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壮、荷花儿、黑蛋三人漫步在春意盎然的村庄街道上,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青石板路上,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他们边走边聊,不时被路边绽放的野花和远处传来的鸟鸣声吸引,心情格外舒畅。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街旁一棵参天古杨树下。这棵被村民们尊称为“百喜杨”的大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枝叶繁茂时遮天蔽日,即便是此刻正值冬季,光秃秃的枝桠间仍透出一股不凡的气势。村民们深信,这棵树上常年栖息的五十对喜鹊,是带来吉祥与喜气的使者。因此,每当村中有红白喜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百喜杨”下,烧香磕头,祈求喜鹊的庇佑,并在树干上贴上写有“借喜”二字的红纸。事后,他们还会将剩余的酒肉饭菜撒在树下,供喜鹊享用,以此表达对这份神秘力量的感激与敬畏。
此刻,尽管“百喜杨”尚未披上绿装,但围绕在它周围的村民们却热闹非凡。枯叶铺满了地面,形成了一片天然的观众席,男女老少围成了一个圈,中间空出一块空地,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戏摊儿”。牛壮、荷花儿和黑蛋好奇地停下脚步,挤进了人群之中。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胡须的老者盘腿坐在地上,背靠“百喜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脸上挂着一副老古董般的墨镜,墨镜的镜腿上还各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布条,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老者身穿一件破破烂烂的长袍,手中握着一根光滑的长柳棍,棍顶挂着一个小巧的丫丫葫芦,葫芦下则垂着一块陈旧的黄布,上面用黑墨歪歪扭扭地写着:“天南地北一华佗,死人也能医得活。”
牛壮三人相视一笑,心中明了,这便是村里人常说的“傻瓜看病”了。他们知道,这不过是一场逗乐子的把戏,周围的人们聚集在此,无非是想看一场滑稽可笑的表演,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乐趣。
不多时,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一个外村模样的憨厚中年人挤了进来,他的裤腰带上还拴着一只母山羊,显得颇为奇特。中年人好奇地打量着地上的老者,又抬头看了看黄布上的字,显然对这位自称“华佗”的老者充满了好奇。他或许能认出葫芦的象征意义,也或许知道老者是个江湖郎中,但对于黄布上的文字却一无所知。于是,他向旁边的人打听,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终于明白了“华佗”的自我介绍。
“看病收不收钱?”中年人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憨厚与羞涩。
“看死看活概不收钱。”老者捋了捋下巴上杂草丛生的胡子,声音沙哑而有力。
老者注意到中年人腰间的山羊,不禁好奇地问道:“你带这母山羊来干啥?”
“俺的吃喝全靠它啦!”中年人**着山羊的脖子,眼中满是温柔,“渴了饿了就喝它的奶。”说着,他竟蹲下身子,捧起山羊的**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一幕,让周围的人忍俊不禁,纷纷笑出声来。
“是来给你看病还是给羊儿看病的?”老者脸上堆满了滑稽的笑意,继续问道。
“俺和俺这羊儿像是都有点儿怪毛病,但俺弄不清是啥毛病……一起都看看。”中年人憨憨地回答,语气中充满了认真与期待。
听到如此傻乎乎的话,人群再次爆发出一阵哄笑。然而,老者却并未因此失去耐心,反而更加一本正经地问道:“你是怀疑你和羊儿都有毛病?能说说毛病有啥症状吗?”
中年人眯缝着眼睛,一脸疑惑地说道:“最近俺和这头山羊都嘟嘟嘟老是放臭屁,不知毛病出在哪里。”
这话一出,人群又是一阵大笑。有人催促道:“那就赶快诊断诊断吧!老放臭屁可不是小毛病哇!”
老者收敛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就先给你看病吧!把你的一只腿伸过来,给你诊诊脉。”
中年人有些迟疑,疑惑地问道:“诊脉……不都是在手腕上摸脉吗?腿上也能摸脉?”
