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九百四十九章 军方代表

小说:苟在明末当宗室 作者:夜深 更新时间:2025-02-10 12:13:15 源网站:2k小说网
  见王晋武神色迟疑,朱慎锥开口问道:“我朝自土木堡之变后,朝中勋贵中坚几乎一扫而空,蒙古人入关京师危在旦夕,于少保临危受命,以兵部尚书之职临时接手朝政,这才力挽狂澜,保住大明天下。”

  “于少保为国志诚,对朝廷忠心耿耿,正是因为有他在,我大明才能在如此巨变得以延续,要不然恐怕当时大明就亡了。”说到这,朱慎锥长叹一声,于谦于少保之事大明没人不知道的,虽然土木堡一事发生太过蹊跷,最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后人说法不一,可不管怎么说,在当时情况下于谦对国家的确有功,也正是因为他的挺身而出,这才稳住了政局。

  “于少保当时以文臣掌控军政,虽事出急迫,但也算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在朕看来于少保当年的做法除去公心外,恐怕也有几分私心,正是因为他的缘故,这才导致了之后大明朝堂格局之大变。”

  “陛下的意思是……文武之争?”

  朱慎锥点点头:“于少保以兵部尚书之职收拢军权,而当时五军都督府因勋贵中坚大部分亡于土木堡,剩余者虽保得性命,却吓破了胆子不堪重用。为守京师,在这种情况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授命于少保便宜行事,这才能力挽狂澜,可于少保虽忠心于大明,但他毕竟也是文臣,作为文臣,文武之别不可避免,以其身份趁此机会削弱五军都督府职权,改其职为文臣掌控,这也是难免的。”

  “不管于少保当年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许他只是打算压制武将一头,从而转为以文驭武,可实际上自英宗朝之后,我大明武臣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五军都督府职权被兵部占去大半,再加上勋贵中一直没有什么人才,时间越久,这文官的地位越高,武将的地位也就越低,最终导致文贵武**的结果。”

  朱慎锥这番话让王晋武无话可说,作为武将中的代表他太了解这个情况了,在之前大明文贵武**的情况已到了无法描述的地步,一个堂堂三品高级武将,面对一个区区七品文官**地位根本不对等,哪怕文官的级别再低,面对武将也高人一头,动不动就当面训斥,甚至羞辱之举更是寻常。

  而武将也是如此,就如被打断了脊梁骨的狗一般,见到文官就摇尾乞好,犹如看见主人一般。如此一来,大明的军队还能有什么用处?而且军队中往往会安插文官职务,别看这些文官职务不高品级又低,可偏偏作为一军主将的武将居然要听对方的安排。

  如果这文官懂些军事还好,至少不会乱插手乱指挥,可一旦只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货色,那么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什么仗?

  当年努尔哈赤刚刚崛起,万历皇帝派兵征讨,萨尔浒一战的结局不就是如此么?如此大战不信武将,反而用文官作为三军统帅,而当时统帅大军的是杨镐,杨镐此人虽是兵部侍郎,也曾经历过**战争算得上朝中“知兵”之臣,可他在军事的能力却只是普通而已,而且杨镐性格骄横自大,根本看不起努尔哈赤,去了辽东后自以为是,作战指挥一塌糊涂,还不注意保密,导致军队还没开拔他的作战计划就被努尔哈赤知道的一清二楚。

  在这种情况下,杨镐率领的军队不败还有天理?而杨镐之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官领兵作战的缘故。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正是如此,萨尔浒之战的惨败这才导致了大明在辽东的主要军力损失惨重,从而使得努尔哈赤的后金就此崛起。

  之前说过,文官领军是未来的趋势,可这所谓的文官领军指的仅仅只是文官治军和掌控军队的部分实权,而不是让文官去带兵去打仗。这是完全两个概念,一旦所有军权全部归于文官掌控,就连战场指挥权也落到文官手里的话,那么这对国家绝对不是好事,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后世所谓的文官领军主要负责对军队从最高层的掌控,再包括后勤、军械、基建各方面。此外文官还负责控制对战争的发动与否,作为决定战争是否要打还是不打的大方向政策等等。

  而在这些情况之外,实际战争指挥依旧是以武将来负责的,其中就包括总参议府(总参谋部)和各级将领。也就是说文官决定打还是不打,武将负责如何作战,这才是真正的文官领军。

  这种情况直到朱慎锥入京后才有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个改变朱慎锥才能一方面在长城抵御住外敌侵犯,另一方面用国内的军队围剿流寇,最终解决了近十年的流寇之患。

