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雀国众王公大臣口中,大秦成了一明明远不如他们强大,却很狂妄的蛮夷之邦。
这不是他们蠢,想不到大秦可能很强,而是他们自认为强大了太久,在这片地区久无敌手,已经养成了自己是天朝上国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不会再有比他们孔雀国更强之国,同等强的也不会有,就算有,只要事实没有直接摆在他们面前,也不会想承认。
就好像在我大清那会儿,你要给它们说在西方亦有文明,亦有强国,在日后可能会发展超过大清,对大清产生威胁。
我大清的君臣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傲慢地不以为然,嘲讽讥笑于你:西方蛮夷之地,有何文明,有何强国,再强能强过我大清?
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中央繁盛之地,文礼昌盛之所,西方蛮夷异邦,居蛮荒之土,即便给他们百年发展时间,也不可能超过我大清!
西方那都是些蛮夷异族,居住在荒凉的地方,物产不丰富,人口也不多,他们也没有孔孟朱子这等圣贤,不读圣贤书,更不会用圣贤的道理治国,能发展赶上我大清?
孔雀国王公大臣的心理和我大清君臣心理一样,在他们看来,大秦就一蛮夷异邦,咋可能和他们孔雀国一样强大优秀?
既是觉得不可能,也是不想承认。
这种情况,不被狠狠痛打一次,不会从梦里醒来,不会睁眼看世界,而在未经受痛打之前,很难扭转他们的心理。
就像某不知名的十全老人、盖章狂魔,其曾接见过英国使者,可英国使者给他介绍的世界地理和各种知识完全不感兴趣,反而恼怒西夷不知礼,不肯跪下来给他磕头。
面对英国使者提出的要求,十全老人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虽说英国使者所提条件没安好心,但十全老不死那句话中也体现了“吾乃天朝上国,尔乃小国蛮夷”的想法。
这不仅是十全老不死的想法,也是当时及之后我大清君臣的想法,直到被洋人和脚盆鸡抽打了一番。
听着其他王公大臣不断提出各种言论佐证秦国是蛮夷小国,几名想要说那秦国可能是一强国的王公大臣理智地管住了嘴。
就众王公大臣热切的分析大秦国是怎样一个蛮夷小国时,一王公突然想到一事:“那秦国国王派使者过来,依照惯例,我等也该派使者回访……”
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众人,一人道:“确实该派,到时定要问那秦国国王,他所派使者为何如此狂妄不懂礼?那治疟之药若真有效,还要让其将药方交出,其中药材如只有秦国有,便让其多多送于我等!”
其他人随即出声附和,仿佛已看到秦国国王在他们使者面前战战兢兢、惟恐惟惧、小心翼翼回答的场面。
那几名认为大秦国可能真是个强国的王公大臣在心中暗叹:这些人这样做,万一那秦国真的很强,岂不是要惹到一个大敌?
讥讽秦国是蛮夷小国,还能忍,但这种为国树敌之事,一人忍不住,当即道:“诸位!”
声音很大,所有人都看向发声者,只听他道:“诸位所言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秦国为蛮夷小国,弱于吾国,可倘若秦国并非小国,而是一国力不下于吾国的强大之国,依诸位之言行事,将为吾国树敌!”
这人又向孔雀国国王道:“王,治国当谨慎,吾国的确很强,然秦国实力未明,须小心行事,莫要因一时之气而树敌!”
这话让孔雀国其他王公大臣们不爽了,和这名大臣争吵起来,那几名和他同样想法的大臣也加入了争吵。
一方说你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为秦国说话,是不是收了秦国人好处,要当孔雀国贼,孔雀国奸?
一方说我没有,我只是就事论事,为国家利益考虑,秦国确实有可能是强国,随意树敌非明智之举。
但站在他们这边的王公大臣不多,更多支持秦国是蛮夷小国。
孔雀国王看着两拨人吵闹,也终于忍不了了,抬起右手,呵斥道:“够了!”
见国王发怒,两拨人这才停下,孔雀国王以严厉的目光扫过众王公大臣:“众位皆是吾国支柱,要是给秦国人知道众位为他们如此争吵,岂不得连牙齿也笑掉?”
孔雀国王最后拍板道:“秦国是强是弱,暂未可知,与其相处须谨慎。不过,秦国使者确有些狂妄,不可让其等小觑,七日后,于王宫演武,邀秦国使者一同观看!”
“至于这几日,好生招待,多让人从其等口中探听些秦国消息,尤其那治疟之药,在这七日中令人一试,确定真假!”
