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了好一会,胡戈重新回到片场。
这一回。
他的表现好了很多。
看着镜头里的画面,李杰不住地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
卡着审核的底线,欲而不色。
很好。
接下来的拍摄,胡戈的状态越来越出色,但李杰也隐隐察觉到一点不对劲。
胡戈好像有点入戏了。
他下戏之后看袁荃的眼神都有点不太对劲。
不过。
李杰并没有刻意提醒。
毕竟,胡戈同学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只要袁荃没入戏,那就没问题。
如果两个人都入戏的话,李杰就得出面提醒了,毕竟,袁荃有男友,还是谈了好几年的。
12月底。
北方下雪了,《枯萎的爱》剧组移师岛城。
没办法。
申海没有雪,只能把雪景戏份拍到北方。
“过!”
拍完男女主最后一场雪景戏,李杰举着喇叭道。
“我宣布,《枯萎的爱》剧组正式杀青!”
“哦!!”
“杀青大吉!”
“导演,恭喜!”
“……”
话音刚落,现场欢腾一片,惟有胡戈的心情比较低落。
其实。
他也知道自己有点入戏了。
晚上的杀青宴,小胡同学又恢复了正常。
好歹是影视院校毕业的,该懂的东西,多少都懂一点。
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
暂时把这些事压下,那是应该的。
拍摄结束,对于演员而言,工作已经完成,但对于导演来说,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配光、配乐、音效、剪辑、缩混等等后期工作,还有的忙活。
几天后。
李杰和制片人付一舟一起飞去了东京,这部片子的配光,被李杰放在了小日子。
出国做后期也是国内电影行业的惯例。
没办法。
国内的洗印中心的设备要比国外差一点,而且,国内电影市场起步更晚一点。
经验也不如小日子那边丰富。
那些投入比较高的电影,后期基本都是在海外。
这一点,也能从后期效果看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霸王别姬》,虽然它是一部90年代初拍摄的电影。
但不论是现在,还是十年后观看,它都不会有特别严重的画质损失。
那些小成本的电影就不一样。
整体画质,明显要差一点。
其他像《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等等电影,都是如此。
就在李杰忙着后期之际,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观影狂潮。
虽然被嘲满球尽在黄金甲,但大部分人的身体还是很诚实。
那么多大波。
谁不看啊。
即使老谋子忍无可忍,直言别把目光集中在波上,但两亿的票房,还是让那些投资人喜笑颜开。
票房端热热闹闹,票房之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不消停。
老谋子的黄金搭档张卫平和贾樟柯隔空骂战,也赚足了眼球。
贾樟柯含沙射影批评《黄金甲》没有想象力,只知道卖球,而张卫平直接爆猛料。
直言贾樟柯的那部金狮奖影片《三峡好人》是走关系走来的。
张卫平爆料,《三峡好人》的投资方是威尼斯电影节**马可·穆勒。
不过。
张卫平的爆料是讨了巧。
文艺片和商业片的投资、发行模式完全不一样。
国内文艺片的拍摄者大多数都是六代导演,他们是游离在体制之外的独立电影人。
很少有主流资金介入。
很多人拍片,要么是自掏腰包,要么是忽悠投资人,要么是从港台拉资金。
如果都没拉到钱。
只能去海外,走各个国家的工作室、电影基金拉投资。
所以。
《三峡好人》从威尼斯拿钱,根本不算啥。
不止国内导演这么干,其他国家的独立电影人,也是这么过的。
但。
06年左右,网络可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很多行业内部只在业内流传。
外人压根不知道。
不过。
电影圈的纷纷扰扰,李杰不是很关心。
那些骂战,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
贾科长为啥要内涵老谋子?
因为《三峡好人》的上映日期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差不多,张卫平又是那种非常霸道的人。
老谋子 龚丽 周闰发 周杰纶,就这个组合,你敢不给我排片,我就不卖拷贝给你。
反正名气大,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如此一来。
《三峡好人》的排片自然大受影响,有些地区,全排在**时间段,要么是上午。
要么是凌晨。
这个点,谁踏马看电影啊?
所以。
贾科长只能大骂《黄金甲》。
我踏马金狮奖影片都被你们挤成这样了,还能不能玩了?
然而。
不论骂战如何,《三峡好人》的票房都没什么变化。
毕竟,文艺片的受众很少。
放眼全球,文艺片也是很小众的电影,票房表现普遍不理想,那种奖项 票房双丰收的例子。
屈指可数。
……
1月18号。
李杰完成配光、缩混工作,启程飞回国内。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等他完成配乐、缩混工作,都快过年了。
来不及办什么试映会,他便被老娘催回了家。
“妈,你着急叫我回来干什么?”
一进家,瞧见老妈和老爸都坐在家里,他不由意外。
“你跟冯柳柳是什么情况?”
苏红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男女朋友,怎么了?”
“你们的事,她爸爸妈妈都知道了。”
“知道就知道了呗。”
李杰惊讶道:“都什么时代了,谈个恋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吧?”
“你们同居了?”
这话让李杰一脸意外。
“哪同居了,我们两个,一个在燕京上学,一个在山城,怎么同居啊?”
“反正,你注意点。”
“呃。”
李杰无奈的笑了笑:“就因为这事把我叫回来?”
