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的天空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压在城墙上空。

  仿佛一块巨大的铅板,随时都可能倾塌下来。

  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更为沉重的压抑之感。

  朱棡站在那尚未完全修复的应天府城墙之下,望着眼前这残垣断壁,心中满是忧虑。

  那断壁上的砖石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还残留着昔日战火的熏黑痕迹,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遭受的劫难。

  城墙上原本坚固的垛口,如今也残缺不全。

  宛如缺了门牙的老者,透着一股破败与沧桑。

  朱棡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眼下这棘手的问题,这城墙修复工程怕是要难以按时完成喽。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一道城墙的事情呀,它就如同应天府的守护神,关乎着这一方天地的安危。

  往大了说那更是关乎大明的颜面呐,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棡暗暗咬了咬牙,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哼,不行!

  孤王可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得主动出击才行,定要把这城墙修得妥妥当当的!”

  说干就干,朱棡当下便决定再次采取措施。

  他大手一挥,带上几名亲信。

  就此踏上了奔波之路,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城镇之间。

  这一路上,秋风萧瑟,寒意渐浓。

  那深秋的寒风,就如同锋利的刀刃呼啸而过。

  吹得路边的枯枝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那些枯枝也在哀怨地诉说着世间的苦难。

  田野里更是一片荒芜景象,只有几株枯黄的野草在风中顽强地摇曳着。

  好似在拼尽全力,展示着那一丝微弱的生机。

  天空中偶尔有几只寒鸦飞过,它们发出“呱呱”的叫声。

  那声音在这寂静的旷野里回荡,更添几分凄凉与孤寂。

  每到一处城镇,朱棡可没心思欣赏这沿途的风景。

  他总是先心急火燎地打听当地工匠行会的所在之处,而后便带着亲信们径直朝着那里奔去。

  待找到行会的负责人后,朱棡也顾不得歇息。

  他赶忙上前拱手行礼,言辞恳切的请求其帮忙召集众多工匠们,说是有要事相商。

  不多时,工匠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齐了。

  此时行会的屋子内光线有些昏暗,几盏油灯在角落里,摇曳着微弱的火苗。

  光影在墙壁上晃荡不定,仿佛也在为这未知的商议而忐忑不安。

  朱棡站在众人面前,目光诚恳而坚定地看着每一位工匠师傅。

  他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说道:“各位工匠师傅们呐,孤王知晓大家对来应天府参与这城墙修复工程有所顾虑。

  这事儿说起来,也怪不得大家。”

  朱棡微微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之色。

  “当然虽说之前确实发生了,一些个不愉快的事儿,可孤王今儿个在这里就向大家拍着胸脯保证。

  如今这应天府的治安呐,那可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咱的士兵们日夜不停在城里巡逻,就是为了确保大家的安全呀。”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仿佛要让工匠们亲眼看到那巡逻的士兵一般。

  “况且这城墙修复工程,那可是关乎咱国计民生的天大事情。

  若能顺顺利利地完成,那可不单单是为应天府的百姓谋了福祉呀。

  那更是为咱们整个大明增光添彩,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朱棡的声音越发洪亮起来,眼神中透着一股热切的期盼。

  就在这时,一位年长的工匠缓缓站了出来。

  他满脸都是担忧的神色,皱着眉头说道:“殿下,我们也晓得这工程的重要性。

  可之前俺都听说,有工匠的工钱都被抢了呀。

  这事情闹得人心惶惶的,大家实在是害怕呀。

  就怕去了应天府,又遇上这糟心事。”

  朱棡一听这话,赶忙快步走上前。

  他一把拉住那老师傅的手,拍着胸脯保证道:“老师傅呀,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之前的那些个事情,绝不会再发生。

  孤王已经安排了,专人负责大家的日常安全事宜。

  若是再有谁敢对你们不利……

  哼,孤王定当严惩不贷,绝不轻饶!”

  朱棡顿了顿,又接着说道:“至于工钱方面,我朱棡以人格担保,绝不会拖欠大家一分一毫。

  只会按照之前承诺的给大家发工钱,而且还会根据这工程的进展和大家的表现,给各位额外的奖励。

  让大家都能劳有所得,赚得盆满钵满!”

  朱棡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

  在场的工匠们听了,心中也都不禁微微一动。

  不少人脸上的担忧之色,都稍稍淡了一些。

  可人群里还是有少数工匠不太放心,另一位稍显年轻的工匠站出来问道:“殿下,您说的这些确实好听。

  可万一到时候又出啥岔子,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咋办呀?”

  朱棡微微一笑,耐心解释道:“这位师傅放心,孤王此次前来,就是要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在前头。

  除了安排专人护佑你们,工钱按时足额发放。

  孤王还会在应天府给大家安排专门的住所,让大家住得安稳。

  另外在应天府城墙建造期间,每日都会有专人给大家送水送饭。

  保证大家能专心干活,不受其他琐事打扰。”

  工匠们听了这话,彼此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朱棡见状赶紧趁热打铁,“各位师傅想想,这城墙修好了,那可是能保应天府一方平安呐。

  你们的家庭、亲友,也都能从中受益。

  这是一件大好事,希望大家能和孤王一起,为这应天府、为咱大明出份力呀!”

  此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站了出来,声音洪亮地说道:“殿下既然这般诚意,咱也不能不识好歹。

  我老头子在这行当里,干了大半辈子了。

  别的不敢说,修城墙的手艺还是有的。

  老朽愿意跟殿下走这一遭,为这城墙修复出份力!”

  有了老工匠这一带头,不少工匠纷纷响应。

  “对,咱跟着殿下干!”

  在朱棡的这一番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又有一批工匠被他的诚意所打动。

  其中一部分工匠,当下便愿意跟随朱棡前往应天府,参与这城墙修复工程。

  就这样随着工匠人数的逐渐增加,这城墙修复工程,也终于得以重新稳步推进。

  可哪成想这麻烦事情,就跟那甩不掉的尾巴似的。

  工匠的问题刚解决了,那资金短缺的问题再次冒了出来,依旧如影随形纠缠着朱棡负责的城墙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