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院东方馆的穹顶投下琥珀色的光影,十二扇彩绘玻璃将落日切割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阿尔伯特亲王的手指一张柚木书桌上无意识地敲打,一杯用中国红茶和英国牛奶煮出的奶茶散发着香甜的气味,水晶镜片后灰蓝瞳孔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面那个顶戴花翎俱全的大清二品高官。
“殿下,“白斯文用牛津腔的英语对眼前的英国配君说,“我想您应该已经读过那本《革命者书合集》了吧?您的密探也应该将这合集和最近的魔法热在伦敦掀起的巨大波澜都汇报给您了吧?“他的青缎袖子拂过波斯地毯,袖中滑出一本明黄色的折本,“这是我国的同德皇帝写给您的亲笔信,他去年年末刚刚上台,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给您和拿破仑三世写信,通报大清面临的窘境,并且寻求帮助。在这封信中,同德皇帝仔细描述了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非常可怕!“
亲王接过奕訢的亲笔信,打开一看,竟是用中英双语所写,端正的馆阁体书法和优美的英文花体字跃然纸上。和阿尔伯特亲王猜想的不一样,新任的大清皇帝并没有在他的信中阐述太平天国的暴行,反而用了极大的篇幅写他们如何平分土地,如何建设特区,如何发展工业。
“比起他们在中国国内的所为,我想拜上帝教,或者叫真约派在海外的所作所为,应该更值得您关注。”白斯文接着又从袖子里抽出一本封面上印着洪秀全画像的英文版《真约》,摆在了阿尔伯特亲王面前,“这是我的美国朋友布坎南先生上个星期送给我的,是由一个新到美国大使馆工作的秘书官从纽约带来的。”
他说的美国朋友布坎南就是美国驻英国的大使詹姆斯.布坎南,都是外国驻英国的使节,彼此之间有点交情也不足为奇。
“詹姆斯说,拜上帝教一开始只是在西海岸的华人矿工中传播,据说信了拜上帝教,就更容易挖到黄金。后来有一些在西海岸淘金的爱尔兰人也迷上了拜上帝教”
“爱尔兰人?”阿尔伯特亲王心里头“咯噔”一下。
在爱尔兰大饥荒这事儿上,他和维多利亚女王表现得可是相当“非人”的!
白斯文点点头,苦笑道:“拜上帝教可不仅有《真约》,还有《天堂论》和《天朝田亩制度》.您想想,那对从爱尔兰岛跑到美国的爱尔兰穷鬼该多么具有吸引力啊!如果我没有被人误导的话,如今爱尔兰的土地几乎全部都被英格兰的贵族地主,不,应该是诺曼贵族地主所占有!那些诺曼贵族地主可比我们八旗贵胄狠多了你们就不防着一点儿爱尔兰人反了?”
白斯文这一年半在大英博物院藏书馆真不是白待的——看看和他高谈阔论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他又那么好学,学到的东西能少?他当然知道了如今这个所谓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底色是什么了!
这个国家,归根结底就是诺曼征服者拥有的国家!不仅爱尔兰的土地都属于从英格兰打过去的诺曼贵族后裔,就连英格兰这边的土地,几乎也都被诺曼贵族的后裔们控制。
不过现在英格兰的诺曼贵族后裔已经把自己伪装成英格兰人了,但是在爱尔兰他们却没办法装——他们不能既装英格兰人又装爱尔兰人吧?况且,跑去爱尔兰作威作福的诺曼贵族都是圣公宗的信徒,而圣公宗本来就歧视天主教徒。他们连英格兰本地的天主教徒都歧视,何况爱尔兰的天主教徒?
所以这个爱尔兰啊,某种程度上就是埋在大英帝国体内的一颗炸弹!民族的、宗教的、阶级的,各种矛盾都凑在一起,要什么时候爆了,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还怎么维持?
另外,这年头欧洲造反家还特别喜欢搞暗杀特别爱杀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这个层次的人物!
而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中的“非人”表现,可就很有企图灭绝爱尔兰人的阴谋论的气息了。以大英帝国的强大实力,能没有救济爱尔兰佃户的粮食?
可惜这帮英格兰的“诺曼老爷”算漏了人家爱尔兰人还有美利坚可以润。一大批人润出去后,爱尔兰本土的粮食短缺就有所缓解,所以饿死的爱尔兰人完全没有达标,而跑去美国干苦力的爱尔兰人又一个个恨死了英国的“诺曼老爷”.现在他们又从美国得到真约派这个造反精神、造反理论都过分充足的**异端!
万一爱尔兰的候补饿殍们吸收了真约派的真理起来造大英帝国的反.阿尔伯特亲王的手指在柚木桌面上骤然停住!