“不是。”
苏红摇了摇头。
“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当地电视台对你有一个采访,你准备一下。”
“……”
忽然间,李杰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果不其然,苏红下面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
“采访你的记者是冯柳柳她妈,你上点心。”
这一回。
他的表现好了很多。
看着镜头里的画面,李杰不住地点了点头。
不错,不错。
卡着审核的底线,欲而不色。
很好。
接下来的拍摄,胡戈的状态越来越出色,但李杰也隐隐察觉到一点不对劲。
胡戈好像有点入戏了。
他下戏之后看袁荃的眼神都有点不太对劲。
不过。
李杰并没有刻意提醒。
毕竟,胡戈同学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只要袁荃没入戏,那就没问题。
如果两个人都入戏的话,李杰就得出面提醒了,毕竟,袁荃有男友,还是谈了好几年的。
12月底。
北方下雪了,《枯萎的爱》剧组移师岛城。
没办法。
申海没有雪,只能把雪景戏份拍到北方。
“过!”
拍完男女主最后一场雪景戏,李杰举着喇叭道。
“我宣布,《枯萎的爱》剧组正式杀青!”
“哦!!”
“杀青大吉!”
“导演,恭喜!”
“……”
话音刚落,现场欢腾一片,惟有胡戈的心情比较低落。
其实。
他也知道自己有点入戏了。
晚上的杀青宴,小胡同学又恢复了正常。
好歹是影视院校毕业的,该懂的东西,多少都懂一点。
能不能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
暂时把这些事压下,那是应该的。
拍摄结束,对于演员而言,工作已经完成,但对于导演来说,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配光、配乐、音效、剪辑、缩混等等后期工作,还有的忙活。
几天后。
李杰和制片人付一舟一起飞去了东京,这部片子的配光,被李杰放在了小日子。
出国做后期也是国内电影行业的惯例。
没办法。
国内的洗印中心的设备要比国外差一点,而且,国内电影市场起步更晚一点。
经验也不如小日子那边丰富。
那些投入比较高的电影,后期基本都是在海外。
这一点,也能从后期效果看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霸王别姬》,虽然它是一部90年代初拍摄的电影。
但不论是现在,还是十年后观看,它都不会有特别严重的画质损失。
那些小成本的电影就不一样。
整体画质,明显要差一点。
其他像《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红高粱》等等电影,都是如此。
就在李杰忙着后期之际,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正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观影狂潮。
虽然被嘲满球尽在黄金甲,但大部分人的身体还是很诚实。
那么多大波。
谁不看啊。
即使老谋子忍无可忍,直言别把目光集中在波上,但两亿的票房,还是让那些投资人喜笑颜开。
票房端热热闹闹,票房之外,《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不消停。
老谋子的黄金搭档张卫平和贾樟柯隔空骂战,也赚足了眼球。
贾樟柯含沙射影批评《黄金甲》没有想象力,只知道卖球,而张卫平直接爆猛料。
直言贾樟柯的那部金狮奖影片《三峡好人》是走关系走来的。
张卫平爆料,《三峡好人》的投资方是威尼斯电影节**马可·穆勒。
不过。
张卫平的爆料是讨了巧。
文艺片和商业片的投资、发行模式完全不一样。
国内文艺片的拍摄者大多数都是六代导演,他们是游离在体制之外的独立电影人。
很少有主流资金介入。
很多人拍片,要么是自掏腰包,要么是忽悠投资人,要么是从港台拉资金。
如果都没拉到钱。
只能去海外,走各个国家的工作室、电影基金拉投资。
所以。
《三峡好人》从威尼斯拿钱,根本不算啥。
不止国内导演这么干,其他国家的独立电影人,也是这么过的。
但。
06年左右,网络可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很多行业内部只在业内流传。
外人压根不知道。
不过。
电影圈的纷纷扰扰,李杰不是很关心。
那些骂战,说白了还是利益之争。
贾科长为啥要内涵老谋子?
因为《三峡好人》的上映日期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差不多,张卫平又是那种非常霸道的人。
老谋子 龚丽 周闰发 周杰纶,就这个组合,你敢不给我排片,我就不卖拷贝给你。
反正名气大,你不要,有的是人要!
如此一来。
《三峡好人》的排片自然大受影响,有些地区,全排在**时间段,要么是上午。
要么是凌晨。
这个点,谁踏马看电影啊?
所以。
贾科长只能大骂《黄金甲》。
我踏马金狮奖影片都被你们挤成这样了,还能不能玩了?
然而。
不论骂战如何,《三峡好人》的票房都没什么变化。
毕竟,文艺片的受众很少。
放眼全球,文艺片也是很小众的电影,票房表现普遍不理想,那种奖项 票房双丰收的例子。
屈指可数。
……
1月18号。
李杰完成配光、缩混工作,启程飞回国内。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等他完成配乐、缩混工作,都快过年了。
来不及办什么试映会,他便被老娘催回了家。
“妈,你着急叫我回来干什么?”
一进家,瞧见老妈和老爸都坐在家里,他不由意外。
“你跟冯柳柳是什么情况?”
苏红没有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男女朋友,怎么了?”
“你们的事,她爸爸妈妈都知道了。”
“知道就知道了呗。”
李杰惊讶道:“都什么时代了,谈个恋爱,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吧?”
“你们同居了?”
这话让李杰一脸意外。
“哪同居了,我们两个,一个在燕京上学,一个在山城,怎么同居啊?”
“反正,你注意点。”
“呃。”
李杰无奈的笑了笑:“就因为这事把我叫回来?”
“不是。”
苏红摇了摇头。
“是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
“当地电视台对你有一个采访,你准备一下。”
“……”
忽然间,李杰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果不其然,苏红下面的话,印证了他的猜测。
“采访你的记者是冯柳柳她妈,你上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