与此同时,姚直等人正在偏殿内吃点心喝饮品,一人小声道:“大使,你说这孔雀国国王和那些王公大臣在商量个啥呢?”
姚直瞥了这人一眼,道:“还能有啥?不外乎在商量如何对待我等和大秦。”
“在他们眼中,我大秦是一蛮夷小国,方才我所言让其等感到了狂妄,由而会生愤生怒,十有八九在论证大秦确实是蛮夷小国,然后商议要如何向我等展示其等实力。”
“而要展露实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让我等观摩其等军士操演。”
“此番出行也让姚某领会出一个道理,不可妄自尊大,在面对一情况不明的国邦时,不能想当然便认为其是蛮夷小国!”
“否则就会变得和孔雀国这些人一样,用公子给我们讲的故事,便是井底的青蛙……”
众人点了点头,从最初被人认为是蛮夷小国时的愤怒,十分想向这些人证明一番大秦很强,远比你们的国邦更强,到现在只觉得这群人既可怜又滑稽。
当然,他们依旧期待有机会在未来狠狠痛打这群人一顿,最好是这些人都活着看到他们的国家被大秦攻破,他们走到这些人面前,冲其等道:各位,这就是你们眼里的蛮夷小国!
未等太久,姚直等人又被孔雀国国王召见,但这次不为其他,是要宴请他们。
外邦来使,作为东道主的孔雀国国王,自然要设宴招待。
宴会的食物和在耽摩栗底差别不大,来孔雀国已有一段时日的姚直等人,已经清楚孔雀国食物的制作流程,不抱有太多期待。
只是相较于耽摩栗底,这次宴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还有乐师和歌女。
但宴会虽是招待,也不全然是放松享受之时,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会询问有关大秦之事,也会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优劣长短。
其实,主要是孔雀国王公大臣们觉得刚刚在姚直那丢了颜面,现在想要找补回来,向这群秦人彰显他们的厉害。
像现在,一名孔雀国王公在吹捧阿育王,他道:“阿育王不仅是位伟大的君王,还是位伟大的将军,其攻下的城池数不胜数,打下的土地难以计量。”
“在黑阿育王时代,征服羯陵伽国时,有十五万人被俘,十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
“这是何等残忍,又是何等功绩,世上绝没有能胜过阿育王的将军,即便西方那位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阿育王生在同一时代,也一定会被阿育王击败!”
这名王公一边讲,一边在注意姚直等人的反应,发现这些秦人根本不为所动,一副云淡风轻、就这就这的态度。
这让这名王公有些恼怒,你们这是什么态度?
你们大秦有这么强的君王、将军?
觉得可能是这些秦人见识少,毕竟小国蛮夷出身,也许不知道西方那位大帝的含金量。
这名孔雀国王公又道:“百年前,西方那位大帝从遥远的西方而来,一路征伐,途中甚至灭掉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到了我孔雀国后,被同样伟大的月护王击退。”
这话让姚直看了他一眼,这名王公以为他的话终于把秦人惊到了,相当高兴。
孰不知姚直看他,是因为他的话和姚直所知道的情况有些不同。
李念公子在给他们讲说阳洲(印度)和孔雀国历史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人亚历山大大帝好像是自己退走,咋在这孔雀国王公嘴里,就变成了被那月护王击退?
公子肯定不会将错的消息讲给他们,那错的是谁,不言自知……
但姚直只看过他一眼,便没其他反应,这名王公刚生出的那点高兴也瞬间失去,变得更加恼怒。
这秦国使者根本不是被他的话惊到,而是压根儿就不认同他所言。
这名王公看着姚直,装作好奇问道:“使者似对我所言不以为然,难道秦国也有能征善战之士?”
姚直笑道:“在我大秦,身为君王,但领兵之能极高的君主虽不多,却也有那么些。”
“如古之黄帝,其为君王可治天下,使四夷宾服,其领兵征战可击败各部,为我华夏共主。”
“再如在商时武丁,其为君王的同时,征战之才同样极高,便是那武丁之妻妇好……”
说到这儿,姚直看了眼在宴会的诸位孔雀国王公大臣,清一色的高种姓。
而按公子给他们讲说过的那些事,孔雀国的高种姓人和低种姓人原本就不是一个民族。
高种姓人其实是外来者,在公子那里被称为雅利安人,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达利特才是原来的当地民。
是雅利安人到来,将此地征服,设立种姓制度将当地民变为了奴隶。
而按公子所说那些事分析,征服此地的雅利安人可能也去过华夏,只是被狠狠暴打了一顿,这事大概发生在商朝,击败他们的将领正是那位妇好。
你们的祖先被我们捶过,在这装傻大尾巴象呢?象的耳朵都没你们尾巴大!