“白公使,太平天国已经不是你们大清可以镇压下去的了!”阿尔伯特亲王眯着他的蓝眼睛,斟酌着说,“而且,我们现在还需要太平天国!”
这还关系到他自己的寿命.作为一个英国配王,剩下的六年时光真的太短暂了!
白斯文又将一份折本轻轻放在了那本英文版的《真约》封面,遮住了洪秀全的画像上:“这是同德皇帝可以给出的条件只能给到这么多了,再多是真没有了!如果您不想让太平天国统一中国,然后全力对外输出人口和拜上帝教,那就请支持大清吧!虽然支持大清不是什么赚钱的买卖,但是一旦没有了大清,那你们花在防备太平天国上的银子,可真就是个天文数字了,而且还不一定有效!”
阿尔伯特亲王拿起了白斯文的折本,展开看了起来
而白斯文的声音,则在他耳边萦绕:“殿下,您一定要快些做出决定啊,晚了大清兴许就没了!”
海参崴港的浮冰在三月末才开始消融,湘军大营的原木屋的墙角至今还有未曾融化的积雪。左宗棠摘下暖耳,听着帐外步兵们操练队列的踏步声和口令声——他麾下的一镇湘军和余万清麾下的一旅南洋新军可能是整个中国最训练有素的新军了,他们在宁波和上海时就接受了英法教官的严格训练。等他们移驻海参崴后,英法远征军的军官们,又花了大半年时间**这一万多中国劲旅。
到了如今,他们的步兵已经掌握了西方最先进的散兵线战术,炮兵也达到了英法同行的水准,甚至还训练了一个拥有五百名骑兵的骑兵营,练的也是法兰西的“骑兵洋操”,而且还学会了步、炮、骑混成协同的战术。
那可真是学到真本事了!
曾经在罗耀国门下学习《反经》和西洋兵法的亲兵统领韩玉林推门入内,带进一股裹着鱼腥味的寒风,手中捧着个已经被撕掉封条的木盒子。
“大帅,江南急递。“韩玉林压低声音,“洪天王已经归天,太平天国秘不发丧,罗吴王、冯南王、萧西王三巨头共治大事.吴王请您在海参崴易帜投太平!“
左宗棠大吃一惊,连忙接过书信,就着羊角灯展开信笺,罗耀国的笔迹跃然纸上,除了请他在海参崴举事,还许了他一个东北总督和佐天侯爵位,还答应给他一年二百万两的协饷。
“大帅,”韩玉林看见左宗棠似乎还在犹豫,又上前一步,低声说,“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保管不让大帅您难做,只要您一点头,您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功臣了!”
左宗棠知道自己的队伍一直被罗耀国的暗堂、大同会和洪大全掌控的真约派日本教区渗透,现在他就算想当大清忠臣,只怕底下人也不会答应的。
况且,这大清实在没有什么好忠的,就由着咸丰、同德两兄弟和曾国藩、李鸿章两师徒斗去吧,他左宗棠不陪着玩了。
想到这里,左宗棠深吸口气,重重点头:“吾与吴王早有约定,你放手去办吧!”
“得令!”韩玉林一拱手,便转身出去。
帐外忽起喧哗,十余名副将、参将未经通报直闯进来。湖南抚标出身的湘军悍将周凤山将镶金腰刀拍在案上:“朝廷要和罗刹国议和,要退出对俄战争,东北边境要以黑龙江为界,江北之地,尽数都要割给罗刹国,还要把咱们调去山东打咸丰和曾大帅!”
副将刘松山接着挥拳大呼:“朝廷只知内斗,心里早就没了天下,没了咱们.咱们多少都受过咸丰、曾帅恩惠,怎么能刀剑相向?不如反了!”
总领营务的王开化拈着胡须,一脸正色:“山东的那个咸丰据说是假的,真咸丰听说已经降了太平天国!看来这天下一定是太平天国的了。大帅,易帜吧!”
原木屋内的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左宗棠拿起一本黄色折子投入火中,看着它被火苗吞没:“这是同德帝的密旨,不仅要调咱们去山东,还要把咱们辛辛苦苦修起来的海参崴港交给法国人抵账!而且咱们的军饷也要停发.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
参将们盯着灰烬中未燃尽的“密旨”,帐内呼吸声陡然粗重。周凤山突然拔刀划破掌心,血珠坠入早就准备好的烈酒碗:“大帅,我周凤山只听大帅的!“
“没错,我们只听大帅的!”
众人齐声大喝,十五把腰刀次第出鞘,一滴滴鲜血染红了烈酒。左宗棠蘸血在一篇《讨虏檄文》上第一个写下“楚人左宗棠“几个大字,韩玉林立即捧出了罗耀国的令旨——黄绸上赫然写着“同讨胡虏,共建太平“!
