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走水路去京城,宋老爷子也带在身边。
江一鸣去送他,以前去荣州的时候没有这种离别的愁绪,此时却忍不住揪心,不管心里什么感受,面上不能表现出来。
望着波澜不惊的河水,江一鸣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荣王实力还在,太子只是暂时被打压,但能操作的空间还很大,飞麟,只要不被流放,宋家的处境就不会那么难。”
因为还有其他人来送行,江一鸣话说得隐晦,只有他和少爷能听得懂。
少爷点头,“我会尽力。”一定会保住宋家。
宋老太爷面色凝重,上船后就坐在船舱内不出来,闭眼不说话,太子被皇帝打压,宋家的处境很危险,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他不愿细想。
少爷进来后好脾气地安慰老太爷,让他放宽心,“祖父别担心,这件事交给我,宋家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不会让宋家出事的。”
刚开始宋老太爷还没反应,过了会儿猛地睁眼,眼神陡然变得犀利,他定定地盯着少爷看了半晌。
“麟儿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少爷没有隐瞒,如实道:“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在宋老太爷狐疑的眼神中,他语气懒散地笑道:“太子的私生子,母亲难产去世,一出生就抱给宋家抚养,我身边武功高强的小厮都是东宫派来保护我的暗卫,荣王之所以对我那么宽容,是因为我是太子的血脉。”
难怪麟儿坚持要上京,嚷嚷着要救他“爹”,宋老太爷挺直的背脊陡然垮下,整个人仿佛苍老了五岁,“原来如此,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少爷无所谓的笑了笑,“五六年前,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反正就是突然知道了,我还知道太子不想公开我的身份,不会认我,我也不想认他来着,免得他以为我想攀高枝,现在不是特殊情况么。”
“麟儿,你……”宋老太爷忽然不知说什么好,也没法像平时那样随性的和少爷说话了。
“你看,我之所以假装不知情,就是怕你不自在。
祖父,我是你一手带大的,从小爹娘对我客客气气,我以为是没有养在他们身边,感情生疏的原因,还有些伤心呢。”
少爷握住宋老太爷的手,诚恳道:“不过祖父对我的好无人能及,飞鹏和飞程飞霞都羡慕我能养在祖父身边,祖父对我的疼爱弥补了那份缺失,我一直很快乐,从不因为爹娘不在身边而心有不满,宋家才是我的家,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抛下宋家。”
“麟儿,祖父也有私心,不是那么纯粹,对你好也是为了让太子放心,让太子更加照拂宋家,提拔你“爹”,提拔宋氏后辈子弟。”宋老太爷一脸惭愧,觉得挺对不住麟儿。
“没关系,我没有感受到利用,只感受到你对我的疼爱,这就足够了,”少爷看得很开,“之前你还舍命救我,我都记得。”
宋老太爷很是动容,双手紧紧攥住躺椅边沿,哽咽道:“麟儿,祖父是个俗人,我这把老骨头怎么都无所谓了,可我不忍看你爹和弟弟妹妹他们受罪,如果可以,请你一定要保住他们。”
这个要求过分吗?
一点不过分,不仅宋老太爷不希望宋家出事,少爷也一样。
“我一定会保住宋家。”
“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宋老太爷鼻尖一酸,用袖子捂住眼撇过脸去。
世事难料,江一鸣原本不想参加明年的会试,没把太大握能过,最好再积累几年,可现在的局势容不得他再等几年了。
宋家什么情况还是未知,如果他能快点中进士,也能更好地帮少爷一把。
考中举人后,就不用去府学了,夫子已没什么可教的了,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学完,剩下的便是积累和实践。
江一鸣决定先回村闭门读书几个月,把课本上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然后便一路游学去京城,明年二月便直接参加春闱。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村里的作坊和猪场不用他操心了,汪文已成家,老实稳重的表堂哥已经有能力管理好作坊和猪场。
村长一家也有入股作坊,村长让他放心去赶考,生意上的事交给他们就好。
几个姐姐那里江一鸣也可以放心了,不仅汪武有秀才功名,连外甥**宣也成了小秀才。
建平十二年,**宣和汪武同时考上秀才,前者排名落在中间,汪武排在前面,去年二人又同时考中秀才。
这次反过来,汪武排在中间,**宣排在前十。
两个秀才坐镇,只要不是权贵刻意针对,一般人动不了江家,几个姐姐也能安生做生意。
眼下是没人敢对江家动手脚,但不代表不能抢生意,江一鸣闭关读书的那段时间,作坊出现了一个强劲对手。
