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见朱慎锥没有生气,一颗悬着的心也算放了下来。
郑鸿逵说的都是事实,目前山东水师的确不具备远航的可能,主要是因为船只的原因再加水师的实际情况。此外还有一点郑鸿逵没说,那就是南海贸易目前掌控在他大哥郑芝龙的手里,一旦山东水师介入南海贸易,那么必然会和郑芝龙产生利益冲突。
虽然郑鸿逵和郑芝龙不一样,他对朝廷更为忠心,也更希望能为大明多做点事。可他和郑芝龙毕竟是亲兄弟,如果皇帝逼迫自己开拓南海业务,郑鸿逵势必会在这件事上和郑芝龙产生矛盾,作为曾经郑氏海盗集团的一员,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大哥了,别看郑芝龙眼下已是大明的高级官员,可他骨子里依旧是当年当海盗的那套,对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极其看重,根本不允许别人染指。
哪怕是亲兄弟,郑芝龙也一样防范,而且郑鸿逵更清楚南海对郑芝龙的重要性。
要知道郑芝龙被招安后依旧拥有庞大的水师和能征善战的部下,这些军队名义上是大明的军队,可实际上和他的私军没太多区别。
而且当初招安时朝廷对郑芝龙有过限制,只允许他保留一部分水师和陆战部队,这个规模并不大,朝廷这些年也是按照当初招安谈好的安置条件来下拨军饷的,但大明的军饷下拨从来不是足额,别说郑芝龙区区一个受招安的海盗了,就算是作为国家军事屏障的九边将士,军饷也经常时有时无呢。
连九边的将士都拿不到足额的军饷,何谈区区一个郑芝龙?
所以自招安后,郑芝龙要靠朝廷拨款维持他的水师和军队开支根本就不可能,朝廷拨下来的那些银子少的可怜,甚至还经常拖欠,郑芝龙手上没银子怎么养这些人?如果没了这些人,他又怎么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军队控制力?
所以郑芝龙必须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弄银子,而作为掌控南海的海盗扛把子,郑芝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继续通过南海这个聚宝盆来维持军费开支。怎么干?郑鸿逵太清楚了,无非就是干当年的老本行,以武力控制南海对来往的船只收取买路费,此外再私下对南海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获取大量财源,甚至在有时候还偷偷摸摸干过海上打家劫舍的勾当,要不然郑芝龙能这么滋润?
当然了,这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这可是郑芝龙集团内部的秘密,而且这个买卖和福建甚至广东当地的士绅集团也有不少关联,早就形成一个共同利益团体了,其中的利益远不是常人能估计,真要计算起来得吓死人。
郑鸿逵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现在的他已经离开郑氏集团了,更不想去掺和南海那边的事,可双方的血脉联系和渊源却是斩不断的。而且他心里也知道郑芝龙这么干是在朝廷眼皮子底下玩火,这种东西根本拿不到台面上来,一旦山东水师南下,许多秘密就瞒不住了,郑鸿逵不希望自己兄长因为此事和朝廷闹翻,他只能用其他理由来解释目前山东水师不能南下的缘故,当然他这些理由也是实实在在的。
在郑鸿逵来看,大明要解决海船远航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目前大明造船技术的缺陷和其他实际情况受到制约,再加辽东的建奴还没解决,山东水师目前只能顾及北方而不能立即南下。
要解决这些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三五年,也许十来年,甚至更久。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几年前的大明,目前大明已有中兴之相,大明的财政也不断好转,等到大明能够完全负担起福建水师军费开支的话,或许这个情况就会改变。
所以郑鸿逵没提及此事,这是他的私心,而且作为兄弟郑鸿逵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但郑鸿逵却不知道朱慎锥早就知道了郑芝龙私下干的那些事,他刻意隐瞒的这些秘密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心中暗叹一声,朱慎锥对郑鸿逵略有些失望,虽然郑鸿逵对大明忠心,可他毕竟是郑芝龙的亲兄弟,手足情深为其兄遮掩一二也是人之常情,从情理来说并不算为过,而且除去这件事外,郑鸿逵并没其他问题。
