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72章 送子伴读

小说: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作者:见月明 更新时间:2024-12-08 04:46:35 源网站:2k小说网
  蓝玉确实很想要儿子,从陈景恪这里拿到秘法之后,每天都严格执行。

  **了,酒也戒了,还开始学着控制脾气。

  一开始先拿仆人练手。

  他对仆人笑的时候,那僵硬的面庞,属实有点狰狞,把仆人都给吓瘫了。

  花了好几天才学会‘和颜悦色’。

  出门也一改之前的飞扬跋扈,变得非常低调。

  还学会主动给普通百姓让路了。

  对待部下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和蔼,懂得关心下属了。

  这种转变着实让很多人不习惯,差点以为他被冤魂附体了。

  但他又不好解释。

  虽然他相信陈景恪不会骗自己,但对这个秘法能起多大效果,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万一要是没效果,自己这么做很容易成为笑柄。

  所幸,没多久大家都逐渐相信,永昌侯蓝玉转性子了。

  而且大家还给出了理由。

  庆功宴上被太孙给训斥,让他洗心革面了。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然后,朱雄英啥都没干,身上又多了一点传奇色彩。

  庆功宴斥退永昌侯,并使其洗心革面。

  蓝玉也没有解释,误会就误会吧,总比被嘲笑好。

  外面的人都好应付,家里才是最折磨人的地方。

  他可是有不少姬妾的。

  去云南征战两年半,这些姬妾可是守了两年半的活寡。

  好不容易把人给盼回来了,还没尝到甜头呢,禁欲了。

  一开始他们还怀疑,莫非蓝玉受伤不能人道了?

  但很快就发现,并没有。

  不但没有,貌似那方面的欲望还很强烈。

  动不动就一柱擎天。

  而且他看女人时那种眼神,说明他对女人很渴望。

  只是为什么就不愿意碰呢?

  莫非是心理上出什么问题了?

  这下姬妾们可着急了。

  一直蛊惑蓝玉要不要找个郎中看看。

  蓝玉也是有苦自己知。

  都说男人的欲望,会随着年龄的降低而降低。

  也确实如此,他都快五十了,这方面需求确实不如以前高。

  可当了两年半和尚,他也想解决一下生理需求啊。

  尤其是吃了陈景恪提供的药,他感觉自己小腹,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一般。

  烧的他血液沸腾。

  看到女人,两眼都能冒出绿光来。

  搁往日,他是肯定忍不住的。

  但一想到陈景恪的叮嘱,他硬生生的给忍了下来。

  为了儿子,坚持一个月。

  他也有怀疑过,会不会陈景恪给自己的药,有催情效果?

  就悄悄找郎中打听。

  郎中告诉他,传说里的**并不存在。

  **倒是有,但不是这种效果。

  他这种明显就是滋补出来的情况,对身体并无害处。

  蓝玉这才放下心来,继续熬着。

  一天天数着日子,终于熬过了一个月。

  但他自己却有些怯了,害怕自己年龄大,导致药效不足生不出儿子。

  又硬生生多扛了十天,直到把陈景恪给他开的药吃完,才和几个妾室同房。

  这可把那些饥渴已久的妾室高兴坏了,变着花样的讨好他。

  如此过了两个月,蓝玉都觉得自己身体扛不住了,见到女人心里就发憷。

  就当他准备,找陈景恪问问情况的时候,有两个妾室说天葵未至。

  作为过来人,他太清楚这是什么情况了。

  连忙找来了好几个郎中过来诊治,最终确定有喜了。

  可把蓝玉给高兴坏了,第一时间跑到祠堂给列祖列宗报喜。

  也没忘了向苍天还愿。

  蓝府上下自然也是喜气洋洋。

  没多久,此事就传扬开了。

  蓝大将军十多年毫无所得,年近五十突然两个妾室怀孕,自然成了新闻。

  谁见了都要上来道一声喜。

  关系好的,会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咋一次就得了俩啊?

