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转身来到桌前,继续研究不久之前得到的海图。

  这张海图是如此珍贵,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每一条线条、每一个标记,都蕴**无尽的可能性和希望。

  就在这时陆风匆匆进来,跪地禀报。

  “晋王殿下,刚刚得到消息,陛下已经派出禁卫军接应我们。”

  这个消息让朱棡感到一丝宽慰,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老朱的支持无疑给了他更多的信心。

  朱棡微微点头,心中松了口气。

  他深知这次离京之路虽然注定不会平坦,但只要有足够的准备,就一定能够化险为夷。

  “孤王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充满光明。”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皇宫之中,朱元璋正焦急地等待着朱棡的相关消息。

  他深知此次赶赴泉州的危险性,也明白朱棡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此时朱元璋默默地坐在龙椅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如今没有得知朱棡平安无事,他又怎能放下心来?

  如今朱元璋的心情,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一般难以平静。

  他的思绪不断飘向远方,牵挂着朱棡的安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心始终悬着,一直都无法释怀。

  身为郭子兴的女儿,与马皇后私交甚密的郭惠妃,一直都希望可以找到缓和双方关系的机会。

  如今听闻朱元璋心绪不宁,立刻带着小厨房做出来的银耳莲子羹,迈步来到了御书房。

  “自从熊昭仪入宫之后,陛下便与秀英姐姐日渐疏远。

  如今秀英姐姐得知陛下心情烦闷,特地让人做了银耳莲子羹,托妹妹给您送过来。”

  看着热气腾腾的银耳莲子羹,朱元璋脑海中忽然想起,当年马皇后给自己送烙饼的旧事。

  一次朱元璋大胜归来,将战利品都分给了手下,在军中人气高涨。

  郭子兴之子嫉妒老朱的声望,找了个罪名把他关押起来。

  既不让人探视,也不给食物。

  马秀英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深夜将烙饼用衣服包裹起来送给朱元璋。

  她来到牢房前,透过木栏将烧饼递给朱元璋,然后紧紧按住自己的胸口。

  朱元璋吃了两口烧饼后,随后问马秀英。

  “怎么啦,这是?是否还藏有别的食物在胸前?”

  马秀英没有回答,只是捂着胸口。

  朱元璋着急了,立刻掀开马秀英的衣物,发现她的胸口被烫得通红。

  朱元璋才明白,马秀英为了给他送烙饼,自己被烫伤了。

  眼眶有些湿润的朱元璋满是心疼,将烙饼往地上一丢说道:“咱吃这饼干什么,就算饿死了,咱也不愿看到你受伤!”

  马秀英轻轻安慰道:“重八,快把烙饼捡起来,我们能挺过去的!

  不要辜负我就好。”

  说话间马秀英的语气里,充满信任和鼓励。

  从那时起朱元璋对马秀英更加体贴了,马秀英也在朱元璋身边,一直尽力帮助他。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感慨道:“说到底还是糟糠之妻,妹子到现在依然想着咱。

  那个熊氏入宫之后,有没有去拜见咱妹子?”

  郭惠妃摇头说道:“臣妾未曾听闻。”

  朱元璋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好一个恃宠而骄的刁妇,竟敢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景弘,给咱拟一道旨意。”

  早就等候多时的王景弘,连忙走进来开始研墨,准备书写诏书。

  “熊氏不尊礼法,罔顾圣恩。

  从即日起打入冷宫,没有咱的旨意,谁也不允许擅自去见她。”

  刚要迈步走进来的朱标和朱棣,两人闻言顿时面色一喜。

  自从熊氏被封昭仪之后,弹劾熊宣使的奏本,便像雪花一般堆满了朱标的桌案。

  很多大臣都在担心,朱元璋从此会疏远马皇后。

  甚至有人指出熊氏乃妲己转世投胎,包括杨宪在内的三兄弟,皆是因她而死。

  这种不祥之人一旦进入宫中,势必会给皇室乃至整个大明带来灾难。

  如今熊氏被打入冷宫,就意味着马皇后与老朱之间的隔阂,很快便可以消除。

  对于朱标和朱棣两兄弟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然而一想到刚才拿到的口供,两人的脸色立刻又变得黯淡下来。

  “儿臣朱标,见过父皇。”

  “儿臣朱棣,见过父皇。”

  余怒未消的朱元璋,抬起头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

  “这里没有外人,你们兄弟俩无需如此拘谨。”

  面对面容和善的老朱,朱棣很快便放松了下来。

  朱标则将手里整理好的口供,拿出来递给了朱元璋。

  “那些死士竟然说是受诚意伯恩惠,听闻其长子被晋王所杀,这才前来为恩人复仇。”

  刘伯温虽然被朱元璋认为是张良、诸葛亮一类的人物,但是他只是谋略上和后两者相似,在性格上却截然相反。

  毕竟刘伯温太正义,性烈如火。

  再加上不能包容人,这确实是他自身存在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两次都想任命刘伯温做宰相,却遭到对方百般推脱。

  就好像当大明宰相是个危险职业一般,这也让朱元璋感到有些不满。

  如今竟然有死士要为了刘伯温之子刺杀朱棡,这让向来非常在乎亲情的朱元璋,恨不得大开杀戒以震慑宵小。

  “难怪老三在临走之前会给咱这本书,看来这应该就是他留下的后手。”

  说话间朱元璋拿出一本,名为《铁齿铜牙李善长》的精装书籍。

  只见他随手打开一页,起身递给了朱标。

  “刘夫子为胡惟庸派人下药害死,舅舅和一班淮西将领也被牵扯其中?

  儿臣记得刘夫子跟宋学士说过,自己动身返乡的时间是,洪武八年二月三日。

  刘夫子病故的时间是四月十六日,距二月三日隔了七十三天。

  这七十三天中,并没有任何记载显示关于刘夫子的事情,由此可见他应该是患病自然死亡。

  爹,这本书到底是何人所写,怎么满纸都是荒唐之言?”

  看着一脸愤愤不平的大儿子,朱元璋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银耳莲子羹。

  “咱当初到婺州时,便得了处州。

  当时刘基那里东边有方谷珍,南边有陈友谅,西边有张家。

  可刘基依然挺身而出过来追随咱,他的学问咱看不懂,只能让这个秀才把理断。

  后来鄱阳湖里到处厮杀,刘基都是有功的。

  在胡家结党营私之后,胡惟庸就派人给刘基下了蛊。”