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静乃是朱元璋和成穆贵妃孙氏的女儿,自幼便与朱有容感情深厚。

  洪武九年,临安公主下嫁韩国公李善长之子李祺,此时已然新婚两年有余。

  二女相见,双手紧紧相握,却沉默无言。

  自打临安公主朱镜静嫁到韩国公府,二人已然两年多未见了。

  没想到二人再次相见,竟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

  朱镜静终于打破了沉默,她望着朱有容,眼中闪过一丝哀伤:

  “妹妹,没想到你我再见面会是这般场景。

  这韩国公府,如今已是风雨飘摇,我身为李家妇,也难免受到牵连。”

  朱有容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姐姐,这怪不得旁人,都是命啊。

  只是没想到,我们姐妹二人,竟会在这般境地重逢。”

  朱镜静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担忧:“妹妹,那胡惟庸真的谋反了?

  父皇他怎么样?有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朱有容轻轻拍了拍朱镜静的手背,以示安慰:

  “姐姐放心,父皇无碍。他老人家多么有智慧,多么神武,胡惟庸在他眼里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

  只是这次的事情闹得太大,连累了不少人。”

  朱镜静闻言,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哀伤:“可惜啊,如今我也是阶下囚了。”

  朱有容见长姐面露哀伤,心中亦是不忍,连忙劝慰道:

  “姐姐,你可是父皇的女儿,他怎么会对你下手?你且放心便是。

  待此事查清,定能还你清白。”

  朱镜静闻言,眼眶微红,轻声道:“妹妹,你可知这朝中局势复杂,人心难测。

  我虽为公主,却也难逃这世事纷扰。只盼父皇能念及旧日情分....”

  江临在一旁看着这对姐妹情深,虽说老朱清算李善长的事件提前了,不过事情的结局大概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记得史书上记载,当时李善长之子李琪因是驸马,饶了一命,跟着公主被流放了。

  流放的地点是江浦,而这个江浦就在应天府的西北部。

  从市中心流放到了郊区……

  老朱对女儿还是很疼爱的!

  这时,朱镜静看向一旁的江临,眉头微蹙,带着几分好奇与不解,缓缓开口:

  “这位大人如此年轻有为,为何我没有见过?莫非是新晋的官员?”

  江临闻言,拱手行礼,声音沉稳:“微臣江临,见过临安公主。

  微臣初入朝堂,蒙陛下厚爱,得以担任此次钦差之职。”

  朱镜静轻轻点头:“原来如此,江大人年轻有为,未来可期。”

  朱有容说:“姐姐,他是江临,也是我的心上人。

  父皇已然有了将我许配给他的打算,只待时机成熟,便会下旨赐婚。”

  朱镜静笑着说道:“妹妹,你自幼便聪明伶俐,

  如今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姐姐真的很为你高兴。

  只希望江大人能如你所说,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也希望江大人能好好待你,护你一世周全。”

  朱有容羞涩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姐姐放心,江临他对我极好,我相信他会是我一生的依靠。”

  江临在一旁听得真切:“公主殿下放心,

  微臣定不负公主所托,定当倾尽所有,护有容周全。”

  朱镜静闻言,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有江大人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查抄结束后,江临押运着一干人等前往应天府。

  车队浩浩荡荡,穿过繁华的街道,无数百姓驻足围观,议论纷纷。

  “这韩国公府也倒了,真是世事难料啊!”

  “是啊,想当年韩国公是何等的风光,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

  “听说是因为牵涉到谋反案......”

  李家人被押解在车队中,神色黯然,口中不断喊着冤屈:“我们是冤枉的!韩国公一生为国为民,怎么可能谋反!”

  江临并没有把李善长五花大绑,而是给予了他马车礼遇。

  毕竟,在朱元璋正式给李善长定罪之前,谁也奈何不了他这位曾经的开国元勋。

  途经西湖,车队缓缓停下。

  李善长望向窗外,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江大人,老夫还想再在西湖走一走,可否陪我走一走?”

  江临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点头答应:“自是可以,晚辈有幸能陪韩国公一游西湖。”

  于是,江临和李善长下了马车,从断桥残雪处开始漫步。

  西湖的美景如画,波光粼粼的湖面,垂柳依依的堤岸,让人心旷神怡。

  江临没有让其他人跟过来,只留下自己和李善长静静地走在西湖边。

  而朱有容和徐妙清则去了一旁参观西湖的美景。

  江临与李善长并肩走在西湖边,脚下是细碎的石子路,两旁是葱郁的垂柳。

  湖面波光粼粼,偶尔有几只水鸟掠过,留下一串串涟漪。

  李善长缓缓开口,打破了周围的宁静:“江大人,你跟随陛下多久了?”

  江临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晚辈有幸得陛下赏识,不过数月之功。”

  江临穿越至今,不过寥寥数月功夫。

  但是说起来,这几个月,倒是精彩的很。

  李善长点了点头,目光深邃地望向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的思绪中,嘴里念叨道:

  “老夫自滁州起便追随陛下,数十载春秋,也算是见证了大明王朝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老夫想知道,在江大人眼中,陛下是一个怎样的人?”

  江临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不敢直视李善长的眼睛:“晚辈不敢妄议陛下。”

  李善长轻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沧桑:“无妨,老夫与你交谈,并非要你评判陛下。

  只是希望你能明白,这世间之人,皆有七情六欲,皆有长短之处。”

  江临闻言,心中不禁一凛。

  他谨慎地回答道:“陛下雄韬伟略,文治武功皆为人所敬仰,在晚辈眼中,可比肩秦皇汉武,千古一帝。”

  李善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雄韬伟略?这确实是陛下的一面。

  但江大人可知,陛下也有他的另一面?”

  江临心中一惊,但面上依旧保持着恭敬:“晚辈愿闻其详。”

  李善长继续说道:“陛下他,疑心甚重。

  这或许是因为他早年历经磨难,对人心有了太多的戒备。

  他虽能识人用人,却往往难以完全信任他人。

  即便是跟随他多年的功臣,也难免会受到猜疑。”

  江临闻言,心中暗自点头,这个确实是事实。

  他虽未亲身经历那些岁月,但从史书上和这段时间的相处也能感受到朱元璋的多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