  甚至还有一些不好听的流言蜚语产生。

  蓝玉的性子本就直,之前怕被人笑话,憋了几个月不敢透露风声。

  这次终于见了果,就再也忍不住,将秘法之事透漏了出去。

  还特别要求:“此乃机密,咱们关系好我才告诉你的,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

  结果吗,很快达官贵人圈子就都知道这事儿了。

  太孙伴读陈景恪手中有秘法,可以生儿子。

  这个消息成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一度超过了革新。

  对于生儿子这一点,大家持怀疑态度。

  但能让人生孩子这一点,应该是假不了。

  毕竟蓝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自从唯一的女儿蓝燕敏出生,至今十四年再无所出。

  吃了陈景恪的药,连续两个姬妾怀上。

  这是假不了的。

  别管这俩是不是儿子,能生就有希望啊。

  于是不少人都想求一下秘法,别管用不用得上,有备无患啊。

  然后陈景恪就发现,自己的人缘一瞬间就变好了。

  别管以前有没有关系,也别管之前是否有不和谐的地方,现在见了他一律都是笑脸相迎。

  客气的不得了。

  一时间让他都有些不能适应了。

  蓝玉那边他也抽空去看了,确实有两个姬妾怀孕了。

  一个姓孙的姬妾还属于高龄产妇,都快四十了。

  陈景恪特意叮嘱,找两个有经验的老妈子,随时伺候着。

  对于蓝玉的感激,他照单全收了。

  虽然生儿子是骗人的,但他能连续让两个姬妾怀上,离不开自己开的药和生蚝。

  至于这两个孩子里面有没有男丁,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但有男丁的概率应该不低。

  要两个都是女的,只能说蓝玉命中无子。

  话说回来,要是真有一个是男丁,自己这个神医的帽子戴的就更稳了。

  以后不管走到哪,碰到了谁,都得对自己客客气气的。

  当然,他也没忘了叮嘱蓝玉:

  “永昌侯,莫忘了誓言。”

  蓝玉表情无比的严肃:“陈伴读放心,蓝玉宁死不敢背弃誓言。”

  如果说一开始他还对誓言有所怀疑,那现在已经深信不疑了。

  不光自己遵守誓言,还严格约束家里的人,不可胡作非为。

  否则,一旦被发现,就别怪他不客气。

  现在蓝家可是权贵里,数得上号的仁善之家。

  陈景恪很是欣慰,蓝玉可以说是太子太孙一系最核心的力量,没有之一。

  之前还担心,这货嚣张跋扈总是惹事儿,到时候惹出大乱子就不好办了。

  结果软肋被自己给掐的死死的。

  最大的后顾之忧也解除了。

  这时,蓝玉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那个……陈伴读,秘药能不能再给我一些?”

  陈景恪看了看蓝玉有些发暗、疲惫的脸庞,严肃的道:

  “永昌侯,节制。”

  “有时过于强求,只会适得其反。”

  蓝玉羞愧的道:“谢陈伴读提醒,我知道了。”

  之后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军改方面的事情,陈景恪就告辞离开。

  蓝玉亲自送出大门外,直到他身影消失才高兴的返回。

  从蓝玉这里离开,陈景恪本想回家去看看。

  只是老远就看到,自家医馆门口排了老长的队。

  心中正疑惑,就见几个人一溜小跑,向着自家药铺而去。

  一边跑还一边说:“快去,那就是送子伴读家的药铺,我们赶紧去排队。”

  得,不用问了,陈景恪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对此他还能说什么,家也别回了,进宫吧。

  回到乾清宫偏殿,发现大家都聚在这里玩。

  朱元璋和马皇后也在。

  见到他回来,朱元璋先笑道:

  “送子伴读回来了?蓝玉那里情况如何?”

  引得众人哄然大笑。

  不过众人对他的态度完全不一样,知道真相的朱元璋几人,纯粹是调笑。

  不知道真相的众人,心里都多出了几分敬畏。

  毕竟,这是掌握了生男秘法的人啊。

  福清公主悄悄打量着陈景恪,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只是一双美眸里带着兴奋,脸颊又带着些害羞。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只能说道:

  “还行,两个姬妾有孕在身。”

  “运气不是太倒霉的话,应该能生个儿子吧。”

  朱元璋打趣的道:“要他真能生出儿子,你这送子伴读的名声就要坐实了。”

  “到时候大家求子,就不去拜送子娘娘,改成拜伱了。”

  马皇后补了一刀:“我觉得会有人将景恪雕像,做成配件带在身上。”

  “或者将他的画像贴在床头也不一定。”

  陈景恪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那种画面,忍不住一阵恶寒。

  他目标是未来有一天,能入住即将建立的圣贤庙,而不是出现在夫妻俩的床头。

  之后众人就闲聊起来。

  话题很容易就扯到了,陈景恪和福清公主身上。

  陈景恪倒是无所谓,老司机了还怕别人说?