“手上、腿上都有脉,都一样!”老者自信满满地回答,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中年人半信半疑地挽起裤脚,将一只腿伸到了老者的面前。老者微闭双目,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中年人的腿肚儿,开始认真地诊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松开手,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俺都有啥病?病根儿在哪儿?”中年人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别急!你这毛病和你这山羊有点牵扯,看过羊儿再告诉你。”老者神秘兮兮地说道。
中年人闻言吓了一跳,惊讶地问道:“啊……人病能窜到羊身上?!”
周围的人群再次哄笑起来,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把你的羊腿拉过来一只!”老者向中年人吩咐道。
中年人连忙逮住老山羊,双手用力握住山羊的一条前腿,晃晃悠悠地递给了老者。老者接过羊腿,同样认真地摸起了脉。不一会儿,山羊因为害怕生人而咩咩地叫了起来,老者只好无奈地松开了手。
“羊有啥病?不会是**有事儿吧?要是羊奶有事儿俺就该挨饿啦!”中年人一脸担忧地问道,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助。
老者摇头晃脑地沉吟了一会儿,然后非常严肃地对中年人说道:“你听着,诊断结果是这样的:人病羊病都一样,羊筋扯到了狗腿上……”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牛壮和黑蛋笑得前仰后合,荷花儿更是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荒诞不经的诊断结果,更没想到这位自称“华佗”的老者竟然会说出如此离谱的话来。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老者站起身来,拍拍**上的泥土,嘴里嘟囔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愿者上钩……”他举起招牌,迈着滑稽的舞步,缓缓离开了人群。
“哎……哎!还没给俺开药哩……”中年人在大伙儿的嬉笑声中,喊叫着牵着山羊向老者追了过去。然而,老者却仿佛脚底生风一般,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人群之中。
这场“傻瓜看病”的表演虽然荒诞不经,但却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笑声。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它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对于牛壮、荷花儿和黑蛋来说,这次经历更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乐趣无穷。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街旁一棵参天古杨树下。这棵被村民们尊称为“百喜杨”的大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枝叶繁茂时遮天蔽日,即便是此刻正值冬季,光秃秃的枝桠间仍透出一股不凡的气势。村民们深信,这棵树上常年栖息的五十对喜鹊,是带来吉祥与喜气的使者。因此,每当村中有红白喜事,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百喜杨”下,烧香磕头,祈求喜鹊的庇佑,并在树干上贴上写有“借喜”二字的红纸。事后,他们还会将剩余的酒肉饭菜撒在树下,供喜鹊享用,以此表达对这份神秘力量的感激与敬畏。
此刻,尽管“百喜杨”尚未披上绿装,但围绕在它周围的村民们却热闹非凡。枯叶铺满了地面,形成了一片天然的观众席,男女老少围成了一个圈,中间空出一块空地,搭起了一个简易的“戏摊儿”。牛壮、荷花儿和黑蛋好奇地停下脚步,挤进了人群之中。
只见一位衣衫褴褛、满脸胡须的老者盘腿坐在地上,背靠“百喜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脸上挂着一副老古董般的墨镜,墨镜的镜腿上还各系着一条鲜艳的红布条,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老者身穿一件破破烂烂的长袍,手中握着一根光滑的长柳棍,棍顶挂着一个小巧的丫丫葫芦,葫芦下则垂着一块陈旧的黄布,上面用黑墨歪歪扭扭地写着:“天南地北一华佗,死人也能医得活。”
牛壮三人相视一笑,心中明了,这便是村里人常说的“傻瓜看病”了。他们知道,这不过是一场逗乐子的把戏,周围的人们聚集在此,无非是想看一场滑稽可笑的表演,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乐趣。
不多时,人群中一阵骚动,只见一个外村模样的憨厚中年人挤了进来,他的裤腰带上还拴着一只母山羊,显得颇为奇特。中年人好奇地打量着地上的老者,又抬头看了看黄布上的字,显然对这位自称“华佗”的老者充满了好奇。他或许能认出葫芦的象征意义,也或许知道老者是个江湖郎中,但对于黄布上的文字却一无所知。于是,他向旁边的人打听,一连问了好几个人,才终于明白了“华佗”的自我介绍。
“看病收不收钱?”中年人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憨厚与羞涩。
“看死看活概不收钱。”老者捋了捋下巴上杂草丛生的胡子,声音沙哑而有力。
老者注意到中年人腰间的山羊,不禁好奇地问道:“你带这母山羊来干啥?”
