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要以免打草惊蛇,让他们有机会销毁证据或是做出更激烈的反抗。”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看着江临,似乎在等待他继续往下说。

  江临继续说道:“陛下,您有大智慧,心里最清楚当前的局势。

  您需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的投名状,一个能够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来证明您对功臣的处置是公正无私的。

  在那个投名状出现之前,您不会轻易动手,因为那样会落人口实,说您乱杀功臣,寒了众将士的心。

  但若是有确凿的证据,那就不一样了,您可以借此机会,一举铲除奸佞,肃清朝纲,既维护了皇权,又赢得了民心。”

  朱元璋听后,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笑容,说道:“江临,你小子很聪明,可也太聪明。

  不过,你可要小心了,聪明人往往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江临心中一紧,他知道朱元璋对聪明人的戒心极重,历史上许多功臣都因过于聪明而遭诛杀。

  于是他连忙表态:“陛下,臣的聪明只为陛下一人服务,臣的一切智谋都只为维护大明的江山社稷。

  臣绝不会将这份聪明用在其他地方,更不会用它来威胁到陛下的统治。”

  朱元璋哈哈一笑,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冷意,他问道:“朕问你这个来自未来的人,例如呢?

  你说的投名状,究竟在何地?”

  江临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陛下要找的投名状,便是刚刚还扬言要砍断我四肢,将我投入大狱折磨的延安侯唐胜宗。”

  听到唐胜宗的名字,朱元璋的眉头紧锁,脸上此时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在老朱眼里,唐胜宗是他麾下的老将,跟随他征战多年,出生入死,立下无数战功。

  可是,他针对官员的眼线遍布朝野,消息灵通,却也不知道唐胜宗与胡惟庸之间的勾当,竟还要从江临的口中听来。

  汤和则是被江临的话吓了一跳,他连忙说道:“江临小子,你说唐胜宗是真的假的?

  可别因为你俩有点矛盾,你就趁机要整死他。唐胜宗可是有功之臣,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不能乱开玩笑。”

  江临神色坚定,说道:“我江临是非分明,绝不会随意拿一个人的清白开玩笑。

  历史上确有记载,唐胜宗与胡惟庸一同谋反,证据确凿。

  陛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详查,定会发现蛛丝马迹。”

  朱标见父亲面露疑虑,也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意相信江临。

  他既然来自未来,知晓历史走向,那他所言必然有其依据。

  再者,江临此人一向忠诚,绝不会信口开河。”

  朱元璋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看着江临,说道:“江临,你把你知道的胡惟庸同党都写下来,写个名单,朕要看一看。”

  江临闻言,面露难色,说道:“陛下,历史往往一笔带过,许多细节并不详尽。

  臣只知道您此次诛杀胡惟庸同党,波及甚广,杀了数万人。

  至于具体名单,臣只知道一些大人物,诸如御史大夫、开国元勋等。”

  朱元璋闻言,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你写便是。朕只想知道,你心中所想的名单,与朕所掌握的情报是否吻合。”

  江临说道:“承蒙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全力。臣根据真实的历史,帮您写下这名单。”

  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明朝开国元勋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南维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都督毛骧、李善长之弟太仆寺丞李存义、明州卫指挥林贤、元故臣封绩……

  江临写好名单,递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名单,目光如炬,一页页地翻阅,脸上的表情如同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

  他先是露出一丝微笑,似乎对名单上的某些名字感到满意。

  但紧接着,他的眉头就紧锁起来,名单在他手中被攥得皱巴巴的,仿佛要将其揉碎。

  突然,朱元璋放声大笑,那笑声中带着一丝诡异和深沉。

  “好,好,好!这份名单,倒是与朕所掌握的情报颇为吻合。

  江临,你小子果然没有让朕失望。”老朱看向江临的目光中带着欣慰。

  江临看着朱元璋那喜怒无常的脸色,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这皇帝的心思真是难以捉摸,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