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

  刘邦揉了揉挨了一拳的眼睛。

  吸口凉气道:

  “他已经从逆来顺受的百姓,变成了一个大胆狡黠的野兽。”

  “几年的流浪彻底改变了他。”

  “这种经受苦难,又见识过乱世种种苟且堕落、善良慷慨之人。”

  “会有一种不要命的狠劲儿。”

  “嫉恶如仇,猜忌多疑。”

  “若是当了皇帝……”

  刘邦突然多了几分迟疑。

  他的经历自己能明白,有些事情自己也经历过。

  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更懂对方与自己的区别。

  自己登基时可是黄土埋脖子了。

  嫉恶但不如仇,猜忌但不多疑。

  那漫长的年岁就是自己的剑鞘。

  不会伤己,也很少伤人。

  而这位……

  刘邦看着朱重八那一身快近在眼前的阴凉之气。

  不知是福是祸啊。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可以想象到。

  一个不谙世事的农家子弟。

  他在这乞讨路上会品尝多少常人体会不到的饥饿、孤独和艰辛。

  行雪里风雨,睡天幕地席。

  而看后续的行为,也能感受到那股质朴已然不在。

  也是,天天都在挣扎求生,活着即是目的。

  吃饱就是价值了。

  “千锤百炼,就差得遇风云了。”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砸了砸嘴。

  “你这……”

  他觉得自家阿耶的出身就够低了。

  一个破落军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不成想还有比他低的!

  “要饭的……这低到头了!”

  “无出其右啊!”

  李祖娥看着天幕里的朱重八,感慨钦佩道:

  “从那件破草屋到大位,两者距离何止云泥之别。”

  “最后能登临大宝,其中艰辛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的。”

  高洋点点头。

  “也得是那个大材。”

  “流浪之人又何止百万。”

  “能出这么个人物,定是根子上就有坚韧不拔之志。”

  “不然,中途就心气折磨,不知死在哪个角落里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坐在躺椅上,好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气。

  一旁的朱高炽则喃喃道:

  “如今才知爷爷嘴里的阅人既多,历事亦熟,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是从何而来的。”

  朱瞻基也知道了。

  为什么太祖皇帝的心肠能那么硬、冷、狠。

  不是因为孝慈高皇后病逝而转变,是自流浪之后太祖皇帝就如此了!

  那些苦难早已将太祖皇帝磨成了一柄不把人当人的冷刀!

  孝慈高皇后恰恰是那柄掩盖太祖锋芒与恶意的刀鞘!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眯着眼睛,他看着天幕里的明太祖。

  “知道治理天下的关键吗。”

  胤礽的心猛跳一下。

  “以王道治天下?”

  康熙暼了他一眼。

  “天下百姓自有各级官僚层层控制。”

  “宗族制度严密约束、乡规民约不断教化。”

  “除了土地之外,他没有谋生的空间。”

  “让他们如同树木一样,生长在土地上。”

  “让他们目光短浅、头脑封闭、因循守旧。”

  “让他们怕皇帝,怕官吏,怕暴力,怕鬼神。”

  “让他们什么都怕。”

  “他们没有进取精神,总是被动承受命运。”

  “这就是**之术,控制天下的根本。”

  胤礽脸色有点发白,这跟他所学的似乎有些出入。

  “而明太祖……”

  康熙收拾了一下语言。

  “早丧父母,栖身佛寺,历尽艰危。”

  “身上的绳索被一一砍断。”

  “什么皇权、族权、三纲五常。”

  “都不能束缚他。”

  “而所谓的仁政,就是让他吃饱了却不能离开土地。”

  胤礽仔细听着。

  眼睛里闪着几分神采。

  他知道,阿玛教真东西了。

  ……

  天幕上。

  濠州城下。

  一个穿着破烂袈裟的年轻和尚来到城门前。

  “咱要进城,参加香军。”

  守门的士兵迷茫的眨眨眼。

  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

  一看就跟旁边的畏缩百姓判若两人。

  “你要参军?”

  守卫吐出嘴里的草根,抽出雪亮的大刀,眯眼问道:

  “你确定?”

  和尚并不害怕那把刀,沉着的点点头。

  守卫点点头,“哦”了一声。

  挥了挥手,身边士兵一拥而上将其按住。

  朱重八懵了一下,大声喊道:

  “咱是来投军的!你们抓咱做甚!”

  守卫呸了一声,挽了个刀花说道:

  “你在这骗傻小子呢?!”

  “长的人高马大,看见刀剑也不害怕。”

  “你说你是平常老百姓来参军?”

  “你分明是元军奸细!”

  “还想骗侯爷爷我?”

  “拉到河边!砍了!”

  朱重八都傻了,这是什么见了鬼的说辞!

  “喂!咱也没说咱是平常百姓啊!”

  “咱…咱是绿林好汉!慕名来投!”

  守卫倒持刀柄,挠了挠头。

  “好汉……”

  “算了,大家脑袋别裤腰上,不能因你一词就放了你。”

  “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压着朱重八的几名士兵按着他往不远处的河边走。

  此时,一名身披亮甲,骑着高头大**长须将军自城右巡视而来。

  朱重八立马大声呼救。

  “将军不欲成就大事吗!”

  “任由帐下守卒绑缚勇士?”

  将军看向此处,勒马上前。

  几名士兵连叫几声元帅。

  将军也不下马,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朱重八。

  “刀刃停颈,眼中却毫无惧色。”

  “命倾之刻,以言语夸辞夺目。”

  “看你气概,非常人也。”

  “是来投军的?”

  朱重八忙点头。

  将军上下打量了一阵,随后调转马头。

  “行。”

  “那你就跟在我帐下,当个步卒吧。”

  “老夫,郭子兴。”

  ……

  【朱重八兜了这么一个大圈子,不曾饿死,且增加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起义团体。】

  【这个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

  【只知他所“游方”的若干县,正是反元复宋的志士们的策源地】

  【公元1352年二月,定远郭子兴在濠州响应刘福通“芝麻李”等人。袭取濠州,自称“节制元帅”。】

  【刘福通、芝麻李与郭子兴的三支军队,因都“烧香”,因此百姓称他们为“香军”】

  【朱重八有朋友在香军。这位朋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他,叫他前往参加,朱元璋赶紧把信烧了,却已经被皇觉寺的别的和尚知道。】

  【这时候元军被派来“剿灭”红巾军,但不敢和红巾军多接触,却敢在四乡骚扰】

  【从四处去捕捉老百姓,包上红头巾,充作抓到的红巾军俘虏,向上级去献功。】

  【于是,良民受害,呼亲唤旧,相继入城”,去参加红巾军】

  【他们未必已经知道朱重八“通匪”,然而朱重八自己心中有数。】

  【公元1352年闰三月初一,他走到濠州城城门口,成了一名反元复宋的红巾军。】

  【这一天,他的年龄是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