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婚和藩王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1-21 12:22:06 源网站:2k小说网
  朱敏澜恍然大悟,他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效果,怪不得自己这个当皇帝的爹故意这么干的,原来真正的用意在此啊!

  联想到刚才朱慎锥对他所说的以天下为棋盘,百官包括百姓为棋子的说法,朱敏澜心中豁然开朗,许多关键一下子就明白了许多。

  “接下来非但不能让东林党彻底垮台,还要适当的扶持才对?由此让朝堂包括地方保持新的平衡,但凡那一边势大就扶持势弱的同其对抗?不知孩儿理解的对否?”朱敏澜略有兴奋地问道。

  “哈哈,这话虽说的没问题,可做事却不能如此刻意,这种平衡手段可不是简简单单能做到的,天下官员都是聪明人,能通过科举考出来的哪个不是人杰?你能想到的,难不成他们就想不到?”

  见朱敏澜微皱眉头,朱慎锥点醒道:“手段虽好,平衡却也不差,可仅仅玩弄权谋并非正道。当年嘉靖皇帝就是其中高手,把整个天下玩于掌中,可最终又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为帝王者真正靠的不仅是手段,更不是权谋,而是眼光和魄力!只有后者才是最重要的,前者仅是术罢了,绝对不能因术而失去根本,这点你需要铭记在心。”

  朱敏澜凝神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虽说他现在还不能彻底理解朱慎锥的教诲,但也知晓了其中一些,以后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和对事物的理解加深再加上逐步接触政务后,会慢慢明白的。

  朱慎锥没有深入地继续再解释,现在多解释朱敏澜也不能彻底清楚,有些话点到为止,以后让他自己琢磨更好些。

  另外朱慎锥告诉朱敏澜,别看现在东林党的案子似乎已尘埃落定,可后续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个案子的不管是什么起因,也不管其中变化如何,而作为皇帝需要的根本是借此案达到目的,也就是完成朝堂的**结构调整,从而收回江南的掌控权,借此打压江南地方士绅集团,分化瓦解其内部,让朝廷彻底把触手伸到南方,从而完成政局的改变。

  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所在,至于其他都是次要的。而且现在朝堂上因为东林党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其他各党已在蠢蠢欲动了,所以保留东林党也是必要,接下来就是适当地拉拢东林党分裂后的内部各派为己所用,以其矛攻其盾,再借用其他各党所施加的压力来做最终一步,这才是朱慎锥的打算。

  说了一会儿关于东林党的事,朱慎锥把话题讲到了别处,问起了朱敏澜学业,考了他的功课内容,朱敏澜对答如流,让朱慎锥很是高兴。

  “对了,有一事不知你自己是如何想的。”

  “爹说的什么事?”朱敏澜不解问道。

  朱慎锥笑着道:“自然是你大婚的事,去年立你为太子时,朝中就有不少人提及此事,因为你当时年岁不足,被我以此理由暂推了,如今一年过去,算起来你也应当考虑此事了,你母后前几日也在同我说起此事,对于此事你自己怎么想的?”

  朱敏澜脸上微微一红,他虽是太子可同时也是少年,一个连十八岁都没到的少年在后世只不过是一个高中生的年龄,现在自己老爹居然当着他的面提及自己的婚事,自然是有些不好意思的。

  不过少年人的心情虽有些尴尬,但心中也是有些向往,毕竟哪个少年男子心里对这种事没半点想法的?而且作为太子的他很清楚自己是国家的储君,既然是储君大婚一步是必要要走的,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义务。

  “这……这件事孩儿听爹的安排。”朱敏澜微微低下头轻声回答道。

  瞧他这副模样,朱慎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越笑这小子的脸越红,看得着实有趣。

  “既然你不反对,此事我和你母后帮你安排,你小子就安心等着大婚吧,等大婚后你也就**了,到时候帮着我处理一些政务,锻炼锻炼。对了,还有一事你也准备一下,过不久武学就会正式成立,我大明皇室从你起,无论太子或者皇子必须全入武学,毕业后再进军中任军职,你身为太子不可能去边军,但京师的新军是需要担任实职的,至于能在军中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军中条例可不讲人情,你这个太子不会有半点优待,到时候可别丢了你老子的脸面!”