四年时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县令换了两任,现任县令是今年初上任的。
此时宋府失势,宋老太爷和少爷都去了京城,无法为江家提供庇护。
这都不算什么,糟糕的是现任知府也是去年新上任的,这位知府是楚王党,少爷在十平县,荣王会把手伸过来护着,少爷走了,荣王的势力也撤了。
现在荣王的精力都放在京城东宫,哪里有闲心管江家的事。
有知府撑腰,县令不必忌惮宋家,对江家更没什么顾忌。
于是县令的小舅子,哦,是新纳的小妾的弟弟,办了一个猪场,开了一个作坊,做卤料肉干豆干啥的,复制江一鸣的生意。
虽说县令小舅子猪场的猪还没长大,作坊的卤料味道也不及江一鸣的一半,但耐不住他姐夫是县令。
十平县的商贾都要给县令面子,其他县城还有府城的要给知府面子,江一鸣在泉州府的生意受创,订单少了四分之一。
这几年作坊和猪场扩充得很快,工人也多招了好几成,除了本村的,还有别村的,甚至隔壁县的都有来做工的。
订单一少,活就少了,工钱也变少了。
有些工人不知是被人蛊惑,还是本来就心怀不轨,最近总说作坊可能要倒闭,猪场也将办不下去,弄得人心惶惶。
“赵荣那边影响不大,但有知府和县令故意刁难,多少还是会受影响,和工人说清楚,想留下的就继续干活,嫌工钱少的可以走人。”江一鸣不耐烦应付那些心思不良的工人。
能干就干,不想干就走,屁话那么多。
“是否缩小规模,等这任知府调走了,咱再恢复?”村长忧心忡忡,他大概知道江一鸣和宋府是站太子一队的,听说现在太子举步维艰,连带他们这些虾兵蟹将也受了波及。
可先前既然受了庇护,得了好处,现在上头落难,他们跟着吃挂落也是情有可原,没啥好抱怨的,不过总要想办法缓解困局。
照他说当初作坊就不用扩那么大,招啥外村人,外县人,自个村子里安排妥当就得了,安安稳稳赚小钱,各家各户建了砖瓦房,有点小存款。
闺女不用嫁出去,还能招别村的好儿郎来增长人口。
村里的后生娶媳妇也不用愁,十里八村的姑娘争破头想嫁进来,这就足够了。
偏江一鸣非要扩大,名声是响亮了,也赚了几年大钱,可现在麻烦也来了,都是银子惹的祸,那啥狗县令知府就是想抢钱。
既然江老八现在的能力只能护住一半,那就关掉一半作坊呗,安安心心赚小钱也没啥不好,等他当了大官,再做强做大。
村长内心千思百转,头脑风暴了一阵。
江一鸣去送他,以前去荣州的时候没有这种离别的愁绪,此时却忍不住揪心,不管心里什么感受,面上不能表现出来。
望着波澜不惊的河水,江一鸣憋了半天,只憋出一句,“荣王实力还在,太子只是暂时被打压,但能操作的空间还很大,飞麟,只要不被流放,宋家的处境就不会那么难。”
因为还有其他人来送行,江一鸣话说得隐晦,只有他和少爷能听得懂。
少爷点头,“我会尽力。”一定会保住宋家。
宋老太爷面色凝重,上船后就坐在船舱内不出来,闭眼不说话,太子被皇帝打压,宋家的处境很危险,最后会是什么结果,他不愿细想。
少爷进来后好脾气地安慰老太爷,让他放宽心,“祖父别担心,这件事交给我,宋家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不会让宋家出事的。”
刚开始宋老太爷还没反应,过了会儿猛地睁眼,眼神陡然变得犀利,他定定地盯着少爷看了半晌。
“麟儿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少爷没有隐瞒,如实道:“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在宋老太爷狐疑的眼神中,他语气懒散地笑道:“太子的私生子,母亲难产去世,一出生就抱给宋家抚养,我身边武功高强的小厮都是东宫派来保护我的暗卫,荣王之所以对我那么宽容,是因为我是太子的血脉。”
难怪麟儿坚持要上京,嚷嚷着要救他“爹”,宋老太爷挺直的背脊陡然垮下,整个人仿佛苍老了五岁,“原来如此,你什么时候发现的?”
少爷无所谓的笑了笑,“五六年前,记不清具体时间了,反正就是突然知道了,我还知道太子不想公开我的身份,不会认我,我也不想认他来着,免得他以为我想攀高枝,现在不是特殊情况么。”
“麟儿,你……”宋老太爷忽然不知说什么好,也没法像平时那样随性的和少爷说话了。
“你看,我之所以假装不知情,就是怕你不自在。
祖父,我是你一手带大的,从小爹娘对我客客气气,我以为是没有养在他们身边,感情生疏的原因,还有些伤心呢。”
少爷握住宋老太爷的手,诚恳道:“不过祖父对我的好无人能及,飞鹏和飞程飞霞都羡慕我能养在祖父身边,祖父对我的疼爱弥补了那份缺失,我一直很快乐,从不因为爹娘不在身边而心有不满,宋家才是我的家,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会抛下宋家。”
“麟儿,祖父也有私心,不是那么纯粹,对你好也是为了让太子放心,让太子更加照拂宋家,提拔你“爹”,提拔宋氏后辈子弟。”宋老太爷一脸惭愧,觉得挺对不住麟儿。
“没关系,我没有感受到利用,只感受到你对我的疼爱,这就足够了,”少爷看得很开,“之前你还舍命救我,我都记得。”
宋老太爷很是动容,双手紧紧攥住躺椅边沿,哽咽道:“麟儿,祖父是个俗人,我这把老骨头怎么都无所谓了,可我不忍看你爹和弟弟妹妹他们受罪,如果可以,请你一定要保住他们。”
这个要求过分吗?
