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意味深长的说道:“老爹大力发展锦衣卫,严密监视百官。

  任何人哪怕是在自己家里,说了一句什么话,第二天他立马就知道了。

  普天之下也就只有三弟,你这个晋王殿下才敢如此编排老爹了。”

  朱棡心里非常清楚,如今恐怖和猜疑的气氛,始终笼罩在洪武朝的朝廷之上。

  甚至弥漫于宫内、宫外,骁骑指挥郭德成作为郭英的弟弟。

  由于其妹侍奉内宫,因而可以出入宫禁。

  有一次郭德成入宫,朱元璋赐他黄金二锭。

  按理说这是好事,可不走寻常路的老朱,却非常神秘地加了一句话,“不要让他人知道。”

  于是郭德成出宫门时佯醉脱靴,把金子露了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郭德成事后给出的解释是,“宫门守卫森严,如果我真秘密把金子带出去,那不跟偷是一样了吗?

  如果守卫宫门的人没有发现,那么他们是不是要遭殃。

  更重要的是,陛下这一句的用意,可能就是要想测一测宫门的守卫是否合格。”

  朱元璋的真实意图后来并没有展现,或许是因为郭德成这个做法两全其美。

  或许朱元璋只是随口一说,然而这却足以让一个皇亲如此小心翼翼,可见洪武九年的气氛有多么压抑。

  “自古以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便是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不说,历史也会将这些事情传诸于后世的。”

  朱棡清楚的记得,有关熊氏的这件事情,就被《国初事迹》给记录其中了。

  这本书的作者正是,永乐初被李景隆推荐编修《太祖实录》的刘辰。

  在朱元璋起兵之初,他就是署吴王典签。

  后来又入李文忠幕府,建文年间中擢监察御史。

  最终在永乐年间,刘辰官至北京刑部左侍郎,说起来他也算是个三朝元老了。

  一想到这样的贤才还要蒙尘多年,朱棡便忍不住想立刻到曹国公府把人要过来。

  再将这个想法和朱标说完以后,两人很快便以看望李贞的名义,来到曹国公府登门拜访。

  “老臣李贞见过太子殿下,晋王殿下。”

  看着比之前更加虚弱的李贞,朱标连忙上前将其扶到了椅子上。

  “您既是父皇的姐夫,也是本宫和晋王的姑丈,不必如此多礼。

  我们这次过来一方面是为了代父皇看望姑丈,另外一方面也是要找文忠谈论一些公务。”

  李贞转头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朱棡。

  “老夫已经预感到,自己的身体恐怕坚持不了两年了。

  昔日老夫生长在田野乡间,勤劳地从事耕种收获。

  只知道凭自己的劳力吃饭,哪里想得到会有今天这样显贵的荣耀啊?

  如今已经活了70多岁,这辈子也算无遗憾了。”

  朱棡迈步走到李贞的身旁,一脸感慨地说道:“至正二十五年,张士诚派遣他的部将从乌石山进犯严州和诸暨。

  经过两个月没有解围,严州人大为恐慌。

  姑丈心中感到不安,于是就代理掌管军务,命令李文忠带兵击败了他们。

  六天后就回来了,人们依靠您才得以安定下来。

  至正二十六年,老爹大举发兵平定两浙,命令李文忠带领所部水陆并进,攻取杭州。

  又是姑丈代理掌管军务,军队从桐庐出发。

  俘虏了守卫关卡的士兵,把他们送到严州。

  然而俘虏到达严州后,看见城中的精兵都出发了,暗中有了叛变的想法。

  是姑丈察觉了这件事,假意设宴犒劳他们。

  等这些企图反叛的俘虏喝醉后,您便让人擒获了他们,用刑具拘束着送到京城。

  直到现在老爹还在说,‘李文忠的军队所向无敌,没有攻不下的地方,这不正是您这个当父亲的教导有方吗?”

  朱标也拍了拍李贞的肩膀,感慨地说道:“本宫记得当时局势十分危急,我军被困城中数月,粮草几乎耗尽。

  就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文忠率领一军突袭敌军营地,打得他们落花流水。

  那一战,可谓是惊险至极啊!”

  李贞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骄傲。

  他转身看着远方,仿佛能看到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文忠不仅勇猛善战,更是足智多谋。

  他在战场上的决策,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朱棡回忆道:“有时候我真觉得他不像我的表兄弟,更像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李贞笑了笑说道:“这都是陛下教导有方,文忠才能有如此成就。”

  朱标哈哈大笑道:“老爹也不过是给他,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罢了。

  文忠的天赋和努力,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李贞深以为然地点头称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为自己儿子感到自豪的情绪。

  这位年轻的将军,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已经成为了大明军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朱标接着说道:“本宫还记得,当时敌军围困城池,企图将我们困死。

  是文忠带领军队奋勇杀敌,最终成功解围。

  他的勇气和决心,让所有人都为之惊叹。”

  朱棡附和道:“是啊,文忠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

  他的存在,让敌人闻风丧胆。”

  李贞微笑着补充道:“文忠的战功赫赫,不仅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百姓带来了安宁。

  他的英勇事迹,将会永远被人传颂。”

  三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回想着李文忠过往的种种功绩。

  他们深知正是因为有像李文忠这样的将领,大明王朝才能繁荣昌盛。

  此时闻讯赶来的李文忠,听到太子和晋王竟然对自己如此推崇,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

  好在没过多长时间,李贞便注意到了自己儿子的存在。

  “太子和晋王殿下都在这里,你还不快点过来拜见?”

  反应过来的李文忠,连忙带着手下的一个幕僚,走进来行礼。

  “臣李文忠,见过太子殿下,晋王殿下。”

  “学生刘辰,见过太子殿下,晋王殿下。”

  朱棡快步走到刘辰面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孤王有件事情交给你去**,不知道你是否愿意?”

  刘辰没想到自己第一次见到晋王,便得到了对方的赏识。

  只是如今他身为李文忠的幕僚,一些事情需要得到对方的首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