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于很多在**斗争中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的人,张纯很清楚,她之所以屡屡失利、众叛亲离、差点一败涂地,虽然有她自己的问题,但也少不了郑显肃顺水推舟。
别的不说,李琳就是郑显肃一手扶持起来,跟她争夺几女首领之位的。
郑显肃此举,再加上一点小恩小惠,轻而易举地就瓦解了她们五个的联盟,李琳她们这几个穿越者,还对郑显肃这个土著感恩戴德,甚至言听计从。
这么说吧,如果张纯不了解历史、不懂**,只怕连她自己是怎么着得道、着了谁的道都搞不清楚。
由此可见,郑显肃的**水平,尤其是后宫**水平,到底有多高强。
这样的对手,让张纯既害怕,又敬畏,还跃跃欲试。
——张纯很想知道,她研究了这么多年历史、参悟了这么多年**,到底能不能跟真正的**高手一较高下?
很快,郑显肃一行就来到了张纯和麻晓娇身前。
郑显肃没有拐弯抹角,而是语气诚恳地说:
“此前,大王命我二人将妹妹送到太后身边,我们拼了太后多年的宠信,欲扶妹妹接我们押班之位。”
“为救妹妹免于刑罚,我们又欠下不少人情,且此事一旦事发,我们必受太后雷霆之怒。”
“妹妹害我们苦也。”
“故我心中有气,近日不免冷落了妹妹。”
“今日与大王言及此事,大王言妹妹身怀神术,阻止太后求和,必事出有因,非是冒进贪功。”
“大王已严厉斥责了我,怪我未帮妹妹进言,我也已知险些误了我大宋大事,还望妹妹原谅则个。”
郑显肃是来道歉的,态度也诚恳。
但郑显肃先说了她和王懿肃对张纯的恩情,又说了张纯的过错,说明白了她针对张纯是事出有因。
而且,施恩的事,郑显肃全都带上了王懿肃,有过错的地方,她全都自己背了。
更重要的一点,郑显肃讲得很清楚,她之所以来给张纯道歉,全都是因为赵俣重视张纯,她怕耽误赵俣的大事,展示出来了她的大局观。
同时,郑显肃还表明了,虽然赵俣宠信张纯,但赵俣跟她更亲近,否则,也不能她还没过门,赵俣就严厉斥责她,这明显是背后教妻。
张纯心想:“里子面子全都有了,还笼络了人心,而且让所有人都说不出她一个‘不’字,并且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包容、她的担当、她的倚仗、她的大局观,滴水不漏,真厉害啊!!!”
接着,张纯又直指要害地想:“不过,只要我将赵俣舔舒服了,让赵俣更喜欢我,你就算再厉害,又能有什么用?”
没错。
张纯找到了打败郑显肃的关键。
这个关键就是赵俣。
张纯觉得,只要她能做到让赵俣宠信她,像李治宠信武则天、李隆基宠信武恵妃、赵煦宠信刘清菁那样,郑显肃就算再厉害一百倍,她也能打败郑显肃。
至于怎么做到这一点?
张纯不信,武则天、武恵妃、刘清菁能做到,她这个精通史书,了解**,有着超过武则天、武恵妃、刘清菁一两千年见识的穿越者做不到!
不过在达到那种程度之前,张纯还得跟郑显肃虚与委蛇。
所以,面对郑显肃的道歉,张纯赶紧诚惶诚恐地赔罪:“姐姐羞煞小妹矣,此乃小妹咎由自取,怨不得姐姐,且那日若不得姐姐相助,小妹便惨了,何来姐姐亏欠小妹……”
郑显肃和张纯说开了之后,赵俣后院刚刚出现的小火星,暂时熄灭了……
……
从慈德宫出来,赵俣连夜去见赵煦。
赵煦还以为赵俣是来请他收回立刘清菁为皇后的成命的,所以没见赵俣。
见此,赵俣不得不连夜去了宰相章惇家,对章惇说:“本王府上小厮偶然间听到夏使说梁氏被李乾顺联合辽使毒杀,本王实不敢信世间竟有如此荒唐之事,又恐此事万一为真耽误国家大事,便派我府上副总管李彦去验证此事,李彦绑了一个西夏随行小厮严刑拷打,证实确有此事。”
随后,赵俣让李彦将那个西夏随行小厮交给章惇。
值此宋夏和谈的关键时期,赵宋王朝这边掌握了这一重要情报,无疑是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
章惇大喜!