  “是!儿臣遵旨,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朱敏澜起身郑重回答,神色非但没有半点紧张反而欲欲跃试,而且他特意还用了儿臣和父皇的称呼,以表示心中坚决的态度。

  聊完后,朱敏澜起身告辞,等朱敏澜走后,朱慎锥没有继续看没处理完的奏折,而是凝神细想了起来。

  今天和太子说的这些话固然是朱慎锥的心里话,也是言传身教教导太子。不过朱慎锥没有把全盘计划都告诉太子,毕竟太子还太年轻,有些事现在说的过早非但他不会明白,甚至还会影响他的判断,所以朱慎锥只说了一部分。

  另外一部分就是朱慎锥除了针对东林党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布局,这个布局就是对浙党、楚党包括齐党各派的,而且这个布局已经在实施过程中了,现在随着东林党出事后,其他各党都兴奋莫名,摩拳擦掌意图在解决东林党问题上崭露头角,以此捞取更多的**资本和好处。

  可朱慎锥绝对不会让他们如意,现在他表面上视而不见,甚至暗中推波助澜那是因为东林党的事还没解决,对于东林党内部的分化瓦解也在进行过程中。在东林党还没有彻底被收复或者说为己所用的情况下,朱慎锥任凭其他各党暗中下手,而他们的作为也能更好推动自己对南方的格局调整,掌控南方推行政策,这是非常有利的。

  比如矿山和税收的问题,这一次借机会就能解决很大部分,随着东林党出事后,许多隐藏在冰山之下的东西都会逐步浮出水面,而恰恰也成了其他各党用来打击东林党的借口。

  顺势为之,正好处置这些问题,所产生的阻力也会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其他各党那边。而这些人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说起来和东林党的那些**是一丘之貉,只不过他们之前被东林党压的死死的,看着好处捞不到罢了,现在有了机会怎么会错过呢?

  等到这些人作为马前卒冲锋陷阵,解决了大部分矛盾后就轮到朱慎锥出手了。朱慎锥后续的杀手锏早就准备好了,这些人**下面的一堆屎不比东林党的少,许多罪证已捏在了朱慎锥的手里。

  到时候朱慎锥也不用自己出面,直接挑动东林党内部的人,他们巴不得借这个机会报复呢,等到狗咬狗一嘴毛后,朱慎锥再出面收拾残局,最终的赢家是谁就很明了。

  等一切最终结束,朝堂各派的都没讨到好处,而朱慎锥也能实现对政局的清洗和对地方的控制力。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大明的藩王问题,由于朱慎锥上位的特殊性,大明藩王中对朱慎锥有非议者不在少数,虽然朱慎锥拉拢了大部分中下级宗室,还收复了诸如晋王、秦王等在内的老牌藩王,可其他藩王,尤其是福王、潞王、唐王这几位由于同万历一脉相近,对于朱慎锥当皇帝的正统性一直有着异议,虽然没有正式反对,可心中却很是不满。

  这几个王爷都不是善茬,其中小福王朱由崧在原本历史上就是南明的弘光帝,潞王朱常淓在朱由崧被俘后自称监国,后投降大清。

  唐王朱聿键就是所谓的隆武帝,抗清失败后被俘身死,除去他们之外还有鲁王和桂王,鲁王朱以海志大才疏和朱常淓、朱聿键争夺权利,导致内乱。桂王朱由榔是一个悲情人物,在福王、潞王、唐王等陆续失败后登基为永历帝,最终被背叛的吴三桂用弓弦勒死,死后南明彻底灭亡。

