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间由船舱改建的昏暗藏书阁内,光线透过狭小的窗棂艰难地投**来,在积满灰尘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道模糊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陈旧纸张与木头腐朽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姚广孝如一尊沉默的雕塑般伫立,眼神幽邃似无尽深渊。

  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袍,袍角微微飘动,仿佛被看不见的微风轻轻拂过。

  只见姚广孝冷然开口道:“此几部书,老夫皆已览遍。

  且言《封神演义》乃神仙造反之书,《西游记》为妖怪造反之作。

  《隋唐英雄传》系权贵造反之篇,《水浒传》则是百姓造反之章。”

  宋璲犹如一道乍现的闪电,瞬间划破这凝重的氛围。

  他身着青色儒衫,腰间系着一条白色腰带,显得身姿挺拔。

  只见宋璲目光如炬,言辞犀利如利刃。

  “姚公此论,大错特错!

  《封神演义》绝非仅为神仙造反之书。

  其以武王伐纣、商周易代为轴,前三十回,商纣王之残暴,犹如恶魔肆虐。

  纣王身着华丽却满是污渍的龙袍,满脸戾气。

  亵渎女娲娘娘时,那狰狞的表情仿佛要将整个天下吞噬。

  设炮烙之酷刑,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照着受刑之人痛苦扭曲的面容。

  虐杀臣子宫人,害忠臣比干。

  恶行累累,令人胆寒。

  后七十回述商周之战,虽有截教仙人因诸般缘由助商抗周,然绝非造反。

  截教之参与,或因与商朝将领情谊纠葛似乱麻,或受申公豹之挑唆蛊惑若中邪咒。

  其所为者,乃出于各自立场与情感。

  绝非欲推翻秩序、另立政权。

  阐教助周,乃奉元始天尊之命。

  因商朝气数已尽,周朝当兴,此乃顺应天道。

  此书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纣王之残暴,如暗夜之魔影。

  妲己之妖媚,似毒花之绽放。

  妲己身着艳丽的服饰,眼波流转间尽是魅惑,一颦一笑都带着致命的诱惑。

  姜子牙之睿智,若明灯之高悬。

  姜子牙白发苍苍,却目光炯炯。

  他手持打神鞭,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

  此书文学手法丰富多变,通过对比商周双方之**、军事,凸显正义与邪恶之对立。

  如两虎相争,惊心动魄。

  其主题乃是正义对邪恶之讨伐以及朝代之更替,绝非所谓神仙造反这般简单。”

  宋璲情绪激昂,面若寒霜。

  与姚广孝针锋相对,似有无形硝烟弥漫。

  此时施耐庵之三弟施彦才,悄然踏入藏书阁。

  只见他脚穿黑色布鞋,每一步都沉稳有力,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在向姚广孝等人行礼之后,施彦才高声道:“在草民看来,《水浒传》虽可视为写百姓造反之作,但又不尽然。

  一方面以宋江等为首之梁山好汉,多为社会底层百姓。

  因受官府欺压、剥削与不公,被迫反抗。

  他们杀富济贫,对抗**污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百姓对黑暗统治之不满与反抗,具百姓造反之特征。

  梁山好汉们有的身着破旧的衣衫,脸上满是沧桑与坚毅。

  鲁智深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手中的禅杖仿佛能砸开世间一切不公。

  武松目光冷峻,身着虎皮衣,威风凛凛。

  林冲则面容忧郁,身着一袭长袍,手中的长枪透露出他的无奈与隐忍。

  然而另一方面,梁山好汉之反抗存有局限性。

  他们虽打出‘替天行道’之旗号,最终却接受朝廷招安,为朝廷效力攻打其他起义军。

  此表明他们之反抗,并非为彻底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秩序,实乃特定历史条件下之无奈之举。

  此书情节跌宕起伏,如汹涌波涛。

  人物性格鲜明,鲁智深之豪爽,如烈酒入喉。

  武松之英勇,似猛虎下山。

  林冲之隐忍,若暗流涌动。

  实乃复杂深刻之文学佳作!”

  施彦才慷慨激昂,引得众人侧目而视,仿佛他身上散发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恰在此时,罗贯中如幽灵般现身,手持一本《西游记》。

  他身着灰色长袍,长发随意束起,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坚定。

  只见罗贯中朗声道:“在罗某看来,《西游记》并非写妖怪造反之书。

  取经途中,师徒四人遇众多妖怪。

  其或想吃唐僧肉求长生,或想与唐僧成亲,然而其行为并非造反。

  造反通常乃为推翻现有统治秩序、建立新政权,妖怪们目的单一,只为满足私欲。

  且书中神仙体系存焉,妖怪与神仙关系错综复杂。

  有的妖怪乃是神仙坐骑或宠物下凡为妖,最终被神仙收服。

  足见妖怪行为并非有组织之造反!

  此书充满奇幻色彩,故事充满想象力,场景描绘生动。

  如花果山之美景,绚丽如梦幻之境。

  花果山云雾缭绕,绿树成荫,猴子们在树枝间跳跃嬉戏。

  天宫之辉煌,璀璨似星辰之耀。

  天宫金碧辉煌,仙乐飘飘,仙女们翩翩起舞。

  通过唐僧师徒取经之旅展现人性善恶、成长与救赎等主题,并非关乎妖怪造反。”

  罗贯中神色坚毅,语气笃定。

  仿佛他手中的书,就是一把解开谜题的钥匙。

  怀远侯曹兴听得兴致盎然,此时他身着华丽的锦袍。

  头戴玉冠,面容富态,尽显怀远侯的风范。

  姚广孝却脸色一沉,如乌云密布。

  只见他皱眉说道:“你们这般看法,太过浅薄。

  须学会从别样角度看问题,方能有新之发现。

  比如《封神演义》中,‘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实乃典型之无君无父之举。

  当年孔融因提出‘天恩论’,被曹操以不孝之名处死,哪吒此举与之相似。

  且哪吒闹海杀龙王三太子敖丙后,龙王上天告状。

  为免牵连自身,李靖对哪吒极为严苛,甚至逼其**谢罪。

  此等行为,必被视为懦弱自私,未尽父亲之责。

  哪吒莲花化身重生后,李靖仍对其心存芥蒂。

  甚至欲再度加害,致使父子关系紧张,足见李靖无情无义、缺乏宽容。

  如此一来,读者若对这无君无父之人感同身受。

  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祸!”

  姚广孝怒目圆睁,语气严厉,似有雷霆之威。

  曹兴恍然大悟,惊道:“晋王殿下曾言,‘有家才有国,家是缩小之国,国是放大之家’。

  倘若大明百姓子女,皆为无君无父之不孝之人。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言语间曹兴冷汗涔涔,面露惶恐,仿佛看到了一幅可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