可仅仅如此,朱慎锥就更坚定了解决郑芝龙的想法,而且他也为自己之前没有莽撞行事略有庆幸。亏得他沉住了气,没立即向郑芝龙动手,而是开始布局稳扎稳打,一旦做的过激,逼得郑芝龙反叛问题就棘手了。
而且这一次让郑鸿逵来京也是试探对方的态度,现在郑鸿逵的回答也让朱慎锥下了另一个决心。
对此朱慎锥转而询问起目前大明海船的制造情况,并且很好奇地问西方战船和大明战船的区别和利弊。
对于这些问题,郑鸿逵进行了回答,他从东西方造船技术,和双方战船的差距来逐一解释,尤其是告诉朱慎锥,大明水师虽然战斗力不弱,规模也算不错,可仅仅以战船而言却远不如西方,尤其是西方的大帆船不仅能够远航,还拥有极强战斗力,有些西方战船光一艘战船体积就是大明战船的几倍甚至更多,另外对方战船拥有的火力也不是大明战船能比。
大明战船一般只拥有两到三门火炮,大些的主力战船无非也就四五门火炮的规模,而西方战船仅仅一条盖伦船就有两层以上的甲板,拥有三十六门甚至更多的火炮,海上作战对方几艘战舰百炮齐发,威力强大,相等情况下大明战船根本不是对手。
一直以来,大明的战船和西方战船进行海战靠的是以战舰的数量和靠近火攻、跳帮肉搏等战术进行,这样的战术使用有着极大限制,而且需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旦对方早有准备,这就很难打了。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大明战船已远远落后于西方战船,这技术上的差距不是靠船的数量和勇猛血性就能弥补的,郑鸿逵认为要改变这个情况必须想办法学习西方战船技术建造大明更先进的战舰,如此才有抗衡和远航的可能。
“郑卿有大才啊!居然对欧罗巴各国的海上战船如此了解。”朱慎锥感慨道。
“回陛下,臣只是当年在海上和这些红毛鬼打过交道,知晓一二罢了,容不得陛下如此夸赞。”郑鸿逵很是谦虚地回答道。
“不!”朱慎锥摇头道:“我大明虽是天朝上国,可西方欧罗巴也并非泛泛,他们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足以见其不凡之处,别的暂且不说,仅仅在大海上拥有的实力就不是我大明能比。”
“前些时日,欧罗巴有瑞典、波兰两国派出外交使者前来大明,朕见了对方一面,并接下了对方的国书,对其也做了些了解。欧罗巴虽各国林立,战乱不休,可其各国国力并不算弱,何况海外来使,说起来也是件幸事,故此朕答应了对方同大明外交的需求,并打算和这两国互派使者进行沟通。”
“还有此事?”听到这话,郑鸿逵颇为惊讶,阿道夫到京师的这件事他在山东自然是不清楚的,而且这件事大明朝廷也没大肆宣传,就如同普通属国使者觐见没什么区别。
朱慎锥见郑鸿逵好奇,当即就仔细和他说了说这件事,等听完后郑鸿逵连忙向朱慎锥道贺,说什么外使不远万里来拜,这岂不是万国来朝么?而且欧罗巴使者来到大明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也正是如今大明在朱慎锥手中中兴,才有这样的气象啊!
听着这些不怎么样的马屁话,朱慎锥哈哈大笑起来,摆手客气了一番,接着就说道了接下来互派使者的安排。
目前在朱慎锥的授意下,礼部和鸿胪寺已和阿道夫谈妥了,接受了对方外交需求,准备同瑞典和波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这个外交关系的建立只是谈好了意向,接下来需要大明这边派正式的使者去一趟欧罗巴,觐见瑞典和波兰两国的国王,进行国书交换后才能正式确定。
所以接下来大明会派一个使团去欧罗巴处置此事,等使团出使后完成任务,大明和瑞典、波兰三国会在各自的首都设置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便于后期的外交交流。
而现在这个外交使团的派遣人员和组建安排还在进行中,要知道从大明前往欧罗巴何止万里?而且这一路风险很大,生死难料,再加上仅仅来回就至少需要近两年时间,如果是驻派当地的外交官员恐怕此去什么时候能回到大明还不得知呢,能够愿意去,并胜任者寥寥无几,再加上其他一些情况,更不是马上就能组建完成的。
说着这件事,朱慎锥不由得叹声摇了摇头,而当他望向郑鸿逵时突然发问道:“郑卿善于海上,又同欧罗巴人打过交道,眼下使团正缺一员副使,负责一路的安全和军事方面的任务,朕有意让郑卿担负此重任,你意如何?”
