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轻轻叹了口气,像是要把满心的忧虑,都随着这口气吐出似的。

  只见他缓缓抬起手,揉了揉眉心,那动作仿佛要把积聚在脑中的繁杂思绪都揉散。

  此时朱标的眼中满是忧虑,恰似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沉沉笼罩,让人看了便觉心头也跟着压抑起来。

  “想要在铁甲船上大量装备三弟之前所说的‘佛郎机炮’和‘虎蹲炮’,采用蒸汽动力是目前惟一的解决方案。”

  朱标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脑海中勾勒着铁甲船装备火炮的模样。

  “然而制造蒸汽机,谈何容易?

  那需要精密车床和镗床,用于加工各种金属部件。

  可如今咱们大明的这些精密制造工具还远远不够完善,根本无法满足蒸汽机制造过程中那近乎苛刻的高精度加工需求。

  这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说着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仿佛一位在黑暗中摸索却找不到出路的行者。

  朱棡闻言身子猛地微微前倾,双眉瞬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

  脸上的肌肉也跟着紧绷起来,仿佛一尊即将爆发的雕像。

  他紧紧握着拳头,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那泛白的指节,就像朱棡此刻内心的焦虑与不甘,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大哥,这精密工具的研发,那可真是难如登天呐!”

  朱棡一边说着,一边在原地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这艰难的局势之上。

  “不仅技术难度大得超乎想象,而且所需的花费更是个天文数字。

  就拿工部之前几次尝试制造精密车床来说,光是购置试验用的材料,那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

  可结果呢?却不尽人意啊!

  如今国库本就紧张得像被勒紧的钱袋,像这样短期内难见成效,却又不得不推进的项目。

  实在是让人为难,难啊!”

  稍微顿了顿之后,他停下脚步,脸上满是无奈,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在这片刻的思考中耗尽。

  随即朱棡重重叹了口气,继续开口说道:“自从停止印制新的大额宝钞后,国库的财政状况愈发艰难,就像那漏了底的水桶,怎么补都补不上。

  每年朝廷在农业工具制造、武器制造以及城墙修筑等国防建设项目上,都得耗费大量银两,那可都是真金白银往外流啊!

  而如今大明的赋税体系,根本就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开支。

  没办法,只能向民间富户借贷。

  这借了还,还了又借。

  时间一长利滚利,朝廷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户部、兵部和工部,每年都至少得将三分之二的税收款项,用来偿还本息。

  这财政赤字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哟!”

  说话间他缓缓蹲下身子,似乎真的被这沉重的压力,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朱标神色凝重地点点头,伸手轻轻拍了拍朱棡的肩膀,试图给予他一些安慰。

  那手掌仿佛带着兄长的力量,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三弟,面临如此巨大的财政压力,去年父皇已经同意了你提出的一个类似‘集富助国’的法子。

  咱们以朝廷的名义,向那些有财力的勋贵、武将以及地方豪绅,发行一种特殊的‘助国券’。

  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回报。

  这就好比是大家一起出资,帮助朝廷渡过难关。

  同时对于那些愿意长期支持朝廷的,允许他们以‘助国券’折算成一定的权益,参与到一些朝廷主导的重要事务中。

  就如同‘债转股’的意思,但咱们是以一种更符合我大明体制的方式来操作。

  如此一来,既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又能让这些出资者与朝廷的利益绑定得更紧密。

  只是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如何规范管理这些权益,成立一个类似‘议事会’的组织加以约束,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朱棡微微皱眉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那忧虑就像隐藏在乌云后的闪电,偶尔露出危险的光芒。

  他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微微摇头说道:“大哥,那些勋贵和武将,手握‘助国券’折算权益。

  他们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就像一群不同方向拉车的马,很难往一处使劲儿。

  这‘议事会’要是组织不好,怕是要出大乱子。

  另外现在还有些家产丰厚的商人,也听闻了此事,纷纷提出想要参与。

  对于是否允许这些商人加入‘议事会’,朝堂上意见不一,吵得不可开交啊!”

  朱标接着说道:“是啊,支持的大臣认为商人手中有大量财富,若能参与进来,可为朝廷带来更多资金,缓解财政压力。

  毕竟如今这国库,实在是缺银子实在缺得厉害。

  反对者则觉得商人重利,向来游离于朝廷体制之外。

  就像脱缰的野马,怕他们扰乱朝堂秩序,损害朝廷利益。

  这事儿,着实让人头疼啊!”

  说到这里朱标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那疲惫就像长时间跋涉后的困倦,深深印在他的眼中。

  朱棡轻轻捏了捏鼻梁,似乎在努力驱散这无尽的烦恼。

  常清韵见状眼中满是心疼,连忙快步走到朱标身边。

  她先是轻轻挽住朱标的手臂,将头温柔地靠在对方肩上,那姿态仿佛是在为朱标遮风挡雨的港湾。

  片刻后常清韵才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揉了揉朱标的太阳穴。

  动作轻柔而舒缓,仿佛要把朱标的疲惫都揉散。

  她声音轻柔中带着一丝嗔怪,“夫君,你总是为了这些国事操劳,也不懂得照顾自己。

  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一起想想,总能找到解决之法。

  你要是累垮了,这大明的江山,还有我们娘儿几个可怎么办呀?”

  常清韵说到这里微微低头,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仿佛恨不得能替朱标承担这一切烦恼。

  朱棡握紧拳头,眼神瞬间变得坚定起来。

  犹如燃烧的火焰,那火焰仿佛能将一切困难都烧成灰烬。

  他挺直了身子,抬头望向远方,大声说道:“不管如何,咱们得想办法增加国库收入。

  我想来想去,海贸重启或许是个契机。

  如今国库空虚,海贸若能重启,其带来的丰厚利润或许能极大缓解财政压力。

  另外海贸发展起来了,对于提升国力、增强海防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