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采访结束,现场的氛围,削微有点尴尬。
不过。
尴尬的人不是李杰,而是冯柳柳和冯柳柳她妈。
作为山城本地走出去的名人,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那是基本操作。
之前,李杰也接受过当地电视台的采访。
但。
这次比较特殊。
“阿姨,再见。”
“柳柳,再见。”
李杰神色如常的跟两人挥了挥手,然后便离开了电视台。
瞧见女儿的眼神,高策轻咳一声。
“柳柳,你上次出去实习,是不是吴迪的那个剧组?”
“啊。”
冯柳柳呐呐点头。
“你呀!”
高策点了点女儿的脑瓜子。
“回去看你爸怎么收拾你,嘴里就没有一句实话。”
其实,他们不介意女儿谈恋爱。
都什么年代了?
自由恋爱,不是很正常?
不过。
他们对‘吴迪’有点顾虑,倒不是说‘吴迪’不好,而是太好了。
他们夫妻两个,从来没指望过女儿嫁什么有钱人,或者什么二代、三代之类的。
在电视台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要比普通人多得多。
有钱,有权就好吗?
那样的家庭,未必幸福。
但。
都是过来人,女儿那样代表什么,不言自喻。
随她吧。
父母不可能当一辈子保母,生活的苦与甜,最终还要孩子自己去体会。
接下来几天,冯柳柳很高兴。
因为不用再偷偷摸摸跑出来了。
反正她爸妈都知道了,没必要藏着掖着。
“宝宝,你那部电影什么时候能上映啊?”
这天下午,两人坐在一处避风的地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天。
“档期还没定。”
李杰直言道:“快的话,四月,慢的话,五月。”
“我现在好纠结。”
冯柳柳苦着脸道:“既想看,又不敢看。”
很多书迷的心情跟她差不多,都特别纠结,既想看到喜欢的作品被搬上大荧幕。
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悲剧。
青春期的少女,总是容易胡思乱想。
换成成年人,那就不一样了。
分分合合才是常态。
很多如胶似漆的恋人,未必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很快。
春节过去,李杰重新返回燕京。
完成最后的剪辑,终于到了检验成品的那一刻。
3月1号。
《枯萎的爱》在中影举办了一场小小的试映会,与会人员,除了中影、博纳,以及主创团队,还有全国各大院线的经理们。
跟图书、音像制品出版一样。
正式发行之前,都会举行类似的活动。
毕竟。
你要让人家花钱买东西,总得让人先看看成品吧?
如今的院线发行和十几年后,那是完全不一样。
都不用十几年后,几年后,随着数字电影的普及,电影发行不用再用什么拷贝。
只需要一串秘钥,院线就能下载片源。
现在?
还是依靠传统的发行模式,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需要制作一定数量的拷贝。
电影上映前夕,这些拷贝挨个发到院线手里。
一份拷贝的制作成本,通常在1万元左右,如果发行300个拷贝,单单这块费用就要300万。
期间。
还得防盗版。
但。
想要在这个时代彻底杜绝盗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大部分情况下,一部电影拷贝刚刚发去院线,没过几天,盗版源就能四处乱飞。
没办法。
利益动人心。
全国那么多电影院,制片方和发行方不可能堵住所有电影院。
因为能接触到拷贝的人太多。
流失,那是必然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李杰对《枯萎的爱》的票房并没有抱什么期待。
1000万及格。
2000万,优秀。
3000万,大爆。
更高,那几乎不太可能。
啪!
啪!
啪!