“俺的吃喝全靠它啦!”中年人**着山羊的脖子,眼中满是温柔,“渴了饿了就喝它的奶。”说着,他竟蹲下身子,捧起山羊的**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一幕,让周围的人忍俊不禁,纷纷笑出声来。
“是来给你看病还是给羊儿看病的?”老者脸上堆满了滑稽的笑意,继续问道。
“俺和俺这羊儿像是都有点儿怪毛病,但俺弄不清是啥毛病……一起都看看。”中年人憨憨地回答,语气中充满了认真与期待。
听到如此傻乎乎的话,人群再次爆发出一阵哄笑。然而,老者却并未因此失去耐心,反而更加一本正经地问道:“你是怀疑你和羊儿都有毛病?能说说毛病有啥症状吗?”
中年人眯缝着眼睛,一脸疑惑地说道:“最近俺和这头山羊都嘟嘟嘟老是放臭屁,不知毛病出在哪里。”
这话一出,人群又是一阵大笑。有人催促道:“那就赶快诊断诊断吧!老放臭屁可不是小毛病哇!”
老者收敛起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那就先给你看病吧!把你的一只腿伸过来,给你诊诊脉。”
中年人有些迟疑,疑惑地问道:“诊脉……不都是在手腕上摸脉吗?腿上也能摸脉?”
“手上、腿上都有脉,都一样!”老者自信满满地回答,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中年人半信半疑地挽起裤脚,将一只腿伸到了老者的面前。老者微闭双目,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中年人的腿肚儿,开始认真地诊断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松开手,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俺都有啥病?病根儿在哪儿?”中年人迫不及待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期待与焦虑。
“别急!你这毛病和你这山羊有点牵扯,看过羊儿再告诉你。”老者神秘兮兮地说道。
中年人闻言吓了一跳,惊讶地问道:“啊……人病能窜到羊身上?!”
周围的人群再次哄笑起来,气氛变得更加热烈。
“把你的羊腿拉过来一只!”老者向中年人吩咐道。
中年人连忙逮住老山羊,双手用力握住山羊的一条前腿,晃晃悠悠地递给了老者。老者接过羊腿,同样认真地摸起了脉。不一会儿,山羊因为害怕生人而咩咩地叫了起来,老者只好无奈地松开了手。
“羊有啥病?不会是**有事儿吧?要是羊奶有事儿俺就该挨饿啦!”中年人一脸担忧地问道,眼中满是恐惧与无助。
老者摇头晃脑地沉吟了一会儿,然后非常严肃地对中年人说道:“你听着,诊断结果是这样的:人病羊病都一样,羊筋扯到了狗腿上……”
这话一出,人群瞬间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牛壮和黑蛋笑得前仰后合,荷花儿更是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他们从未见过如此荒诞不经的诊断结果,更没想到这位自称“华佗”的老者竟然会说出如此离谱的话来。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老者站起身来,拍拍**上的泥土,嘴里嘟囔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愿者上钩……”他举起招牌,迈着滑稽的舞步,缓缓离开了人群。
“哎……哎!还没给俺开药哩……”中年人在大伙儿的嬉笑声中,喊叫着牵着山羊向老者追了过去。然而,老者却仿佛脚底生风一般,越走越远,最终消失在人群之中。
这场“傻瓜看病”的表演虽然荒诞不经,但却给村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与笑声。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它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而对于牛壮、荷花儿和黑蛋来说,这次经历更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