但这话不好给孔雀国的王公大臣说,姚直只能委婉道:“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曾在千年前击败过一支外来的敌军,让我华夏免受了一次灾祸。当然,就算那支敌军击败了妇好,也不可能打赢华夏其他将领。”
千年前,外来的敌军……
一些知晓他们祖先在千年前有过一次出征,最后对此次出征记载不明的孔雀国王公大臣眉头一蹙,没这么巧吧?
该不会这个秦人使者讲的就是他们祖先的那次记载不太详细的出征?
一般,这种记载不详的事,大概率是祖先们吃了大亏,所以才不愿意把这种糗事记录下来给后世子孙看,以免有损他们在后世子孙心目中英明神武的形象。
可如果这秦人使者所言的真是那记载不详的出征,岂不是说秦人的祖先在千年前击败过他们的祖先,还是被一位女将军!
这让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尴尬的情绪。
他们的祖先可能被秦人的祖先击败过,现在的秦人来出使,他们却在秦人面前摆出“我等为强国,你们为蛮夷弱国”的姿态……
但那又如何?
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很快又调整过来,就算千年前,秦人的祖先击败过他们的祖先,不代表今日的秦人就比他们强,今日的他们就会败给秦人。
千年过去,攻守之势异也……
今日的他们已不是千年前的祖先,正好,如果有机会,将祖先们的仇给一并报了!
千年前祖先们做不成的事,他们来做成,千年前祖先们到不了的地方,由他们去。
祖先们的骸骨还在秦国吧?
千年之期已至,也是时候归来了,不能让祖先的尸骨遗失于外。
姚直敏锐发现在他那番话后,某些孔雀国王公大臣看向他们的目光变得极具战意,似乎想和他们较量较量。
转念间,姚直便明白过来,看来给他说中了,千年前入侵古华夏的真是这帮孔雀国人的祖先。
但千年,商时的妇好能击败你们的祖先,把他们扔进祭祀坑,化为一具具白骨,今日的大秦更能,因为今日的大秦比千年前武丁时的商更强!
大秦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才智盖世的公子,正在蓬勃向上,变得更加强大,而你们的孔雀国却江河日下,日渐衰颓!
这不是他们蠢,想不到大秦可能很强,而是他们自认为强大了太久,在这片地区久无敌手,已经养成了自己是天朝上国的想法。
在他们眼中,不会再有比他们孔雀国更强之国,同等强的也不会有,就算有,只要事实没有直接摆在他们面前,也不会想承认。
就好像在我大清那会儿,你要给它们说在西方亦有文明,亦有强国,在日后可能会发展超过大清,对大清产生威胁。
我大清的君臣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傲慢地不以为然,嘲讽讥笑于你:西方蛮夷之地,有何文明,有何强国,再强能强过我大清?
我大清乃天朝上国,中央繁盛之地,文礼昌盛之所,西方蛮夷异邦,居蛮荒之土,即便给他们百年发展时间,也不可能超过我大清!
西方那都是些蛮夷异族,居住在荒凉的地方,物产不丰富,人口也不多,他们也没有孔孟朱子这等圣贤,不读圣贤书,更不会用圣贤的道理治国,能发展赶上我大清?
孔雀国王公大臣的心理和我大清君臣心理一样,在他们看来,大秦就一蛮夷异邦,咋可能和他们孔雀国一样强大优秀?
既是觉得不可能,也是不想承认。
这种情况,不被狠狠痛打一次,不会从梦里醒来,不会睁眼看世界,而在未经受痛打之前,很难扭转他们的心理。
就像某不知名的十全老人、盖章狂魔,其曾接见过英国使者,可英国使者给他介绍的世界地理和各种知识完全不感兴趣,反而恼怒西夷不知礼,不肯跪下来给他磕头。
面对英国使者提出的要求,十全老人驳回,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虽说英国使者所提条件没安好心,但十全老不死那句话中也体现了“吾乃天朝上国,尔乃小国蛮夷”的想法。
这不仅是十全老不死的想法,也是当时及之后我大清君臣的想法,直到被洋人和脚盆鸡抽打了一番。
听着其他王公大臣不断提出各种言论佐证秦国是蛮夷小国,几名想要说那秦国可能是一强国的王公大臣理智地管住了嘴。
就众王公大臣热切的分析大秦国是怎样一个蛮夷小国时,一王公突然想到一事:“那秦国国王派使者过来,依照惯例,我等也该派使者回访……”
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众人,一人道:“确实该派,到时定要问那秦国国王,他所派使者为何如此狂妄不懂礼?那治疟之药若真有效,还要让其将药方交出,其中药材如只有秦国有,便让其多多送于我等!”