“殿下,“白斯文用牛津腔的英语对眼前的英国配君说,“我想您应该已经读过那本《革命者书合集》了吧?您的密探也应该将这合集和最近的魔法热在伦敦掀起的巨大波澜都汇报给您了吧?“他的青缎袖子拂过波斯地毯,袖中滑出一本明黄色的折本,“这是我国的同德皇帝写给您的亲笔信,他去年年末刚刚上台,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就给您和拿破仑三世写信,通报大清面临的窘境,并且寻求帮助。在这封信中,同德皇帝仔细描述了太平天国的所作所为.非常可怕!“
亲王接过奕訢的亲笔信,打开一看,竟是用中英双语所写,端正的馆阁体书法和优美的英文花体字跃然纸上。和阿尔伯特亲王猜想的不一样,新任的大清皇帝并没有在他的信中阐述太平天国的暴行,反而用了极大的篇幅写他们如何平分土地,如何建设特区,如何发展工业。
“比起他们在中国国内的所为,我想拜上帝教,或者叫真约派在海外的所作所为,应该更值得您关注。”白斯文接着又从袖子里抽出一本封面上印着洪秀全画像的英文版《真约》,摆在了阿尔伯特亲王面前,“这是我的美国朋友布坎南先生上个星期送给我的,是由一个新到美国大使馆工作的秘书官从纽约带来的。”
他说的美国朋友布坎南就是美国驻英国的大使詹姆斯.布坎南,都是外国驻英国的使节,彼此之间有点交情也不足为奇。
“詹姆斯说,拜上帝教一开始只是在西海岸的华人矿工中传播,据说信了拜上帝教,就更容易挖到黄金。后来有一些在西海岸淘金的爱尔兰人也迷上了拜上帝教”
“爱尔兰人?”阿尔伯特亲王心里头“咯噔”一下。
在爱尔兰大饥荒这事儿上,他和维多利亚女王表现得可是相当“非人”的!
白斯文点点头,苦笑道:“拜上帝教可不仅有《真约》,还有《天堂论》和《天朝田亩制度》.您想想,那对从爱尔兰岛跑到美国的爱尔兰穷鬼该多么具有吸引力啊!如果我没有被人误导的话,如今爱尔兰的土地几乎全部都被英格兰的贵族地主,不,应该是诺曼贵族地主所占有!那些诺曼贵族地主可比我们八旗贵胄狠多了你们就不防着一点儿爱尔兰人反了?”
白斯文这一年半在大英博物院藏书馆真不是白待的——看看和他高谈阔论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他又那么好学,学到的东西能少?他当然知道了如今这个所谓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底色是什么了!
这个国家,归根结底就是诺曼征服者拥有的国家!不仅爱尔兰的土地都属于从英格兰打过去的诺曼贵族后裔,就连英格兰这边的土地,几乎也都被诺曼贵族的后裔们控制。
不过现在英格兰的诺曼贵族后裔已经把自己伪装成英格兰人了,但是在爱尔兰他们却没办法装——他们不能既装英格兰人又装爱尔兰人吧?况且,跑去爱尔兰作威作福的诺曼贵族都是圣公宗的信徒,而圣公宗本来就歧视天主教徒。他们连英格兰本地的天主教徒都歧视,何况爱尔兰的天主教徒?
所以这个爱尔兰啊,某种程度上就是埋在大英帝国体内的一颗炸弹!民族的、宗教的、阶级的,各种矛盾都凑在一起,要什么时候爆了,大英帝国的世界霸权还怎么维持?
另外,这年头欧洲造反家还特别喜欢搞暗杀特别爱杀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这个层次的人物!
而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中的“非人”表现,可就很有企图灭绝爱尔兰人的阴谋论的气息了。以大英帝国的强大实力,能没有救济爱尔兰佃户的粮食?
可惜这帮英格兰的“诺曼老爷”算漏了人家爱尔兰人还有美利坚可以润。一大批人润出去后,爱尔兰本土的粮食短缺就有所缓解,所以饿死的爱尔兰人完全没有达标,而跑去美国干苦力的爱尔兰人又一个个恨死了英国的“诺曼老爷”.现在他们又从美国得到真约派这个造反精神、造反理论都过分充足的**异端!
万一爱尔兰的候补饿殍们吸收了真约派的真理起来造大英帝国的反.阿尔伯特亲王的手指在柚木桌面上骤然停住!
“白公使,太平天国已经不是你们大清可以镇压下去的了!”阿尔伯特亲王眯着他的蓝眼睛,斟酌着说,“而且,我们现在还需要太平天国!”