一点不过分,不仅宋老太爷不希望宋家出事,少爷也一样。
“我一定会保住宋家。”
“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宋老太爷鼻尖一酸,用袖子捂住眼撇过脸去。
世事难料,江一鸣原本不想参加明年的会试,没把太大握能过,最好再积累几年,可现在的局势容不得他再等几年了。
宋家什么情况还是未知,如果他能快点中进士,也能更好地帮少爷一把。
考中举人后,就不用去府学了,夫子已没什么可教的了,课本上的内容已经学完,剩下的便是积累和实践。
江一鸣决定先回村闭门读书几个月,把课本上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然后便一路游学去京城,明年二月便直接参加春闱。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村里的作坊和猪场不用他操心了,汪文已成家,老实稳重的表堂哥已经有能力管理好作坊和猪场。
村长一家也有入股作坊,村长让他放心去赶考,生意上的事交给他们就好。
几个姐姐那里江一鸣也可以放心了,不仅汪武有秀才功名,连外甥**宣也成了小秀才。
建平十二年,**宣和汪武同时考上秀才,前者排名落在中间,汪武排在前面,去年二人又同时考中秀才。
这次反过来,汪武排在中间,**宣排在前十。
两个秀才坐镇,只要不是权贵刻意针对,一般人动不了江家,几个姐姐也能安生做生意。
眼下是没人敢对江家动手脚,但不代表不能抢生意,江一鸣闭关读书的那段时间,作坊出现了一个强劲对手。
四年时间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县令换了两任,现任县令是今年初上任的。
此时宋府失势,宋老太爷和少爷都去了京城,无法为江家提供庇护。
这都不算什么,糟糕的是现任知府也是去年新上任的,这位知府是楚王党,少爷在十平县,荣王会把手伸过来护着,少爷走了,荣王的势力也撤了。
现在荣王的精力都放在京城东宫,哪里有闲心管江家的事。
有知府撑腰,县令不必忌惮宋家,对江家更没什么顾忌。
于是县令的小舅子,哦,是新纳的小妾的弟弟,办了一个猪场,开了一个作坊,做卤料肉干豆干啥的,复制江一鸣的生意。
虽说县令小舅子猪场的猪还没长大,作坊的卤料味道也不及江一鸣的一半,但耐不住他姐夫是县令。
十平县的商贾都要给县令面子,其他县城还有府城的要给知府面子,江一鸣在泉州府的生意受创,订单少了四分之一。
这几年作坊和猪场扩充得很快,工人也多招了好几成,除了本村的,还有别村的,甚至隔壁县的都有来做工的。
订单一少,活就少了,工钱也变少了。
有些工人不知是被人蛊惑,还是本来就心怀不轨,最近总说作坊可能要倒闭,猪场也将办不下去,弄得人心惶惶。
“赵荣那边影响不大,但有知府和县令故意刁难,多少还是会受影响,和工人说清楚,想留下的就继续干活,嫌工钱少的可以走人。”江一鸣不耐烦应付那些心思不良的工人。
能干就干,不想干就走,屁话那么多。
“是否缩小规模,等这任知府调走了,咱再恢复?”村长忧心忡忡,他大概知道江一鸣和宋府是站太子一队的,听说现在太子举步维艰,连带他们这些虾兵蟹将也受了波及。
可先前既然受了庇护,得了好处,现在上头落难,他们跟着吃挂落也是情有可原,没啥好抱怨的,不过总要想办法缓解困局。
照他说当初作坊就不用扩那么大,招啥外村人,外县人,自个村子里安排妥当就得了,安安稳稳赚小钱,各家各户建了砖瓦房,有点小存款。
闺女不用嫁出去,还能招别村的好儿郎来增长人口。
村里的后生娶媳妇也不用愁,十里八村的姑娘争破头想嫁进来,这就足够了。
偏江一鸣非要扩大,名声是响亮了,也赚了几年大钱,可现在麻烦也来了,都是银子惹的祸,那啥狗县令知府就是想抢钱。
既然江老八现在的能力只能护住一半,那就关掉一半作坊呗,安安心心赚小钱也没啥不好,等他当了大官,再做强做大。
村长内心千思百转,头脑风暴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