“啊!”郑鸿逵根本就没想到说着说着居然扯到自己身上去了?怎么突然让他来担任副使去欧罗巴?根本就没准备的郑鸿逵瞬间就傻了眼。
郑鸿逵说的都是事实,目前山东水师的确不具备远航的可能,主要是因为船只的原因再加水师的实际情况。此外还有一点郑鸿逵没说,那就是南海贸易目前掌控在他大哥郑芝龙的手里,一旦山东水师介入南海贸易,那么必然会和郑芝龙产生利益冲突。
虽然郑鸿逵和郑芝龙不一样,他对朝廷更为忠心,也更希望能为大明多做点事。可他和郑芝龙毕竟是亲兄弟,如果皇帝逼迫自己开拓南海业务,郑鸿逵势必会在这件事上和郑芝龙产生矛盾,作为曾经郑氏海盗集团的一员,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大哥了,别看郑芝龙眼下已是大明的高级官员,可他骨子里依旧是当年当海盗的那套,对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极其看重,根本不允许别人染指。
哪怕是亲兄弟,郑芝龙也一样防范,而且郑鸿逵更清楚南海对郑芝龙的重要性。
要知道郑芝龙被招安后依旧拥有庞大的水师和能征善战的部下,这些军队名义上是大明的军队,可实际上和他的私军没太多区别。
而且当初招安时朝廷对郑芝龙有过限制,只允许他保留一部分水师和陆战部队,这个规模并不大,朝廷这些年也是按照当初招安谈好的安置条件来下拨军饷的,但大明的军饷下拨从来不是足额,别说郑芝龙区区一个受招安的海盗了,就算是作为国家军事屏障的九边将士,军饷也经常时有时无呢。
连九边的将士都拿不到足额的军饷,何谈区区一个郑芝龙?
所以自招安后,郑芝龙要靠朝廷拨款维持他的水师和军队开支根本就不可能,朝廷拨下来的那些银子少的可怜,甚至还经常拖欠,郑芝龙手上没银子怎么养这些人?如果没了这些人,他又怎么保证自己的地位和军队控制力?
所以郑芝龙必须要从其他方面想办法弄银子,而作为掌控南海的海盗扛把子,郑芝龙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继续通过南海这个聚宝盆来维持军费开支。怎么干?郑鸿逵太清楚了,无非就是干当年的老本行,以武力控制南海对来往的船只收取买路费,此外再私下对南海进行大规模的走私贸易,获取大量财源,甚至在有时候还偷偷摸摸干过海上打家劫舍的勾当,要不然郑芝龙能这么滋润?
当然了,这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这可是郑芝龙集团内部的秘密,而且这个买卖和福建甚至广东当地的士绅集团也有不少关联,早就形成一个共同利益团体了,其中的利益远不是常人能估计,真要计算起来得吓死人。
郑鸿逵虽然对朝廷忠心耿耿,现在的他已经离开郑氏集团了,更不想去掺和南海那边的事,可双方的血脉联系和渊源却是斩不断的。而且他心里也知道郑芝龙这么干是在朝廷眼皮子底下玩火,这种东西根本拿不到台面上来,一旦山东水师南下,许多秘密就瞒不住了,郑鸿逵不希望自己兄长因为此事和朝廷闹翻,他只能用其他理由来解释目前山东水师不能南下的缘故,当然他这些理由也是实实在在的。
在郑鸿逵来看,大明要解决海船远航问题可不是那么简单,目前大明造船技术的缺陷和其他实际情况受到制约,再加辽东的建奴还没解决,山东水师目前只能顾及北方而不能立即南下。
要解决这些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三五年,也许十来年,甚至更久。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几年前的大明,目前大明已有中兴之相,大明的财政也不断好转,等到大明能够完全负担起福建水师军费开支的话,或许这个情况就会改变。
所以郑鸿逵没提及此事,这是他的私心,而且作为兄弟郑鸿逵这么做也是情有可原。但郑鸿逵却不知道朱慎锥早就知道了郑芝龙私下干的那些事,他刻意隐瞒的这些秘密只是一个笑话罢了。
心中暗叹一声,朱慎锥对郑鸿逵略有些失望,虽然郑鸿逵对大明忠心,可他毕竟是郑芝龙的亲兄弟,手足情深为其兄遮掩一二也是人之常情,从情理来说并不算为过,而且除去这件事外,郑鸿逵并没其他问题。
