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简之眸光如炬:“我不知你会如何抉择,但之于我而言,这世间任何荣华富贵都不能够与谢姑姑相提并论。”
“谁要我用她的性命去做交换,那就是逼我与他为敌。”
崔简之望向齐王的眼神中不再是从前孺慕,更似出鞘利刃,斩断所有情愫。
闻言,齐王收敛眉峰,似是在做利弊权衡。
可他面前的崔简之却缺失了那份耐性。
在崔简之转身之前,齐王率先开口:“本王是在与你商议,不是一定要交出谢仪。”
他**眉心,望向帘帐之外:“天快亮了。”
将士早就提前醒来点卯,顾明月响亮的脆声响彻耳畔。
大战一触即发。
齐王弯腰捡起被崔简之反掷在地上的信件,当着他的面将纸张撕得细碎。
“你说得对,若是用他人性命只为换取江山……那我和我那位皇兄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齐王垂眸,是表态对崔简之的另一种屈服。
他为皇位谋划了这许多年,当然更知道哪种方式最有利于他。
诚如谢钧所说,交出谢仪能够让他兵不血刃又如何?
他手下两位得力干将,一个崔简之,一个顾明月。
和谢仪之间都有断不掉的干系。
这段时日,都是崔简之和顾明月为他打得头阵,甚至就连他原本的手下军队中也到处充斥着对他们二人的赞美。
若是齐王这时候但凡做出有丝毫偏差的抉择,能不能入主京城……还将会是一个未知数。
他谋划这么多年,绝不允许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出现任何差错!
可这并不代表齐王对崔简之的态度就没有半分不满,他的瞳孔微眯,似有敲打:“你哪哪都好,为将指挥时也能够做到不急不躁……可就是只要一触及到谢姑姑的事情,你太容易被心气所影响。”
“简之,你我师徒这些年虽相隔甚远,但你也算是我亲手教导出来的,也是我最信任的。”
“我不希望自己的徒弟将来会败在一个女人的身上。”
齐王的话点到为止。
至少有关为了谢仪而忤逆他的事情,齐王不允许再有第二次发生!
他本以为崔简之至少在他面前会做一二表面功夫,可没想到崔简之的眸光清浅,丝毫都没有将他的威胁放在心上:“那是因为姑姑是我的逆鳞。”
“我今日所做一切,包括跟随在师父您身边,为您平定这天下……也是为了能够让姑姑有个平安。”
“谁若是想伤谢仪分毫,我都绝不会允许。包括您。”
崔简之直面着齐王的眼眸。
他不是没有看到齐王眼底的澎湃,可他却没有丝毫退步。
不是恃宠而骄。
而是必须让齐王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
从此以后,齐王就算是想动谢仪,也必须先要掂量一下!
毕竟皇位不稳,他还是需要崔简之这个忠臣。
可一旦皇位坐稳……
崔简之懂得帝王疑心,也知道他今日所作所为会引来齐王怎样的忌惮。
但他不在乎。
反正早就答应了谢仪,一旦此间事了,他们就去游历四方。
到时就算齐王稳坐江山,猜忌也落不到他们的身上!
眸光几次交锋,崔简之就算是站在齐王这只老狐狸的对面,也从来没有落到下风。
“师父,外头还有一应军务等我处理……我就不陪您接着叙话了。”他落落大方。
甚至让齐王憋在唇角边的话碰上了软钉子,偏生他要拦不了崔简之的去路。
只留这个在外人面前从来儒雅大方的好君子暗自掐红了掌心。
崔简之从齐王主帐出来时,外头早已是兵戈声响彻耳畔,危险一触即发。
谢仪早早在外等候,一见崔简之出来就踮脚送上席白戎披风,又瞧见了男人的面色不虞:“齐王都和你说什么了?”