  这些藩王中,朱慎锥仅对唐王朱聿键有几分好感,毕竟唐王是宗室亲王中极为罕见的明白人,不仅心怀天下,还颇有能力,如果他能早一点替代小福王为帝的话,或许南明还能和大清相抗,守住半壁江山。可惜当他上位的时候,南明已不成了,丢掉了长江天险和诸多军队的朱聿键只能苦苦支撑,再加上郑芝龙的出卖,朱聿键虽有力挽狂澜之心,却没回天之力,最终兵败身死。

  至于朱由榔虽让人惋惜,可他的能力却远不如朱聿键,所以只是一个悲切人物罢了。可不管怎么说,这些藩王对于朱慎锥而言都是潜在的威胁,他们的存在不利于朱慎锥对大明的统治,尤其是能力越大越让其防备,再加上这些藩王在地方的势力庞大,虽不像朱元璋时期藩王掌控兵权有军事上的威胁,可他们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威胁,而且多年的土地兼并和财富积累,也是导致国家不稳定的因素。

  朱慎锥虽然拉拢宗室,却没想过要继续和以前大明的政策一样真正善待宗室,大明历代皇帝对宗室的防备是很深的,作为宗室出身的朱慎锥深有体会。而当他坐上皇帝之位后,对于宗室的态度自然也会以身份的改变而改变,对普通宗室他自然可以善待,可对这些藩王宗室却防备的紧,一直以来朱慎锥都打算彻底解决宗室的问题,以改变目前大明宗室的赡养政策,这其实历代大明皇帝都在做,可因为宗室的问题不是那么好解决,只能修修改改做了些皮毛罢了。

  按照朱慎锥的打算,是逐步放开普通宗室尤其是中下级宗室的限制,再加上他对爵位继承制度的改变让诸多的宗室脱离宗室身份,以普通百姓身份完成这个变化。

  在普通宗室来看,这种变化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中下级的宗室生活一直困苦,再加上宗室的限制太过严厉,他们很难生活下去。假如放开了这个限制,对他们而言是求之不得的,当然也有部分人贪慕宗室的身份就算吃不饱也不肯,这个也无所谓,反正这种事要一步步来,短时间内急不得,只要先定出规矩罢了。

  但对高级宗室,尤其是亲王、郡王等来说就不同了,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自己身份的。可大明的藩王实封制度虽在朱棣时期进行了改变,却没改得彻底,亲王、郡王在地方的势力依旧强大,除去没有军队不能擅离封地外,在城中的权利几乎和皇帝没区别。而且多年的荣华富贵和宗室限制让其养成了挥霍无度纸醉金迷的生活态度,这些人对国家没半点益处,反而是个累赘和麻烦。

  不过朱慎锥要解决这些问题哪里这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闹出麻烦可不是小事。再者,亲王和郡王虽没实权却身份贵重,如果皇帝要出手对付这些人,他们奋起反抗也会导致恶劣后果。

  因为这些顾虑,朱慎锥一直考虑着缓缓图之,并琢磨着周全计划。可这一次东林党出事却让他有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审问袁崇煜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那就是除了袁崇煜外还有一人潜入了大明,这个人居然是当年介休范家范永斗的孙子范毓馪。

  根据袁崇煜的交代,范毓馪几乎是和自己差不多时间进入大明的,不过范毓馪没有从**通过海路进入大明,而是从蒙古绕道,假扮行商进入的大明。

  范毓馪在大明所做的事也和袁崇煜不一样,袁崇煜拉拢江南官员以搞走私为大清获得资源,同时联合江南官员包括地方士绅和大明中枢对立为目的。

  范毓馪却是盯上了大明的宗室,尤其是那些和万历一脉相近的几支宗室,比如福王、潞王等,虽然袁崇煜不清楚范毓馪究竟在大明做了什么,可他对于范毓馪还是很熟悉的,知道范毓馪这个年轻人比他祖父范永斗更为狡诈,行事也更大胆毒辣,既然他来了大明,恐怕早就暗中和这些王爷联系上了,并暗中开始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