这还关系到他自己的寿命.作为一个英国配王,剩下的六年时光真的太短暂了!
白斯文又将一份折本轻轻放在了那本英文版的《真约》封面,遮住了洪秀全的画像上:“这是同德皇帝可以给出的条件只能给到这么多了,再多是真没有了!如果您不想让太平天国统一中国,然后全力对外输出人口和拜上帝教,那就请支持大清吧!虽然支持大清不是什么赚钱的买卖,但是一旦没有了大清,那你们花在防备太平天国上的银子,可真就是个天文数字了,而且还不一定有效!”
阿尔伯特亲王拿起了白斯文的折本,展开看了起来
而白斯文的声音,则在他耳边萦绕:“殿下,您一定要快些做出决定啊,晚了大清兴许就没了!”
海参崴港的浮冰在三月末才开始消融,湘军大营的原木屋的墙角至今还有未曾融化的积雪。左宗棠摘下暖耳,听着帐外步兵们操练队列的踏步声和口令声——他麾下的一镇湘军和余万清麾下的一旅南洋新军可能是整个中国最训练有素的新军了,他们在宁波和上海时就接受了英法教官的严格训练。等他们移驻海参崴后,英法远征军的军官们,又花了大半年时间**这一万多中国劲旅。
到了如今,他们的步兵已经掌握了西方最先进的散兵线战术,炮兵也达到了英法同行的水准,甚至还训练了一个拥有五百名骑兵的骑兵营,练的也是法兰西的“骑兵洋操”,而且还学会了步、炮、骑混成协同的战术。
那可真是学到真本事了!
曾经在罗耀国门下学习《反经》和西洋兵法的亲兵统领韩玉林推门入内,带进一股裹着鱼腥味的寒风,手中捧着个已经被撕掉封条的木盒子。
“大帅,江南急递。“韩玉林压低声音,“洪天王已经归天,太平天国秘不发丧,罗吴王、冯南王、萧西王三巨头共治大事.吴王请您在海参崴易帜投太平!“
左宗棠大吃一惊,连忙接过书信,就着羊角灯展开信笺,罗耀国的笔迹跃然纸上,除了请他在海参崴举事,还许了他一个东北总督和佐天侯爵位,还答应给他一年二百万两的协饷。
“大帅,”韩玉林看见左宗棠似乎还在犹豫,又上前一步,低声说,“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保管不让大帅您难做,只要您一点头,您就是太平天国的开国功臣了!”
左宗棠知道自己的队伍一直被罗耀国的暗堂、大同会和洪大全掌控的真约派日本教区渗透,现在他就算想当大清忠臣,只怕底下人也不会答应的。
况且,这大清实在没有什么好忠的,就由着咸丰、同德两兄弟和曾国藩、李鸿章两师徒斗去吧,他左宗棠不陪着玩了。
想到这里,左宗棠深吸口气,重重点头:“吾与吴王早有约定,你放手去办吧!”
“得令!”韩玉林一拱手,便转身出去。
帐外忽起喧哗,十余名副将、参将未经通报直闯进来。湖南抚标出身的湘军悍将周凤山将镶金腰刀拍在案上:“朝廷要和罗刹国议和,要退出对俄战争,东北边境要以黑龙江为界,江北之地,尽数都要割给罗刹国,还要把咱们调去山东打咸丰和曾大帅!”
副将刘松山接着挥拳大呼:“朝廷只知内斗,心里早就没了天下,没了咱们.咱们多少都受过咸丰、曾帅恩惠,怎么能刀剑相向?不如反了!”
总领营务的王开化拈着胡须,一脸正色:“山东的那个咸丰据说是假的,真咸丰听说已经降了太平天国!看来这天下一定是太平天国的了。大帅,易帜吧!”
原木屋内的炭盆烧得噼啪作响。左宗棠拿起一本黄色折子投入火中,看着它被火苗吞没:“这是同德帝的密旨,不仅要调咱们去山东,还要把咱们辛辛苦苦修起来的海参崴港交给法国人抵账!而且咱们的军饷也要停发.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
参将们盯着灰烬中未燃尽的“密旨”,帐内呼吸声陡然粗重。周凤山突然拔刀划破掌心,血珠坠入早就准备好的烈酒碗:“大帅,我周凤山只听大帅的!“
“没错,我们只听大帅的!”
众人齐声大喝,十五把腰刀次第出鞘,一滴滴鲜血染红了烈酒。左宗棠蘸血在一篇《讨虏檄文》上第一个写下“楚人左宗棠“几个大字,韩玉林立即捧出了罗耀国的令旨——黄绸上赫然写着“同讨胡虏,共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