“没什么。”崔简之想转开话题:“你而今是双身子的人,怎么能冒着寒风在此处等我?小心自己受了凉。”
“我的身体,我自己心里头有数。”谢仪摇摇头。
她觑见崔简之极力演作轻松,可眉宇中的凝重却早就已经偷偷溜出。
她和崔简之彼此陪伴的时间太长,哪怕只是一个微表情,也一定逃不过谢仪的眼睛。
是在谢仪的再三追问下,崔简之才将方才的密谈脱口而出,眉宇是拧不开的乌云:“我和师父有些年头不见了,这些年一直都是靠着书信往来。”
可有时,只有见到了本人,才能察觉到对方的变化究竟多么巨大!
齐王好像早就不是记忆中的如玉君子,虽然还没有登上帝位,但他身上的帝王之势已经初显……
“时至今日,我都快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这一路兵戈相向,虽然极力保全了农田与百姓安危,但也需要多年生息休养才能恢复。”
“依师父而今心性,若登上帝位,真的一定能够比景明帝做得更好吗?”
齐王能够有牺牲谢仪的想法,从本质上来说就和当初时疫爆发时,景明帝和景婧娴想要用或焚百姓之术来换一时安定并无甚区别。
这样的齐王,让崔简之感到陌生。
而此刻,兵戈声还在耳畔络绎不绝。
以往的崔简之定然被激起无限战意,可眼下,他却只有无尽的沉重。
箭在弦上早已不得不发。
现在再谈后悔,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
谢仪在听完崔简之的言述后,眸光也陷入沉寂。
她思量许久,方道:“我不认为齐王有这般思量是错。”
“或者说,他会有如此想法……我反而觉得他更能合适做一代君王。”
毕竟,齐王的外在形象给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足够仁慈。
可是身为君主,单单只是仁慈是不够的。
“公子可有听说齐王断尾行来所做的一切?他将每处战场打理,也给了百姓足够的体恤……我对他此举是否只是作秀存疑,但人家至少愿意做。”
“就连拿我去做交换……他首先也说得是不想在城内再增杀戮。”
至少眼下齐王还在乎名声!
为了名声和民心,他就不敢像景明帝那样大动干戈只为满足自身私欲!
“谁要我用她的性命去做交换,那就是逼我与他为敌。”
崔简之望向齐王的眼神中不再是从前孺慕,更似出鞘利刃,斩断所有情愫。
闻言,齐王收敛眉峰,似是在做利弊权衡。
可他面前的崔简之却缺失了那份耐性。
在崔简之转身之前,齐王率先开口:“本王是在与你商议,不是一定要交出谢仪。”
他**眉心,望向帘帐之外:“天快亮了。”
将士早就提前醒来点卯,顾明月响亮的脆声响彻耳畔。
大战一触即发。
齐王弯腰捡起被崔简之反掷在地上的信件,当着他的面将纸张撕得细碎。
“你说得对,若是用他人性命只为换取江山……那我和我那位皇兄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齐王垂眸,是表态对崔简之的另一种屈服。
他为皇位谋划了这许多年,当然更知道哪种方式最有利于他。
诚如谢钧所说,交出谢仪能够让他兵不血刃又如何?
他手下两位得力干将,一个崔简之,一个顾明月。
和谢仪之间都有断不掉的干系。
这段时日,都是崔简之和顾明月为他打得头阵,甚至就连他原本的手下军队中也到处充斥着对他们二人的赞美。
若是齐王这时候但凡做出有丝毫偏差的抉择,能不能入主京城……还将会是一个未知数。
他谋划这么多年,绝不允许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出现任何差错!
可这并不代表齐王对崔简之的态度就没有半分不满,他的瞳孔微眯,似有敲打:“你哪哪都好,为将指挥时也能够做到不急不躁……可就是只要一触及到谢姑姑的事情,你太容易被心气所影响。”
“简之,你我师徒这些年虽相隔甚远,但你也算是我亲手教导出来的,也是我最信任的。”
“我不希望自己的徒弟将来会败在一个女人的身上。”
齐王的话点到为止。
至少有关为了谢仪而忤逆他的事情,齐王不允许再有第二次发生!