  但这还远远不够,提升武将**地位迫在眉睫,如果现在不做这件事,恐怕过个十年或者数十年,随着朱慎锥的逐渐年迈老去,或者新帝登基后,文贵武**的情况依旧会继续出现,而到那时候如果再没朱慎锥这样的强势人物出现,大明不可避免地会继续滑下深渊,最终覆灭。

  **的关键在于平衡,治国和治军也是如此。让王晋武入内阁的主要原因就是这,只有未来内阁成员中必须有军方的代表,能够在内阁和朝堂有一席之地,那么这种情况才会彻底扭转,并成为制度延续下去。

  王晋武默默想了片刻,正色对朱慎锥道:“臣明白了,既然陛下让臣入阁,那么臣就入阁。”

  “好!”朱慎锥见他懂了自己的意思很是高兴,笑着点头道:“你回去准备一下,过几日就去内阁上任,等到了内阁后多听少说,政务上自有首辅同其他阁老处置,但凡是牵涉到军事方面的,该如何就该如何,你可明白?”

  “臣明白,臣定不负陛下期望。”王晋武正色回道。

  在乾清宫说完了事,朱慎锥就摆手让王晋武回去了,离开乾清宫后,王晋武迈步出了皇宫,哪里都没去径直就回了自己的府邸。

  到了家中,妻子孙氏得知王晋武回来了,从后宅迎了出来。

  “你怎么出来了?这身子不便就在屋里歇着呗。”见妻子挺着个大肚子,王晋武连忙上前搀扶着,扶着她坐了下来。

  “老爷难得回来,我总得来迎一迎,我这身子无妨,都生了三个孩子的人了,早就习惯了。”孙氏笑盈盈地说道。她和王晋武已有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在又怀了一胎,看这肚子过不了三个月应该就能生了。

  “就算这样也得注意,这天刚回暖可依旧冷着呢,你身子不便万一磕着了可怎么办?”王晋武忍不住对妻子埋怨道,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直到如今王晋武都没纳妾,只有一个正妻。

  孙氏倒是和王晋武提过几回,说什么现在老爷已是爵爷,大明的顶级勋贵,家里就她一个正妻有些不妥,劝王晋武纳妾,也好自己不便的时候身边有多几个陪伴的人。不过这都让王晋武给拒绝了,王晋武一方面没这个想法,第二方面他也忙得很,平日经常都在军中,,每月回府的日子没几日,哪里有这个念头。

  听着丈夫的埋怨,孙氏心中很是甜蜜,别看王晋武一介武夫大大咧咧,可他对老婆却是真的好,这点孙氏深有体会。

  “我晓得了,以后老爷回来我就在后院等您。”孙氏笑着回道,接着有些好奇地问王晋武今日怎么回府了?这不年不节也不是休沐的日子,按理说王晋武应该在军营中才对,像这样突然回府的情况很是少见呢。

  “陛下今日召我进宫。”王晋武淡淡说道,端起仆人送来的茶水喝了口,对妻子问:“你知陛下让我进宫为何么?”

  “这个我怎么知道?我就是一个妇女,国家大事从不关心,你要问我可算问错人了。”孙氏笑着道,不过她神色中同样带着好奇,皇帝召见王晋武?难不成要用兵打仗了?听说辽东那边皇太极死了,换了个娃娃的伪帝上台,大明是打算趁此机会出兵辽东,一举解决建奴?

  王晋武叹了口气,正当孙氏以为他会说什么的时候,王晋武却告诉了她一个从未想过的答案。

  “什么?老爷您莫非在说笑不成?”

  “这等大事我能说笑?”王晋武见孙氏诧异莫名,苦笑道:“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事,陛下召我入宫是打算让我入内阁当阁老,而且正式任命恐怕就在这几日了……。”

  “当阁老,可老爷您是武将勋贵啊!如何能当阁老?”

  “我也是这样和陛下说的,可你知陛下是如何讲的?”

  “陛下如何讲?”孙氏好奇追问。

  王晋武当即就把朱慎锥对他说的那番话告诉了孙氏,孙氏听完后若有所思,似乎明白了什么。

  “陛下用意深远,我大明文贵武**的确是要扭转一二了,让老爷入阁是着好棋,一旦老爷当了阁老,老爷作为军方大将在内阁占据一席之地,武将地位必然提升,虽达不到开国之初武将格局,但改变目前情况却是能做到的……。”孙氏说到这迟疑了下,继续道:“可如此一来,老爷就成了众矢之的,以武将入阁老爷算是第一人了,而且老爷和陛下的关系又有所不同,我怕就怕到时候朝中针对老爷的人会做些事出来,朝堂不比军中,那些读书人心狠手黑,老爷您不可不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