其他人随即出声附和,仿佛已看到秦国国王在他们使者面前战战兢兢、惟恐惟惧、小心翼翼回答的场面。
那几名认为大秦国可能真是个强国的王公大臣在心中暗叹:这些人这样做,万一那秦国真的很强,岂不是要惹到一个大敌?
讥讽秦国是蛮夷小国,还能忍,但这种为国树敌之事,一人忍不住,当即道:“诸位!”
声音很大,所有人都看向发声者,只听他道:“诸位所言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秦国为蛮夷小国,弱于吾国,可倘若秦国并非小国,而是一国力不下于吾国的强大之国,依诸位之言行事,将为吾国树敌!”
这人又向孔雀国国王道:“王,治国当谨慎,吾国的确很强,然秦国实力未明,须小心行事,莫要因一时之气而树敌!”
这话让孔雀国其他王公大臣们不爽了,和这名大臣争吵起来,那几名和他同样想法的大臣也加入了争吵。
一方说你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为秦国说话,是不是收了秦国人好处,要当孔雀国贼,孔雀国奸?
一方说我没有,我只是就事论事,为国家利益考虑,秦国确实有可能是强国,随意树敌非明智之举。
但站在他们这边的王公大臣不多,更多支持秦国是蛮夷小国。
孔雀国王看着两拨人吵闹,也终于忍不了了,抬起右手,呵斥道:“够了!”
见国王发怒,两拨人这才停下,孔雀国王以严厉的目光扫过众王公大臣:“众位皆是吾国支柱,要是给秦国人知道众位为他们如此争吵,岂不得连牙齿也笑掉?”
孔雀国王最后拍板道:“秦国是强是弱,暂未可知,与其相处须谨慎。不过,秦国使者确有些狂妄,不可让其等小觑,七日后,于王宫演武,邀秦国使者一同观看!”
“至于这几日,好生招待,多让人从其等口中探听些秦国消息,尤其那治疟之药,在这七日中令人一试,确定真假!”
与此同时,姚直等人正在偏殿内吃点心喝饮品,一人小声道:“大使,你说这孔雀国国王和那些王公大臣在商量个啥呢?”
姚直瞥了这人一眼,道:“还能有啥?不外乎在商量如何对待我等和大秦。”
“在他们眼中,我大秦是一蛮夷小国,方才我所言让其等感到了狂妄,由而会生愤生怒,十有八九在论证大秦确实是蛮夷小国,然后商议要如何向我等展示其等实力。”
“而要展露实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让我等观摩其等军士操演。”
“此番出行也让姚某领会出一个道理,不可妄自尊大,在面对一情况不明的国邦时,不能想当然便认为其是蛮夷小国!”
“否则就会变得和孔雀国这些人一样,用公子给我们讲的故事,便是井底的青蛙……”
众人点了点头,从最初被人认为是蛮夷小国时的愤怒,十分想向这些人证明一番大秦很强,远比你们的国邦更强,到现在只觉得这群人既可怜又滑稽。
当然,他们依旧期待有机会在未来狠狠痛打这群人一顿,最好是这些人都活着看到他们的国家被大秦攻破,他们走到这些人面前,冲其等道:各位,这就是你们眼里的蛮夷小国!
未等太久,姚直等人又被孔雀国国王召见,但这次不为其他,是要宴请他们。
外邦来使,作为东道主的孔雀国国王,自然要设宴招待。
宴会的食物和在耽摩栗底差别不大,来孔雀国已有一段时日的姚直等人,已经清楚孔雀国食物的制作流程,不抱有太多期待。
只是相较于耽摩栗底,这次宴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还有乐师和歌女。
但宴会虽是招待,也不全然是放松享受之时,孔雀国的王公大臣们会询问有关大秦之事,也会比较两国在各方面的优劣长短。
其实,主要是孔雀国王公大臣们觉得刚刚在姚直那丢了颜面,现在想要找补回来,向这群秦人彰显他们的厉害。
像现在,一名孔雀国王公在吹捧阿育王,他道:“阿育王不仅是位伟大的君王,还是位伟大的将军,其攻下的城池数不胜数,打下的土地难以计量。”
“在黑阿育王时代,征服羯陵伽国时,有十五万人被俘,十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
“这是何等残忍,又是何等功绩,世上绝没有能胜过阿育王的将军,即便西方那位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阿育王生在同一时代,也一定会被阿育王击败!”