南宋以后,靠投降苟活下来的旧党后裔,主导史学叙事,他们编修的《宋史》,将章惇列入奸臣传,批判其专权跋扈、报复私怨。
受程朱理学影响,南宋至明清主流史家也多将章惇视为权奸,强调其党争手段残暴。
总之,传统史观多强调章惇的负面形象,忽视他主持的变法成效。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尤其是写过不少两宋时期小说的历史作者,赵俣很清楚,章惇任枢密使期间,重用名将章楶,采用“筑城进逼”策略,在宋夏边境修筑平夏城、灵平寨等军事据点,逐步压缩西夏活动空间。
去年的平夏城之战,宋军更是大破夏军,迫其求和,创造了北宋王朝中后期最为辉煌的战果,短暂稳定了西北局势,延缓了北宋衰亡。
还有,他主持的经济措施,虽然没能挽救北宋王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
这是谁都抹杀不了的实实在在的功绩。
而且,章惇拒绝对亲属特殊照顾,其子科举落榜亦不干预,时人称其“无情”。
他执政期间还不贪腐,与蔡京等权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也不是说,章惇就没有问题,为巩固**地位,他对旧党(如苏轼、范纯仁等)实施残酷打压,并且在他执政的后期深陷党争这个泥沼,不可自拔。
不过话又说回来,考虑到司马光等旧党干得那些破事,尤其是对**人士的迫害,以及这时非此即彼的**环境,章惇这么干,也算有情可原。
总之,章惇的能力虽然不是特别强,但赵俣对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他感观还不错。
章惇主张积极拓边,特别想要帮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所以,有了赵俣给赵宋王朝争取到的筹码,章惇觉得他或许可以大展拳脚了。
不过,章惇现在是赵煦的宰相,赵煦对章惇又有知遇之恩,最近赵俣的锋芒也确实有些过盛,所以,章惇准备敲打一下赵俣,让赵俣不要忘了亲王不许干政。
基于这个目的,章惇看向李彦,呵斥道:“连夏使都敢捉打,若致使两国矛盾升级,你这厮如何担当得起?!”
让章惇没想到的是,赵俣横跨了一步,挡在李彦身前,迎着章惇说:“李彦奉本王命令行事,有功无过,此事若真如章相公所言,引发不利我大宋后果,本王一肩承担,章相公若想追究责任,亦可去陛下那里参本王。”
见赵俣为他扛下了来自当朝宰相的压力,将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李彦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与忠诚。他挺直了脊梁,虽未言语,但他那坚定的姿态,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李彦,愿为赵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告辞。”
言毕,赵俣转身就走。
而李彦等赵俣手下的人,全都雄纠纠气昂昂地紧紧跟上赵俣的脚步。
看着赵俣挺拔的背影,章惇喃喃道:“有能力、有魄力、有担当。莘王……可惜了……”
……
不同于很多在**斗争中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的人,张纯很清楚,她之所以屡屡失利、众叛亲离、差点一败涂地,虽然有她自己的问题,但也少不了郑显肃顺水推舟。
别的不说,李琳就是郑显肃一手扶持起来,跟她争夺几女首领之位的。
郑显肃此举,再加上一点小恩小惠,轻而易举地就瓦解了她们五个的联盟,李琳她们这几个穿越者,还对郑显肃这个土著感恩戴德,甚至言听计从。
这么说吧,如果张纯不了解历史、不懂**,只怕连她自己是怎么着得道、着了谁的道都搞不清楚。
由此可见,郑显肃的**水平,尤其是后宫**水平,到底有多高强。
这样的对手,让张纯既害怕,又敬畏,还跃跃欲试。
——张纯很想知道,她研究了这么多年历史、参悟了这么多年**,到底能不能跟真正的**高手一较高下?
很快,郑显肃一行就来到了张纯和麻晓娇身前。
郑显肃没有拐弯抹角,而是语气诚恳地说:
“此前,大王命我二人将妹妹送到太后身边,我们拼了太后多年的宠信,欲扶妹妹接我们押班之位。”
“为救妹妹免于刑罚,我们又欠下不少人情,且此事一旦事发,我们必受太后雷霆之怒。”
“妹妹害我们苦也。”
“故我心中有气,近日不免冷落了妹妹。”
“今日与大王言及此事,大王言妹妹身怀神术,阻止太后求和,必事出有因,非是冒进贪功。”
“大王已严厉斥责了我,怪我未帮妹妹进言,我也已知险些误了我大宋大事,还望妹妹原谅则个。”
郑显肃是来道歉的,态度也诚恳。
但郑显肃先说了她和王懿肃对张纯的恩情,又说了张纯的过错,说明白了她针对张纯是事出有因。
而且,施恩的事,郑显肃全都带上了王懿肃,有过错的地方,她全都自己背了。
更重要的一点,郑显肃讲得很清楚,她之所以来给张纯道歉,全都是因为赵俣重视张纯,她怕耽误赵俣的大事,展示出来了她的大局观。
同时,郑显肃还表明了,虽然赵俣宠信张纯,但赵俣跟她更亲近,否则,也不能她还没过门,赵俣就严厉斥责她,这明显是背后教妻。
张纯心想:“里子面子全都有了,还笼络了人心,而且让所有人都说不出她一个‘不’字,并且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包容、她的担当、她的倚仗、她的大局观,滴水不漏,真厉害啊!!!”
