并且始终对南齐保持攻势。”

  “而辽圣宗接连败于高丽和西夏,特别是对高丽损失惨重,至于之前对宋的战争成果主要功绩都是萧太后的。”

  “改革方面辽圣宗只是修补完善了耶律贤和萧绰的改革,而孝文帝直接开始了北魏改革第二阶段,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用汉法,汉化深度明显大于辽圣宗。”

  康熙拿起一旁玉如意挠了挠后背。

  “你说的都是皇帝,朕问的是太后。”

  胤禛沉默一阵,缓缓开口道:

  “能培养圣主,就是最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