这名王公一边讲,一边在注意姚直等人的反应,发现这些秦人根本不为所动,一副云淡风轻、就这就这的态度。
这让这名王公有些恼怒,你们这是什么态度?
你们大秦有这么强的君王、将军?
觉得可能是这些秦人见识少,毕竟小国蛮夷出身,也许不知道西方那位大帝的含金量。
这名孔雀国王公又道:“百年前,西方那位大帝从遥远的西方而来,一路征伐,途中甚至灭掉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他到了我孔雀国后,被同样伟大的月护王击退。”
这话让姚直看了他一眼,这名王公以为他的话终于把秦人惊到了,相当高兴。
孰不知姚直看他,是因为他的话和姚直所知道的情况有些不同。
李念公子在给他们讲说阳洲(印度)和孔雀国历史时,可不是这么说的。
人亚历山大大帝好像是自己退走,咋在这孔雀国王公嘴里,就变成了被那月护王击退?
公子肯定不会将错的消息讲给他们,那错的是谁,不言自知……
但姚直只看过他一眼,便没其他反应,这名王公刚生出的那点高兴也瞬间失去,变得更加恼怒。
这秦国使者根本不是被他的话惊到,而是压根儿就不认同他所言。
这名王公看着姚直,装作好奇问道:“使者似对我所言不以为然,难道秦国也有能征善战之士?”
姚直笑道:“在我大秦,身为君王,但领兵之能极高的君主虽不多,却也有那么些。”
“如古之黄帝,其为君王可治天下,使四夷宾服,其领兵征战可击败各部,为我华夏共主。”
“再如在商时武丁,其为君王的同时,征战之才同样极高,便是那武丁之妻妇好……”
说到这儿,姚直看了眼在宴会的诸位孔雀国王公大臣,清一色的高种姓。
而按公子给他们讲说过的那些事,孔雀国的高种姓人和低种姓人原本就不是一个民族。
高种姓人其实是外来者,在公子那里被称为雅利安人,低种姓的首陀罗和达利特才是原来的当地民。
是雅利安人到来,将此地征服,设立种姓制度将当地民变为了奴隶。
而按公子所说那些事分析,征服此地的雅利安人可能也去过华夏,只是被狠狠暴打了一顿,这事大概发生在商朝,击败他们的将领正是那位妇好。
你们的祖先被我们捶过,在这装傻大尾巴象呢?象的耳朵都没你们尾巴大!
但这话不好给孔雀国的王公大臣说,姚直只能委婉道:“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曾在千年前击败过一支外来的敌军,让我华夏免受了一次灾祸。当然,就算那支敌军击败了妇好,也不可能打赢华夏其他将领。”
千年前,外来的敌军……
一些知晓他们祖先在千年前有过一次出征,最后对此次出征记载不明的孔雀国王公大臣眉头一蹙,没这么巧吧?
该不会这个秦人使者讲的就是他们祖先的那次记载不太详细的出征?
一般,这种记载不详的事,大概率是祖先们吃了大亏,所以才不愿意把这种糗事记录下来给后世子孙看,以免有损他们在后世子孙心目中英明神武的形象。
可如果这秦人使者所言的真是那记载不详的出征,岂不是说秦人的祖先在千年前击败过他们的祖先,还是被一位女将军!
这让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心中不由生出一种尴尬的情绪。
他们的祖先可能被秦人的祖先击败过,现在的秦人来出使,他们却在秦人面前摆出“我等为强国,你们为蛮夷弱国”的姿态……
但那又如何?
这些孔雀国王公大臣很快又调整过来,就算千年前,秦人的祖先击败过他们的祖先,不代表今日的秦人就比他们强,今日的他们就会败给秦人。
千年过去,攻守之势异也……
今日的他们已不是千年前的祖先,正好,如果有机会,将祖先们的仇给一并报了!
千年前祖先们做不成的事,他们来做成,千年前祖先们到不了的地方,由他们去。
祖先们的骸骨还在秦国吧?
千年之期已至,也是时候归来了,不能让祖先的尸骨遗失于外。
姚直敏锐发现在他那番话后,某些孔雀国王公大臣看向他们的目光变得极具战意,似乎想和他们较量较量。
转念间,姚直便明白过来,看来给他说中了,千年前入侵古华夏的真是这帮孔雀国人的祖先。
但千年,商时的妇好能击败你们的祖先,把他们扔进祭祀坑,化为一具具白骨,今日的大秦更能,因为今日的大秦比千年前武丁时的商更强!
大秦有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有才智盖世的公子,正在蓬勃向上,变得更加强大,而你们的孔雀国却江河日下,日渐衰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