随着电影的字幕滚动,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南方院线的发行经理觉得这部片子很有搞头,这部片子,拍的是真好。
没有什么狗血、俗套的剧情。
就像是一杯温润的凉白开,喝起来很舒服。
除了剧情之外,男女主的妆造也很让人舒服,有一种复古的美感。
让他想起90年代的时尚流行风格。
但。
它并不是简单的复刻。
又新潮,又复古,明明有点怪的搭配,却非常核心。
另一边。
申海大光明院线的发行经理已经决定一口气定30个拷贝。
让他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因为胡戈。
作为申海走出来的小生,胡戈在申海的人气非常高。
粉丝数量很多。
这是胡戈的第一部大荧幕作品,关键演得还很不错,一旦上映,单单靠那些粉丝。
恐怕就能不少赚。
另外。
《枯萎的爱》在申海的中学、高校也很风靡,书粉的数量不少。
原作者亲自改编,亲自执导,他原本以为只是个噱头,但成品的质量,却比他预想中的要好。
好得多。
值得大定!
傍晚,当所有数据汇总之后,会议室内的韩三坪忍不住放声大笑。
“哈哈。”
“小吴,小于,你们知道这次一共定了多少拷贝吗?”
“韩董,多少?”
作为韩三坪曾经的老部下,于东显然是了解他的人,这情况,一看就是大卖啊。
“300个!”
韩三坪亮出三根手指头。
“哈哈。”
于东见状也是哈哈一笑。
“吴导,恭喜,恭喜,这部片子的排片,稳了!”
要知道这只是第一批订货。
目前,全国院线影院只有1300家左右,银幕数量3000出头一点,也就是说,平均每家影院只有2.3张银幕。
而一份拷贝,通常可以支持一家电影院四张银幕放映。
300份拷贝,约等于全国五分之一的院线影院都能看到这部片子。
后面如果再举办一两次试映会,拷贝数量不得四五百。
达到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
一年只有那么三十四部电影能做到。
对于一个新人的新作品,这样的成绩,远远超出预期!
“多谢韩董,多谢于总。”
李杰乐呵呵的道了声谢,今天能来这么多,大部分院线还是看中影的面子。
如果仅仅依靠他个人的号召力,能有一半,那就算不错了。
当然。
于东也很重要,搁在民营电影公司,单单发行这块,博纳是坐二望一。
采访结束,现场的氛围,削微有点尴尬。
不过。
尴尬的人不是李杰,而是冯柳柳和冯柳柳她妈。
作为山城本地走出去的名人,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那是基本操作。
之前,李杰也接受过当地电视台的采访。
但。
这次比较特殊。
“阿姨,再见。”
“柳柳,再见。”
李杰神色如常的跟两人挥了挥手,然后便离开了电视台。
瞧见女儿的眼神,高策轻咳一声。
“柳柳,你上次出去实习,是不是吴迪的那个剧组?”
“啊。”
冯柳柳呐呐点头。
“你呀!”
高策点了点女儿的脑瓜子。
“回去看你爸怎么收拾你,嘴里就没有一句实话。”
其实,他们不介意女儿谈恋爱。
都什么年代了?
自由恋爱,不是很正常?
不过。
他们对‘吴迪’有点顾虑,倒不是说‘吴迪’不好,而是太好了。
他们夫妻两个,从来没指望过女儿嫁什么有钱人,或者什么二代、三代之类的。
在电视台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要比普通人多得多。
有钱,有权就好吗?
那样的家庭,未必幸福。
但。
都是过来人,女儿那样代表什么,不言自喻。
随她吧。
父母不可能当一辈子保母,生活的苦与甜,最终还要孩子自己去体会。
接下来几天,冯柳柳很高兴。
因为不用再偷偷摸摸跑出来了。
反正她爸妈都知道了,没必要藏着掖着。
“宝宝,你那部电影什么时候能上映啊?”