他本以为崔简之至少在他面前会做一二表面功夫,可没想到崔简之的眸光清浅,丝毫都没有将他的威胁放在心上:“那是因为姑姑是我的逆鳞。”
“我今日所做一切,包括跟随在师父您身边,为您平定这天下……也是为了能够让姑姑有个平安。”
“谁若是想伤谢仪分毫,我都绝不会允许。包括您。”
崔简之直面着齐王的眼眸。
他不是没有看到齐王眼底的澎湃,可他却没有丝毫退步。
不是恃宠而骄。
而是必须让齐王知道,他的底线在哪里!
从此以后,齐王就算是想动谢仪,也必须先要掂量一下!
毕竟皇位不稳,他还是需要崔简之这个忠臣。
可一旦皇位坐稳……
崔简之懂得帝王疑心,也知道他今日所作所为会引来齐王怎样的忌惮。
但他不在乎。
反正早就答应了谢仪,一旦此间事了,他们就去游历四方。
到时就算齐王稳坐江山,猜忌也落不到他们的身上!
眸光几次交锋,崔简之就算是站在齐王这只老狐狸的对面,也从来没有落到下风。
“师父,外头还有一应军务等我处理……我就不陪您接着叙话了。”他落落大方。
甚至让齐王憋在唇角边的话碰上了软钉子,偏生他要拦不了崔简之的去路。
只留这个在外人面前从来儒雅大方的好君子暗自掐红了掌心。
崔简之从齐王主帐出来时,外头早已是兵戈声响彻耳畔,危险一触即发。
谢仪早早在外等候,一见崔简之出来就踮脚送上席白戎披风,又瞧见了男人的面色不虞:“齐王都和你说什么了?”
“没什么。”崔简之想转开话题:“你而今是双身子的人,怎么能冒着寒风在此处等我?小心自己受了凉。”
“我的身体,我自己心里头有数。”谢仪摇摇头。
她觑见崔简之极力演作轻松,可眉宇中的凝重却早就已经偷偷溜出。
她和崔简之彼此陪伴的时间太长,哪怕只是一个微表情,也一定逃不过谢仪的眼睛。
是在谢仪的再三追问下,崔简之才将方才的密谈脱口而出,眉宇是拧不开的乌云:“我和师父有些年头不见了,这些年一直都是靠着书信往来。”
可有时,只有见到了本人,才能察觉到对方的变化究竟多么巨大!
齐王好像早就不是记忆中的如玉君子,虽然还没有登上帝位,但他身上的帝王之势已经初显……
“时至今日,我都快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是错?这一路兵戈相向,虽然极力保全了农田与百姓安危,但也需要多年生息休养才能恢复。”
“依师父而今心性,若登上帝位,真的一定能够比景明帝做得更好吗?”
齐王能够有牺牲谢仪的想法,从本质上来说就和当初时疫爆发时,景明帝和景婧娴想要用或焚百姓之术来换一时安定并无甚区别。
这样的齐王,让崔简之感到陌生。
而此刻,兵戈声还在耳畔络绎不绝。
以往的崔简之定然被激起无限战意,可眼下,他却只有无尽的沉重。
箭在弦上早已不得不发。
现在再谈后悔,是不是已经来不及了?
谢仪在听完崔简之的言述后,眸光也陷入沉寂。
她思量许久,方道:“我不认为齐王有这般思量是错。”
“或者说,他会有如此想法……我反而觉得他更能合适做一代君王。”
毕竟,齐王的外在形象给他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足够仁慈。
可是身为君主,单单只是仁慈是不够的。
“公子可有听说齐王断尾行来所做的一切?他将每处战场打理,也给了百姓足够的体恤……我对他此举是否只是作秀存疑,但人家至少愿意做。”
“就连拿我去做交换……他首先也说得是不想在城内再增杀戮。”
至少眼下齐王还在乎名声!
为了名声和民心,他就不敢像景明帝那样大动干戈只为满足自身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