  只是福清公主脸皮薄,被人一打趣就脸红的不敢抬头。

  不过众人也都知道分寸,只是略微打趣了几句,就放过了她。

  话题顺势就转到了子女婚姻上。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蓝玉的女儿今年十三,再过两年也该嫁人了。”

  “椿儿与她是同龄,你觉得他们两个如何?”

  马皇后点点头道:“蓝燕敏那丫头我知道,自小没了娘,蓝玉又常年在外打仗,比同龄人都要懂事的多。”

  “虽然学问方面有所欠缺,但持家肯定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说道:“女子要那么深的学问做什么,会持家,能相夫教子就好。”

  “此事先记下,改天咱和蓝玉说一说这件事。”

  他这么说,其实就是确定了这桩婚事。

  只要生辰八字之类的能合得来,这事儿就算是成了。

  马皇后也没有意见,蓝玉是太子太孙**的干将,朱椿是朱雄英核心圈子成员。

  相互联姻,能巩固自家大孙子的力量。

  其他人对此也早就见怪不怪,皇帝谈笑间就确定了权贵联姻之事,并不少见。

  大家更感兴趣的事,朱椿要是知道自己多了个媳妇,不知道会什么什么表情。

  反正大家是很开心,又多了一个打趣对象。

  朱元璋并没有在这里呆多久,很快就起身去往正殿处理政务。

  陈景恪也起身跟了过去,将自己准备研究形学的事情讲了一下。

  朱元璋点点头道:“原来这就是你的后手啊,这个手法不错。”

  “将不听话的踢了出去,让众人明白了你的重要性,还不会引起反感……可谓是一举多得。”

  “行,去做吧,咱同意了。”

  陈景恪感激的道:“谢陛下。”

  虽然获得了朱元璋的许可,但陈景恪并没有立即就行动。

  想研究形学,就需要更精准的长度测量工具才行。

  陈景恪要先制定一套工具。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等,全都弄了出来。

  顺便也把游标卡尺给弄了出来。

  前世曾出土过王莽时期的卡尺,这也是他被戏称为穿越者的原因之一。

  但卡尺和游标卡尺并不相同。

  陈景恪搞出来这个,是标准的游标卡尺。

  除了测量工具,他还将钢笔搞了出来。

  用毛笔写数学,还能勉强忍受。

  用这玩意儿作图,实在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

  陈景恪弄的这个钢笔,是蘸墨样式的。

  笔尖里面包裹的不是笔舌,而是一个开口的小容器。

  在墨水里面蘸一下,小容器里就会装满墨水。

  墨水顺着预留的缝隙,流到笔尖上,可以写出字。

  小容器里的墨用完了,再蘸一下就可以。

  还是比较方便的。

  至于长度单位,他没有采用前世的的公制,厘米、分米、米、千米什么的。

  而是从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里,抽出了一组比较合适的:

  厘、毫、分、寸、尺、丈等。

  全都是十进制,十厘等于一毫,十毫等于一分,以此类推。

  但对于里这个单位,陈景恪有点头疼了。

  明朝以一百八十丈为一里,不是十进制很不便于计算。

  想来想去,他心一横就将里的长度,扩大到两百丈。

  这样半里就是一百丈,也算是百进制了。

  当然,这个方法暂时只能在算学小圈子里用,等以后算学影响力扩大,再推广全国也不迟。

  将这一切都弄好,他才带着自己弄出来的工具,和编写的形学书,找到程一民。

  对于他的到来,程一民非常的惊喜:

  “陈伴读,你怎么来了。”

  眼睛却死死的盯着陈景恪手里拿着的包裹。

  陈景恪也没有吊胃口,直接将包裹打开:

  “看看这书怎么样,能不能吸引算学大家加入。”

  程一民激动的拿起那本形学书,翻开一看就先愣了一下。

  这上面的字,线条非常细,字形也很小。

  标准的蝇头小字。

  不像是用毛笔写的,到更像是用针写出来的。

  不过他并未着急发表看法,而是埋头看起书上的内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