这天下午,两人坐在一处避风的地方,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聊天。
“档期还没定。”
李杰直言道:“快的话,四月,慢的话,五月。”
“我现在好纠结。”
冯柳柳苦着脸道:“既想看,又不敢看。”
很多书迷的心情跟她差不多,都特别纠结,既想看到喜欢的作品被搬上大荧幕。
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悲剧。
青春期的少女,总是容易胡思乱想。
换成成年人,那就不一样了。
分分合合才是常态。
很多如胶似漆的恋人,未必能走进婚姻的殿堂。
很快。
春节过去,李杰重新返回燕京。
完成最后的剪辑,终于到了检验成品的那一刻。
3月1号。
《枯萎的爱》在中影举办了一场小小的试映会,与会人员,除了中影、博纳,以及主创团队,还有全国各大院线的经理们。
跟图书、音像制品出版一样。
正式发行之前,都会举行类似的活动。
毕竟。
你要让人家花钱买东西,总得让人先看看成品吧?
如今的院线发行和十几年后,那是完全不一样。
都不用十几年后,几年后,随着数字电影的普及,电影发行不用再用什么拷贝。
只需要一串秘钥,院线就能下载片源。
现在?
还是依靠传统的发行模式,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需要制作一定数量的拷贝。
电影上映前夕,这些拷贝挨个发到院线手里。
一份拷贝的制作成本,通常在1万元左右,如果发行300个拷贝,单单这块费用就要300万。
期间。
还得防盗版。
但。
想要在这个时代彻底杜绝盗版,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大部分情况下,一部电影拷贝刚刚发去院线,没过几天,盗版源就能四处乱飞。
没办法。
利益动人心。
全国那么多电影院,制片方和发行方不可能堵住所有电影院。
因为能接触到拷贝的人太多。
流失,那是必然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李杰对《枯萎的爱》的票房并没有抱什么期待。
1000万及格。
2000万,优秀。
3000万,大爆。
更高,那几乎不太可能。
啪!
啪!
啪!
随着电影的字幕滚动,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南方院线的发行经理觉得这部片子很有搞头,这部片子,拍的是真好。
没有什么狗血、俗套的剧情。
就像是一杯温润的凉白开,喝起来很舒服。
除了剧情之外,男女主的妆造也很让人舒服,有一种复古的美感。
让他想起90年代的时尚流行风格。
但。
它并不是简单的复刻。
又新潮,又复古,明明有点怪的搭配,却非常核心。
另一边。
申海大光明院线的发行经理已经决定一口气定30个拷贝。
让他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因为胡戈。
作为申海走出来的小生,胡戈在申海的人气非常高。
粉丝数量很多。
这是胡戈的第一部大荧幕作品,关键演得还很不错,一旦上映,单单靠那些粉丝。
恐怕就能不少赚。
另外。
《枯萎的爱》在申海的中学、高校也很风靡,书粉的数量不少。
原作者亲自改编,亲自执导,他原本以为只是个噱头,但成品的质量,却比他预想中的要好。
好得多。
值得大定!
傍晚,当所有数据汇总之后,会议室内的韩三坪忍不住放声大笑。
“哈哈。”
“小吴,小于,你们知道这次一共定了多少拷贝吗?”
“韩董,多少?”
作为韩三坪曾经的老部下,于东显然是了解他的人,这情况,一看就是大卖啊。
“300个!”
韩三坪亮出三根手指头。
“哈哈。”
于东见状也是哈哈一笑。
“吴导,恭喜,恭喜,这部片子的排片,稳了!”
要知道这只是第一批订货。
目前,全国院线影院只有1300家左右,银幕数量3000出头一点,也就是说,平均每家影院只有2.3张银幕。
而一份拷贝,通常可以支持一家电影院四张银幕放映。
300份拷贝,约等于全国五分之一的院线影院都能看到这部片子。
后面如果再举办一两次试映会,拷贝数量不得四五百。
达到这个数量是什么概念?
一年只有那么三十四部电影能做到。
对于一个新人的新作品,这样的成绩,远远超出预期!
“多谢韩董,多谢于总。”
李杰乐呵呵的道了声谢,今天能来这么多,大部分院线还是看中影的面子。
如果仅仅依靠他个人的号召力,能有一半,那就算不错了。
当然。
于东也很重要,搁在民营电影公司,单单发行这块,博纳是坐二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