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一场激烈的仓库之战,随着敌对势力首领的轰然倒下,局势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黑衣人这边,本就靠着首领的威望和那一股子狠劲撑着。

  此刻没了主心骨,顿时士气大挫。

  就像那没了头的苍蝇,乱了阵脚。

  再看大明官方势力这边,锦衣卫和江湖人士那可都是憋着一股劲呢。

  见此良机,哪能放过?

  他们立马如猛虎下山一般,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

  刀光剑影之间,喊杀声震天。

  只把那些剩余的黑衣人杀得是丢盔弃甲,直至将其逐一被斩杀殆尽。

  这一番激烈的战斗下来,仓库内终于恢复了平静。

  可这平静的场面啊,却透着一股子惨烈劲。

  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黑衣人的尸体,那场面真是尸横遍野,鲜血都把地面给染红了一大片。

  而锦衣卫和江湖人士这边呢,也有不少人受了伤。

  有的捂着伤口,强忍着剧痛。

  有的则靠着墙壁,大口喘着粗气。

  显然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消耗了太多的体力。

  徐麟站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一片狼藉的场景。

  虽然他微微喘着气,但面色却依旧冷峻得如同冬日里的寒冰。

  只见徐麟那眼神犀利得很,仿佛要穿透这片血腥,看到背后隐藏的更多阴谋诡计。

  随即他冷冷地开口道:“清理现场,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徐麟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绝不能让这些妄图破坏我大明安稳的贼人,再有机会兴风作浪!”

  “是,大人!”

  众锦衣卫齐声应道,那声音响亮而整齐,透着一股子大明军人的干练和坚决。

  就在这时,心有余悸的阿煜走上前来。

  他一边擦着额头上豆大的汗水,一边对徐麟说道:“此次可多亏了锦衣卫诸位兄弟啊,不然就凭咱们江湖人士这几个人,这一仗可没那么容易打赢。

  那些黑衣人可都是训练有素的狠角色,要不是兄弟们配合得如此默契,今儿个还不知道得折多少人在这里呢。”

  徐麟听了这番话,微微点头,脸上的神情依旧严肃。

  不过他说话的语气,倒是缓和了一些。

  “也多谢你们江湖人士相助,今日这一战,算是给这些敌对势力一个沉重的打击。

  让他们知道在我大明京城,容不得他们放肆!

  这应天府的安稳,那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的根基,绝不能让这些宵小之辈给搅和了。”

  说罢众人便开始着手处理后续事宜,仔仔细细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确保应天府城的安稳与平静得以恢复。

  且说此时,朱棡正站在王府的高处。

  望着远方繁华,却又暗藏波澜的应天府城。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珠宝政策推行之路,还真是坎坷啊!

  本想着能顺顺利利地让这政策落地,给百姓谋些福利,也为大明的经济添点活力。

  可没成想,这一路上竟是这般波折不断。

  不过孤王定要将其顺利推行下去,绝不能让大明的稳定和发展受到影响。

  这大明的江山,那可是父皇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可不能在我这里出了岔子。”

  就在这珠宝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之际,处于皇宫之中的朱元璋,却提出了一个关乎大明国运的大计划——修建应天府城墙和打造大型铁甲楼船。

  这计划一经提出,顿时在朝廷上下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热潮。

  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进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朝堂之上,武将们一个个那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啊!

  仿佛这事要是定下来,他们立马就能披挂上阵,大显身手一番。

  其中有一位名叫赵献的指挥同知,乃是已故开国功臣赵德胜之子。

  这赵献生得虎背熊腰,一脸英气。

  往那朝堂中间一站,就透着一股子将门虎子的威风劲。

  只见他大步流星地走到朝堂中间,先是恭恭敬敬地拱手作揖,然后才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应优先打造铁甲楼船。

  陛下您想啊,这海外贸易的利润,那可是巨大无比呀。

  咱大明要是能大力发展海上贸易,那可就能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财富。

  这银子多了,啥事办不成啊?

  况且还能展示大明的国威,让那些海外诸国都知道咱大明的厉害。

  最为重要的是,拥有强大的海军可以震慑周边国家,保障大明的东南沿海安全。

  此乃一举多得之事,还望陛下三思啊。”

  赵献话音刚落,一旁的几位武将便纷纷点头附和。

  一位身材魁梧的武将高声说道:“赵指挥所言极是呀!

  陛下,如今海外诸国,对我大明也是敬畏有加。

  若能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必能让我大明威名远扬啊!

  到时候,咱大明的舰队往那海上一开,那些蛮夷小国还不得乖乖地听话?

  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啊,陛下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呀。”

  另一位与赵献关系较好的武将,也跟着附和道:“是啊,陛下!

  打造铁甲楼船,可让我大明水师如虎添翼。

  那些觊觎我大明沿海之地的蛮夷,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

  咱们可不能光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得往外拓展拓展,这才是大国风范嘛。”

  一时间,朝堂上武将这边的呼声颇高。

  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立马就开工打造那铁甲楼船。

  而文官们的这一列呢,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位名叫钱宰的文官,慢条斯理地站起身来。

  这钱宰啊,乃是吴越武肃王的十四世孙。

  一袭青衫,气质儒雅,举手投足之间都透着一股子文人的书卷气。

  只见钱宰先不紧不慢地整理了一下衣袖,那动作优雅得很,仿佛这朝堂之上的争论都与他无关似的。

  整理完衣袖后,钱宰才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臣等以为,优先修建应天府城墙才是当务之急。

  城墙是大明的重要防御工事,能够保护百姓的生活财产安全。

  在当前局势下,国内仍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加强城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按照晋王殿下之前所言,修建城墙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百姓的生计问题。

  陛下,还请您慎重考虑啊。”

  等到钱宰说完,周围的文官们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