接着,张纯又直指要害地想:“不过,只要我将赵俣舔舒服了,让赵俣更喜欢我,你就算再厉害,又能有什么用?”
没错。
张纯找到了打败郑显肃的关键。
这个关键就是赵俣。
张纯觉得,只要她能做到让赵俣宠信她,像李治宠信武则天、李隆基宠信武恵妃、赵煦宠信刘清菁那样,郑显肃就算再厉害一百倍,她也能打败郑显肃。
至于怎么做到这一点?
张纯不信,武则天、武恵妃、刘清菁能做到,她这个精通史书,了解**,有着超过武则天、武恵妃、刘清菁一两千年见识的穿越者做不到!
不过在达到那种程度之前,张纯还得跟郑显肃虚与委蛇。
所以,面对郑显肃的道歉,张纯赶紧诚惶诚恐地赔罪:“姐姐羞煞小妹矣,此乃小妹咎由自取,怨不得姐姐,且那日若不得姐姐相助,小妹便惨了,何来姐姐亏欠小妹……”
郑显肃和张纯说开了之后,赵俣后院刚刚出现的小火星,暂时熄灭了……
……
从慈德宫出来,赵俣连夜去见赵煦。
赵煦还以为赵俣是来请他收回立刘清菁为皇后的成命的,所以没见赵俣。
见此,赵俣不得不连夜去了宰相章惇家,对章惇说:“本王府上小厮偶然间听到夏使说梁氏被李乾顺联合辽使毒杀,本王实不敢信世间竟有如此荒唐之事,又恐此事万一为真耽误国家大事,便派我府上副总管李彦去验证此事,李彦绑了一个西夏随行小厮严刑拷打,证实确有此事。”
随后,赵俣让李彦将那个西夏随行小厮交给章惇。
值此宋夏和谈的关键时期,赵宋王朝这边掌握了这一重要情报,无疑是掌握了一个重要的谈判筹码。
章惇大喜!
南宋以后,靠投降苟活下来的旧党后裔,主导史学叙事,他们编修的《宋史》,将章惇列入奸臣传,批判其专权跋扈、报复私怨。
受程朱理学影响,南宋至明清主流史家也多将章惇视为权奸,强调其党争手段残暴。
总之,传统史观多强调章惇的负面形象,忽视他主持的变法成效。
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尤其是写过不少两宋时期小说的历史作者,赵俣很清楚,章惇任枢密使期间,重用名将章楶,采用“筑城进逼”策略,在宋夏边境修筑平夏城、灵平寨等军事据点,逐步压缩西夏活动空间。
去年的平夏城之战,宋军更是大破夏军,迫其求和,创造了北宋王朝中后期最为辉煌的战果,短暂稳定了西北局势,延缓了北宋衰亡。
还有,他主持的经济措施,虽然没能挽救北宋王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
这是谁都抹杀不了的实实在在的功绩。
而且,章惇拒绝对亲属特殊照顾,其子科举落榜亦不干预,时人称其“无情”。
他执政期间还不贪腐,与蔡京等权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也不是说,章惇就没有问题,为巩固**地位,他对旧党(如苏轼、范纯仁等)实施残酷打压,并且在他执政的后期深陷党争这个泥沼,不可自拔。
不过话又说回来,考虑到司马光等旧党干得那些破事,尤其是对**人士的迫害,以及这时非此即彼的**环境,章惇这么干,也算有情可原。
总之,章惇的能力虽然不是特别强,但赵俣对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他感观还不错。
章惇主张积极拓边,特别想要帮赵宋王朝收复西夏。
所以,有了赵俣给赵宋王朝争取到的筹码,章惇觉得他或许可以大展拳脚了。
不过,章惇现在是赵煦的宰相,赵煦对章惇又有知遇之恩,最近赵俣的锋芒也确实有些过盛,所以,章惇准备敲打一下赵俣,让赵俣不要忘了亲王不许干政。
基于这个目的,章惇看向李彦,呵斥道:“连夏使都敢捉打,若致使两国矛盾升级,你这厮如何担当得起?!”
让章惇没想到的是,赵俣横跨了一步,挡在李彦身前,迎着章惇说:“李彦奉本王命令行事,有功无过,此事若真如章相公所言,引发不利我大宋后果,本王一肩承担,章相公若想追究责任,亦可去陛下那里参本王。”
见赵俣为他扛下了来自当朝宰相的压力,将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李彦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激与忠诚。他挺直了脊梁,虽未言语,但他那坚定的姿态,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李彦,愿为赵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告辞。”
言毕,赵俣转身就走。
而李彦等赵俣手下的人,全都雄纠纠气昂昂地紧紧跟上赵俣的脚步。
看着赵俣挺拔的背影,章惇喃喃道:“有能力、有魄力、有担当。莘王……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