可仅仅如此,朱慎锥就更坚定了解决郑芝龙的想法,而且他也为自己之前没有莽撞行事略有庆幸。亏得他沉住了气,没立即向郑芝龙动手,而是开始布局稳扎稳打,一旦做的过激,逼得郑芝龙反叛问题就棘手了。
而且这一次让郑鸿逵来京也是试探对方的态度,现在郑鸿逵的回答也让朱慎锥下了另一个决心。
对此朱慎锥转而询问起目前大明海船的制造情况,并且很好奇地问西方战船和大明战船的区别和利弊。
对于这些问题,郑鸿逵进行了回答,他从东西方造船技术,和双方战船的差距来逐一解释,尤其是告诉朱慎锥,大明水师虽然战斗力不弱,规模也算不错,可仅仅以战船而言却远不如西方,尤其是西方的大帆船不仅能够远航,还拥有极强战斗力,有些西方战船光一艘战船体积就是大明战船的几倍甚至更多,另外对方战船拥有的火力也不是大明战船能比。
大明战船一般只拥有两到三门火炮,大些的主力战船无非也就四五门火炮的规模,而西方战船仅仅一条盖伦船就有两层以上的甲板,拥有三十六门甚至更多的火炮,海上作战对方几艘战舰百炮齐发,威力强大,相等情况下大明战船根本不是对手。
一直以来,大明的战船和西方战船进行海战靠的是以战舰的数量和靠近火攻、跳帮肉搏等战术进行,这样的战术使用有着极大限制,而且需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一旦对方早有准备,这就很难打了。
所以从各方面来看,大明战船已远远落后于西方战船,这技术上的差距不是靠船的数量和勇猛血性就能弥补的,郑鸿逵认为要改变这个情况必须想办法学习西方战船技术建造大明更先进的战舰,如此才有抗衡和远航的可能。
“郑卿有大才啊!居然对欧罗巴各国的海上战船如此了解。”朱慎锥感慨道。
“回陛下,臣只是当年在海上和这些红毛鬼打过交道,知晓一二罢了,容不得陛下如此夸赞。”郑鸿逵很是谦虚地回答道。
“不!”朱慎锥摇头道:“我大明虽是天朝上国,可西方欧罗巴也并非泛泛,他们能不远万里来到大明,足以见其不凡之处,别的暂且不说,仅仅在大海上拥有的实力就不是我大明能比。”
“前些时日,欧罗巴有瑞典、波兰两国派出外交使者前来大明,朕见了对方一面,并接下了对方的国书,对其也做了些了解。欧罗巴虽各国林立,战乱不休,可其各国国力并不算弱,何况海外来使,说起来也是件幸事,故此朕答应了对方同大明外交的需求,并打算和这两国互派使者进行沟通。”
“还有此事?”听到这话,郑鸿逵颇为惊讶,阿道夫到京师的这件事他在山东自然是不清楚的,而且这件事大明朝廷也没大肆宣传,就如同普通属国使者觐见没什么区别。
朱慎锥见郑鸿逵好奇,当即就仔细和他说了说这件事,等听完后郑鸿逵连忙向朱慎锥道贺,说什么外使不远万里来拜,这岂不是万国来朝么?而且欧罗巴使者来到大明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也正是如今大明在朱慎锥手中中兴,才有这样的气象啊!
听着这些不怎么样的马屁话,朱慎锥哈哈大笑起来,摆手客气了一番,接着就说道了接下来互派使者的安排。
目前在朱慎锥的授意下,礼部和鸿胪寺已和阿道夫谈妥了,接受了对方外交需求,准备同瑞典和波兰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这个外交关系的建立只是谈好了意向,接下来需要大明这边派正式的使者去一趟欧罗巴,觐见瑞典和波兰两国的国王,进行国书交换后才能正式确定。
所以接下来大明会派一个使团去欧罗巴处置此事,等使团出使后完成任务,大明和瑞典、波兰三国会在各自的首都设置专门的外交机构,以便于后期的外交交流。
而现在这个外交使团的派遣人员和组建安排还在进行中,要知道从大明前往欧罗巴何止万里?而且这一路风险很大,生死难料,再加上仅仅来回就至少需要近两年时间,如果是驻派当地的外交官员恐怕此去什么时候能回到大明还不得知呢,能够愿意去,并胜任者寥寥无几,再加上其他一些情况,更不是马上就能组建完成的。
说着这件事,朱慎锥不由得叹声摇了摇头,而当他望向郑鸿逵时突然发问道:“郑卿善于海上,又同欧罗巴人打过交道,眼下使团正缺一员副使,负责一路的安全和军事方面的任务,朕有意让郑卿担负此重任,你意如何?”
“啊!”郑鸿逵根本就没想到说着说着居然扯到自己身上去了?怎么突然让他来担任副使去欧罗巴?根本就没准备的郑鸿逵瞬间就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