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斑驳地洒在太原晋王府那宽敞无比的议事厅里。

  给这满室的庄重,又添了几分融融的暖意。

  众人陆陆续续地赶来,不多时便已齐聚一堂。

  众人围坐在那古朴大气的议事厅里,朱棡身着一袭锦袍,端坐在主位之上。

  他先是微微挺直了脊背,那身姿仿若苍松一般挺拔。

  瞬间一股强大的气场,自朱棡身上弥漫开来。

  那是一种久居上位者历经岁月沉淀,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威严。

  在场众人只觉心头一凛,下意识都收敛起了几分随意。

  坐姿愈发端正,神色间满是恭敬。

  只见朱棡面色郑重其事,深邃的眼眸缓缓扫过众人。

  随后他轻轻清了清嗓子,这才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先生,今日把大家伙找来。

  想必各位心里,也都跟明镜儿似的。

  此次商税调整,那可是干系重大啊!

  这事儿办好了,咱山西的商业那必能如那春日繁花,愈发繁荣昌盛。

  咱大明的国库也能日益充盈,有了银子,诸多利民之事方可大展拳脚呐。

  可要是办砸了,那后果……

  哼!不堪设想呐!

  所以咱们须得一起商议制定出,更为详细的盈利评估标准和税收优惠政策,

  要让那些个商人们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自己该交多少税,绝不能再似从前那般糊涂账一堆。

  也要让商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咱们这是在为大家着想,为这大明的商业长远计呐。”

  账房先生们听闻,纷纷点头称是。

  一时间,厅里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随后众人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接着便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一位戴着眼镜,看着颇为精明的账房先生率先拱手站了出来,此人正是来自蒲州(后世的永济)的展先生。

  根据蒲州乡俗:经商者以善于审时度势、明辨物产而获利。

  因而他们经营商业,有一生中数次改变行业的,甚至一年中数次改变行业的。

  但也有世世代代一种行业不变的,那就是盐商。

  明初蒲商业盐,以经营淮盐者居多。

  朱棡那些生产白盐的盐场,就是依靠蒲州盐商发展起来的。

  如今商税调整一事,他自然也就不能忽视来自蒲州的声音了。

  此时只见那位展先生上前一步,恭敬地朝着朱棡一揖到地,随后朗声说道:“殿下,依在下之见,这盈利评估标准,可得细致到每一笔进出货呀。

  就好比那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绸缎铺子,一匹绸缎一匹绸缎地算。

  进了多少匹绸缎,进价几何,这都得一一记录在案呐。

  再者卖了多少价钱,成本多少。

  中间的损耗几何,也都得有个明确无比的账目。

  如此这般,该交多少税,那自然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呀。

  省得以往总是含糊不清,商家们心里头整日揣着个小兔子,没个底儿。

  咱们收税的时候也是麻烦不断,今儿个扯皮,明儿个争执的,可不利于咱这商业的安稳呐。”

  朱棡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他用手轻轻敲打着扶手,那节奏似是在为这一番言论打着节拍。

  只见朱棡笑着说道:“嗯,展先生此见甚是有理啊!

  这细节之处确实关乎成败,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嘛。

  还望诸位都能畅所欲言,莫要有所顾虑。

  咱们集思广益,定要把这方案做得尽善尽美才好,这可关乎着咱山西乃至整个大明商业的兴衰呐。”

  众人听了朱棡这话,更是来了劲头,讨论之声愈发热烈。

  就在这时另一位年长些的账房先生,手捋着胡须,缓缓站起身来。

  正是晋商票号的账房先生代表,来自平遥的雷先生。

  洪武二年,大水成灾,冲垮了平遥的西城墙。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重建、扩修平遥古城。

  规定周围十二里八分四厘,崇三丈二尺。

  濠深广各一丈,门六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后建敌台窝铺四十座。

  朱棡就蕃太原,执掌山西军政大权之后,先是根据历史记载修下东门瓮城,又筑附郭关城一面。

  在大明承建公司成立之后,在朱棡的要求下平遥又修了西、北二面城墙,同时筑北门瓮城。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平遥增敌台楼九十四座,俱用砖砌。

  于六门外各修吊桥,各立砖门。

  皆立卧石,上刊二字。

  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

  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

  同时朱棡下令设佥夫防守各垛口,设团总官四员督之。

  其衣装、盔甲、火器、火药、铅子、弓弩之类,无不备具。

  在此期间山西布政司多次发行国防债券,以晋商票号贡献最大。

  因此这次商议,朱棡才特别允许晋商票号派出账房先生代表参加。

  此时起身发言的雷先生,朝着朱棡行了一礼。

  随后他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殿下,还有这税收优惠政策,也得定些实实在在的条件呐。

  比如说:那诚信经营多年,在这市面上口碑极佳,从未有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之事的商家。

  那可都是咱商业界的良心呐,理应对他们有所嘉奖。

  又或者是对咱藩地商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

  像是那些个出钱出力,帮忙修缮商道、搭建集市的商家,就可以适当给予优惠嘛。

  这样一来既能鼓励商家们本本分分、好好做生意,又能让大家都念着殿下您的好呀。

  这往后大家伙为了能继续享受这优惠,还不得铆足了劲儿把生意做得更大更强。

  于公于私,都是大有益处啊!”

  朱棡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

  他微微欠身,朝着雷先生拱手还礼。

  “雷先生所言极是呀,这优惠政策既是给商家们的激励,也是咱们为了大明商业长远发展的考量呐。

  不过嘛,具体的条件和尺度,还需大家仔细琢磨。

  既要让商家们切实受益,又不能让朝廷吃亏。

  这其中的平衡,可得拿捏好了。

  就如同那走钢丝一般,稍有不慎,可就失了偏颇喽。”

  于是众人就这般你一言我一语地热烈讨论着,各种想法和建议此起彼伏。

  好似那煮沸的开水,咕噜咕噜地冒着泡。

  朱棡也听得认真,时而微微皱眉。

  似是对某个观点有所思考,那眉心处便聚起一个小小的疙瘩。

  时而他又舒展眉头,眼中闪烁着光芒。

  显然是对一些好的提议颇为认同,不住地点头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